物理教学教案_第1页
物理教学教案_第2页
物理教学教案_第3页
物理教学教案_第4页
物理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物理教学教案物理教学教案1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场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施行者——老师,那么更应该积极探究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社会的需要。鼓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鼓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施行鼓励性教育是势在必行。在初二物理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究鼓励性教育,发现鼓励性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鼓励性教育是指:用鼓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进步。笔者通过理论、反复调整、修正,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包括:①启发式教学、奖励式授课。②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③赞许式评价。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考虑,仍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络起来,假如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才能。最后,做一下预习反响,将本、书合上,分析^p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铅笔写〕2授课过程以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承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味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比照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擅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二、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提问的技巧对于鼓励性教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假如提问比拟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成心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好学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笔者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同学。这样先提问讲后再答复的措施,调动了他的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与爱好。三、赞许式评价: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领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其中同学们对一位学____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学生的意见至今记忆犹新,“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1千米=1000米,你不就答复对了吗。再有,在学习简单机械时,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比拟准吗?你纪律不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换位思想呢?老师、同学相信你,你一定能克制。盼着你的捷报早日传来。”“虽然你纪律不好,但你在运动会上为咱班赢得了荣誉。全班感谢你。假设今后,你不再捣乱了,相信你会赢得更多的掌声。”“真的很希望你努一把力,别给咱班拉分”……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进步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发现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答复以下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记得在学完杠杆的应用,他拿来筷子、钳子、剪刀、镊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问:“这些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杠杆?”“你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络实际,真好。如今我们共同分析^p一下,找一下支点、动力、阻力,画力臂。”正是这简单的评价,赞许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绩突飞猛进。总而言之,鼓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在施行鼓励性教育的同时,时刻铭刻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刻着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本着这个原那么,鼓励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让鼓励性教育发挥出它的价值,使亿万人的心共同为祖国的明天而跳动。时代在进步,在开展,作为物理老师的我们,有责任为教学的改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那么你就融入了为教育事业的改革、教育事业的开展的一个大熔炉中,通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锤炼、敲击、磨砺,反复地调整、聚焦,同步共振,一次次地提升、放大,就能产生强烈的核裂变效应,释放出宏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目的光华。物理教学教案21、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仪器: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J2152)、钩码(一盒)、平行四边形演示器老师操作:把演示器按事先选定的分力夹角和分力大小,调整位置和选配钩码个数;把汇力环上部连接的测力计由引力器拉引来调节角度,并还要调节拉引力间隔,使汇力环悬空,目测与坐标盘同心;改变分力夹角,重做上边实验。实验结论:此时测力计的读数就是合力的大小;分力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分力夹角趋于180度时合力趋近零。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老师操作:用平行四边形演示器O点孔套在坐标盘中心杆上,调整平行四边形重合实验所形成四边形,用紧固螺帽压紧,学生可直观的在演示器上看出矢量作图。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学生实验)实验仪器:方木板、白纸、橡皮筋、细绳套2根、平板测力计2只、刻度尺、量角器、铅笔、图钉3-5个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点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做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做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拟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一样。学生操作:(1)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筋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套。(2)用两只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细绳套,记下橡皮筋伸长到的位置O,两只测力计的方向及读数F1、F2,做出两个力的图示,以两个力为临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理论上的合力F?,量出它的大小。(3)只用一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将橡皮筋拉到O,记下测力计方向及读数F,做出它的图示。(3)比拟F?与F的大小与方向。(4)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证明了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成立。考前须知:(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钩好后对拉,假设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一样,那么可选,假设不同,应另换,直到一样为止;使用时弹簧测力计与板面平行。(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筋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节点O位置一定要一样。(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误差分析^p:(1)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弹簧秤本身的误差、读数误差、作图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两个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获得太大。3、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实验仪器:力矩盘(J2124型)、方座支架(J1102型)、钩码(J2106M)、杠杆(J2119型)、测力计(J2104型)、三角板、直别针假设干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平衡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力矩的概念。