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泸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泸县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范围、规模与工期 -2-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1.4效益 -2-1.5组织领导和管理 -3-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4-2.1自然条件 -4-2.2社会经济状况 -4-2.3农业生产现状 -5-2.4基础设施 -5-第三章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6-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6-3.1.1水利灌溉设施制约 -6-3.1.2土壤地力制约 -6-3.1.3田间道路制约 -7-3.1.4林业条件制约 -7-3.1.5新科技、新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 -7-3.2项目的必要性 -7-3.3项目的可行性 -10-3.3.1领导高度重视 -10-3.3.2组织机构健全 -11-3.3.3粮食生产开发潜力大 -11-3.3.4精心规划设计 -12-3.3.5技术力量强 -12-3.3.6项目区水资源充足 -13-3.3.7田间道路和下田设施建设条件成熟 -13-3.3.8群众积极性高 -13-3.3.9整合资金打造项目区 -14-3.3.10项目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 -15-第四章水土资源条件及水土供需平衡分析 -17-4.1项目区农业净灌溉用水定额分析 -17-4.1.1基本资料 -17-4.1.2灌溉保证率 -17-4.1.3净灌溉用水定额 -17-4.2项目区水资源构成及特点 -19-4.3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9-4.4项目区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 -19-4.4.1灌溉水利用系数 -20-4.4.2灌溉需水量 -20-4.4.3人畜需水量 -20-4.5项目实施后水供需平衡分析: -21-4.5.1灌溉水利用系数 -22-4.5.2灌溉需水量 -22-4.5.3人畜需水量 -22-4.6灌溉水水质分析 -24-4.7土地资源评价 -24-4.7.1土地资源数量及构成 -24-4.7.2土壤类型与质地 -25-4.7.3项目区土地资源现状 -25-4.7.4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及项目实施综合评价 -26-第五章规划设计 -28-5.1指导思想 -28-5.2选项原则 -28-5.3建设标准 -29-5.4建设规模 -31-5.5规划布局 -33-5.6最佳方案选定 -34-第六章工程量及主要工程、农艺措施 -35-6.1开发任务 -35-6.2建设内容 -35-6.2.1田间水利工程设计 -35-6.2.2提灌站设计 -48-6.2.3农业措施工程设计 -51-6.2.4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54-6.2.5林业措施 -56-6.2.6科技措施 -57-6.3主要工程量、材料及用工 -58-6.4工程、农艺措施 -58-6.4.1田间水利措施 -58-6.4.2农业措施 -58-6.4.3田间道路和下田设施 -59-6.4.4林业措施 -59-6.4.5科技措施 -59-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0-7.1投资估算依据 -60-7.1.1编制依据和原则 -60-7.1.2基本资料 -60-7.2投资估算 -63-7.3投资计划 -63-7.4资金来源 -64-第八章综合效益评价 -65-8.1经济效益 -65-8.2社会效益 -65-8.3生态效益 -66-8.4经济分析 -66-8.4.1项目概况 -66-8.4.2评价依据 -67-8.4.3工程费用 -67-8.4.4工程效益 -68-8.4.5国民经济评价 -70-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73-9.1施工组织 -73-9.1.1施工组织设计 -73-9.2建设管理 -77-9.2.1组织领导措施 -77-9.2.2施工管理 -78-9.2.3加大宣传力度 -78-9.2.4资金管理 -79-9.2.5部门协调联动措施 -79-9.2.6资金筹措及整合 -80-9.2.7推行绩效考核制度 -80-9.3建后管理 -81-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 -83-10.1环境现状分析 -83-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83-10.3对策及措施 -83-第十一章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85泸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全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该项目的实施会大力提升我县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加快我县新农村先进县建设步伐。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申报的主要政策依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用)>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四川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中央财政投资指标和编报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川农综办[2011]47号)及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我县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的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有利于我县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凸显我县财政在支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1.2项目范围、规模与工期在项目区采用水利、农业、田间道路、林业和科技等措施,进行高标准农田综合治理。项目区总人口1.89万人,建设高标准农田1.56万亩,其中田1.51万亩,土0.15万亩。水利措施:续建和配套灌溉主渠及支渠22条共长41.009公里,新建提灌站1座,技改提灌站1座,新建山坪塘4口,整治山坪塘57口;农业措施:田型调整0.08万亩(典型调整0.04万亩,一般调整0.04万亩),其中田埂硬化12.07公里,地力培肥采用秸杆腐熟还田,增施农家肥、商品生物有机肥0.6万亩,农业机具购置3台;田间道路:新建干道2条2.4公里,新建支路3条2.9公里,农机具下田设施16处;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0.012万亩,定植苗木3200株;科技措施:配方施肥技术1.56万亩、采集60个土样进行化验分析,优良水稻品种示范0.6万亩。项目建设拟定于2012年11月~2013年3月,总工期为5个月,其中主体工程保证在2013年2月底前完工。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计算,建设1.56万亩泸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总投资为1877万元。本工程总投资18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51万元,省级财政补助500.4万元,群众自筹125.6万元。1.4效益项目建成后,建成1.56万亩高标准农田,亩产1000公斤,总产达到1560万公斤,较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270公斤,新增825.55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数577.89万元。通过推广平整畦化土地、管道输水、秸秆腐熟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年共节水194万立方米,节省开支46.8万元。