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普通高等学校解析卷01议论文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诗歌阅读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在列出语文试题的原文《专家与通人》(分为五个方面)的基础下,提出“试题及答案”,共计5个题目。重点给出上海解析卷的内容。议论文阅读作品原文作品赏析试题及答案议论文阅读作品原文专家与通人雷海宗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试题及答案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只**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点1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要求B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解析】通过分析综合全文很容易看出“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具体指的是什么人。⒉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作品赏析按照惯常的说法,这是一篇议论文。中学语文讲议论文,有两个最重要的知识,一是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是议论文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三要素的解释是:议论文写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论点,然后围绕论点收集材料,最后用材料论证论点。很少有人质疑这样的解释,其实它和议论文基本结构的定义正好相反。这就发生了一个疑问:议论文的写作究竟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点?如果说议论文可以始于“正确的观点”,这无疑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人们总是首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去收集材料,从对材料的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这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思想如何能长期相安无事?事实上人们甚至觉得“三要素”的方法更方便教学,这是为什么?这是中学语文没能解决,甚至也从来没想到要解决的问题。大学语文要么放弃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样本来就并不科学的文体划分,要么就正视这一划分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只是一种方便教学的文体划分,实际上有很多问题尚无人进行过研究,比如这些文体的阅读与写作,就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思维方向。在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成的文本,在这个文本中,论点、论据、论证呈清晰显示,从论点入手,把握课文的基本思想,然后寻找围绕观点而组织的论据材料,并揭示这些材料论证观点时所采用的方法,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是一定要把阅读学和写作学区别开来,在阅读教学中正确的东西,到写作教学中可能恰恰是错误的。散文阅读作品原文试题及答案作者简介散文阅读作品原文春声和春深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⑶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啰嗦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这些绝活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作者简介林斤澜,1923年生,浙江温州市人。1937年参加工作。1950年发表他的第一个剧本,从此走上写作的道路。1961年开始以写作为专业,在北京作家协会工作至离休。先写剧本,后学写散文和小说。散文是短文,小说爱写短篇。近年也写些文谈。几种文体都出版过集子多种。世纪之交,出版文集六卷,收小说、散文、文谈,未收剧本与报告文学。新世纪出版过散文、小说集子。离休多年,写作依旧。试题及答案⒎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2分)【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要求:分析综合C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解析】文中划线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参照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⒏第⑸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1分)【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默写默写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⒔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七则》)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阅读作品原文作品赏析试题及答案诗歌阅读作品原文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觉:醒。试题及答案⒕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参考答案】香山居士【考点】文学常识。【解析】没有任何技巧,完全是考察考生的识记能力,这也是最基本的文学常识。⒖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参考答案】B【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品赏析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沈周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第二部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