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群落演替分类第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本章内容提要
4.1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
4.2演替的类型
4.3演替系列
4.4演替方向
4.5演替顶极
4.4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因素
4.5演替的机制
第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演替的基本概念演替(Succession)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和过程。(群落基本性质的改变)一般顺序:先锋(pioneer)植物→后来者(植物或动物)→顶极(climax)群落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的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的类型,称周期性演替,如:石楠→石蕊→熊果→石楠。
第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演替系列(successionsere):按顺序发生的一系列群落称演替系列。先锋种(pioneerspecies)和先锋群落(pioneercommunity):演替过程中,最早定居下来的物种称先锋种;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具在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群落称先锋群落。第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演替顶极(climax)和顶极群落(climaxcommunity):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物种组合稳定),群落演替渐渐变得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演替顶极;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落。研究群落演替的意义:对于认识群落的性质,预测群落未来发展趋向,以及合理利用、改造和保护生物资源等都有重要意义。第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2演替的类型
A.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分为:
a.世纪演替:延续时间相当长,一般以地质年代计算。常伴随气候的历史变迁或地段的大规模塑造而发生,即群落的演化。
b.长期演替:几十~几百年,如森林采伐后的恢复演替。
c.快速演替:几年~几十年。草原弃耕地的恢复演替,如果弃耕面积不大和种子传播来源近,几年可完成;负责可达几十年。第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B.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分为(教材P297):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按基质性质,分为:
a.水生演替
b.旱生演替
D.按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分为(教材P297):
a.内因性演替(自发演替):生态系统内自身变化(如建群种活动)引起。
b.外因性演替(异发演替):生态系统外力(火、气候、土壤、动物、人为)引发。第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E.按群落代谢特征,分为:
a.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如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P﹥Rb.异养性演替: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特强,有机物随演替而减少。群落生产(P)﹤群落呼吸(R)。第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3演替系列(按演替起始条件和基质状况分)4.3.1原生/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指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基质条件恶劣、演替时间很长。原生演替可分为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列和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第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典型旱生原生演替序列(裸岩→森林)为:裸岩→地衣(壳状→叶状→枝状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低草→中草→高草及多年生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教材P302-304相应的动物群落演替序列为:螨类出现→螨类等无脊椎动物繁盛→土表动物、昆虫、蜘蛛等繁盛→蜗牛、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的入侵到繁盛→昆虫减少和鸟类、中小型哺乳类增多→动物种类最多,大型动物开始定居繁殖。第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水生原生演替系列(湖泊→森林)
开敞水体(裸底阶段)→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与挺水植物群落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阶段。
动物同样逐渐由水生动物最终演替为陆生动物。第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水生演替系列与湖泊
演
化第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4.3.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指发生在有过植被覆盖和动物生存,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原有生物被消灭,环境中(主要为土壤中)常常还保留着植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第十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4演替方向●顺向演替:朝着群落结构由简单向复杂,生物种类由少到多,群落由不稳定向稳定,并逐渐符合当地主要生态环境条件的演替方向。●逆向演替:指群落由于受到干扰破坏超过一定限度后,朝着群落更加简单化、不稳定的方向发展的演替。
第十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A.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演替序列
采伐迹地→杂草→先锋树种(阳性树种)阶段(小叶树种阶段)→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阶段)→阴性树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进展演替)第十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十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B.内蒙古草原的放牧演替(逆向演替)
第十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C.美北卡州一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顺向演替)第十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5演替顶极●顶极群落(climaxcommunity)(或演替顶极climax):指生物群落通过顺向演替最终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结构稳定的群落。如上述云杉林就是当地的顶极群落。●顶极群落并非静止不变,只是种群和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整个群落物质与能量的输出与输入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第十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演替中的群落和顶极群落特征的比较/或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变化(教材P308,重点掌握!)第二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在不同自然区域里,其顶极群落是不同的,它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出现许多顶极群落。其中分布面积很广、且与自然带的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稳定的群落叫做气候顶极、也即通常所称的显域群落或地带性群落;而其它自然要素占主导控制的顶极群落则为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等。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关于演替顶极的3种主要理论
(重点掌握!)