老师操作:(1)将力矩盘和一横杆安装在支架上,使盘可绕程度轴自由灵敏地转动,调节盘面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在盘面上贴一张白纸。(2)取四根直别针,将四根细线固定在盘面上,固定的位置可任意选定,但互相间间隔不可获得太小。(3)在三根细绳的末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第四根细绳挂上测力计,测力计的另一端挂在横杆上,使它对盘的拉力斜向上方。持力矩盘静止后,在白纸上标出各悬线的悬点(即直别针的位置)和悬线的方向,即作用在力矩盘上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标出力矩盘轴心的位置。(4)取下白纸,量出各力的力臂L的长度,将各力的大小F与对应的力臂值记在下面表格内(填写时应注明力矩M的正、负号,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为负,反时针方向的力矩为正)。(5)改变各力的作用点和大小,重复以上的实验。考前须知:(1)实验时不应使力矩盘向后仰,否那么悬线要与盘的下边沿发生摩擦,增大实验误差。为使力矩盘能灵敏转动,必要时可在轴上加少许光滑油。(2)测力计的拉力不能向下,否那么将会由于测力计本身所受的重力而产生误差。测力计假如处于程度,弹簧和秤壳之间的摩擦也会影响结果。(3)有的力矩盘上画有一组同心圆,须注意只有受力方向与悬点所在的圆周相切时,圆半径才等于力臂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力臂只能通过从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间隔来测量。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实验仪器: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测力计3个(J2104型)、细线、直尺和三角板、小铁环(直径为5毫米的螺母即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解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等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认识。老师操作:(1)将方木板平放在桌上,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板上。三条细线将三个测力计的挂钩系在小铁环上。(2)将小铁环放在方木板上,固定一个测力计,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另外两个测力计。平衡后,读出测力计上拉力的大小F1、F2、F3,并在纸上按一定的标度,用有向线段画出三个力F1、F2、F3。把这三个有向线段廷长,其延长线交于一点,说明这三个力是共点力。(3)去掉测力计和小铁环。沿力的作用线方向挪动三个有向线段,使其始端交于一点O,按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出F1和F2的合力F12。比拟F12和F3,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即它们的合力为零。由此可以得出F1、F2、F3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假如有更多的测力计,可以用细线将几个测力计与小铁环相连,照步骤2、3那样,画出这些作用在小铁环上的力F1、F2、F3、F4……,它们仍是共点力,其合力仍为零,从而得出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也是合力等于零。考前须知:(1)实验中所说的共点力是在同一平面内的,所以实验时应使各个力都与木板平行,且与木板的间隔相等。(2)实验中方木板应处于程度位置,防止重力的影响,否那么实验的误差会增大。物理教学教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根本上完成了教学要求,到达了我的预期效果。里面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预习预习环节学生认真专注、检测根本达标。整个预习环节效果很好。更为明显的是有两个小组的成员利用计算机课搜集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和《碰撞球》两个教学视频;还有学生理解碰撞中的一些现象,要求我为他们准备很重的球和很轻的球。2、任务分工传统的展示任务分工是采用了抽签决定,这种做法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进度和展示的效果。为此这节课我根据课前的学情调查及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把任务分给那些对某个问题探究比拟深化的小组展示,这样可以进步小组参与的积极性,进步展示的精彩度,理论证明收到良好的效果。3、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学生最为热衷,也是学习效果的表达。这节课的学生展示非常精彩,有些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一些学生提出了比拟有价值的问题。另外在探究中学生不唯师,不唯教材,大胆质疑。例如:在探究一维弹性碰撞时,学生的思维很活泼,提出当运动的A球与静止的B球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情况?进而得到速度交换的概念。并用《碰撞球》的教学视频来说明这个结论。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其他组的学生适时的提出当A球的质量远大于B球的质量和远小于的情况各自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很有见地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不但有理论推导得出了结果,还用《汽车撞人》的视频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检验得到的结论。而在完本钱节课的内容和练习之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射土火箭又将下一节课的探究内容安排下去。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有趣视频以及土火箭的出现等让本节课精彩纷呈。存在问题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算和谐完美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现象:1.课堂评价不及时高效课堂中存在评价,在学生小组展示后,由老师或学生点评打分。而本节课,我们将用大家上课的实验器材兵兵球、玻璃弹珠等作为奖品,课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学员假设干。由于没有及时的给予学生评价,影响了课堂效果。2.参与面还不够广,组与组的合作意识不强知识有点难,局部同学预习不充分,造成这样的场面:在小组代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只倾听,不发言,也不质疑,甚至有个别同学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这是与我们的课堂改革的初衷相背离的,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是要减小两级分化,是让人人乐学、会学,看来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课堂学习还需要考虑。物理教学教案4本文题目:全反射教案知识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才能目的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全反射的知识分析^p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情感目的1、通过这局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妙的现象进展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2、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热情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初中没有学过全反射,它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建议作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全反射现象,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全反射.2、全反射现象是生活中常遇到的,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先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要知道密和疏是相对而言的,并且要注意不要把其与介质的密度混淆起来.3、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这就要做好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看到: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趋近于90,再增大入射角,光密介质中的折射光消失.②随着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亮度不断增强,折射光的亮度不断减弱,当折射光消失时,反射光最强.4、要让学生会用全反射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进展分析^p.建议介绍一下光导纤维可以将市场出售的纤维饰品让学生看一下以得到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讲过全反射之后,建议小结一下,说明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只有发生全反射时没有折射光线.教学设计例如全反射(-)引入新课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演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然后由光的可逆性推断可能发生的现象,并用实验证实全反射现象.(二)教学过程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实验.2、带着学生分析^p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全反射,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到达9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强调:全反射: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全反射.A、产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全反射.