1.5组织领导和管理我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泸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领导小组,项目镇、村和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代表参与的管护机构,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相关组织、协调工作。项目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工程进度付款。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管理部门制订绩效考核办法。工程建设后,工程完工后交付管护单位,由项目镇政府督促落实,具体负责工程交付、工程维护、日常管理、责任落实等建后管护工作。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泸县是第一批省扩权试点县之一,是农业产粮大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低山区,地处东经105°10′05″~105°45′30″,北纬28°54′40″~29°20′。东西长56.23公里,南北宽46.8公里,幅员(国土)面积1532平方公里。境内海拨最高757.7米,最低218米,中丘窄谷以上深丘地形占34%,浅丘宽谷地形占60.5%,河谷阶地地形仅占5.5%,多为波状低山丘陵地形。地质构造为新华夏式华莹山帚状褶皱带,平缓稳定构造区,地层岩性以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分布最广,粉细粒泥质红层区,耕地以砂质粘土为主。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偏短,夏季较长,霜雪少,霜期短,降雨集中,雨热同步,雨量充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冬季较干,春雨偏少,夏季暴雨,伏天多旱洪灾害,秋天秋雨绵长等,农业气候资源条件较好,光、热、水同季,配置时间长,配置比例大,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境内日平均温度≥10℃的生长期为3月3日至11月29日,共计271天,全年日照时数为1397.8小时,多年平均气温为17.8℃,平均相对湿度84%,无霜期341天,降水量的70%出现于5~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2.2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选在兆雅镇境内,辖4个村59个社,受益农户5613户,总人口1.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9万人,现有耕地1.75万亩,占项目区土地面积4.64万亩的37.5%,林地面积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92亩,2010年粮食产量达118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6075元。2.3农业生产现状泸县是产粮大县,项目区大春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旱地以种植油菜、小麦、红苕、玉米、高梁、胡豆、甘蔗、芝麻为主。冬季少量田有种植胡豆、油菜的习惯,但近90%为冬水田。项目区2010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5万亩,复种指数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2万亩,复种指数1.57。2.4基础设施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424处,其保证率P=80%年现状可供水量为:小(二)型水库2座,可供水量38万立方米;提灌站2座67KW,山坪塘405口,可供水量422万立方米;石河堰15道,可供水量36万立方米。优良品种推广1.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0.85万亩。项目区现有机耕道10.2千米/8条,各种机具3200台套(其中中小型联合收割机2台套,水旱两用耕整机24台套),无农机具下田设施,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仅36%。

第三章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低,农机具作业条件差,新科技、新技术不能推广,中低产田比例大,改造任务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生产方式落后等是制约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1.1水利灌溉设施制约项目区基本建成了以塘、库、堰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区域水源有保证,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田间渠系不配套,工程性缺水严重,现有渠系工程完好率低,提灌站年久失修带病作业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灌区灌溉保证率低,还有部份农田需要提灌而目前没有提灌站,农田灌溉成本增加,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从而使农业生产收入低,影响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严重阻碍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因素。3.1.2土壤地力制约由于土壤长期负荷过重,加之农村绿肥基本未种、秸秆利用差,化肥施用逐年上升,酸雨和土壤施氮过度,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板结加重,供肥能力下降。农田施用有机肥少,有机质严重降低,土壤酸化,地力衰退严重,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化肥利用不高,肥料施用一年比一年大,从面降低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造成污染。因而造成农村经济逐渐下滑趋向,影响项目区粮食增产量和粮食安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3.1.3田间道路制约项目区田间道路少,且有机具不能下田作业,挫伤了群众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农机具拥有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机耕面积占可耕面积仅仅36%、机收面积占可机收面积的仅仅15%,农村机械化作业量小,机收、机耕、机插等主要农业生产环节停留在人力劳动操作水平。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低,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1.4林业条件制约项目区仅为桂圆、桔柑类经济林种和四旁竹类,森林资源分布不合理,影响环境气候变化,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有效的抵御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环境恶化,影响农民生活、生产,从而制约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1.5新科技、新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虽然项目区交通便利,由于受到农业及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和农业生产基础知识淡薄,项目区农村经济目前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还是老式耕作方式,没有普及先进的生产知识和机械操作知识,新技术、新机具不能得以广泛推广,农业生产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值低、效益差,抵抗市场冲击的能力不够,农民科技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所以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3.2项目的必要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能稳步提高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符合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实际,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耕种,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合力打造粮食高产核心区,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的客观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国家产业化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生产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更是弱势产业。