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_第1页
刑事诉讼法学_第2页
刑事诉讼法学_第3页
刑事诉讼法学_第4页
刑事诉讼法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诉讼法学1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体系第一编:刑事诉讼法绪论第二编:刑事诉讼法总论第三编:刑事诉讼证据论第四编:刑事诉讼保障轮第五编:刑事诉讼程序论2第一编总论引子:通过程序实现法治3在自己的权益面临威胁时,人们不仅关注自己利益被剥夺的实际结果,而且也重视自己被对待的方式;在不幸的结果确属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人们可能更加注意自己是否受到了公正、人道的对待。这一问题归结起来,也就是过程与结果,程序与实体的关系问题。4所谓程序,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和方式形成某一法律决定的过程,国家通过立法对这种过程的规范和调整即形成专门的程序法。刑法从司法活动结果的角度构成了对官员司法活动的实体性限制。刑事诉讼法从司法活动过程的角度防止了官员们对司法权力的滥用。5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刑事诉讼法学的三个基本概念

6一、诉讼(一)诉讼的概念诉讼就是原告对被告提出告诉,由裁判机关解决双方争议的活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诉讼”,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一是由原告、被告和裁判者构成基本诉讼主体的活动;二是一系列不断向前推进的程序化活动。7(二)诉讼的产生由国家权力而非冲突主体来解决社会冲突,这是诉讼的本质特征所在。冲突的两种主要解决方式:由冲突的当事者各方自行解决;由第三者如国家来处理。8由国家权力介入纠纷解决相对于当事人自决的优点:首先,它可以解决在一些案件当中缺乏追究主体的问题。其次,它可以解决受害人缺乏追究能力的问题。再次,它可以解决受害人追究犯罪时往往缺乏公正性的问题。最后,追究和惩罚犯罪是国家的权力和职责所在9二、刑事诉讼(一)刑事诉讼的概念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广义的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实行刑罚权的全部诉讼行为。狭义的刑事诉讼,是专指审判程序而言的。

10(二)刑事诉讼的特征1、刑事诉讼必须由法定的专门机关主持进行,其他国家机关无权进行。2、刑事诉讼活动必须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3、刑事诉讼是有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4、刑事诉讼是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5、刑事诉讼必须在特定的诉讼形式(或称诉讼模式)下进行。11三、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部门法之一。它是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诉讼进行的方式、内容及其效力的各项规定的总称。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狭义的刑事诉讼法仅指刑事诉讼法典。广义的刑事诉讼法指一切有关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12(二)刑事诉讼法的属性1、程序法2、公法3、基本法13(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1、宪法2、刑事诉讼法典3、司法解释4、行政法规5、地方性法规6、国际条约14(四)刑事诉讼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刑事诉讼法是现代国家法制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诉讼文明的重要体现。由于刑事诉讼法担负着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两大功能,内容又多与人的基本权利紧密相关,因此,其在不少国家又被称为小宪法。《刑事诉讼法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之一,属于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法律基础课。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其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相对突出。刑事诉讼法的执行情况也是衡量司法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15第二节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一、外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一)弹劾式诉讼所谓的弹劾式诉讼(accusatoryprocedure)就是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利,国家审判机关不主动追究犯罪,而是以居中仲裁者的身份处理刑事案件。16其主要特征是:第一,国家没有专门的追诉犯罪的机关,对犯罪的控诉由公民个人承担。第二,原告和被告的诉讼地位平等,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义务。第三,法院或其他仲裁机构在诉讼中处于消极的仲裁地位,审判采取公开辩论的形式。第四,在弹劾式诉讼中,采用神示证据制度。

17(二)纠问式诉讼所谓纠问式诉讼制度(inquisitoryprocedure)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职权主动进行追究和审判的诉讼制度。18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对刑事案件的追究不再取决于被害人的控告,而是由司法机关主动追究犯罪。第二,对被告人实行有罪推定,被告人沦为诉讼客体,成为刑讯逼供的对象。第三,法官主动依职权追究犯罪,审判采取书面审理主义或间接审理主义。第四,在纠问式诉讼中,采取法定证据制度。19(三)混合辩论式诉讼混合辩论式诉讼就是在批判、继承弹劾式和纠问式诉讼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两种诉讼模式的结合,在审判前吸收了纠问式诉讼制度的好处,而在审判阶段则吸收了弹劾式诉讼制度的一些优点。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和大陆法系都采用这种诉讼模式。

20混合辩论式诉讼的特征:第一,司法独立。第二,控审职能分离,实行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第三,赋予被告人包括辩护权在内的广泛的诉讼权利。第四,实行公开审判制度,确立直接言词原则。第五,在混合辩论式诉讼中,奉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

211、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又称对抗制诉讼、辩论式诉讼。这种诉讼模式强调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诉讼中对抗争辩,法官只起居中公断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沉默的法官,争斗的当事人”。这是英美法系国家特别强调个人本位的必然结果。22这种诉讼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侦查程序中,当事人主义强调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第二,在起诉形式上,当事人主义赋予检察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第三,在案卷材料的移送上当事人主义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第四,当事人主义的对抗性质集中体现在审判程序中。第五,对上诉程序和再审程序限制较多。