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全反射.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展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p.3、棱镜:通常指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镜.探究活动(一)1.利用光的全反射的有关知识自制光导纤维.2.查阅资料,理解我国光纤的开展和过程.(二)实验研究:题目:海市蜃楼实验模拟内容: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配置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做法如下:先在玻璃缸析出时为止,这样就配置了浓度很高的蔗糖溶液,再在蔗糖溶液上面缓慢参加清水,参加清水时要注意不能让溶液与清水混合。过1~2天后,由于蔗糖分子内扩散,在玻璃缸中就形成了密度分布布均匀的蔗糖溶液,当光在其中传播时,可明晰的看到溶液中弯曲的光路,如下图。建议:配置溶液工作应提早1~2天完成,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物理教学教案5有时在室内我们能看到窗外旗帜飘扬、树枝摇动,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室内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感受到风,但我们可以由观察到的旗帜飘扬、树枝摇动而知道风的存在.并且还可以由树枝摇动的剧烈程度而知道风的大小.(活动1)水轮机叶片纸模型、水、注射器……①怎样让水轮机转动起来?②能否让水轮机转动得快一些?后排同学看不清水流大小,但可以通过水轮机转动而知道水流的存在,并且由水轮机转动的快慢来判断水流得大小.(活动2)连接简单电路现象:小灯泡发光①小灯泡为什么会亮?②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在刚刚的实验中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电流的存在的?③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家用电器时,我们是怎样知道有电流通过这些家用电器的?总结:我们根据电流经过各种用电器所产生的结果(电流的效应)而知道电流的存在.电流的三大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④电路中的电流终究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先来分析^p可以看得见的水流的形成.翻开阀门,水向一个方向定向挪动形成水流,水流经过水轮机使之转动.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正、负两种电荷,导线有大量可以自由挪动的电荷,当开关闭合电路形成通路后,电荷就会定向挪动形成电流.⑤这样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水流—电流、水轮机—小灯泡、水管—导线、阀门—开关⑥水流有大有小,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水流的大小,电流是否也有大小?(活动3)探究电流的大小在活动2的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观察小灯泡(同一个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说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不同的,说明电流也有大小.一、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电流的大小1.电流的符号I①如何比拟电流的大小,首先要确定什么?2.电流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安培②1A大约有多大?有些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通过它们的电流比拟小,所以人们又规定了比安培小的单位.其它单位:毫安(mA)、微安(μA)单位换算:1A=103mA1mA=103(μA)(1mA=10-3A1μA=10-6A)③理解身边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的正常工作电流.几十至几百微安:电子计算器、mp3几百毫安:手机发射电流、日光灯、1A~5A:电冰箱、电饭煲、……10A:柜式空调①猜一猜前面的简单电路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约多大?②怎样才能知道通过用电器电流的准确值?二、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电路符号:○A)①观察电流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②在使用电流表前,首先应该观察哪些内容?量程:分度值0~0.6A0.02A0~3A0.1A(读数练习)P64图13—201.读数方法:先由量程确定分度值,再从指针位置读出数值.③怎样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需解决的问题:指针是否指零、怎样接入电路、如何选用三个接线柱、怎样选用适宜的量程……2.使用方法:(1)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2)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3)决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两极上.(4)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物理教学教案6一、教材分析^p1.教材内容分析^p:“多用电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它是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学完后,研究欧姆表的改装问题,又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深化和实际应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稳固电学问题的分析^p思路,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才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2.教学重点:欧姆表和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3.教学难点:理解欧姆表和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4.教材的处理:本单元内容可分两节可来处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多用电表的原理。第二课时为学生实验课,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及相关练习稳固。二、学情分析^p:1.知识根底分析^p:①掌握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已纯熟掌握了电路串并联的规律,会利用该定律列式求解相关问题。②掌握了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刻度方法。2.学习才能分析^p:①学生的观察、分析^p才能不断进步,具备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内在联络和一般规律的才能。②具有初步的概括归纳总结才能、逻辑推力才能、综合分析^p才能。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能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方法测量电阻的阻值。②理解并掌握欧姆表及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知道简单的双量程多用电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分析^p,进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②通过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步思辨、表达、交流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物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擅长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四、教学资PPT课件、探究学案、指针式多用电表、数字式多用电表五、教学流程图学生给出各种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评价方案,选择方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欧姆表的原理改良方案,引导发现本质规律出示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路图单量程多用电表双量程多用电表课堂总结交流分析^p组合,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能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吗?探究一: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1.给出器材待测电阻Rx电:E=2V,r=0.5Ω电流表A:Ig=10mA,rg=9.5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变阻箱R0:0~9999Ω滑动变阻器R:0~1000Ω电键、导线假设干假设还需其他器材,可自选2.指导学生进展设计(电流表表头与其他元件进展组合)3.评价方案老师:假如能从表盘上直接读出所测电阻值就好了,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或者你有更好的设计吗?设计利用表头测电阻的方案,画出电路图。学生代表板书设计方案学生分析^p比拟几个方案,从中选出方案或提出更好的方案。通过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空间,便于课堂的教学生成。探究二:利用表头直接测电阻1.出示电流表表头刻度盘。