因此,要按照国家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高产稳产的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确保粮食安全。(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适应入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大力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速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势在必行。特别是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奋力推进项目区农业新跨越。项目区粮食平均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居全县前茅,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对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大力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加大优质粮食产业建设力度,提高粮食品种质量,打造泸县优质粮食品牌,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产业,使泸县优质粮食走出四川,走出中国,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三)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区实际。1、我县人多耕地少的县情,要求我们在耕地数量上要有危机感,在耕地质量上要有紧迫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类建设、退耕还林占地致使耕地不断减少和人口不断增加的矛盾日以激化,加之可开垦后备土地资源缺乏,要增加耕地数量难于实现。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挖掘耕地的增产潜力,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迫在眉捷。2、项目区水源丰富,属工程性缺水,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能通过治理后达到能排能灌的农田水利化;开发治理的地块集中连片,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的需要。项目区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3.15万亩,耕地利用率高,农作物复种指数达1.8。近10年,土壤土质变差,有机肥施用越来越少,有机肥从占总施肥量下降,施用区域和田块极不平衡,经济发达、交通条件好的地方,粮食作物施用有机肥每亩不足600公斤,完全不用有机肥的面积扩大到30%以上,从而加剧了耕地质量的退化和酸化。因此,项目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大搞秸秆腐熟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菌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补充中、微量元素,对土壤肥力的恢复和提高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五)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配套完善田间水利设施,进行田块归并,建设田间道路,增加机收、机耕面积,有利于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为农业机械化耕作创造了基础条件。通过现有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体系的完善,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使农业资源得到整合,提高农田土、水、肥资源利用率,提高良种和农业优良技术增产潜能,增强抗旱减灾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改变生活环境、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的需要。项目林地面积少,且分布的不均匀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要求,基础条件差,造成环境恶化和不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条件。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农田防护林,促使森林资源分布趋合理,有效改善项目区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3项目的可行性项目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优越,为项目按设计全面完成发挥正常的效益奠定了基础。所选项目村成片集中,有一定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适合开展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项目编制合理可行,突出了产粮的重点并突出品牌效益,同时注重项目对当地其它产业的带动,做到效益的综合体现。项目建设内容符合项目区实际状况和需求,采用的工程技术方案成熟、先进,投资合理。3.3.1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把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作为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研究、规划、检查农业项目建设工作,把农田基础建设、培肥地力和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泸县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主要措施,投入资金,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县委、县政府历年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工作,并组建专门机构,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在中央、省市各级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多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多次得到上级的好评,对我县农业经济及至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项目实施有坚强的保障后盾。并已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具体落实工程建设责任人,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3.3.2组织机构健全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工作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县水务局局长、县农业局局长、县林业局局长、县农机局局长、项目镇镇长、县财政局副局长为成员泸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领导小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泸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日常工作。