232、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又称非对抗式或审问式诉讼。这种诉讼比较注重发挥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作用,特别强调法官在庭审中的主导地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主动的法官,消极的当事人”。这是大陆法系国家特别强调国家本位的必然结果。24这种诉讼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侦查机关享有较广泛的权力,被告人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第二,在起诉程序上,检察官对是否起诉一般无自由裁量权。第三,在起诉活动中实行卷宗移送主义。第四,在庭审过程中,法官是整个活动的中心,当事人处于受支配的地位。第五,确定的上诉和法律救济程序。253、日本的混合式诉讼日本的混合辩论式诉讼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侦查程序中,日本刑讼法也比较强调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第二,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赋予检察官一定限度的起诉裁量权。第三,在审判程序上,基本上实行对抗制方式。26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中国古代的刑事司法制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儒家思想为刑事诉讼法制的思想基础。2、司法隶属行政,行政机关兼理司法。3、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没有实质性区别。4、控诉和审判职能合一。5、刑讯逼供合法化。6、重视狱讼,并建立了多种监督程序。

27(二)清末和北洋军阀时期的刑事诉讼法清末改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了一些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平等观念的诉讼原则和制度。(2)打破了传统的立法体例。(3)符合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规律,并适当地借鉴了外国的有益经验。(4)初步确立了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诉讼结构。28(三)国民党时期的刑事诉讼法1、标榜形式意义上的司法独立。2、检察官、行政官吏均享有侦查权。3、实行三级三审制,审判组织为独任制或合议制。4、奉行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庭审结构。5、国民党直接参与刑事诉讼活动。29(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刑事诉讼法1、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建国初期到1979年的30年间,我国没有制定刑事诉讼法典,只是在《宪法》和颁布的若干单行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司法机关体系及若干刑事诉讼原则和程序。30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1979年6月,《刑事诉讼法草案》(修正二稿)提请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于1979年7月1日正式通过,同年7月7日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分4编,共164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刑事诉讼法典。

3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1996年3月5日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1996的年3月17日修正案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名称获得通过。修正后的条文共225条,比修正前增加了61条。32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以此为契机,2003年初,全国人大将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列入其“五年规划”,有关刑事证据的立法完善将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一并完成,这预示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必将再创辉煌。33思考题:1、诉讼的概念2、由国家权力介入纠纷解决相对于当事人自决的优点3、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4、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属性、渊源5、弹劾式诉讼的概念和特征6、纠问式诉讼的概念和特征7、当事人主义诉讼的涵义及特征8、职权主义诉讼的涵义及特征9、中国古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特征10、清末改制体现在刑事诉讼方面的意义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修改的时间12、刑诉法同相临法律部门的关系(包括同刑法、民诉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自学题]34第二章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第一节刑事诉讼价值35一、刑事诉讼价值的涵义刑事诉讼价值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是否正当、合理的伦理标准,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在其具体运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伦理目标。根据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刑事诉讼价值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外在价值;(2)内在价值;(3)经济效益价值。36(一)刑事诉讼的外在价值它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在形成某一好的裁判结果方面是否有用和有效的价值标准。

判断结果公正与否的标准有四项:1、裁判必须是客观或准确的。2、裁决结果不得违背形式正义原则的要求。

3、裁判结果必须在严格适用法律规则与适当行使自由裁量权之间保持平衡。

4、裁判结果必须在个人正义和社会目标之间保持平衡。

37(二)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它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是否具有善的品质的道德标准。程序公正标准:1、是使那些可能受程序结果不利影响的人充分有效地参与到刑事诉讼过程中来,并受到人道和有尊严的对待,简称“程序参与原则”;2、是裁判者应在各方参与者之间保持—种中立无偏的地位,给予他们平等的参与机会,使其受到平等的对待,简称“中立原则”;3、控辩双方应受到平等的对待,简称“程序对等原则”4、是刑事诉讼的过程应符合理性的要求,简称“程序理性原则”;5、法官的裁判应从法庭审判过程中形成,简称“程序自治原则”;6、是刑事沂讼程序应当及时地产生判结果,并通过产生一项最终的裁判而终结,简称“程序及时和终结原则”。38(三)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次级价值)

它是指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应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一个行为或过程要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就必须同时做到两点:—是使投入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二是使产出的成果达到最大化。测量和评定程序经济性的标准包括:1、首先,刑事审判程序的设立应保证审判活动的迅速有效进行。

2、刑事审判程序应当尽量简化。

3、刑事审判程序应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39(四)三种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三项程序价值目标相互之间尽管可能存在着种种冲突和矛盾,它们的作用方向也不尽一致,但刑事审判的目的不是仅仅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而是通过对三项价值进行适当的协调和平衡,追求三者之间的“合力”,即最大限度的统一。即刑事审判活动不仅要在程序运作过程和裁判结果中实现正义的要求,而且还应尽量通过最少的司法资源投入产生最佳的效果。

