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打印大全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打印大全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打印大全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打印大全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打印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打印大全

单选题(共50题)1、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A.康塔塔B.歌剧C.交响诗D.音乐剧【答案】A2、以#F为下方音向上构成大七度音程,其上方音是()A.#EB.#DC.ED.D【答案】A3、“刘老师要求学生既可以用各种鼓槌,也可以用手指或指尖在鼓的不同部位敲打,并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各种方法奏出鼓的各种声音。”上述教学行为主要体现的是()A.理论性B.探索性C.规范性D.科学性【答案】B4、《跳蚤之歌》的体裁形式为()。A.诙谐歌曲B.抒情歌曲C.讽刺歌曲D.叙事歌曲【答案】C5、为了发现音乐与艺术以外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老师需要向学生布置一次作业。下列哪种活动符合这一教学主题?A.要求学生自选一个戏曲唱段,模仿学习后在课堂上表演B.要求学生将老师弹奏的单声部旋律用谱子记录下来并模唱C.要求学生排练一首室内乐作品D.要求学生自制简易乐器并说明发声原理【答案】D6、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三者的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A.发热恶寒B.气滞血瘀C.胸胁胀满D.纳呆食少E.鼻塞流涕【答案】B7、学生在音乐技能学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如在音乐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一般称为()A.平衡期现象B.平稳期现象C.高原期现象D.徘徊期现象【答案】C8、以bB为低音的增三和弦可能存在于下列()调式中。A.g自然小调B.g和声小调C.d自然小调D.D自然大调【答案】B9、下列关于和声模进的说法错误的是()。A.模进的最初原型称为模进动机B.是推动音乐展开与保持材料统一的重要手法C.模进过程中模进音程绝对不能改变D.模进次数一般以三四次为宜【答案】C10、《军民团结一家亲》是哪部芭蕾舞剧中的选曲?()A.《红色娘子军》B.《洪湖赤卫队》C.《丝路花雨》D.《白毛女》【答案】A11、《幻想交响曲》是()的作品。A.拉威尔B.柏辽兹C.帕格尼尼D.莫扎特【答案】B12、与呋喃唑酮联用,可增强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的中成药是A.十全大补汤B.加味逍遥散C.八味地黄丸D.香连化滞丸E.芍药甘草汤【答案】D13、“在音乐课上,成老师布置学生分组在课外分别搜集不同民族关于庆丰收的民歌,讨论归纳其人文与音乐特性,并在课监上进行展示报告。”上述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哪个领域?()A.表现B.创造C.音乐与相关文化D.识读乐谱【答案】C14、下列作品由海顿创作的是()A.《创世纪》B.《勃兰登堡协奏曲》C.《水上音乐》D.《安魂曲》【答案】A15、采用冼星海创作的主旋律,集体编创,于1970年在北京首演的钢琴协奏曲是()。A.《黄河》B.《梁山伯与祝英台》C.《长江之歌》D.《草原英雄小姐妹》【答案】A16、下列治法属于正治的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实则泻之D.通因通用E.塞因塞用【答案】C17、“演奏家在舞台的钢琴前安静地坐了4分33秒,台下观众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杂音和环境音,就是这部作品的演奏内容。”这是20世纪中叶的一首音乐作品,其创作者是()A.约翰·凯奇B.克拉姆C.科普兰D.格什温【答案】A18、()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的抒情民歌。一般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高亢、嘹亮,内容多以劳动、爱情、生活为主。A.号子B.山歌C.小调D.民谣【答案】B19、易病位游走不定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答案】A20、声部进行不正确的是()。A.同向进行B.斜向进行C.上行进行D.反向进行【答案】C21、江南丝竹一般不包含()。A.二胡B.扬琴C.唢呐D.琵琶【答案】C22、探戈舞的节奏特点是()A.三连音B.附点C.后十六D.切分音【答案】D23、磬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类。A.金B.土C.石D.匏【答案】C24、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音乐家是()。A.沈心工B.李叔同C.萧友梅D.赵元任【答案】B25、在初中二年级的一节欣赏课上,学生围绕歌曲《西风的话》所表达的情感展开了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是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仔细聆听、感受。学生在感受、交流中豁然开朗,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最后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本堂课。下列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以学生为主体B.教师本位C.实践性D.强调音乐实践【答案】A26、“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时,姜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该主题的不同主奏乐器”,此环节关注的重点是A.音高B.速度C.音色D.力度【答案】C27、在学习《辽阔的草原》时,老师运用了如下导入方法引入本课:A.温故导入B.激趣导入C.创境导入D.故事导入【答案】A28、下列关于音乐和文本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歌词采用了传统的拉丁经文B.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歌词来自歌德的诗作C.舒伯特的《魔王》的歌词作者为法国诗人席勒D.马勒的《大地之歌》以德文版的中国唐诗为歌词【答案】D29、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的重建而作,以俄法战争为题材创作的单乐章标题交响乐作品是()A.《第六“悲怆”交响曲》B.《1812年序曲》C.《第四交响曲》D.《第五交响曲》【答案】B30、下列不属于中国十大古曲的是()A.《高山流水》B.《梅花三弄》C.《汉宫秋月》D.《海青拿天鹅》【答案】D31、卡巴列夫斯基认为,()的一致性在孩子与艺术的接触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A.道德伦理与美B.素质与能力C.智力与能力D.修养与技能【答案】A32、音乐教师依据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是()A.临时课程B.国家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答案】D33、京韵大鼓因用北京方言演唱而得名,其唱腔来自()木板大鼓。A.北京B.河北C.山东D.山西【答案】B34、《拉德斯基进行曲》是奥地利音乐家()的作品。A.(老)约翰·施特劳斯B.舒伯特C.(小)约翰·施特劳斯D.莫扎特【答案】A35、佛罗伦萨梅第奇家族的鼎力资助促进了歌剧的兴起。下列哪部作品是巴洛克早期歌剧的代表作?A.《唐璜》B.《费岱里奥》C.《奥菲欧》D.《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答案】C36、患者,女,25岁,妊娠5月有余。近日失眠严重,并伴有手心烦热症状。医生为其开具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方剂中不能出现的药物是A.酸枣仁B.柏子仁C.朱砂D.人参E.远志【答案】C37、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主要通过看、听、动和接触等行为达成。下列哪一种行为属于感知运动阶段()A.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音乐概念B.通过练习,了解和掌握记谱法的规则C.通过演奏,识别和比较不同速度的同一首旋律D.通过对实际音响的感知,建立声响的存储库【答案】D38、《走进新时代》是音乐家()于1997年创作的歌唱作品。A.李劫夫B.印青C.谷建芬D.王佑贵【答案】B39、“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三大原则出自什么教学法?