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
量;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3.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第•部分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和误差)和基本方法(刻度尺的使用方
法及测量结果的记录),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
资料,解决问题。
2.完成时间15分钟。
【知识链接】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2.II常生活中我们用来记录时间长短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教材助读】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2)长度的单位除了小学所学的以外,还有微米(叫0、纳米(nm),lnm=_m,
lnm=m。
2.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o
(2)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时间的测量
(1)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等。
(2)说出教材图1.1-6和1.1-7中石英钟和机械停表的分度值。
(3)停表的使用。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为三步:启动、停止、回表。
测一测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用的时间,以及Imin内你脉搏跳动的次数,把测量结果
填在下表中:
脉搏跳动的次数所需时间
10次
80次
Imin
4.误差
物理学中把与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不能消除,错
误可以—。我们利用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误
差减小。
【预习自测】
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5min=h=s
2h=min=s=ms
18km=m;130nm=m
2.如图ITT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A.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由于操作错误产生的
C.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案I
I
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2.误差与测量错误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减小误差?
学习建议请同学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
学习。
II.质疑探究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重、难点)
问题1:将大家手中能测长度的刻度尺都拿出来,仔细观察。请你想•下,需要观察什么?
问题2:测长度时刻度尺应该怎么挨放?眼睛应该怎样看?以图1-1-2为例练习读数。
[ini删加唧1丽而|叫11则1|)
(678910cm(
图1-1-2
问题3:怎样记录测量结果?如何根据测量值判定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针对训练
1.用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_____________cm。
图1-1-3
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A.刻度尺不能歪斜
B.刻度尺应紧贴被测长度
C.视线跟尺面垂直
D.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
归纳总结:
探究点二误差(难点)
问题1: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2:如何减小误差?
问题3:如何求平均值?
拓展提升: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进行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针对训练: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B.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C.小明在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用力拉皮卷尺,使测量结果比物体的真实值小,这
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4.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因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被测物
体没有变形),则()
A.测量值比真实值大,这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测量值比真实值小,这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D.测量值是错误的
归纳总结:
III.——归纳总结、串联整合
长度以普——
长度、基本单位:
时间
时间及<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
其测量r定义:一值与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
I误差)产生原因:
I误差不是错误。
IV
巩固练习
1.体育课上,为了测量掷铅球的距离,应选用()
A.三角板B.1.5m长的皮尺
C.200cm长的钢卷尺D.15m长的皮尺
2.如图1T-4为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圆锥体高度的方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图1-1-4
3.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A.8cmB.8mmC.8dmD.8pm
4.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Is的是()
A.人步行10m所需的时间
B.骑自行车前进100m所需的时间
C.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D.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的时间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所测物体的长度时,所测单位必须统一
B.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C.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D.分别用厘米刻度尺和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的边长时,产生的误差一样大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第三部分课后提升案
说明:标★号的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标★★号的是难度较大的题目,标有符号的为典型能
力题。①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1.图1T-5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木块的长度是cm。
图1T-5
2.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的测量结果是12.82cm,乙的测量结果是12.8cm。若
两位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若两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同学的结果是错误的。
3.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如图1T-6所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二、综合应用题一挑战高手,我能行!
4.有四个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镜子的宽度,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只
有一个正确,正确的是()
A.118.7cmB.118.75cm
C.118.753cmD.1187.5cm
5.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卷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引起测量结果()
A.偏小B.不变C.偏大D,无法确定
6.[★]用同一刻度尺五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是:25.2mm、25.2mm、25.1mm、
26.0mm、25.4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是mm。
7.(2011•广州)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约为()
A.1mm2B.1cm2C.1dm2D.lm2
三、拓展探究题——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8.王欢同学用“积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她将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如图1T-7所
示,请你根据该图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101112131415^
图1T-7
细铜丝圈的细铜丝的细铜丝的
长度L总(cm)圈数〃直径。(cm)
9.如图1-1-8所示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用球——普天同庆,请设计方法测出它的直
径。要求:写出所用的实验器材和具体的测量过程,可画图解释。
图1-1-8
第1章机械运动
第2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I.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通过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和选择
难点:弄懂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第16-18页重要知识,规范完成自学案内容。
2.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错点用勿.色笔做好标记。
3.学法指导:从形形色色的运动中,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认识机械运动的实质;
理解要描述机械运动时,事先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所选的物体不同,运动情况也不同,
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完成时间15分钟。
【知识链接】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我们感知到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2.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6-18,回答下列问题: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
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0
教材图1.2-1中哈雷彗星和猎豹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它们的运动是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
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请写出下列各选取了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o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
照物不同,描述同--物体的运动忖,结论也________o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O
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的,课桌是—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的,课本是—的)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案
1.如何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选择参照物要注意哪些?