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成立了“泸县重点水利项目建设领导组”,具体指导全县重点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其他县级部门相关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机构,工程建设具有完善的领导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3.3.3粮食生产开发潜力大我县2008年起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同时也是全省5个超级稻示范推广县之一。经过县级相关部门和项目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高产创建得到中央、省级领导肯定,2009年8月6日农业部组织的全国超级稻现场观摩会在泸县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等各级领导、专家和学者共90余人参会,通过参观典型高产田块,与会代表盛赞泸县水稻高产创建“百里长廊”,充分肯定超级稻示范推广配合高产创建活动产生的显著增产效果,一致赞誉泸县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和采取的鼓励政策措施。从2009年起兆雅等万(定)得(胜)路沿线7个镇被县政府确定为实施高产创建示范带,今年我县财政又加大投资力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选择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带,促进高产创建示范带工作开展,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在全县、全市乃至于全省、全国起到高产示范作用。3.3.4精心规划设计按照四川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报要求》的精神,县委、县政府立即安排布署,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牵头,县水务、农业、农机、林业部门配合,组织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认真编制《泸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指导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项目实施技术可靠。3.3.5技术力量强我县有水利、农业、农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多年来从事土地综合治理、农田水利、测土配方施肥、田间道路建设、粮食超高产创建等项目建设,历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县级相关部门20多人专职负责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等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能完全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等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3.6项目区水资源充足泸县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在兆雅镇,涉及4个农业行政村,59个农业社,农业户5613户,农业人口18948人。项目区国土面积4.6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改造面积1.56万亩,其中田1.51万亩、土0.15万亩。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424处,其中小(二)型水库2座,提灌站2座,山平塘405口,石河堰15道,向项目区内供水提灌站2座,在保证率P=80%设计水平年现有水利工程加上地下取水49.0万立方米可供水量合计为581万立方米。泸县电力供应充足,有利于新建提灌站的电力供应。经调查计算得项目区保证率P=80%设计水平年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为618万立方米,比保证率P=80%设计水平年总需水量610万立方米多8万立方米,因此项目区保证率P=80%设计水平年水资源条件能满足农业灌溉和农村饮用水需水要求,水源有保证。3.3.7田间道路和下田设施建设条件成熟区域内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坡度和高差小,地势相对平坦,地理、地形条件优越,易于田间道路建设,易于园田化建设。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出工出力,一部份有一定技术的农民自愿购买农机具。从而有力的保证田间道路的顺利建设。3.3.8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区用长江、1座中型水库(三溪口)、2座小(2)型水库作水源,能保证灌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但田间水利、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县近年遭受春旱、夏旱、伏旱和冬干,由于灌区田间水利不配套,田间水利率低,水资源浪费大,不能满足灌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需求,灌区群众对水和水利又有更深一层认识。粮食生产有水保障和无水保障不一样,特大干旱就更不一样。抗洪抢险显团结,抗旱抢水起纠纷,干旱引发社会不稳定矛盾。灌区群众向农民用水户协会反映,协会及镇政府向县政府提出申请,作为项目实施的地方,承诺投工投劳和项目前期经费筹集,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自筹资金,自愿投工投劳,工程占地、青苗赔偿、施工交通道路等建设施工问题由项目镇政府和项目村自行解决,从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了有力组织保证和群众基础。3.3.9整合资金打造项目区按照“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和“整合资源、完善机制”项目整合原则,我县进一步规范农业资金投向,发挥项目资金的整合效益,在2007年出台了《泸县人民政府关于整合政府涉农项目资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泸县府发[2007]260号),并在2008年初印发了《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县整合政府涉农资金管理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泸县府办发[2008]68号),泸县整合政府涉农项目资金工作从2008年起正式启动。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经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2011年在项目区整合毛家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神仙桥集中供水项目管网延伸工程等项目2020万元,对项目区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进行全力打造。3.3.10项目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项目的建设内容满足当地优势产业提升的需要。在项目的规划时,充分尊重和征求当地老百姓意愿,发展其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项目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程序,形成规模化经营,让农综项目开发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我办通过对当地产业发展的调研,项目镇为我县水稻主产区,但是栽种水稻品种为一般品种,拟引进优质稻种“z优272”和优质水稻粳稻进行种植,从产量与价格比较,目前推广的常规杂交水稻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约700-850kg/亩,市场价2.0元/kg。