()A.奥尔夫教学法B.达尔克罗兹教学法C.柯达伊教学法D.柯尔文教学法【答案】A40、《彼得与狼》的曲作者是()A.肖斯塔科维奇B.普罗科菲耶夫C.斯特拉文斯基D.柴可夫斯基【答案】B41、下列歌曲不属于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是()A.《五洲人民齐欢笑》B.《小曲好唱口难开》C.《洪湖水浪打浪》D.《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答案】A42、下列哪个经典唱段出自歌剧《江姐》?()A.《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B.《绣金匾》C.《这一仗打的真漂亮》D.《绣红旗》【答案】D4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肝气【答案】A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音乐表现”领域的是()A.演唱、演奏B.综合性艺术表演C.识读乐谱D.创作实践【答案】D45、火邪致病A.传染性强B.易伤津液C.易伤阴位D.易伤津耗气E.易袭阳位【答案】D46、某女性患者表现为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等症状。按照藏象理论,回答以下问题。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47、下列属于格鲁克最后一部改革歌剧的是()A.《奥菲欧与尤丽迪茜》B.《阿尔切斯特》C.《阿尔米德》D.《伊菲姬尼在陶里德》【答案】D48、“在音乐欣赏课《赛龙夺锦》的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30分钟讲解广东音乐的历史,10分钟介绍广东音乐的伴奏乐器,用最后的5分钟时间聆听了一遍乐曲。”这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答案】C49、音乐课上,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布拉格桑塔·露琪亚港口夜景的视频,伴随小船轻摇的场景,结合背景音乐《桑塔·露琪亚》,引导学生感悟并说出歌曲的情绪和情感,这体现了()模块的教学内容。A.创作B.音乐与舞蹈C.歌唱D.音乐鉴赏【答案】D50、残疾儿童应该有机会参与歌唱”,关注所有被排斥、被边缘化的群体,提倡教育为所有人提供均等机会的教育新理念是()A.多元文化教育B.国际理解教育C.全纳教育D.通识教育【答案】C大题(共10题)一、阅读案例,回答问题王老师在教授音乐《英雄凯旋歌》时先邀请学生欣赏欧洲先后出现的音乐风格流派,接着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力度,并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唱,但是发现学生在演唱“胜利的歌声到处传扬”这一句时,临时变音记号一直唱不准,于是让学生跟着自己一遍遍反复跟唱.但效果甚微,许多学生也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于是她说:“最后听我演唱一遍,这次谁再唱不准,给我站到讲台上唱准为止。”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教学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性改进建议。(15分)【答案】该案例是一个不合理的案例。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欢音乐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在导入环节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出现了唱不准的情况时.没有进行针对性地解决.而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耗尽了学生的兴趣,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王老师此时也出现了厌烦情绪,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也就没有达到学唱歌曲的目的。(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歌唱是中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易于接受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因此老师的正确引导就十分必要。同时课标中也提到音乐课程要遵循“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而单调的、机械的、重复的演唱方式没有体现出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建议该教师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分成音乐小组进行演唱,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不仅能快速地解决难题,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评价方式。太过单一、枯燥,对于唱不准的学生,甚至带有一定“威胁”意味的评价语不应在课堂中出现.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因而,要求我们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告诉学生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正,而不是一遍遍无聊乏味地重复。同时也可以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听取不同的意见活跃课堂氛围,使课程更好地进行。二、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展开阶段的优点和问题进行评析(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音乐名称]《大海和辛巴德的船》(选自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答案】三、案例:一节音乐公开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音乐老师非常投入地描绘着音乐之美。她充满感情地问:“这么美的音乐,同学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这时,学生中却突兀地响起一个不同的声音。“不喜欢”,一个男生说。老师未予以关注,继续充满感情地说:“多好的音乐啊,同学都很喜欢,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还是那个男生在嘀咕着“一点也不好听”,但声音明显轻了。老师还是未予以关注,课堂继续保持着热闹的氛围,男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了。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是公开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人地教学,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也能让课堂保持者热闹的气氛,足见整堂课还是比较井井有条的。但是在这井井有条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对课堂的兴趣不大,枯燥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该教师虽然教学活动比较贴合学生的发展,但是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的施行中,做法欠妥。在学生进行提出不喜欢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并未作出回应,而是选择忽略不和谐的声音继续开展教学,不符合新课标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教师应该灵活应对这类教学事件,充分发挥才能,用创造性的艺术策略解决问题,如充分听取学生的异议,并与学生展开一场音乐之美的讨论,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四、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新疆之春》[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主要目标]1.了解认识《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2.能够根据新疆音乐的特点进行编创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新疆音乐的魅力。