给出相关数据E=2V,r=0.5Ω;Ig=10mA,rg=9.5Ω;(以R0=390Ω为例),引导学生进展表头刻度改装。2.对刻度情况进展分析^p,引导学生发现缺乏之处,进一步完善方案3.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假设电流表内阻rg未知,怎样可使10mA处表示所测电阻值为0?4.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本质规律。假设将变阻箱换为滑动变阻器R,还可使10mA处表示所测电阻值为0吗?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详细数据,分组进展计算,改装表头刻度。学生发现刻度与R0的取值有关。取R0=190Ω,可充分利用刻度盘。学生发现电流表内阻rg未知,可进展测量,再调节R0,可实现,满偏电流处表示电阻为0,同时也发现,总内阻不变。学生发现只要将A、B接线柱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指针满偏即可实现满偏电流处表示电阻为0,无须知道各元件电阻为多少。通过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参与考虑。促成学生有效的生成。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随时调整引导思路。欧姆表原理1.出示改良后欧姆表原理图,结合探究过程,讲解欧姆表的原理;欧姆调零的目的和作用;中值电阻的决定因素;刻度盘的特点。2.原理:3.刻度:(1)AB短接,调节R使得指针满偏(欧姆调零)。目的是什么?或有什么作用?原理:(2)指针指在中间刻度处,所测电阻值是多少?把此电阻称为中值电阻,中值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欧姆表刻度的特点:学生深化理解欧姆表原理等相关内容,把握欧姆表的本质规律。最大限度利用表盘刻度由电电动势和表头满偏电流决定左大右小;左密右疏学生设计电路图通过分析^p,体会等效思想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探寻本质规律探究三:简单的单量程多用表1.出示电流表、欧姆表、电压表的原理图要求学生组合成简单的多用电表,注意电与表头的连接。2.引导分析^p电路构造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展综合,实现创造。体会等效的思想简单的双量程多用表出示双量程多用电表电路图,引导学生分析^p各挡功能,分析^p各档功能,比拟量程大小认识多用电表利用多用电表实物图介绍其功能,简单强调欧姆表使用的注意点。为下一节实验课做准备交流评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总结交流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表达及概括总结才能。作业布置重新考虑第八节课本内容,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1、3题假设有问题互相交流带着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物理教学教案7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拟、归纳总结的才能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打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开展转变;2)由重老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详细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妙,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根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测——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测——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其中,从多角度进展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p、考虑、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一个老师演示实验、三个学生实验和一个自学环节。一是通过学生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拟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拟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结论;四是让学生自学声速这一局部知识并互相交流。以上的体验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同时,通过以上的体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才能和创新意识。三、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一位科学家用了10年时间进展调查,想知道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调查结果是与人相处的才能。因此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在两个学生实验及上台交流展示活动中,通过同桌互相学习,小组间合作,从而形成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立体穿插网络构造,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小组之间往复的、多通道、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在这种全方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和方法,而且学会了彼此间的协作,同时也培养了同学间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络实际的才能;2)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到达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并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同学间互相合作、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通过列举大自然中发声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构造]创设情景,导入目的——自主探究,理论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形式]“活动——实验”的探究形式。[教学仪器]1)老师演示实验的全套器材2)学生实验的器材3)多媒体、图片、模型物理教学教案8一、教材分析^p《波长、频率和波速》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第12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为一个课时,主要学习描绘波的三个物理量波长、频率和波速。本节内容是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2〕.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振动周期的关系。3〕.知道波速的物理意义,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周期〔频率〕、波速的决定因素,知道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谁变谁不变。5〕.能从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正确画出下一时刻和前一时刻的波的图象。2、才能目的:1〕.通过对波长、频率和波速等概念的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与理解才能。2〕.通过画出下一时刻或前一时刻波形的训练,进步绘图技能,同时体会波动的时间和空间周期性。3〕.通过对波动问题多解性的讨论,训练学生全面、周密考虑问题的素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体会波动过程的重复之美,体验周密考虑问题才能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p教学难点1.波速、周期〔频率〕的决定因素以及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画出某时刻波形的技能。3.多解的成因与解确实定方法。教学难点多解的成因与解确实定方法。四、学情分析^p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程度有差距。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的有关波的知识和现象,在初中已经学过诸如声波之类的波的知识,但是那时候的知识过于感性和浅薄,通过高中的学习会把知识落实的更加科学和深化。五、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探究、交流、多媒体课件。六、教具和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把导学案的课前预习内容做完好并且核对答案。2、老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还有教具的准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复习并引入新课师: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主要异同有什么?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答复以下问题。师:与振动过程相比,波动过程要多出一种运动形式,那就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因此描绘波动就需要更多的概念,本节课我们就学习描绘波动的概念,同时进一步研究波动的运动规律。物理教学教案9知识目的1、知道正弦交流电是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知道中性面的概念.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理解描绘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图像,能从图像中读出所需要的物理量.4、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能正确表达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5、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概念,能用有效值做有关交流电功率的计算.