3.探究运动和物体的相对性。
学习建议请同学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
学习。
II.质疑探究解疑、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分析教材P16“想想议议”,小组讨论,回答下面问题(3分钟)
1人们根据什么现象来说物体是运动的?
2.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机械运动是的一种运动形式。
【针对训练】
1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II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知识归纳】
知识点二:参照物(重点)
回答下面问题
1.阅读教材P17“想想议议”,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2.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和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
选择为参照物。
3.在选择参照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针对训练】
2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则以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
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为参照物,后句是以为
参照物.
4"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
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奔驰”;
“后退”.
5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知识归纳】
知识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难点)
1.看课本P18图1.2-4。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
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
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2.看课文P18"想想议议二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针对训练】
6.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我们是静止
的.
7.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
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
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
【知识归纳】
拓展提升:观察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儿种可能,并作简单的
说明。
I□□□I
p叵亘口I
三X至
III
【巩固练习】
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的.
2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地球和太阳B月球和地球
C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
D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3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
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B乙下降,但比甲快
C乙下降,但比甲慢D丙下降,但比甲快
4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A电梯B地面
C商场的柜台D柜台前购物的顾客
5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
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和为参照物.
6一小说中写到:“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井B地面C院子D篱笆
第三部分课后提升案
1、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
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
C、山和船D、风和地面
3、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
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
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4、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D.关着的车门
5、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6.在行驶的列车上,妈妈叫小孩“别乱跑”,这个“别乱跑''的参照物是()
A.铁路边的树木B.远处的房屋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D.小孩子的座位
7.下图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
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球B.太阳
C.月亮D.“神舟”飞船
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是运动的,是以一
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
9、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
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
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10、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
参照物,这颗卫星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11、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12、在二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
机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
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13、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乘坐
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
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请说明理由.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换算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完成时间15分钟
1.认真阅读课本第19-22页重要知识,规范完成自学案内容。
2.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错点用红色笔做好标记。
3.学法指导:运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生活中去发现与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的计算
特别是平均速度的计算,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注意:分清楚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
值的差异。
【知识准备】
1.“跑比走快”说明了物体的运动有快慢。
2.龟兔赛跑的故事中谁跑得快?说明理由。
【自主学习】:
思考: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在10秒内前进50米,乙在2秒内前进8米。
怎样表示着两人骑车的快慢?
1.速度
(1)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速度就是,在数值上等于o
(3)公式:速度=,v=
(4)单位:。交通运输中常以为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把物体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
3.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
H: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它的运动行什么籽点?
预习自测
1.lm/s=km/h,72km/s=m/s
2.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位同学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3s和12.8s,则谁的速度大?
3.关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B.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C.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短的物体速大D.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大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案
I.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生活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知识点一:速度的概念
问题1.在运动会上跑100m的时候,裁判是怎样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我们和裁判一样
吗?
问题2.如果张华同学骑车,李明同学步行,他们一同出发去学校,lOmin后张华到学校而
李明未到,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3.如果以运动员用时9.55秒跑完100m,另一运动员用时6.05秒跑完60m,如何比较
他们运动的快慢?
【巩固训练】
1.体育课匕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秒,13.7秒,13.9
秒,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同时间
运动的快。
【知识归纳】
知识点二:速度的基本计算及单位换算
资料•:2006年7月12口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的比赛
中,以12.88秒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这次纪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摩
托车行驶的速度为30km/h,则哪一个的速度大?大家相互讨论一下,110m跨栏现在的世界纪
录是多少?奥运纪录又是多少?并分别计算出速度。
【巩固训练】从衡阳开往广州约为521km,则N607次列车从衡阳开往广州大约需多长时间?
【知识归纳】
知识点三: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1.看课本p21页图1,3-3.讨论甲乙图中的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关系?
问题2.说一说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问题3.什么是平均速度?怎样计算平均速度?