(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感受与体验(1)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答案】(1)感受与欣赏阶段,通过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及聆听作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且了解作品的小提琴独奏体裁,成功引出课题。(2)教学过程未实现课程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本节课课型为欣赏课,课程目标已明确要求要认识作品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但教学过程并未涉及。(3)教学过程中排练关于新疆的节目是成功的,各组从不同方面了解了新疆的舞蹈动作、打击乐器手鼓等,完成了课程第二个主要目标。五、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新课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线条之美》【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综合艺术——《线条之美》【主要目标】1.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与实践活动,体验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的线条美,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2.能演唱《蝴蝶》的主题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体态特征。【教学重点】体验、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力【教学过程】1.导入(略)2.新课教学: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体现(1)音乐中的线条一赏析格里格钢琴曲《蝴蝶》A.教师钢琴示范,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线条的变化。【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六、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学唱课上,学习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颂》。某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位男同学认为这首歌曲是女低音演唱的。教师有点恼火,对他的评论不理不睬.学生十分茫然。要求(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2分)(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6分)(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7分)【答案】(1)虽然本案例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案例中的导入环节是个很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出本课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但是这名老师对这名男同学的回答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没有做到课程理念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3)如果我是这名老师,我会让这名男同学阐明自己的理由,并耐心向他解释清楚女低音与女高音的差别。真正帮助他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七、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的《g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金老师的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点:(1)金老师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程中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金老师带领学生聆听作品,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与感受,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2)金老师做到了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历史上,无论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还是近现代优秀的音乐创作,都是人类珍贵的艺术财富,是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老师在课上对外国作品《第40交响曲》中的选段进行聆听之后,提问学生的感受,说明金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去欣赏外国作品,感受外国音乐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缺点:金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新课程标准当中的最后一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金老师在听到学生回答的答案之后,虽然没有用语言去否定学生,但是还是引导学生回答出他所认为的正确答案。改进建议:每个人在欣赏一段音乐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不应该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八、案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非洲鼓乐的基本节奏。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欣赏完《非洲鼓声》后,江老师正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记忆中的几段非洲鼓乐节奏进行练习。突然,李勇说:“老师,我们想跟其他组‘斗鼓’,行吗?”老师愣住了,因为教学设计里没有这个环节,老师想了想,问:“你行吗?”李勇马上说:“没问题!我在小学时是民乐队敲鼓的,这个我最在行了,哈哈!”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斗鼓”比赛开始了,直到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简述理由。【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在教学秩序上,应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及三维目标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根据此进行课例点评。九、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课题名称】昆曲《牡丹亭·游园》【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主要目标】体验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片段的唱词、唱腔、身段及意境,总结昆曲的主要特点和审美特征;了解昆曲的发展状况,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他目标略)【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片段】(一)回顾——寻梦春秋六百年(前略)3.介绍《牡丹亭》的剧情。【答案】此教学设计总体上来说比较好,在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同时也有不足之处。闪光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教师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安排,使学生体验到昆曲的美妙之处,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教学过程符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教师让学生朗诵歌词、感知旋律特点、唱腔特色,总结昆曲的表演特征等,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3)教学过程符合“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学唱、模仿、体验昆曲“歌舞一体”的表演,不仅让学生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