40第二节刑事诉讼目的41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所谓刑事诉讼目的就是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立法者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并基于对刑事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刑事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我国刑事诉讼法典上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规定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其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三,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42二、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几种理论(一)“犯罪控制论”。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其基本功能是从诉讼程序方面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二)统一论。认为刑事诉讼的基本目的包括为两个统一,一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二是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统一。43(三)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可分为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两个层次:1、根本目的: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和民主政治制度,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直接目的:(1)公正实施刑事实体法(或称实现刑罚权,控制犯罪)(2)充分保障公民人权就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的关系而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刑事诉讼根本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的实现,同时,根本目的的实现,使实现直接目的的社会价值得到确认。

44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转轨已经结束,社会转型也基本完成,旧的打击犯罪的刑事诉讼立法目的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加之国际社会诉讼民主的发展趋势,应当制定一部以保障人权为核心的刑事诉讼法典。因此,有人主张借鉴《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6条的规定:刑事诉讼具有以下目的:维护受到犯罪侵害的人和组织的权利和利益;保障被刑事追诉者的合法权益;对犯罪人判处公正的刑罚;保护个人免受非法和没有根据的刑事追诉。45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条的规定(一)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1、准确:指的是整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没有差错。2、及时:指的是在法定期限内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尽快结案。3、正确适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准确查明犯罪事实是刑事诉讼的基础,正确适用法律是刑事诉讼的关键。4、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司法人员不能滥用司法权,必须尊重法律,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46(二)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是: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三)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47第三节刑事诉讼构造一、刑事诉讼构造的概念刑事诉讼构造,是指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它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裁判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法律关系。48具体来说:1、刑事诉讼构造由诉讼价值观决定,有什么样的诉讼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诉讼构造。2、刑事诉讼构造的主体是控、辩、审三方。493、诉讼构造的内容体现为在侦查、起诉、审判程序中表现出来的控、辩、审三方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关系。504、诉讼构造是通过一定的诉讼形式(或模式)体现出来的。51二、关于刑事诉讼构造的几种理论(一)两重结构论1、三角结构2、线形结构(二)“等腰三角结构”论(三)“倒三角结构”论(四)横向构造论与纵向构造论52Ⅰ流水作业史诉讼构造的理论基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53流水作业式诉讼构造的特点:(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诉讼中各自独立地实施诉讼行为,他们事实上都属于互不隶书的“司法机构”。54(2)审判前的诉讼活动既没有法官的参与,也不存在司法授权和司法审查机制,司法机构不能就追诉活动的合法性举行任何形式的程序性裁判活动。55(3)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法院针对追诉行为合法性而进行的司法审查极为薄弱,难以对审判前的追诉活动进行有效的司法控制。56(4)追诉机构的案卷材料对法庭的裁判结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57(5)公检法三机关一旦发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就可以推动程序“逆向运行”。58(6)法院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追诉活动完成之后,发挥着继续追诉的作用。59(7)侦查、起诉和审判三阶段的划分具有较大的弹性,在外界因素的干预或推动下始终存在相互交叉甚至完全重合的可能。60Ⅱ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的理论基础:一是司法最终裁决原则;二是控审分离原则61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的特点:(1)在侦查程序中,普遍有一个中立的司法机构进行参与,并负责就所有涉及个人基本权益的事项进行司法授权和审查。62(2)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那些权益受到限制或剥夺的公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引发法院就此事项进行的程序性裁判活动。63(3)对于检察机构所作的起诉或不起诉决定,司法机构可以进行一定的司法审查。64(4)法院通过法庭审判,可以对审判前活动的合法性继续进行司法审查。65(5)记载着控方证据和结论的案卷材料,对法院不具有任何预定的法律效力,法庭可以通过举行直接和言词辩论式的听审,就被告人是否有罪问题作出独立自主的裁判。66(6)基于司法裁判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中心地位,法院与检察机构在组织和运作方式上都具有极为明显的区别。67Ⅲ中国刑事诉讼构造的出路:(1)在审判前的追诉程序中设立一个不承担追诉职能的中立的司法机构,使其能够对检警机构限制或者剥夺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授权和司法审查。68(2)彻底切断审判前的追诉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因果联系,真正使法庭审判成为决定案件结局的唯一阶段。69(3)强化嫌疑人、被告人一方的诉讼主体地位,扩大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参与范围,使得辩护一方成为足以对抗追诉一方,并能够对司法裁判者形成有效制约的一级。70(4)彻底贯彻控审分离原则,确保法院真正成为中立的司法裁判者,而不再承担任何刑事追诉职能。71(5)改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地位,使其不再同时承担司法监督和刑事追诉这两项相互矛盾的诉讼职能。72(6)赋予法院最终裁判者的地位,使其能够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所有争议问题,都能够通过开庭方式,作出权威的法律结论。73(7)进行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尤其是要确保司法裁判者的真正独立性。74在我国,建构合理的刑事诉讼构造,必须确立控诉与审判分离、裁判中立、控诉与辩护平等对抗等理念与原则。75第四节刑事诉讼职能一、刑事诉讼职能的涵义刑事诉讼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作用和功能。通常认为,刑事诉讼中的职能分为控诉、辩护、审判三种。