才能目的1、掌握描绘物理规律的根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2、培养学生观察才能、空间想象才能、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进展处理问题的才能.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处理物理问题的才能.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及为富民强国认真学习的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以及相应的教法建议1、交流与直流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学习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交流与直流的不同之处,即交流电的特殊之处.这既是学习、理解交流电的关键,也是学习、研究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在与的知识做比照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特点的方法,是物理课学习中很有效和很常用的方法.在学习交变电流之前,应帮助学生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其区别的关键是电流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同时给出了恒定电流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2、对于交变电流的产生,课本采取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化的讲述方法.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尽可能用示波器或模型配合讲解.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线圈通过4个特殊位置时电表指针的变化情况,分析^p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使学生对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有比拟清楚的理解.有条件的,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进展分析^p和判断.3、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重要方法,它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承受.要注意在学生已有的图像知识的根底上,较好地掌握这种表述方法.更要让学生知道,交变电流有许多种,正弦电流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种.课本中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以开阔学生思路,但不要求引伸.4、在这一节中学生要第一次承受许多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电流、中性面、瞬时回值、最大值(以及下一节的有效值)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对中性面的理解,要让学生明确,中性面是指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当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转动过程中通过中性面时,其中感应电动势方向要改变.5、课本上介绍的交变电流的产生,实际上是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以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为模型,以线框通过中性面为计时起点,得到电动势随时间满足正弦变化的交变电流.这里可以明确指出,电动势的最大值由线框的匝数、线框面积、转动角速度和磁感应强度共同决定.6、课本将线框的位置与产生的电动势的对应起来,意图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鲜明的形象,把物理过程和描绘它的物理规律对应起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例如,假如在线框转到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开场计时,它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是什么样的?7、交流电的有效值、周期等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概念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本中的交流电有效值定义特别强调是从使电阻产生热量等效这一方面来定义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教材中直接给出了正弦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式,但不要求证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有效值,课本上已经指出,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是有效值,家用电器上的标称也是有效值.交流电的周期描绘交流电的变化快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交流电完成一次完全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是交流电的频率.我国民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在一些欧美国家,交流电的频率是60HZ.8、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周期和频率都是描绘交流电某一方面的特性,而交流电的图像却可以全面反映某一交流电的情况.所以,要求学生可以从交流电的图像中得到描绘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物理教学教案10教学目的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目的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进步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的联络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开展的根本思想,建立开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络,防止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络实际和社会理论.在内能的利用的开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老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老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进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才能.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p】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考虑,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开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根底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展消费上是如何进展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p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____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开展情况,咨询和分析^p如今的取暖和今后的开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p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开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搜集相关的材料;分析^p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参考方案】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在搜集足够材料的根底上分析^p。【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3、发现新问题。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学教案11师生共同得到电磁波的特点:〔1〕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并且都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即电磁波是横波。光是一种电磁波。在前面学习的光的偏振现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上图所示。〔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向周围空间传播电磁能,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能发生反射、折射、干预和衍射。〔3〕三个特征量的关系:v=λf。在真空中v=3.0×108/s。师: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足以根牛顿力学体系相媲美,它是物理学开展史中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3.赫兹的电火花师: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还只是一个预言。还有待于科学实验的证明。