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讲义和企业分配决策_第1页
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讲义和企业分配决策_第2页
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讲义和企业分配决策_第3页
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讲义和企业分配决策_第4页
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讲义和企业分配决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

主讲老师:彭炜锋Email:wfpeng78@hotmail

第三章

宏观经济学相关基础目录案例学习五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案例学习六

一个萧条经济学的模型案例学习五

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1929年挤兑的场景2023年挤兑的场景危机席卷了我们的生活“我申请去盖屋顶,可他们不要我,因为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我寻找一份工作机会,从清洗汽车到任何事情,但结果令人失望。回到家里,每个人都变得有些紧张,我们开始为一些蠢事而相互争吵,每个人都成天被囚禁在那个空间里,整个家庭气氛被破坏了。”Whathappened?

“此次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资本主义社会又出现了自1929年以来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我们要知道的事情我们真正好奇的是:在经济危机中,我们的灾害不是来自于物质的失败,我们的工厂还和过去一样,机器仍然完好无损地躺在那里,可是工人们却失去了他们的工作。蝗虫并没有袭击我们,山洪海啸也没有光顾,战争也被我们遏制了…….尽管我们变贫穷了,可我们脚下仍有大量的财富。今天的宏观经济尽管还处于争吵之中,实际上这反映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

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全面理解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它是如何对特定的政策和可能引起的动荡的各种需求和供给的冲击做出反应。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1932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纽约街头,人们排着长队等待领取面包。

1936年,旧金山,一名青年在一间职介所外查看招聘信息。1933年,美国存款者在银行前等待兑现,当时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1929“大萧条”:始自1929年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当天,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在28日的“黑色星期一”,股指更是狂泻13%,29日再跌22%。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GNP下跌三成,CPI下降1/4,失业率从3%升至25%,

1931年至1935年的净投资实际增长率也持续为负。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资本主义社会盲目扩大再生产与社会需求不足的矛盾”什么是盲目?为什么需求会不足?

1、危机成因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A.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使得流动性过剩

1、危机成因实业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A.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使得流动性过剩

1、危机成因金融业在股市最狂热的1929年夏,美国封闭基金的价格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比二战后封闭基金平均溢价60%,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远远高于资产的价值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希尔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A.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使得流动性过剩

1、危机成因货币政策1925年—1927年美国下调贴现率至3.5%的历史最低水平。1928-1929年,开始上调利率,并出售大量的债券回笼资金。这为1929年股票泡沫的破灭埋下伏笔。1929年后,美联储采取了紧缩的措施有意刺破泡沫,但随之而来的经济的衰退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预期,美国乃至全世界进入了20世纪最严重的经济萧条时期。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B.华尔街违法交易制造泡沫政府监管能力明显不足

1923~1929年,美国的贷款业务增长了37%,有价证券的发行增加了1.5倍,股票价格上涨了2倍,而在此期间,工业生产却只增长了18%

1、危机成因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飞扬的20年代——新时代“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总裁“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胡佛总统

2、采取措施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面对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的西方各国行动迟缓,并没有认识到解决这场危机政府应该有所为。许多政府包括美国胡佛总统并没有拿出有效的措施解决这场危机,尽管当时胡佛总统也希望利用财政支出能补救经济但是却没有起到效果。2、采取措施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爆发地:美国3、危机造成的后果——各国经济重创1933年,存款者在银行前等待兑现至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

1933年春季,美国再次发生严重的银行挤兑风潮,大批银行经不住冲击而倒闭。在此期间宣告破产的银行达银行总数的将近一半。《紧急银行救济法》“黄金法令”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3、危机造成的后果——各国经济重创真实GNP增长率1930年第四季度GNP增长率降幅最深——10.05%。从1929年第四季到1933年第一季,连续出现了14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累计负增长为-68.56%。GNP指数在1933年第一季度达到低谷,仅为53.2,相当于1928年基准水平的50%,比20年代经济起飞时1921年的59点还低。这意味着美国经济至少倒退了10多年。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3、危机造成的后果——各国经济重创失业率股市崩溃的1929年,失业率为2.5%.到1933年达到创记录的25%,这意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失业。整个30年代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到二战爆发的1939年,失业率仍然处于17%的高位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3、危机造成的后果——各国经济重创国际贸易数量1929年后世界贸易水平急剧下降,低谷时的1933年只有1929年世界贸易水平的1/3。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3、危机造成的后果——各国经济重创软饮料的产量——受经济周期影响小从1921年的人均41升上升到1929年的人均53.1升,上升了25%1932年时,人均产量只有27.1升,仅有1929年水平的一半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3、危机造成的后果——各国经济重创影响地:奥地利与德国从23.9亿马克骤减为13.6亿马克,黄金储备已不足货币发行额的5%大银行纷纷倒闭和合并,原来的9大银行减少为4个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3、危机造成的后果——各国经济重创影响地:英国英镑贬值,加强外汇管制,并筹组了英镑集团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7.2%,1933年的工业生产和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最多,达46.2%,其次为德国和法国,分别为40.6%和28.4%,英国下降了16.5%,日本下降比较小,但也达8.4%。