761、控诉职能指向法院起诉并出庭支持控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由国家追诉机关和被害人行使。772、辩护职能指提出对被控诉人有利的事实和理由,维护被控诉人的合法权益,是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职能,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人协助其行使。

783、审判职能指通过审理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和应否处以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由法院行使。79二、对现有刑事诉讼职能理论的反思(一)关于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所谓的法律监督或诉讼监督,不过是检察机关控诉职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唯一表现形式就是公诉和侦查。

80(二)关于诉讼协助职能证人、鉴定人、辩护人、代理人等诉讼参与人,并非在所有的刑事诉讼中都能够参与其中,缺少他们的刑事诉讼依然具有完整的诉讼形态;另外他们与案件结局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也不发挥独立的诉讼职能。81(三)关于审判中心主义与诉讼阶段论司法裁判已不局限于狭义的法庭审判阶段,而成为贯穿整个诉讼程序的诉讼活动。82三、刑事诉讼中三种职能的关系(一)控审分离控审分离是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门行使控诉权的机关或个人以及专门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来承担,不能把两种职能集中由一个机关或一个人来承担。83(二)控辩对等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不仅要设置辩护职能与控诉职能相对抗,而且双方应当诉讼地位平等地相对抗,这是辩护职能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84(三)审判中立刑事审判中立是指审判者不仅不能由控辩双方的主体或与案件有直接、间接利害关系的人来担任,而且审判者应当对控辩双方不偏不倚,保持等距离的地位。

85第五节刑事诉讼主体一、人民法院(一)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和职权1、性质和任务: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86司法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司法裁判权,这种司法权有如下特征:(1)独立性(2)被动性。(3)公开性和透明性。

87(4)多方参与性。(5)亲历性。(6)集中性。(7)终结性。

882、职权:(1)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逮捕、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2)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以调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保证判决的顺利执行;89(3)收缴和处理赃款、赃物及其孳息;(4)行使某些判决和裁定的执行权;(5)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等。90(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及领导体制1、组织体系:(1)最高人民法院(2)高级人民法院(3)中级人民法院(4)基层人民法院(5)专门法院912、领导体制: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92(三)审判组织:1、独任庭独任庭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案件的审判组织。

932、合议庭合议庭是由审判人员数人根据合议原则建立的审判组织。943、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内部对审判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95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96(四)陪审制度1、陪审制的形成陪审制度是在古代审判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民主性的一项司法制度。它起源于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雅典与罗马时期,972、陪审制的形式西方国家的陪审制,从表现形式上看大致有陪审团制和参审制两种,前者适用于英美法系国家,后者适用于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

983、人民陪审制度(1)人民陪审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陪审员制度,即由在公民中选举产生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理第一审案件的审判制度。99(2)人民陪审制度的意义(3)人民陪审制度的现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都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100二、人民检察院(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和职权1、性质和任务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1012、职权(1)侦查权。(2)公诉权。(3)监督权。

102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国家的刑事侦查机关之一。(2)国家惟一的公诉机关。(3)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103关于检察权性质的争论:在英美,检察权基本上属于行政权。大陆法国家的检察机构在设置上具有“审检合署”的特征,也就是设于各级法院内部,但与法院采取分离管理的体制。104法律监督职能的定位是社会主义国家检察制度的一大特点。检察机关尽管在现行宪政体制下行使着司法权,但这种司法权的行使却是有着根本缺陷的。

105一个基本的思路是,检察机关的司法机构色彩应当逐渐弱化,法律监督应当逐渐淡化并在条件成熟时最终退出检察机关的职能范围。106(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及领导机制1、组织体系:(1)最高人民检察院(2)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3)专门检察院1072、领导体制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108(三)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109三、公安机关(一)性质、任务、职权1、性质: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负责社会治安和国内安全保卫工作。1102、任务:3、职权: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1)立案权。(2)侦查权。(3)执行权。

111关于警察权性质的争论: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警察无论就其所发挥的功能还是活动的程序、组织方式上都显示出其行政权的性质。112(二)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公安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公安机关在接受本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同时,下级公安机关还必须接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113四、当事人(一)被害人:1、被害人的概念: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人身和财产权利遭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人。114(1)被侵害的“合法权益”,包括荣誉、尊严、生命、健康、财产或其他方面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115(3)被害人一般是指自然人,但特殊情况下,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成为被害人。(4)被害人的属性是犯罪行为导致的,因而具有不可代替性。

1162、被害人的诉讼地位:(1)被害人作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117(2)被害人基于实现使被告人受到合法的报应这一要求,具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诉讼过程、影响裁判结局的愿望。118(3)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与被告人居于大致相同的诉讼地位,也拥有许多与被告人相对应的诉讼权利。119(4)被害人尽管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他一般也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其陈述本身也是法定的证据来源之一。120(5)实际上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人权保障的需要。1213、被害人的诉讼权利:(1)请求立案权。(2)申请回避权。(3)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4)赔偿损失请求权。

