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四原则_第1页
合理用药四原则_第2页
合理用药四原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理用药四原则世界卫生组织(WHO)有一句忠告:“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与基本原则,更好地抗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读懂药品说明书123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单位对药品主要特性及技术标准的介绍,是医师、药师、护士和患者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是宣传合理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指南。药品说明书一般都包含有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基本科学信息,既要能指导用药,又要说明滥用的危害,要求写得具体、详细、明确,语言通俗、严谨、易懂。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读懂说明书,尤其是【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用法与用量】等项。考虑人体生物钟4

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即指人体内调控某些生化、生理和行为现象有节奏地出现的生理学机制。例如肝脏合成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时间多在夜间0时~3时;血小板计数的双相聚集性多在上午6时~9时增强;而胰岛β细胞每日分泌胰岛素极有节律,清晨始升高,午后达高峰,凌晨跌至低谷;同时它还与进餐有关,3餐后分别出现3次血糖高峰,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服药应结合人体的生物钟规律。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上午生长繁衍速度最快,而正常细胞则在凌晨4时繁衍最快。这一发现为最佳抗肿瘤用药时间提供了依据,一般以上午10时左右服药为宜,能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细胞生长。

正是因为人体具有生物节律的特点,用药时可以考虑依据人体的生物钟和药品性质分别选择晨起、餐前、餐中、餐后、两餐中、睡前服用。按时服药5药品在一天里给药几次、每次间隔多长时间是药学家依据几个参数制订的,患者应当按时服用。

1.给药次数是根据药品在人体内代谢和排泄的时间快慢(血浆半衰期)而定。大多数药品是一日3次给药,在体内代谢和排泄较慢的药品,可一日2次,在体内代谢和排泄更慢的药品,可一日1次;而在体内代谢和排泄较快的药品,可一日4次~6次或每隔4小时~6小时给药1次。

2.各种剂型最适宜的服用时间,主要是考虑药品的最佳吸收和发挥作用的时间;其次是避免或减少药品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3.药品的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自体内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量所需的时间,即每间隔1个半衰期,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50%。半衰期是一个常数,但长短因药而异,在一般情况下,代谢和排泄快的药品,其半衰期短;而代谢和排泄慢者的药品半衰期较长。一般约经过5~7个半衰期,血浆中药物几乎被全部清除。临床上可根据各药品的半衰期来确定适当的给药间隔时间(或每日给药次数),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并避免蓄积性中毒。

以青霉素为例,其血浆半衰期为40分钟,按在体内消除殆尽来算,需经7个半衰期,也就是280分钟,血浆浓度为零。青霉素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显著,对静止期细菌影响极小。在高渗环境中,如没有足够的药物浓度,细菌即使胞壁损伤了仍能继续生存。因此,为了不给细菌苟延残喘的时间,必须一天内多次给药(服用)。能口服就不要静脉滴注6、7静脉滴注与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的给药途径不同,在药物的吸收率、生物利用度、血浆达峰时间、血浆峰浓度、血浆半衰期上相比,必须依照具体药品辩证分析,有些品种差距很大,但大多数品种则十分接近。在临床中,除了急性疾病者、抢救濒危者、昏迷者、不能进食者或必须静脉给药的药品(没有口服制剂的),大多数给药应以口服为主。

对于慢性病、常见病、可以进食者或适宜口服给药者没有必要注射。口服与注射给药生物等效性近似的,凡是口服可收到疗效的无须注射,或在病情稳定后采用序贯治疗的,都要尽快由静脉滴注改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