“z优272”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约750-900kg/亩,市场价2.5元/kg。“粳稻”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约700-850kg/亩,市场价3.0-3.5元/kg。从抗逆性与品质比较,“粳稻”中稻-再生稻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以及倒伏的抗性更强,加工品质和食用口感更好。综合比较,优质稻种“z优272”和优质水稻粳稻,单产和总产相当,但价值亩多700-1000元,优质水稻粳稻的抗性与品质更强。因此:项目区今后以种植优质稻种“z优272”和优质水稻粳稻产业为主。通过农业综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引导,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到优势产业链之中,扩大种植面积,让优势产业变为强势和支柱产业,为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构建和谐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章水土资源条件及水土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农业净灌溉用水定额分析4.1.1基本资料项目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泸县兆雅镇。项目区幅员面积30.93km2,有农业人口18948人。项目区有耕地面积17472亩,其中田15100亩,土2372亩;项目区属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区,是产粮大县粮食主产区。根据泸县气象站资料及《四川省水文手册》资料进行降雨量、径流深分析计算,取定:Cv值为0.18,Cs=2Cv,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37mm,频率为50%、80%、95%三个代表年下的年降雨量分别为1030、920、78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mm,径流系数0.386;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年型的径流深为280mm,径流系数0.304。4.1.2灌溉保证率根据规范、规定要求,本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P=80%。规划设计水平年2012年。4.1.3净灌溉用水定额项目区无作物需水试验资料,参考项目区近年灌溉经验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确定采用《四川省用水定额》计算编制项目区主要作物净灌溉用水定额。(1)耕作制度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农作物大春作物以水稻、红苕、玉米为主,小春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田的复种指数为160%,土的复种指数为230%,全项目区复种指数为169.5%,田土比为86.4:13.6。设计灌溉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红苕、玉米、蔬菜等。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比例表。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比例表单位:%项目水稻(田)小麦(田)油菜(田)小麦(土)油菜(土)玉米(土)红薯(土)蔬果(土)田复种指数160种植比例10030304020507050土复种指数230(2)灌溉制度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情况,设计规划水平年P=80%灌溉制度,计算编制项目区主要作物净灌溉用水定额。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单项农作物净灌溉用水定额表。项目区单项农作物净灌溉用水定额表单位:m3/亩%项目水稻(田)小麦(田)油菜(田)小麦(土)油菜(土)玉米(土)红薯(土)蔬果(土)复种指数170用水定额25040404040403050田土比例86.4:13.6(3)综合净灌溉用水定额根据项目区田土比例及主要作物净灌溉用水定额,计算项目区P=80%设计水平年田土综合净灌溉用水定额为245m3项目区综合净灌溉用水定额计算表单位:%m3/亩项目水稻(田)小麦(田)油菜(田)小麦(土)油菜(土)玉米(土)红薯(土)蔬果(土)田综合净额270用水定额25040404040403050土综合净额90作物比例10030204020507050田土比例86.4:13.6亩平用水250128168202125田土综合净额245(4)综合净灌溉用水定额合理性分析项目区设计干旱年(p=80%)田土综合净灌溉用水定额为245m3/亩,据三溪口水库灌溉用水资料计算净灌溉用水定额为219m4.2项目区水资源构成及特点项目区水资源构成及特点据泸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等相关资料查算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10万m3;P=80%水平年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为1144万m3。项目区水资源只供灌溉及农村人畜用水,无工业及其他需水。具体有关数据祥见项目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项目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单位:mmkm2万m3项目年降水量径流系数幅圆面积地表水量地下水量过境水量水资源量多年平均10350.38630.9312061246802010P=80%水平年9200.30430.938359321711444.3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据泸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泸县水利志等相关资料及现场调查核实,项目区现有蓄提水利工程424处,共计蓄提水量为594万m3;保证率P=80%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合计为581万m3。具体有关数据祥见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统计表。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统计表单位:座口处万m3项目小(1)水库小(2)水库山平塘石河堰提灌站分散打井合计地表水地下水区外供水处数02405152(4100)4244222库容水量0414363236495945094936可供水量03842236364958149649364.4项目区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据综合净灌溉用水定额计算成果及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调查情况等相关资料分析计算。计算项目区规划水平年在现状灌溉保证率为P=80%时的作物需水量、农村人畜需水量及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情况下余缺水量。4.4.1灌溉水利用系数项目区现状水利灌溉工程经调查分析渠系水利用系数为η渠=0.68,田间水利用系数为η田=0.88,灌溉水利用系数为ηz=η渠η田=0.68*0.88=0.60。4.4.2灌溉需水量项目区农业灌溉需水量根据灌面和综合定额计算,灌面1.75万亩,灌溉净需水量为429万m3。毛灌溉用水定额用m毛=m净/ηz式计算,经分析计算项目区现状田土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为408m3/亩;项目区现状保证率P=80%水平年农业灌溉用水毛需水量为714万m34.4.3人畜需水量(1)人畜用水定额项目区人畜用水定额参考《四川省用水定额》,结合项目区现状农村人畜用水实际情况等查算。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现状人畜用水定额表。