是赫兹把这个天才的预言变成了世人公认的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的探究历程〕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赫兹的生平简介〔见附录〕,激发学生求知上进的热情,对学生进展物理情感教育。课堂总结、点评本节主要学习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主要内容。知道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还知道了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互相联络,形成一个统一的场,即电磁场。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中的电场与磁场互相垂直,且二者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即电磁波是横波。课余作业完成P79“问题与练习”的题目。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理论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才能的关键,分开了思维方法和理论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物理教学教案12创设情景光的折射现象引入1、提问:在光的反射定义中你根据有关的信息或相关的词还能提出另外一些想研究的问题吗?2、学生提出问题后讲授:接下来我们将用实验来探寻还有一局部光的踪迹考虑后提出,如有一局部光被反射回来了,那还有一局部光到哪里去了呢?光的折射现象观察1、布置实验探究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传播途径:利用所给的小水槽和激光笔探寻光在空气和水这两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途径,并把所观察到的途径描绘出2、巡视搜集不同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果,用投影打出几组不同的实验结果:1、实验并描绘出光的传播途径2、根据投影出的不同记录找出最符合实验现象的光路图,并在比照中体会出折射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1、提问:光在发生反射时遵循一定的规律,你能否对照反射规律总结折射规律?2、深化探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布置实验验证猜测:利用激光笔和一块玻璃砖实验,把光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途径描绘出1、答复总结折射规律2、〔1〕判断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2〕对光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提出猜测,实验后通过描绘出光的传播途径,验证猜测的正确与否〔3〕通过判断角度所处的介质得出结论,在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角光的折射规律3、布置实验:用激光小电筒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完善折射规律: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3、把光垂直打到玻璃砖观察传播途径光的折射现象解释1、布置硬币浮起的实验:把硬币放在纸杯子底部的一边,人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为止,再让另一个同学缓缓地向杯中倒水〔注意不能挪动硬币〕,这时会看到什么?2、提问: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提示:倒水后从硬币上射出的光线在水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1、实验并能对产生现象进展考虑2、得出结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出示诊断评价题目根据学生反响的情况进展矫正完成题目并互相交流作业与预习1、找出你身边由于光的折射所产生的现象?2、在玻璃砖的折射图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并用的'知识来解释?3、同步探究:P771—9物理教学教案13【教材分析^p】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考虑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响比拟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焦耳定律。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理论活动。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响意见的意识。【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难点:理解焦耳定律。【教学准备】学生电、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板书设计】四、电与热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2、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3、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4、焦耳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准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公式:q=i2rt符号的意义和单位:i—电流—安〔a〕r—电阻—欧〔ω〕t—通电时间—秒〔s〕q—热量—焦〔j〕5、电热的利用、危害和防止。【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课前活动播放关于电能应用的录像·引入新课: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物理教学教案14一、划分才能培养阶段及目的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那么,整个高中物理才能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进步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场就遇到受力分析^p、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老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才能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才能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才能;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泼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才能;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考虑和速算才能。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局部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到达正常学习状态。这时,老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务施行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才能培养目的。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才能培养目的任务,使学生到达会考的才能和程度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3?进步阶段。会考是程度考试,高考是才能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局部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进步力学和电学知识程度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独立创新的才能。老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进步学生的五大才能,使之接近高考的才能程度。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察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老师要确定好复习目的,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老师与教材、老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那么:重点知识构造化———抓各局部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互相关系。根底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构造,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根底知识。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打破难点知识。习题构造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进步思路,强化联络,加深理解。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二、确定各才能的培养措施好的培养措施,既可到达培养目的,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老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才能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才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展分析^p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才能;组织学生进展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p、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才能。三、才能培养在教学中的详细落实各种才能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