122(5)对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不立案、不起诉的决定有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的权利。123(6)出席法庭等权利(7)请求抗诉权。(8)申诉权。1244、被害人的诉讼义务(1)如实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案件事实的义务;(2)接受公安司法机关对其进行人身检查的义务;125(3)接受公安司法机关传唤的义务;(4)在法庭上接受询问和回答问题的义务;(5)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等等。126(二)自诉人1、自诉人的概念自诉人是自诉案件中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人。1272、自诉案件的范围(1)告诉才处理的(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128(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1293、自诉人的权利和义务撤回自诉或者同被告人和解接受法院的调解130(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1、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概念及其区分犯罪嫌疑人是制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而正在被立案侦查和审查起诉的刑事当事人。131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而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者被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当事人。132“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对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的两种称谓。首先,根据诉讼法的一般理论,提起正式的控诉是确定“被告人”的前提。133其次,将“犯罪嫌疑人”确定为“被告人”需具备法定的条件。

134再次,将受刑事追诉者在诉讼过程中统一称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诉讼公正、民主和文明的重要标志。1352、犯罪攫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拥有一系列诉讼权利的诉讼主体,居于当事人的地位。136(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他们居于被追诉者的地位。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身还可以成为重要的证据来源。

1373、犯罪撤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防御性权利:(1)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138(2)有权及时获知被指控的内容和理由,获知所享有的诉讼权利。139(3)辩护权。(4)有权拒绝回答侦查人员提出的与本案无关的问题。(5)有权在开庭前10日收到起诉书副本。140(6)有权参加法庭调查。(7)有权参加法庭辩论。(8)有权向法庭作最后陈述。(9)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出反诉,等等。141救济性权利:(1)申请回避权。(2)提出控告权。(3)要求解除强制措施权。(4)对不起诉决定提出申诉权。(5)提出上诉权。(6)申诉权。142程序保障:(1)在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情况下,不得被确定有罪;(2)获得人民法院的公开审判;(3)获得人民法院独立、公正的审判;143(4)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受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法进行的讯问;144(5)不受侦查人员实施的非法逮捕、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不受侦查人员的非法搜查、扣押等侦查行为;(6)在提出上诉时不得被加重刑罚,等等。145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义务(1)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承受逮捕、拘留、监视居住、拘传等强制措施;146(2)接受侦查人员的讯问、搜查、扣押等侦查行为;(3)对侦查人员的讯问,应当如实回答;147(4)承受检察机关的起诉,依法按时出席并接受法庭审判;148(5)对于生效的裁定和判决,有义务执行或协助执行,等等。149(四)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1、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的概念及其权利150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是指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并在刑事诉讼中以自己的名义向司法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的人。1512、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的概念及其权利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负有赔偿责任的人。152(五)单位参与人《刑事诉讼法》对单位参与刑事诉讼的方式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单位也属于当事人之一。153第三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54一、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主要诉讼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155特点: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

156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157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1584.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159第一节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一、原则的法律依据及其理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条的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160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161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162对于该原则的理解:1、这一原则明确规定了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力,而且三机关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和互相取代1632、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公检法三机关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1643、公、检、法三机关在诉讼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刑事诉讼活动,不受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意志的约束。

165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行使职权,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

166二、职权原则的理论基础1、职权原则适应了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需要。

1672、职权原则是国家机器日益发达与分化的必然结果。1683、职权原则也是人们对诉讼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反映。169第二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一、原则的法律依据及其理解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1701、分工负责,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进行刑事诉讼时,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法定的分工进行诉讼活动,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应互相推委。

1712、互相配合,则是指公、检、法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协调一致,互相补充,共同完成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分子,保护涉讼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诉讼任务,而不能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抵销力量。

1723、互相制约,则是指公、检、法三机关按照法律的分工,分别把关、互相检验,互相制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或错误,并加以纠正,保证不枉不纵,不错不漏,公正准确地执行法律。

1734、三者是密切相连的,分工负责是基础,互相配合是为完成刑事诉讼任务的必然要求,互相制约是三机关关系的关键。

174二、该原则的法理根据

1、分工负责是司法权力分工的简略表达。

1752、互相配合强调三机关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犯罪控制的诉讼价值观的影响。1763、强调互相制约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近现代以来所备受青睐的权力制约的政治哲学。177

三、对该原则的评价这一原则体现的是三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症结是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这条水平横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重新塑造警检法关系。

178第三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一、原则的法律依据及其理解《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相个人的干涉。”

179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80《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811、这一原则是刑事诉讼法在96年修改时新增加的一项原则。其意义在于:(1)司法独立是正确行使法律规定职权的保障。182(2)司法独立是实现法治的必然要求和关键。1832、内容(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此一方面强调整个法院、检察院的独立性,一致对外,顶住压力。184(2)强调审判权和检察权要依法行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法律的要求,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185二、关于司法独立原则1、搞清司法独立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国的司法独立是法院和检察院的独立,而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的法官和检察官的独立,后者才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