A.单元顶极理论(monoclimaxtheory)(美国植物生态学家F.E.Clements,1916):在同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个顶极群落,而这个顶极群落的特征完全是由当地的气候决定的,因此又叫气候顶极。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内,所有的演替系列最终都将趋向一个顶极群落(只要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而这个区域最终也将被一种单一的植物群落所覆盖。※但存在:地形顶极、土壤顶极、动物顶极。此学说不好解释。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B.多元顶极理论(polyclimaxtheory)(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954):任何一个区域的顶极群落都是多个的,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控制和决定的,如土壤的湿度、土壤的营养特性、地形和动物活动等。有人则分别将这些群落称为地形顶极、土壤顶极和动物顶极。或:一个区域的顶极植被可以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顶极群落镶嵌而成,而每一类型的顶极群落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控制和决定的。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C.顶极-格局理论(climaxpatterntheory)(美国生态学家R.H.Whittaker,1953):自然群落是由许多环境因素决定的,除气候外,还包括土壤、生物、火、风等因素。在逐渐变化的环境梯度中,顶极群落类型也是连续地逐渐地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是难以彻底划分开。顶极型理论:强调各个顶极群落之间的连续性。实际上是在多元顶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关于演替过程(演替的机制)的理论模型1.单元顶极假说(monoclimaxtheory)
该学说由美国的Clements(1916)提出,认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或顶极群落。这种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给以充分时间,演替过程和群落造成环境的改变将克服地形位置和母质差异的影响。至少在原则上,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一的顶极群落。该假说并把群落和单个有机体相比拟。2.多元顶极理论(polyclimaxtheory)
由英国的A.G.Tansley(1954)提出,这个学说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看作是顶极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要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和火烧-动物顶极等等。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顶极-格局假说(climaxpatternhypothesis)
由美国Whittaker(1953)提出,首先它认为植物群落虽然由于地形、土壤的显著差异及干扰,必然产生某些不连续,但从整体上看,植物群落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连续体。其次,认为景观中的种各以自己的方式对环境因素进行独特的反应,种常常以许多不同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景观的多数群落中去,并以不同方式参与构成不同的群落,种并不是简单地属于特殊群落相应明确的类群。这样,一个景观的植被所包含的与其说是明确的块状镶嵌,不如说是一些由连续交织的种参与的、彼此相互联系的复杂而精巧的群落配置。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初始植物区系学说(initialfloristictheory)
该学说是Egler于1954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任何一个地点的演替都取决于哪些物种首先到达那里。植物种的取代不一定是有序的,每一个种都试图排挤和压制任何新来的定居者,使演替带有较强的个体性。演替并不一定总是朝着顶极群落的方向发展,所以演替的详细途径是难以预测的。该学说认为,演替通常是由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寿命较短的种发展为个体较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的种。显然,这种替代过程是种间的,而不是群落间的,因而演替系列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这一学说也被称为抑制作用理论。5.忍耐作用说(tolerancetheory)