项目区现状人畜用水定额表单位:%L/人·dL/头·d类别净用水定额用地下水比例用地下水定额用地表水比例用地表水定额居民生活705070 50116牲畜3050305050(2)人畜需水量在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人畜用水定额表计算,项目区现状年农村人畜净需水量为68万m3,毛需水量为92万m3。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现状年人畜需水量计算表。项目区现状年人畜需水量计算表单位:万人/万头万m3项目类别数量 净需水量 毛需水量 项目区农村人口1.8954864牲畜1.8362028合计-6892(3)项目区现状水供需平衡经分析计算,项目区现状年总净需水量为344万m3;总毛需水量为554万m3。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现状年人畜总需水量统计表。项目区现状年人畜总需水量统计表单位:万m3项目类别净需水量毛需水量项目区农业灌溉429714人畜饮水6892合计497806项目区现状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为581万m3,项目区总毛需水量为806万m3,缺水量为225万m3,急需进行灌溉工程续建配套和小型水源工程整治建设。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现状年水量平衡计算表。项目区现状年水量平衡计算表单位:万m3项目毛需水量水利工程现状供水能力余缺水量项目区806581-2254.5项目实施后水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项目实施后水供需平衡分析据综合净灌溉用水定额计算成果及项目区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分析情况等相关资料查算。计算项目区项目实施后灌溉保证率为P=80%设计水平年作物需水量、农村人畜需水量及项目实施后水利工程可供水量情况下余缺水量。4.5.1灌溉水利用系数4.5.2灌溉需水量项目区项目实施后农业灌溉需水量用综合净灌溉用水定额计算成果等查算,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灌面1.75万亩,灌溉净需水量为429万m3。毛灌溉用水定额用m毛=m净/ηz式计算,经分析计算,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田土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292m3/亩;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保证率P=80%设计水平年农业灌溉毛需水量为511万m34.5.3人畜需水量(1)人畜用水定额 项目区项目实施后人畜用水定额采用《四川省用水定额》,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设计水平年农村人畜用水增加情况等查算。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人畜用水定额表。项目区人畜用水定额表单位:%L/人·dL/头·d类别净用水定额用地下水比例用地下水定额用地表水比例用地表水定额居民生活905090 50128牲畜3050305043(2)人畜需水量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农村人畜净需水量为82万m3,毛需水量为99万m3。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人畜需水量计算表。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人畜需水量计算表单位:万人/万头万m3项目类别数量 净需水量 毛需水量 项目区农村人口1.8956275牲畜1.8362024合计-8299(3)项目实施后水供需平衡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总净需水量511万m3;设计水平年总毛需水量610万m3,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人畜需水量统计表。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人畜需水量统计表单位:万m3项目类别净需水量毛需水量项目区农业灌溉429511人畜饮水8299合计511610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为581万m3。通过项目实施:新建整治塘堰可新增恢复地表水可供水量9万m3,新建技改提灌站渠可新增恢复区外水可供水量28万m3。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合计为618万m3,比总需水量610万m3多8万m3。项目区项目实施后保证率P=80%设计水平年水资源条件能满足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需水要求。具体有关数据详见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水量平衡计算表。项目区项目实施后设计水平年水量平衡计算表单位:万m3项目水利工程现状供水能力项目实施新增供水能力项目实施后总供水能力项目区总毛需水量余缺水量项目区58137618610+84.6灌溉水水质分析根据工程建设要求,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规定,对项目区及临近区域水源工程取水进行水质化验,水温、PH值、含盐量、氯化物、粪大肠菌群数、氟化物等水质的基本控制项目指标均符合要求。具体有关数据祥见水源工程水质检验基本控制项目指标数据表。水源工程水质检验基本控制项目指标数据表序号项目指标限值水源工程水质基本指标毛家岩广积粮毛扇桥长江1水温/℃≤3512.512.112.812.02PH5.5~8.57.67.57.26.63含盐量/(mg/L)1000232133134氯化物/(mg/L)350253642155粪大肠菌群数(个/100mL)400056086011901606氟化物/(mg/L)20.20.30.50.14.7土地资源评价4.7.1土地资源数量及构成泸县兆雅镇的燕岩、型家、永和、古佛4个项目村59个社,受益农户5613户,项目实施区域幅员面积30.93平方公里(4.64万亩),其主要构成如下:(1)项目区涉及耕地面积1.7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8.16%,其中水田1.5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7.36%,旱地0.23亩,占耕地面积的12.64%。2011年度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56万亩(其中水田1.41万亩,旱地0.15万亩)。(2)项目区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住房用地0.39万亩,水域面积0.57万亩、林地面积0.7万亩、未利用地1.23万亩,共计2.89万亩,占项目区幅员面积的61.84%。4.7.2土壤类型与质地项目区域土壤以水稻土、紫色土2个土类,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潴育水稻土、酸性紫色土5个亚类,10余个土属。主要由沙溪庙组发育而成,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冲沟及丘陵的中下部,旱地分布于丘陵中上部。耕地面积1.74万亩,水田1.52万亩占87.36%,旱地0.23万亩占12.64%。耕地土壤的质地类型主要为粘土占25%,其次为砂壤占30%,中壤占30%,沙土占15%。耕地土壤PH值4.8-6.8,有机质10.0-22.0g/kg,全氮0.8-1.2g/kg,碱解氮60-110mg/kg,有效磷1.4-10.0mg/kg,速效钾56-90mg/kg。4.7.3项目区土地资源现状(1)项目实施区域幅员面积30.93平方公里(4.64万亩),耕地面积1.75万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为0.92亩,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耕地占用大耕地面积将逐年下降,人增地减的矛盾加剧,项目区土地资源极待加强保护。(2)项目区内土壤质地总体偏粘重,宜耕性能较好,持水能力强,排水性能差,冬水田面积大,复种指数较低,耕地平均单产较低。(3)项目区中低产田土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85%。其中水田表现为酸、瘦、串排串灌等,旱地则表现为瘠薄、瘦、保水保肥能力差,中低产田土复种指数通常极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结构调整受到极大制约。