1862、要实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还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

187其次,要处理好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关系。188再次,要处理好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关系。189最后是司法独立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法官与庭长、审判委员会的关系。1903、司法独立的制度性保障(1)严格法官任职资格和选拔制度。(2)实行法官的不可更换制。(3)实现法官的高薪制。(4)司法豁免权。191第四节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一、原则的法律依据及其理解《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1921、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1932、人民法院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行使定罪权,作出判决。194为贯彻这一基本原则,《刑事诉讼法》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首先,《刑事诉讼法》严格区分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两种称谓。

195其次,明确由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

196再次,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197二、无罪推定原则1、无罪推定原则的演进18世纪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犯罪与刑罚》中提出了无罪推定的思想198最早在法律上表述无罪推定的是法国的《人权宣言》第9条《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一条中也有相应的规定1992、无罪推定原则的派生性规则一是被告有沉默权二是控方负举证责任三是疑罪从无

2003、关于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论之争:1、否定说。2、肯定说。201第五节依法不追诉原则(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02(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203(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204(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205公安司法机关应在不同诉讼阶段作出不同的处理。在立案审查阶段,应作出不立案的决定;在侦查阶段,应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在起诉阶段,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206在审判阶段,第一种情形应宣判无罪,其余五种情形应裁定终止审理。207在自诉案件中,法院应根据情形分别作出不立案的决定或准予撤诉、驳回起诉、终止审理的裁定,或作出判决宣告无罪。208第六节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一、原则的法律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209二、原则的内容首先要求国家应当保证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制化,以严密的法律规定,构建刑事诉讼的结构,规范专门机关的职权,设置刑事诉讼的程序,明确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

210其次,这—原则要求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以保证及时正确处理刑事案件。

211再次,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就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公正司法,严格执法。212最后,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而且要求严格遵守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各个诉讼阶段的具体程序规定。

213三、程序法定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立法方面的要求,即刑事诉讼程序应当由法律事先明确规定;二是司法方面的要求,即刑事诉讼活动应当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的刑事程序来进行。214重大的意义:首先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需要。其次是程序正义的要求。再次是人权保障的需要。

215第七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一、这一原则的法律依据《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216《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217二、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权为白己辩护。2182.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只能自行辩护,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被告人在审判阶段既可以自行辩护,也可以委托律师或法律允许的其他人为自己辩护。2193.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有权得到律师的法律帮助。220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有义务保证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获得律师的法律帮助,人民检察院有义务保证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在审判阶段获得辩护。221三、该原则的意义1、该原则的确立是诉讼进步的体现2、该原则反映了人权保障的理念。2223、该原则是追求诉讼公正的必然要求。4、该原则与刑事诉讼程序的控、辩、审三方诉讼构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23第四章辩护与代理第一节辩护224一、辩护制度概述(一)辩护、辩护权和辩护制度辩护是指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指控,从实体上和程序上提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事实和理由,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225辩护权是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专属的诉讼权利,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针对指控进行辩解,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权利,它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项诉讼权利中,居于核心地位。

226第一,辩护权不受诉讼阶段的限制;

第二,辩护权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行轻重的限制;227第三,辩护权不受案件调查情况的限制;第四,辩护权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态度的限制;228第五,辩护权的行使不受辩护理由的限制。229辩护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和公安司法机关有义务保障他们行使辩护权的一系列规则所形成的有机整体。230辩护、辩护权和辩护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护权是辩护制度产生的基础;辩护制度是辩护权的保障;辩护是辩护权的外在表现形式。231(二)辩护制度的历史发展1、古代辩护制度的出现:辩护制度萌芽于古罗马共和国时期。2322、中世纪对辩护制度的压制:但是到了中世纪,辩护制度受到了压制。2333、西方现代辩护制度的产生: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辩护制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2341、我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时期,没有刑事辩护制度,现代意义上的辩护制度是清末从西方引进和移植的。2352、我国社会主义的辩护制度的确立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不但规定了被告人的辩护权,而且确立了律师辩护制度。l996年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对辩护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和完善。236(三)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首先,辩护制度的设立,反映了人类对刑事诉讼认识规律的正确把握。237其次,辩护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反映了人类对人权理念和人权保障的追求。

238最后,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刑事诉讼的结构。239(四)刑事辩护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司法机关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和正确适用法律,提高办案质量。2402、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2413、有利于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增强法制观念,使犯罪分子认罪伏法和接受改造。242二、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一)辩护人的概念和范围辩护人,是指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243辩护人的范围包括:1、律师。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244不能担任辩护人的人员:(1)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2)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3)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245(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5)本院的人民陪审员;246(6)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7)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247(二)辩护人的诉讼地位第一,辩护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248第二,辩护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249第三,辩护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专门维护者。250第四,辩护人与公诉人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251第五,辩护人和审判人员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协作关系。