这是Conell和Slatyer于1977年提出的,他们提出了三重机制说,包括促进理论和抑制理论。忍耐理论认为,演替早期先锋种的存在并不重要,任何种都可以开始演替。植物替代伴随着环境资源的递减,较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它条件。演替就是靠这些种的入侵和原来定居物种的逐渐减少而进行的,主要取决于初始条件。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6.适应对策演替理论(adaptingstrategytheory)
该理论是Grime于1989年提出来的,他通过对植物适应对策的详细研究,在传统r-对策和k-对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三种基本对策:R-对策种,适应于临时性资源丰富的环境;C-对策种,生存于资源一直处于丰富状生境中,竞争力强,称为竞争种;S-对策种,适用于资源贫瘠的生境,忍耐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叫做忍耐胁迫种。该学说认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对策格局是有规律的,是可预测的。一般情况下,先锋种为R-对策,演替中期的种多为C-对策,而顶极群落中中则多为S-对策种。该学说对从物种的生活史、适应对策方面而理解演替过程作出了新的贡献。7.资源比率理论(resourceratiohypothesis)
该理论是Tilmam于1985年基于植物资源竞争理论提出的。它认为,一个种在限制性资源比率为某一值时表现为强竞争者,而当限制性资源比率改变时,因为种的竞争能力之不同,组成群落的植物种已随之改变。因此,演替是通过资源的变化而引起竞争关系变化而实现的。该理论与促进作用演说有很大的相似指出。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8.等级演替理论(hierarchicalsuccessiontheory)
该理论是Pickett等于1987年提出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演替原因和机制的登记概念框架有三个基本层次;第一,是演替的一般性原因,即裸地的可利用性,物种对裸地利用能力的差异,物种对不同裸地的适应能力;第二层次以上的基本原因分解为不同的生态过程,比如裸地可利用性决定于干扰的频度和程度,对裸地的利用能力决定于种繁殖体生产力、传播能力、萌发和生长能力等;第三层次是最详细的机制水平,包括立地-种因素和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是演替的本质。这一理论较详细地分析了演替的原因,并考虑了大部分因素,它有利于演替分析结果的解释。由于演替存在着明显的景观层次,各层次的动态又与演替的机理相关,因而该学说被认为是最有前途形成统一的演替理论框架的理论。
演替的机制理论尚有其它一些理论,但较有影响的主要是上述几种。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藏北的荒漠、草原顶极群落第三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部分第5章群落的分类Chapter5CommunityClassification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5.1地球上主要群落类型森林: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泰加林)草地:稀树草原(萨瓦纳)、草原荒漠苔原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5.2植物群落的分类分类(classification):就是对实体(或属性)集合按其属性(或实体)数据所反映的相似关系把它们分成组,使同组内的成员尽量相似,而不同组的成员尽量相异。分类:被群丛单位理论(associationunittheory)或机体论者所采用。(群落类型是自然单位,具明显的边界,且与其他群落是间断的、可分的,因此可以像物种那样进行分类)传统的群落分类方法、现代的群落数量分类方法(如聚类分析等)排序(ordination):被个体论者采用。应采取生境梯度分析的方法(及排序)来研究连续群落的变化,而不采取分类的方法。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以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为例: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采用“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等特征及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的上下再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中国植被》分类系统5.2.1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植被型组(vegetationtypegroup)
植被型(高级单位)
植被亚型(vegetationsubtype)
群系组(formationgroup)
群系(中级单位)
亚群系(subformation)
群丛组(associationgroup)
群丛(基本单位)