3、危机造成的后果——工业倒退20-30年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企业破产倒闭的数目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3、危机造成的后果——企业破产创新高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企业破产倒闭的数目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3、危机造成的后果——企业破产创新高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失业率一般高达30%以上。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全失业的工人人数曾多达3000万人以上20世纪30年代,一名失业者靠在倒闭的商店橱窗外。

3、危机造成的后果——失业人数激增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1937年,加州帝王谷,失业的年轻母亲

1935年,流动工人为了寻找工作从一个城市移居到另一个城市

3、危机造成的后果——失业人数激增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1935年,新泽西州卡姆登,失业者游行1936年,华盛顿,失业者在施舍处接受救济1935职业介绍所前的失业人员

3、危机造成的后果——失业人数激增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3、危机造成的后果——失业人数激增1935年,露宿在纽约城港区码头的失业者

德国的失业率最高,1933年接近45%。美国的失业率在30%以上,而在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中,失业率更高达45~48%。大量企业倒闭和大量工人失业,在危机期间,德国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了26%,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则倒退到1900年的水平。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3、危机造成的后果——法西斯主义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4、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市场是能自动出清的,均衡是市场自动生成的结果。政府不需要作干预措施。

凯恩斯主义:鼓励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反周期的采取扩大总需求的措施,帮助市场实现均衡,然后再停止干预。

危机当头,罗斯福”三R”新政又一危难受命的总统?改变美国历史的几位总统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4、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罗斯福的“救市”新政(三R):救济(Relief)──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Recovery)──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Reform)──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4、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罗斯福的“救市”新规:1933年美国放弃金币本位制,并认为通货膨胀有助于恢复经济;1933年颁布《证券法》与《银行法》,创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并将银行业与证券业分离开来;1934年颁布《证券交易法》,建立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4、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华尔街在20年代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使得监管显得不足1929—1933年大萧条回顾4、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紧缩银根还是提供流动性

“流动性的缺失是导致金融波动演变成大范围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次贷危机2023,房利美、房贷美陷入危机2023,两房最后被美国联邦政府接管。

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世界上金融衍生工具做的最好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2023,申请破产保护什么次级贷?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资信不佳(或低收入人群)银行提供贷款购买房产将贷款业务证券化投资者华尔街投资银行

大房子几辆车养条大狗

什么次级贷?次级贷的后果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2023年获得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中有30%可能无法及时还贷,即美国全国有大约220万人可能因为无力还贷而失去住房为什么提供?次级贷的由来——从政策的角度1、政府推动

布什“美国梦”的推动“我认为所有的公共政策都应该鼓励人们拥有一些东西。他们拥有之物越多,同国家的将来就越密不可分。”次级贷的由来——从政策的角度1、政府推动

次级贷的由来——从政策的角度2、利率问题低利率房贷火爆资产担保证券、抵押担保证券、债权抵押证券美国人房地产消费市场急剧膨胀

政府倾向低利率低资金成本+高涨的房地产价格次级贷的由来——从政策的角度2、利率问题次级贷的危机次级贷的危机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次级贷的危机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次级贷的危机次级贷的根源——深层剖析产生次级债的根本问题证券化、杠杆效应、政府监管不力。

杠杆效应政府监管不力证券化次级贷的危害大量金融机构倒闭或转型次级贷的危害两房被托管次级贷的危害AIG几乎被国有化美国国际集团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陷于破产边缘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美国政府将持有该集团近80%股份。

第六章

一个萧条经济学的模型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一直是布什政府的批评者,断言美国布什政府将引发严重经济危机。他创建了新贸易理论,成为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斯威尼夫妇参加了这样一个托儿所,孩子的父母大多是在国会上班的人,总共约有150对夫妇,大家彼此都愿意照顾孩子,这些年轻的夫妇们共同组成了这家工会山托儿所,故事也就从这里发生了……1、模型的建立