【巩固训练】
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24m路的N607次列车全程运行速度约为88km/h,全程铁路
线长程,前一半路程需4s,后一半路程需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tn/s,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o
2.一位同学以3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该同
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知识归纳】
第三部分课后提升案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1.单位换算:31nzs=km/h180km/h=m/s
3.0x105km/s=m/s120m/min=m/s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据报道,武
汉地震台于当H14时30分50秒接收到汶川的地震波,已知汶川与武汉的距离约为952km,
由此可求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m/s,这个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地震波在1秒内传播
__________米。
3.“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多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为3.5km/h、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关系是()
A.vI(I>Vz.>vwB.vi|i>vni>vz,C.vz,>vI*J>VD.v丙
5.地震时震源的振动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并不•样,
分别约为3.4km/s和5.6km/s。震源正上方的地方称为震中,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这时在
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传来,又会感到左右摇摆,若地震时测出纵波和横波
到达震中的时间差为2秒,那么,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大致是_km。
6.--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
7.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
比是。
二、综合应用题一挑战高手,我能行!
8.2007年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运行速度约为146km/h,全程所用时
间约为10h。目前,我国计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并预计初期运行速度达到300km/h,届时,
乘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大约是ho(结果保留整数)
9.《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之说。这一美丽的神话在今天已经成现实。我
国“神舟六号”宇航员,在飞船中用3min的时间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已知飞船的速度为
7.8km/s,那么,他一个筋斗翻出了(提示:先去求出翻一个跟头的时间)
10.小刚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右图是他乘车
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TAXI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车费发票
车号:湘DX5678
日期:08-08-08
上车:10:00
下车:10:05
单价:2.00元/km
里程:6.0km
金额:12.00元
三、拓展延伸题——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11.如图(a)、(b)所示为甲、乙两辆电动小车作匀速直线
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比较两车运动的快慢,则()
(提示,先通过图形上的数字,写出具体时间的具体路程,再求出速度)
米
A.甲车较快0837用CM啸呼肃弧化的图缥根据图线回
12.如下图是一个痛,工一个跑步曲
答下列问题:040.8
。)骑车者和跑步都脚郦丁0.4
具一一打"否”)
(2)跑步者前进200米路程所如1的时闽为°24s£81012〃秒
(3)骑车者的速度为—S)(b)n/so(提示:分别求出自行车和人的速
度,看图抓信息。如:对于车子,当时间是15s时,
13.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州”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飞上蓝天,实施太空出舱
活动等任务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返回地球。已知“神州”七号飞船在距离地球表面高
343km的圆轨道上运行,运行速度为7.7km/s;地球半径为6.37x103km,则在神州七号飞
船运行期间,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是多少?(提示:此题为2009年上海奥赛大同杯的题目,
先求出时间,再求出运行的路程,其中路程是飞船运动的周长。记住,是以地球的球心为圆
心的周长)
第1章机械运动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刻度尺、停表的使用,学会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测平均速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激情参与,养成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熟练使用刻度尺测路程、停表测时间
难点: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记录表格,思考在实验中如何测小
车通过的路程、小车运行的时间,怎样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完成时间15分钟。
I【知识准备】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n【实验目的】
i.进一步练习用停表和刻度尺测平均速度。
2.学会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3.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m【实验原理】
速度公式:v=s/t
IV【实验器材】
停表、斜面(木板)、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
V【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o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以内),将固定在斜面底端(如图
1-4-1所示)
3.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运动的,测量小车运动的o
5.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重复步骤3、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案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W【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请大家利用实验器材结合预习案中的实验步骤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并完成下表。
1.数据处理
理路程S时间t平均速度V
第一次
第二次
2.误差分析
(1)使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可能由于估计值不同而出现误差。
(2)使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时,可能由于小车运动过快而导致记录时刻和
时刻出现误差。
针对训练
1.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等。
2.某运动员参加200m短跑比赛,他起跑时的时刻
如图甲所示,到达终点时的时刻如图乙所示,则
该同学的成绩是,平均速度为
m/so
归纳总结:
探究点二vn【质疑探究】
【例】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
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
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
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
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
针对训练:
1.在中考的体育测试中,有一个项目是50m短跑,若甲、乙两位计时员•起在终点某同学计
时,甲从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乙从看到发令抢口冒烟开始计时,他们都在该同学到达终
点时结束计时,测得的成绩分别是3、t2,则如t2(填“大于"、“小于"“等于"),且—
(填“甲”、“乙”)测得更准确。
2.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乌龟成为冠军,而兔子名落孙山。其原因是()
A.乌龟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兔子快
B.兔子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乌龟快
C.乌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D.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归纳总结:
IV.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在测量金属球从光滑斜面顶端自由滚下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坡度越大,金属球的平均速度越大