亚群丛(subassociation)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植被型(vegetationtype):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群系(formation):主要的中级分类单位。是指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群丛(association):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是指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总之,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举例
植被型组:草原和稀树草原
植被型:草原
(植被亚型):典型草原
群系组:根茎禾草草原
群系:羊草草原
(亚群系):羊草+丛生禾草草原
群丛组:羊草+大针茅草原
群丛: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
亚群丛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根据上述系统,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60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5.2.2植物群落的命名1)群丛的命名方法:凡是已确定的群丛应正式命名,我国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顺序排列。在前面冠以Ass.(association的缩写),不同层之间的优势种以“-”相联。如:Ass.Larixgmelini-Rhododendrondahurica-Phyrolaincarnata(即兴安落叶松-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如果某一层具共优种,用“+”相连。如Ass.Larixgmelini-Rhododendrondahurica-Phyrolaincarnata+Carexsp.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群丛组的命名方法:与群丛相似,只是将同一群丛组中各个群丛间差异性最大的一层除去。如具有相同的灌木层(胡枝子),不同草本层的蒙古栎所组成的群丛组,可命名为蒙古栎-胡枝子群丛组,即Gr.Ass.Guercusmongolica-Lespedezabicolor或写成Guercusmongolica-LespedezabicolorGroupAssociation。第四十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群系的命名方法:只取建群种的名称。如东北草原以羊草为建群种组成的群系,称为羊草群系,即Form.Aneurolepidicumchinensis。如该群系的优势种是2个以上,则优势种间用“+”连接。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植被分类系统表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针叶林Ⅰ.暖性针叶林一、暖性落叶针叶林(一)水杉林1.*水杉林(二)池杉林2.*池杉林二、暖性常绿针叶林(三)暖性松林3.马尾松林4.*湿地松林(四)杉木林5.*杉木林(五)柏木林6.*柏木林阔叶林Ⅱ.落叶阔叶林三、一般落叶阔叶林(六)枫香林7.*枫香林Ⅲ.针叶阔叶树混交林四、低山丘陵针阔叶树混交林(七)马尾松针阔叶树混交林8.马尾松+小叶栎沼泽和水生植被Ⅳ.水生植被五、挺水植被(八)莲群系组(九)菰群系组9.*莲群系10.菰群系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概述1.马尾杉林(Form.Pinus
massoniana)马尾松林是我国东南部湿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大的森林群落。九峰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主要为马尾松林。在立地条件较好、保护较好的小山上大部分分布有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为马尾松疏林。主要分布在马鞍山、太渔山、吹笛山、石门峰、大长山。马尾松林林冠疏散,翠绿色,层次分明。马尾松具有耐土壤脊薄和喜光的特性,故在裸地上常能形成先锋群落。在自然条件下,当阔叶林屡遭砍伐后,光照增强,土壤干燥,马尾松首先侵入,逐渐形成天然的马尾松林,但这种群落一般都不很稳定,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幼苗不能在自身林冠下更新,阔叶树(如小叶栎、麻栎、斛栎等)逐渐侵入,代替马尾松而取得优势。特别是在生境条件优越地点,这种演替发展得更为迅速。但条件干旱,土壤瘠薄,特别是在樵伐不断的情况下,马尾松林还是相当稳定的。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群丛1:马尾松-枹栎+黄檀-细柄草+苔草((Ass.Pinus
massoniana-Quercusserrata+