为确保每对夫妇都公平地作贡献,这家国会山合作社发行一种票卷,每张票券的持有者有权得到一小时的托儿服务,代人照顾婴儿的人在完成工作后,会根据工作时间从婴儿家长那里得到相应的票券。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确保时间的票卷

1、模型的建立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2、增加流通中的票卷

各对夫妇一般都想保留足够多的票券储备,以便在不代人照顾婴儿的时候,能够连续外出几天。另一些夫妇担心自己的票券储备将会不够,于是很想代人照顾婴儿,而不大愿意外出。票券的流通量变得不够了,婴儿仍然是同样多,父母也没有变化,可是流通的票券却变少了,少得难以满足合作社的需要了。国会山托儿合作社,这个最微小的经济体,陷入了“通货紧缩”和“衰退”之中……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2、增加流通中的票卷

国会山托儿合作社为何陷入衰退呢?并不是社员们不会照顾婴儿,这家合作社的“产能”没有出问题;它的问题只不过是“有效需求”不足:由于人们竭力积累现金(托儿券),因而花在真实商品(托儿时间)上的消费太少了。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解决方式:增加流通中的票卷2、增加流通中的票卷

管理者们开始增加票券的发行量。这个措施带来了神奇的结果:有了更多的票券储备,社员变得更愿意外出了,于是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充裕多了,这又让社员更加愿意外出,如此循环不已。由于得到别人照顾的婴儿人数大大增加,这家合作社的“托儿生产总值”也突飞猛进。启示一:一个运作良好,结构合理的经济体也可能出现衰退。

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3、“央行”出现

运行一段时间后,有时一对夫妇会发现,他们需要连续外出好几天,而手上的票券快用完了。如果票券用完,他们将找不到人照顾自己的孩子,就算他们愿意在较晚时补偿对方,帮对方照顾孩子,对方还是不愿意让他们“赊帐”。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3、“央行”出现

启示二:不增加货币,还加快货币的流通,可以促进经济体的发展。允许社员在急需时从管理者那里借到额外的票券,并以随后的照顾婴儿服务换来的票券偿还。但是,为了避免社员滥用这一特殊待遇,管理者必须设定一定的惩罚:向管理者借票券的人,将来必须超额偿还票券。

解决方式:这个更为复杂的合作社拥有了一家央行,该行可以在经济不振时降低利率,刺激降级,也可以在经济过热是时提高利率,给经济降温。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4、个人需求“信心”严重不足

照顾婴儿服务的供求状况也许存在一种季节性变化。在阴冷的冬天,人们不愿意过多外出,却很愿意待在家里照顾其他人的孩子,这样便能积累票券,留待温暖的夏天使用。

供求状况存在季节性变化解决办法:合作社强制其成员在冬天必须消费一定量的托儿服务。

启示三:政府消费(投资)有助于经济体走出衰退

国会山托儿合作社模型5、通货膨胀

合作社只得明确规定,如果把冬天赚到的票券保留到夏天使用,它就会贬值,比如说。冬天赚到的5小时请人照顾婴儿的权利,到夏天就会缩减为4小时。启示四:适度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体走出流动性陷阱。企业分配决策

第一节企业分配的基本理论

一.企业分配的含义

企业分配是根据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及各权益占有的比例,对企业生产成果进行划分,是一种利用财务手段确保生产成果的合理归属和正确分配的管理过程。企业分配是对企业一定生产成果的分配。

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各种经营活动所获取的经营成果。企业的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组成。

补贴收入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及属于国家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一)营业利润:是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实现的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

营业收入: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实现的收入。

营业成本:指企业为生产,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二)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投资收益:投资股票分得的股利,投资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投资到期收回的款项或中途转让取得的款项高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投资损失:指投资到期收回的款项或中途转让取的款项低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三)营业外收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收入和支出。

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净收入、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对方违约的赔款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款、赔偿金、违约金等。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二.企业分配原则

(一)发展优先原则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积累的比例太大★消费的比例太大

(二)注重效率原则

处理好几方面的问题:

★要充分调动出资人的积极性

★要调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

★要调动企业一般职工的积极性(三)制度约束原则

广义制度概念的三个层次

★国家的法律

★政府的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