B、如果坡度合适,金属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斜面的坡度越大,测量得到的金属球滚下所用的时间越不准确
D、斜面的坡度越小,测量得到的金属球的自由滚下的平均速度越不准确
2.把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滴墨水,截取
其中•段纸带,其上共有7滴墨水滴,分布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时间间隔为t,那么
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7t
C、在任一时间间隔t内平均速度都比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一
D、小车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7.如图所示是一位学生测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平均速度的情
景。B是斜面AC的中点。用刻度尺量得SAB=64cm,上方所画的计时器每一格代表Is,指针
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在图下方的实验表格内填好应填的数据。
路段距离运动平均速度/
1
我的/cm时间(cm•s-)
收/s
获:
(反AB
思静
BC
悟、
体验AC
成
第三部分课后提升案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1.火车钢轨每根长12.5m,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客从听到火车车轮跟钢轨接头地方的第一
声撞击声开始计时,在一分钟内听到火车车轮跟钢轨接头地方的撞击声48次,那么这列火车
的速度是。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
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m/s,
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m/so
3.一小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
又经过4.4s滑行52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一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距沈阳距沈阳
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
是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图
___________km/h<,
二、综合应用题一挑战高手,我能行!
5.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
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B.10m/sC.15m/sD.20m/s
三、拓展探究题——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7.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3-16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
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图3-16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
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完成时间15分钟。
【教材助读】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
是或。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
。声速的大小同有关;还与有关•
4.回声是声音的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
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s以上,我们就能够把回声和
原声区别开来,就形成我们平常所说的回声现象。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能够传声。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点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我的疑惑
•课内探究案
I.学始于疑I.学我收获
1.物体振动发生声音时,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2.回声在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分别有哪些应用?
n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
做下列实验时注意观察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同一个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
时有什么不同?
方案1:手摸喉咙发出声音时的特征
方案2: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说明了什么?
方案3: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拨动吉他的琴弦,用锤子敲锣……看看身边有什么东西,你
能让它门发出不同的声音吗?看谁发出的声音多
归纳总结:
针对训练
1.把手放在车铃上,无论怎样按车铃,车铃也不清脆,这是因为()
A.手放在车铃上,声音传不出去B.手放在车铃上,影响车铃正常振动
C.手放在车铃上,车铃不再振动D.手放在车铃上,手也在振动
探究点二:声音的传播:
方案1:真空铃实验,说明了什么?
方案2: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为什么?
P29页想想做做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总结:
拓展提升阅读教材30页的科学世界思考下列问题
2.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人的听小骨断裂,人就永远听不到声音
B.只要是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永远听不到声音
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就能听到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探究点三:声速和回声
问题1、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问题2、两张课桌紧紧的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击桌子的一端,另一端另一个同学
用手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或离开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问题3、回声是怎样形成的?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归纳总结:
针对训练
3: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4.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
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5.在•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次声音,
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一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
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
声音的次数是。
Ill我的知识网络图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速:
回声:
,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IV当堂检测
1.在不同的中,声速是不同的;同种介质,不同,声速也不同。15℃时空
气中的声速是m/so
2.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A.空气B.水C.软木D.钢管
3.人耳要区分开两个声音,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要相差0.1秒以匕那么人要想听到自己的
回声,至少要离障碍物多远?
我的收获:反思
•课后提升案
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C.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如图1-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
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大地震中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
他们是利用铁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环境探索活动策划计划
- 公司保密合同样本
- 入股加盟签合同标准文本
- 业务合同样本标准版
- 买车时销售合同样本
- 书宣传推广合同标准文本
- 冷库定金合同标准文本
- 出口退税合同标准文本
- 代办大葱销售合同样本
- 冷库制作安装合同样本
- 传染病预防方案与预防措施(2篇)
- 环氧地坪漆工程全施工合同范本
- 煤矿班组安全生产建设新版制度汇编
- 2022年乡镇退役军人工作计划
- 湖北省荆门市荆楚初中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7s办公室管理培训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戊烷油加氢装置HAZOP分析报告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练习100题附答案
- 赣州医保异地就医备案流程
- 快消品配送工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