Dalbergiahupeana-Capillipediumparviflorum+Carexsp.)。样地(编号:Q6)设在大长山北坡(河刘村)。GPS定位:N30º31′53.0″,E114º29′11.9″,海拔49.1m,正北坡,坡位下部,坡度20º左右。调查日期:2005年7月12日,调查人:葛继稳、程丹丹等4人。样方面积:25m×25m。乔木层盖度45%左右,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占绝对优势,组成单优势群落。样方内有马尾松24株,平均树高8m,平均胸围37cm。其伴生种仅有人工栽植的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a)1种(幼树较多)。灌木层盖度40%,以枹栎(Quercusserrata)、黄檀(Dalbergiahupeana)占优势,伴生种有野柿(Diospyroskakivar.sylvestris)、山矾(Symplocossumuntia)、黄荆(Vitexnegundo)、算盘子(Glochidionpuberum)、竹叶花椒(Zanthoxyluarmatum)、六月雪(Serissajaponica)、山合欢(Albiziakalkora)、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芫花(Daphnegenkwa)。共计灌木11种。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草木层盖度较小,为15%左右;种类较少,主要有细柄草(Capillipediumparviflorum)、苔草(Carexsp.),伴生有三褶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茅莓(Rubusparvifolius)、一年蓬(Erigeronannuus)。草本共计5种。层外植物有金樱子(Rosalaevigata)、野蔷薇(Rosamultiflora)、拔葜(Salixspp.)本地马尾松林为树龄约15~20年左右的中幼林,立地条件较差,土壤瘠薄。尽管群落乔灌草层郁闭度(盖度)不大、物种亦不丰富(只出现18种),但马尾松发育较好,林相整齐,郁郁葱葱,没有发现虫害,人为破坏也较小(沿公路一线的4处采石场对局部森林有破坏,但目前均停止采石),群落正处于进展演替阶段。这一植被类型对该地区水土保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继续封山育林,作为景观和水土保持林严加保护。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马尾松+小叶栎林(Form.Pinus
massoniana+Quercuschenii)九峰保护区分布的马尾松针阔叶树混交林主要是马尾松与多种阔叶树混交林和马尾松与落叶栎类混交林,但以后者为常见。除常见的落叶栎类小叶栎、麻栎、栓皮栎、白栎、枹树等外,还伴生有苦楮、枫香、化香、石栎、小枝青冈等。本群系为天然林,群落结构合理,立地条件优越,马尾松生长快,干形通直,材积产量高,生产潜力大。本植被类型林下枯枝落叶丰富(但野外发现有人工收集破坏的痕迹),能起到很好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特别是在亚热带湿润的条件下,这些枯枝落叶层能得到良好的分解,形成肥沃的腐殖质层,能够促进马尾松及阔叶树种较快成材。但林下马尾松天然更新不良,只有在林窗处可见马尾松幼苗、幼树,因此,从演替上分析,马尾松针阔叶树混交林自然演替的结果是,马尾松最终被排出,发展成为地带性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乃至常绿阔叶林。本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宝盖峰(包括野生动物园),是九峰保护区目前保存最好的天然林,应全部划为核心保护区范围。据调查,九峰保护区有以下2个常见的群丛: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群丛2:马尾松+小叶栎-黄荆-淡竹叶(Ass.Pinus
massoniana+Quercuschenii-Vitexnegundo—Lophatherumgracile)。样地(编号:Q4)设在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宝盖峰南坡(九峰森林野生动物园东部后山)。GPS定位:N30º30′16.5″,E114º29′20.3″,海拔83m,正南坡,坡位中下部,坡度15º左右。调查日期:2005年7月12日,调查人:葛继稳、程丹丹等4人。样方面积:25m×25m。乔木盖度80~90%。样方内马尾松30株,平均高13m,平均胸围61cm;小叶栎6株,平均高12m,平均胸围62cm;枫香4株,平均高11m,平均胸围58cm。以马尾松和小叶栎占优势,枫香为人工栽植种类。林下枫香、樟树和槲栎及小枝青冈幼苗、幼树较多。灌木层盖度30%,以黄荆为主,伴生有盐肤木、山胡椒、构树、海桐、黄檀、插田泡。草本层由于群落盖度较大,种类较少,盖度不到15%,常见的有淡竹叶、三褶脉紫菀、一年蓬、珍珠菜。层外植物有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和菝葜(Smilaxscobinicaulis)。宝盖峰南坡(九峰森林野生动物园东部后山)的针阔叶混交林较北坡的保护较好,林下很少发现有收集枯枝绿叶的现象。此处发育的大片的针阔混交林,树龄一般在30年左右,生长良好,水土保持效果良好。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群丛3:马尾松+小叶栎-油茶+尖连蕊茶-鳞毛蕨+苔草(Ass.Ass.Pinus