(4)项目区现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分薄弱,灌溉、排水能力都极为有限,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4.7.4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及项目实施综合评价项目区土地资源开发主要针对中低产田土和配套不完善的基本农田进行综合治理,使之建成为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其开发潜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改善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中低产田土的障碍因子可得到根本治理,有利于提高项目区的总体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水平和品质水平;通过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项目区供水、排水状况,实现旱涝保收;通过坡耕地治理,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营造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通过科技措施和土壤改良,提升了项目区土壤地力,同时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业布局的优化,促进项目区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通过项目区田间道路建设,推动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项目区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开发,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综上所述,项目区通过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可改善项目区供水、排水状况,实现旱涝保收;通过田间道路建设,促进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科技措施和土壤改良,提升了项目区土壤地力;通过坡耕地治理,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营造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示范工程,将促进项目区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第五章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及国家农发办其他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以科学设计工程建设内容,提高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准确性,提升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为目的,项目编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成片、项目整合、突出重点;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以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目标,通过资金整合,集中投入,整体推进战略,实现建设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快速提升项目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水平和管护水平,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水环境,全面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2选项原则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用)>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项目建设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整合资金,优势互补、科学规划”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共同打捆打造项目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一)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项目规划中注重集中成片,打破镇界、村界,以核心区为主,向周围村社辐射,结合已建成、在建、已批准的整合项目,整体推进,形成强势资金投入区域,在全县、全市及至于全省起到项目建设效益示范区,带动更多群众和社会积极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整合资金,优势互补我县成立了资金整合领导组,在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申报中,将水务、农业、财政、农机等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在项目区,使项目对接、内容互补、形成合力,实现成片建设,共同打造,发挥整体效益。(三)科学规划,体现奖补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用)>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精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由县水务局牵头,县农业、农机、等部门配合,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组织技术力量,通过现场勘察,在项目镇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按照要求编制了本申报方案。在项目中投入以财政投入和农民出资投劳相结合。对群众积极性高,筹资投劳落实,工程质量好、进度快,外观形象美观,建设任务完成好,工程效益显著的项目村、社,今后优先安排项目。5.3建设标准工程规划依据国农办[2011]27号及川农综办[2011]12号文件要求,以及各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规定:1、SL371-2006《农田水利示范园区建设标准》;2、SL18-2004《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3、GB/T20203-200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4、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5、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6、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规范》;7、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四川省水文手册》及本地实测水文、气象资料等;9、《四川省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土技术要点》;10、DB51/T990-2010《小型泵站设计规程》;11、DB51/T989-2010《小型泵站施工规程》;12、DB51/T379-2003《四川省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13、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14、GB6001-85《育苗技术规程》;15、GB6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16、DB/T846-2008《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17、《四川省丘陵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土技术要点》;18、《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技术规程》;19、《