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这是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结合已学文言知识和注释为文章断句并疏通文意。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着重理解“闲人”含义。教学重点品析文中对月色的描绘,并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理解“闲人”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文言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本篇文章较为短小,语言简单,文言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按照语义完整、停顿为文章加标点,借此来疏通文意。本班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但语文素养一般,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回答问题时能找到关键点,但表述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提示和帮助总结。语文学习兴趣较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度较好。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当代作家梁衡在他的《秋月冬雪两轴画》里曾这样写到:“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我们已经在练习中遇到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二、 明句读,晓文意。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和注释,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为学案上的文章加上标点符号。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 划段落,读美文。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四、 析美文、赏美景1、 全班齐读课文,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2、 月光如何?文中如何描写?3、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读到的月夜景色?4、 既然前两句已将月光的澄澈写得如此精妙传神,“盖竹柏影也”一句是否就多余了呢?5、 “盖”字可否删掉呢?五、 感其人,悟奇情。1、赏空明之月的是个怎么样的、人呢?用“我发现苏轼是一个的人,因为(从文中找到依据)。”的句式来回(适时引入背景):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2、“闲人”二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3、引入作者其他诗文来帮助理解。贬官密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比好湖山”贬官黄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贬官海南:“九死蛮荒无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 阅东坡,解气度。推荐阅读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七、 作业1、 背诵全文。2、 选一风景进行描绘,要求融情于景,让阅读文字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第2篇教学目标:1、 通过多形式的分层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遭贬谪后复杂的'幽微难言的思想感情和旷达的心境。教学方法:(层次性)朗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热身:苏轼印象师:有关苏轼,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答。多媒体出示:苏轼相关常识及本课写作背景。师: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共同欣赏大文豪苏轼笔下这篇精美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解题:信息:时间、地点、事件、体裁(通过变题明确游记)师:通过题目我们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那么,夜游人物是谁?他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在承天寺他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读悟全文:(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名读文,正音。齐读课文,读准。2、 选读文句,强调节奏。再读课文,读准节奏。3、 自读课文,读熟。同桌熟读比赛。4、 去标点小组竞读。思考:结合标题概括文章内容。(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师:在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之后,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二) 译读课文,理解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本,勾画自己有疑问的词句。2、置疑释疑。3、 明确重点句翻译,词语解释。4、 译读全文。5、 结合词义指导朗读。6、 填空背诵。师:课文结尾作者自称为“闲人”,其实,在本文当中,一个闲字,作为文眼,统摄全篇。那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份“闲适”?(三)品读课文,领悟闲情1、 默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份“闲适”?2、 小组交流答案提示:(1)入夜即解衣欲睡。(2)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赏月的欣喜。(3) 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一一漫步的悠闲。(4) 结尾自称“闲人”一一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哀自我排遣的达观。3、 师生对读4、 赏美景(1) 指名读。(2) 同桌交流赏析。(3) 班内交流。引导生答:用比喻的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和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表现了作者的赏月的欣喜之情。(写景句的赏析指导:修辞+内容+情感)纵深点拨:A、换一换,赏修辞师:如果老师把原句换做为“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像藻,荇交横”好不好,为什么?(比喻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有水的错觉,原文有错觉顿释后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以实写虚,已有衬无的效果)b、 选一选,品意境(听读)听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更合适的。你认为选择哪一首较好?(生答)师:哦,后一首更适合这篇文章的意境,为什么?(生答)师: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渲染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c、 写一写,悟感情.(写读)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写成几句散文化的语言。d、 比一比,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写月景的诗句?小组竞赛。(拓展读)师:哦,自古以来,月亮,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同学们刚才说到了那么多写月景的诗句,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所说的句子都含有月字,而这篇课文当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却不含一个月字,正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师: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重用。但他却能抛开世俗的烦恼,忘却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直面人生的困境。眼前,只有这片美妙空灵的世界,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地平静,纤尘不染。“江山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份闲适又何尝不是他乐观旷达胸襟的写照呢?课堂拓展:(拓展读)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林语堂《苏东坡传》“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法国《世界报》对“影响世界十大名人”的评说。师:《记承天寺夜游》仅仅84字,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跟他们一起闲庭信步,感受那一份从容,接近那一份超脱。配乐朗读。课堂反馈:同学们,学了本文你对苏轼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结语:愿我们的心灵也能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能够更加豁达从容!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第3篇学习目标:1、 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 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 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学习难点:对文中“闲”字的理解。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诗夜游导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2、 给加点字注音。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竹柏()影也3、 老师范读,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参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 齐读课文。5、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6、 组内互译,完成下面的测试。(1)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解衣欲睡欲:欣然起行欣然:遂至承天寺遂:盖竹柏影也盖: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念无与为乐者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2)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①念无与为乐者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默读课文,思考探究1、 划分课文层次(表达方式)2、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3、 作者夜游时的心情怎样?4、 苏轼“夜游”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品修辞,品意境)5、这是苏轼笔下的月下之景,你还能想到哪些写“月”的诗句?三、品读欣赏,把握情感(小组合作完成)1、 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2、 联系写作背景,怎样理解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本句包含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苏轼的诗句,他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东坡地垦荒,种田帮补生计。3、 从课文中我们能读出苏轼是的人记承天寺夜游课时设计课堂实录记承天寺夜游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诗夜游导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自主学习)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2、 给加点字注音。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竹柏()影也3、 老师范读,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参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齐读课文。5、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6、组内互译,完成下面的测试。(1)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解衣欲睡欲:欣然起行欣然:遂至承天寺遂:盖竹柏影也盖: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念无与为乐者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2)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①念无与为乐者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 默读课文,思考探究1、 划分课文层次(表达方式)2、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3、 作者夜游时的心情怎样?4、 苏轼“夜游”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品修辞,品意境)5、 这是苏轼笔下的月下之景,你还能想到哪些写“月”的诗句?三、 品读欣赏,把握情感(小组合作完成)1、 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2、 联系写作背景,怎样理解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本句包含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苏轼的诗句,他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东坡地垦荒,种田帮补生计。记承天寺夜游一等奖第4篇知识目标:1、 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 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 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能力目标:1、 通过诵读,培养语感。2、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2、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由歌曲《水调歌头》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