massoniana+Quercuschenii-Camelliaoleifera+Camelliacuspidata-Dryopterissp.+Carexsp.)。样地(编号:Q5)设在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宝盖峰北坡。GPS定位:N30º30′35.5″,E114º29′27.5″,海拔75.9m,正北坡,坡位下部,坡度25º左右。调查日期:2005年7月12日,调查人:葛继稳、程丹丹等4人。样方面积:25m×25m。乔木盖度85%。样方内马尾松15株,平均高13.5m,平均胸围81cm;小叶栎4株,平均高12m,平均胸围52cm;枫香8株,平均高7m,平均胸围25c;槲栎2株,平均高8m,平均胸围42cm;樟树3株,平均高9cm,平均胸围28cm;冬青1株,高6m,胸围20cm。以马尾松和小叶栎占优势,枫香为人工栽植种类。林下有少量的枫香、樟树和槲栎幼树。灌木层盖度较小,10%左右,以油茶和尖连蕊茶为主,伴生有野鸦椿、六月雪、山橿。草本层由于人为影响较大,种类很少,盖度不到其10%,仅有少量的鳞毛蕨(Dryopterissp)和苔草(Carexsp.)。层外植物有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和菝葜(Smilaxscobinicaulis)。宝盖峰北坡的针阔叶混交林没有南坡的保护好,林下发现有收集枯枝落叶的现象。此处发育的大片的针阔混交林,树龄一般在35年以上,生长良好,林下枯枝落叶层厚达5cm,盖度达95%,水土保持效果非常良好。但要严紧收集枯枝落叶,以利森林自然更新和发挥生态功能。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柏木林(Form.Cupressusfunebris)
柏木为九峰保护区常见的乡土针叶树种,但成片的纯林均为人工栽培的。柏木适生于石灰岩钙质土壤,耐干旱和瘠薄,主要分布在九峰乡蚂蚁峰南坡,其他地方的连片面积均很小。◎群丛4:柏木-枹栎-苔草+野菊(Ass.Cupressusfunebris-Quercusserrata-Carexsp.+Dendranthemaindicum)。样地(编号:Q1)设在九峰乡蚂蚁峰南坡(高尔夫球俱乐部北坡)。GPS定位:N30º30′17.0″,E114º30′18.3″,海拔102m,坡向南偏东10º,坡位中下部,坡度25º左右。调查日期:2005年7月12日,调查人:葛继稳、程丹丹等4人。样方面积:25m×25m。乔木盖度35%,由柏木组成单优种。样方内柏木24株,平均高9m,平均胸围15.8cm。为人工栽培林,年龄约12年。灌木层盖度较大,约70%,以枹栎占优势,其盖度约50%。伴生有大叶胡枝子、黄檀、黄荆、化香(幼树)、油茶、乌饭树、山合欢。由于立地条件差,草本层盖度不到10%,以苔草(Carexsp.)和野菊为优势,伴生有细柄草、三褶脉紫菀。层外植物有金樱子。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湿地松林(Form.Pinuselliottii)湿地松为外来种,原产美国东南部,20世纪50年代由湖北省林科院引入九峰地区栽培。同时引入的还有原产美国东南部及南部的火炬松(Pinustaeda)。这2种国外松有时混栽,但以湿地松较为常见。在九峰森林公园还保留有树龄高达50多年的国外松大树,这些大树具有科研、宣教等意义,应予以重点保护。九峰地区的湿地松分布非常广泛,但马鞍山和石门峰地区不多。树龄长短不一,长的有50余年,短的才几年。一般营造为纯林,但郁闭后,林下植物侵入很快。◎群丛5:湿地松—枹栎+黄荆-白茅(Ass.Pinuselliottii—Quercusserrata+Vitexnegundo—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样地(编号:Q2)设在九峰乡蚂蚁峰南坡(高尔夫球俱乐部北坡)。GPS定位:N30º30′16.7″,E114º30′18.7″,海拔89.7m,坡向南偏东10º,坡位下部,坡度25º左右。调查日期:2005年7月12日,调查人:葛继稳、程丹丹等4人。样方面积:25m×25m。乔木盖度20%,由湿地松组成单优种。样方内柏木24株,平均高5m,平均胸围12cm。为人工栽培林,年龄约8年。灌木层盖度较大,约85%,种类较多。以枹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中班衣服课程设计
- 英才课程设计
- 提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
- GB/T 30844.1-20241 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第1部分:技术条件
- GB/T 28988-2024花卉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 2024版全新电动汽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4版汽车租赁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许可合同
- 2024版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房屋过户手续及流程规定
- 2024版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专利权人许可企业使用其专利的具体内容
- 无人机航拍技术教案(完整版)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Plants around us》单元作业设计
- 《保密法》培训课件
- 医院项目竣工验收和工程收尾阶段的管理措施专项方案
- 2024年涉密人员考试试题库保密基本知识试题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2024年桂林中考物理试卷
- DL∕T 5362-2018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
- (正式版)JC∕T 60023-2024 石膏条板应用技术规程
- DL-T5054-201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
- (权变)领导行为理论
- 家用电器可靠性与寿命预测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