252(三)辩护人的责任1、从实体上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2、从程序上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2533、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其他法律帮助。4、辩护人只有辩护的职责,没有控诉的义务。254(四)辩护的种类和方式(一)自行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辩解的行为。

255(二)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为维护其合法权益,依法委托律师或者其他公民协助其进行辩护。256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257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258开庭前10天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259(三)指定辨护指人民法院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而无力聘请辩护人的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进行辩护。260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的情形:(1)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2)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末成年人;(3)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

261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的情形:(1)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2)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262(3)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4)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263(5)具有外国国籍的;(6)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7)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264(五)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进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265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并为被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266(六)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1、独立辩护权。2、阅卷权和会见通信权。3.调查取证权。4、提出意见权。5、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权。

2676、经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诉的权利。7、有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对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8、拒绝辩护权。

268两个新增权利:9、律师在场权。10、辩护人的刑事豁免权269辩护律师或其他辩护人的主要义务是:1、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要遵守看管场所的规定;2、参加法庭审判时要遵守法庭规则;2703、辩护律师未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不得向被害人及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2714、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隐匿、毁灭、伪造证据,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2725、配合庭审方式改革,积极主动地进行刑事诉讼活动;

2736、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的财物,也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2747、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8、不得向法官、检察宫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请客送礼或者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2759、保守履行辩护人职责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10、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辩护。276三、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一)法律援助制度概述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277法律接助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法律援助是一种国家行为;第二,法律援助的对象是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278第三,法律援助的内容有一个发展过程;第四,法律援助的宗旨是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279(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内容1、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范围主要是有经济困难的公诉案件的被告人、盲、聋、哑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以及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

2802、刑事法律援助的机构第一种方式为司法行政部门建立法律援助机关并设有公职律师专门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281第二种方式为强制性无偿法律援助。282第三种方式为律师事务所向经济困难的当事人通过减免收费,承办援助工作的律师由律师事务所给予适当补偿。283第四种方式为律师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基金,由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聘请或指派律师向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辩护284第五种方式为律师在法律援助中心轮流义务值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2853.刑事法律援助的程序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指定辩护的,由法院通知法律援助中心安排律师进行辩护,人民法院没有指定辩护的,当事人也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进行申请,如果申请获得批准,也能得到刑事法律援助。

286第二节代理一、刑事代理制度概述(一)刑事代理制度的概念刑事诉讼代理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进行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287(二)刑事代理制度的分类1、法定代理,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规定的、对被代理人负有专门保护义务,并代理其进行诉讼活动的人。2882、委托代理,是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而产生的代理。诉讼代理人,就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依法委托的、代理其参加诉讼的人。

289所谓律师代理,是指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接受被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的诉讼制度,分自诉案件中自诉人的代理、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和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

290(三)辩护和诉讼代理的区别:1、行使诉讼的职能不同。2、在诉讼中的地位和权利不同。3、产生的依据不同。2914、适用范围不同。5、权利内容不同。6、活动名义不同。292(三)刑事代理制度的意义1、可以为被代理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2、可以代理那些不能亲自参加诉讼的被代理人参加诉讼。3、可以协助人民法院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正确地处理案件。293二、刑事诉讼中代理的种类(一)公诉案件中的代理公诉案件中的代理,是指诉讼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的委托,代理被害人参加诉讼,以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294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295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人应当享有的诉讼权利。首先,辩护人享有的绝大多数权利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都应当享有。

296辩护人所享有的有些基于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及为维护被追诉人利益的特殊需要而产生的权利,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是不应当享有的。297(二)自诉案件中的代理自诉案件中的代理,是指代理人接受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参加诉讼,以维护自诉人的合法权益。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可以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298(三)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是指诉讼代理人接受附带民享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在所受委托的权限范围内,代理参加诉讼,以维护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合法权益。299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300本章思考题:1、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如何理解辩护人的诉讼地位?3、辩护的种类有哪些?4、辩护人的责任有哪些?5、辩护人有哪些主要诉讼权利和义务?6、刑事代理的种类有哪些?301第五章回避第一节回避制度概述302一、回避的概念

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对该案进行的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制度。303二、回避制度的意义

(一)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304(二)确保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受到公正的对待。

305(三)确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尊重。306三、回避的种类

1、自行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诉讼过程中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时,自行主动地要求退出刑事诉讼活动的制度。3072、申请回避,是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具有法定回避情形,而向他们所在的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

3083、指令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有法定的回避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有权作出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

309四、回避的理由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310(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11(三)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312(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313(五)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314(六)参加过本案的审判活动的。315五、回避人员的范围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316第二节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期间回避适用于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317二、回避的审查和决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内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318(二)回避的决定有回避决定权的组织或个人经过对当事人等的回避申请或有关司法人员自行回避的请求进行全面审查后,如果发现司法人员确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情形的,应当依法作出决定,令其回避。