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及上述之规定,结合我县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和项目实施情况,具体制定以下建设标准:(一)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1.56万亩,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4,田间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90~0.95,项目区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面的60%;(二)培肥土壤,增厚土层,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厘米,坡耕地田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0米以上,施用农家肥、采用秸秆腐熟还田、增施商品生物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有明显提高,改造个别瘠薄地要加厚土层,使耕作层达到20厘米以上;(三)田间道路满足中小型联合收割机、水耕机、插秧机下田作业,满足农用运输车农副产品田间转移,满足农机具自行进出田间,干道采用3.5米宽,泥结石路面、支路采用2.5米宽,泥结石路面、下田设施2.5米宽,采用砼化路面;(四)苗木胸径达到5厘米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经过取土分析其养分状况,根据分析结果和原有的相关资料确定施用的配方肥,使作物优质高产,覆盖免率95%以上。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大部分耕地可增种一季,粮食单产提高250~300公斤/亩,耕地地力提高1个等级以上,耕地肥力达到中等偏上或高肥力水平。5.4建设规模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用)>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要求,在项目区采用水利、农业、田间道路、林业和科技等措施,进行高标准农田综合治理。项目区总人口1.89万人,建设高标准农田1.56万亩,其中田1.51万亩,土0.15万亩。(一)水利措施:续建和配套灌溉渠22条共长41.009公里,新建提灌站1座,技改提灌站1座,新建山坪塘4口,整治山坪塘57口,投资1315.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20.2万元,农民投劳折资95.0万元;(二)农业措施:田型调整0.08万亩(典型格田区0.04万亩,一般格田区0.04万亩),其中田埂硬化12.07公里,地力培肥推广秸杆腐熟还田,增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0.6万亩,农业机具购置3台,投资340.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20.4万元,农民投劳折资20.5万元;(三)田间道路:整治干道2条2.4公里,新建支路3条2.9公里,农机具下田设施16处。投资额104.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四)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0.012万亩(公路绿化8公里),定植苗木3200株,总投资40万元;(五)科技措施:配方施肥技术1.56万亩、采集60个土样进行化验分析,推广优质水稻品种示范0.6万亩,总投资25.0万元;工程总投资187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51万元,省级财政补助500.4万元,群众自筹125.6万元。项目区整合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水利项目、毛家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神仙桥集中供水项目管网延伸工程等项目4160万元,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实现成片建设,发挥整体效益(详见下表)。整合项目资金统计表项目名称项目投资单位文号资金(万元)泸县毛家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省水利厅川财投[2011]102号260泸县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省水利厅川财农[2011]168号、172号300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省农综办川农水[2011]灌区字97号490泸县神仙桥集中供水项目管网延伸工程省水利厅川发改农[2011]829号970合计20205.5规划布局泸县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布局在泸县水稻高产示范带、土地整理项目区、病险水库整治项目、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兆雅镇境内,涉及到未实施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燕岩村1-16社,型家村1-14社,永和村1-14社;古佛村1-15社,共4个村59个社,受益农户5613户。5.6最佳方案选定在工程规划前,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用)>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要求,结合本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情况,向各镇公布本项目申报条件,包括总体原则、实施主体、建设目标、建设范围、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工期要求、筹资投劳、资金管理等。各申报镇、村通过“一事一议”确定是否申报项目建设,按照申报条件提出响应申请,申报镇向县农发办提出的申报,并提供申报资料。根据各镇人民政府提出的申请和提供的申报材料,县农发办通过资格审查和方案评审及综合评定,择优申报兆雅1个镇4个村为项目区。

第六章工程量及主要工程、农艺措施6.1开发任务项目区涉及兆雅镇燕岩、型家、永和、古佛等4个村59个社,受益农户5613户,项目区总人口1.89万人,建设高标准农田1.56万亩,其中田1.51万亩,土0.15万亩。6.2建设内容6.2.1田间水利工程设计泸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灌溉渠道新建及整治工程实施后将新增、恢复或改善灌面,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为达到预期效益,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及水利部门有关规范规定进行工程设计,使泸县灌溉渠道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投资目标。泸县新建与整治灌溉渠道流量均小于1立方米/秒,灌溉面积均小于0.5万亩,为小型灌溉工程,按5等5级工程进行设计。泸县新建灌溉渠道工程为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多数采用管道,整治灌溉渠道工程则根据原有渠道情况确定渠道工程形式。对于管道输水工程埋深设计0.7~0.9米,软基还需要进行管基处理。对于砼管有关资料有表可查,本次主要对砌石明渠和PE管及波纹管进行设计计算,使渠道工程达到设计流量,正常运行。渠道流量设计计算:1、有关参数选用:灌水定额m=80m3/亩,灌水周期T=14天。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田土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263m3/亩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田土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314m3/亩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田土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2、计算公式选用:设计流量Q=(m3/s)式中:A为渠道控灌面积(亩);t为渠道日运行时间t=24×3600=86400(s)。灌水定额m=80m3/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