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文阅读学案二“必备知识”落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落实四牢记文言句式五类型课件_第1页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文阅读学案二“必备知识”落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落实四牢记文言句式五类型课件_第2页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文阅读学案二“必备知识”落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落实四牢记文言句式五类型课件_第3页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文阅读学案二“必备知识”落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落实四牢记文言句式五类型课件_第4页
统考版2023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文阅读学案二“必备知识”落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落实四牢记文言句式五类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落实四牢记文言句式五类型——文必相辅,气不孤申高考对本考点的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在高考命题中,句式通常隐含在文言文翻译题中。本节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以及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类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见下表:类型例句A者,B也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A者,B②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A,B也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AB④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为”字句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乃、即、则、皆、必”等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⑧失败乃成功之母。⑨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是”字句⑩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即练即悟〗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刘备,天下枭雄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汝是大家子答案:C解析:A项,是“……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B项,是无标志判断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是”表判断的判断句。2.翻译下列句子。(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下者,高祖天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君,是舟;百姓,是水。富和贵,这是人想要的。天下是高祖的天下。(4)孙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膑也是孙武的后世子孙。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3.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尚且没有一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参考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尚且没有一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4.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王问:“绑着的是什么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参考译文】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类型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所以此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注意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分类形式例句有标志句“于”字句:谓语+于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有标志句“为”字句:为+动词④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⑤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并序)》]“为……所”“为所”句⑥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⑧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无固定格式⑨感斯人言。(《琵琶行》)⑩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字的都为被动句,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中的“被”应该翻译为“遭受”,这个句子并不是被动句。〖即练即悟〗5.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B.帝感其诚C.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答案:D解析:A项,“被”表被动的被动句;B项,无标志被动句;C项,“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D项,“于”为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不表被动。6.翻译下面句子。(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如果)没有欲望就不会被外物所奴役。自己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所以有准备就能制服别人,没有准备就要被别人制服。(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那偷盗了带钩的人被杀,偷盗了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7.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兔子不可能再拾到,农夫自己被宋国人嘲笑。【参考译文】宋国有个耕田的农夫。他田中有一段树桩,一只奔跑的兔子撞上了树桩,脖子折断而死。于是,农夫放下锄头,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拾到(撞死的)兔子。兔子不可能再拾到,农夫自己被宋国人嘲笑。8.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参考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类型三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翻译此类句子需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类型例句省略主语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省略谓语④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承前省略谓语)⑤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省略宾语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⑦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⑧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省略兼语⑨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即练即悟〗9.下列各句补写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B.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C.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去),得夜见汉使D.(异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蛇)尽死答案:D解析:应该是“(草木)尽死”。10.翻译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厉王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监视批评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来杀掉批评厉王的人。【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京城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监视批评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来杀掉批评厉王的人。京城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11.翻译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许多的猫,没有一只猫不是这样。【参考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善于作画,画了一幅鼠图,送给县令。县令起初不懂得爱惜它,把这幅画随意地挂在墙上。每天早晨经过挂画的地方,那幅画总是落在地上,挂几次落几次。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黎明时候,县令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许多的猫,没有一只猫不是这样。于是县令才知道这幅画上的老鼠画得逼真。类型四倒装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成常式句(一)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翻译时需调整提前的宾语到动词后。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例句备注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奚、曷、安、恶(wū)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常见否定词:不、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等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④唯利是图(成语)“之”“是”结构助词,无实义。介词“以”的宾语前置⑤一言以蔽之⑥夜以继日

〖即练即悟〗12.下列各项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复驾言兮焉求B.凌万顷之茫然C.尔无我虞,我无尔诈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答案:B解析:B项是定语后置。13.翻译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大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师谁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只有他说话没有人违背。太师撞谁?【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收起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者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警告。”(二)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时需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例句中心语+(之或而)+后置定语+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③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中心语+之+后置定语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中心语+数(量)词⑤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即练即悟〗14.下列各项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句是(

)A.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答案:D15.翻译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轻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参考译文】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轻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三)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做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做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翻译句子时需分析句子结构,把状语调整到动词前。状语后置句的形式一般有三种:形式例句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①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②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即练即悟〗16.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词结构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C解析:“于”应译为“到”。17.翻译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参考译文】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四)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中,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在主语之前。这就叫做主谓倒装句,这种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如: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即练即悟〗18.下列不属于主谓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大哉,尧之为君也!C.安得广厦千万间D.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答案:C19.翻译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不复与焉。”(1)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治理东阿很好啊!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参考译文】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厌恶。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后说:“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类型五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类型示例表陈述语气有以(有用来……的),无以(没有用来……的),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表疑问语气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莫不是、该不会)表感叹语气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唯……是……(宾语前置句,“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表反问语气无乃……乎(难道不、恐怕、只怕……吧),得无……乎(难道……吗),何……之(有什么……),不亦……乎(不也……吗)表假设关系

诚……则……(如果……,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表选择关系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耶,其……耶(是……呢,还是……呢?)〖即练即悟〗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出来,没有(和项羽)告辞,这怎么办呢?您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