319如果认为自行请求回避或被当事人申请回避的司法人员事实上并不具有法定的回避情形,就可以作出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320三、回避的效力对于审判人员而言,在回避决定作出后,已经作出的审判行为应视为无效,需要重新审理321四、回避的救济

对于法定的组织或个人所作的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享有当庭申请复议一次的权利。322有权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进行复议的是原作出该决定的组织或个人323思考题:1、回避的种类2、回避的理由3、回避的程序3244、案例:2000年3月10日,曲江县陈某为方便上下班而买了一辆新的乘风牌摩托车,平时下班之后就将摩托车停放在自己家的小院内。4月5日,陈某的高中同学张某去找陈某,看见那辆车子之后对车大加赞赏,并起了将车盗走之心。4月8日晚上九点左右,张某翻墙进入陈某的小院,偷偷将车搬到院外,随后仓皇乘车逃走。张某飞速骑车到红旗路与广合路交叉口,右转弯时险些撞到迎面走来的加完夜班回家的曲江县人民法院刑庭审判人员胡某,胡某看清了这位莽撞骑车的人的面貌,并记住了车牌号。4月9日晨,衬某发现摩托车不见了,就立即向公安局报案。负责对该案进行侦查的干警古某系陈某同父异母的姐姐,主动提出不参与该按的侦查工作。5天之后,公安人员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曲江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此案进行审查起诉后,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张某犯有盗窃罪。审判人员胡某因了解部分案情,主动提出不参与此案的审理的回避申请。问:分析本案中回避的适用人员、适用情形及回避程序。325第六章管辖第一节管辖概述326一、管辖的概念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327二、确立管辖的原则1、依法管辖的原则。2、准确及时的原则3、便利诉讼的原则3284、维护合法权益的原则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29第二节立案管辖一、立案管辖的概念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330二、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331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1、贪污贿赂犯罪。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332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4、其他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333四、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和侵占他人财物案3342、被害人(单位)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刑事案件:第一,轻微的刑事案件,首先是指罪质轻微;其次是犯罪情节轻微。第二,被害人必须有相应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

335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336五、关于执行立案管辖的几个问题

1、职责明确、分工负责。2、侦查过程中发现的自诉案件的处理。3、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公诉案件的处理。

3374、对交叉管辖的处理。5、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38第三节审判管辖一、审判管辖的概念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339二、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340(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341(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342(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343(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344关于级别管辖的变通性的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345三、地区管辖

(一)以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为辅原则346犯罪地,一般理解为包括犯罪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地以及销赃地等。被告人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居所地347

(二)以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为主,主要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为辅原则348主要犯罪地,一般是指,在一人犯数罪时,重罪发生地或多数犯罪行为发生地,多人犯罪时,主犯所在地349(三)特殊情况的管辖1、对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及又犯新罪的。3502、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3513、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在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者单位的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

352

4、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犯罪,由该公民离境前的居住地或者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53

5、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处罚的,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354四、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指定的方式确定特定案件之辖区法院的方法。355第一,管辖争议。第二,管辖不能。356五、专门管辖

专门管辖,是指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对第一审刑事案件在受理范围上的分工。

3571、现役军人和非军人共同犯罪的,分别由军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全案由军事法院管辖。358

2、由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军事法院以外的其他专门法院管辖以下案件。359铁路运输法院管辖的刑事案件,主要是铁路运输系统公安机关负责侦破的刑事案件360铁路运输法院与地方人民法院因管辖不明而发生争议的,一般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辖。361思考题:1、我国法律对立案管辖是如何规定的?2、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中级人民法院的级别管辖是如何规定的?3、我国地区管辖的分配原则是什么?4、我国刑事诉讼中有哪些情况需要指定管辖?5、我国刑事诉讼中有哪些情况适用特殊管辖的规定?362第七章强制措施第一节强制措施概述363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法定强制方法。364按照强制力度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365特点:1、强制措施只能由法定的专门机关适用。2、强制措施只适用于特定的对象.3、强制措施具有特定的目的。3664、强制措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适用。5、强制措施具有可变性。367二、强制措施的意义368三、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第一,合法性原则第二,必要性原则第三,相当性原则第四,变更性原则369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行为的社会危害性.3702、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或者进行各种妨害刑事诉讼的行为的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3713、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情况和对案件证据的掌握情况。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372四、强制措施的体系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则仅指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性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对物的强制处分不在强制措施一章中规定,而在侦查一章中规定,对隐私权的干预问题,法律基本上没有作出规定。373关于扭送:任何公民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374关于收容审查收容审查原是一种行政强制手段,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收容审查的一些内容吸收到强制措施中,修改和完善了拘留的条件375五、强制措施与相关的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

(一)强制措施同刑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对象不同。3、法律根据不同。3764、适用的机关不同5、适用的时间不同6、稳定程度不同7、法律后果不同。377(二)强制措施同行政处罚的区别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对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制裁。378第二节拘传一、拘传的概念和特点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379拘传的特点是:(1)拘传的对象是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拘传的目的是强制就讯。380(二)拘传同人民警察法规定的留置的区别公安机关的留置权是指:“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