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史观评价历史事件史观问题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史观题是高考常考体型之一,随着史学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史观被纳入考题之中。运用不同史观评价同一历史事件,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的评价的常考内容。这几年常考的史观有:史观含义例证辩证唯物史观(最常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历史是英雄创造的(错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正确)革命史观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的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史实)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采猎文明到农业再到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政治、精神文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进步近(现)代史观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具体表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洋务运动(器物)、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文化)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以全球视野看问题,人类历史是一个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全球通史》就是代表)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拓展;全球化、地球村等社会史观关注人们的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三民主义”的“平均地权”(土地)体现了社会史观多元史观应用示例:1.用多元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1)全球史观: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2)文明史观:新航路的开辟前后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3)现代化史观: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政、经、思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起点。(4)革命史观: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些地区的人民的反抗具有正义性。(5)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是世界各地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如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但是也给非洲黑人、亚洲人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带去了殖民灾难。2.用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文明史观: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近(现)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的历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问题。(5)生态史观: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用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3)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4)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种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多元史观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从唯物史观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铁农具与牛耕的逐渐普遍使用,人们在井田之外开垦新的田地,这就是私田。私田的收获产品由土地所有者占有。生产力的发展也使统治者可以通过不完全占有劳动者本身而得到比奴隶制下同样多的、甚至更多的劳动产品。劳动者在交出一定量的劳动产品之后,还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这样,一种新的、封建性的生产关系产生。井田制的瓦解,必然加速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周王室失去制约各诸侯国的手段和能力,于是礼崩乐坏,纷争不已。当旧的生产方式瓦解之后,旧的(奴隶制)上层建筑也无法维持下去,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改革、变法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最终在战国时期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在这一过程中,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从文明史观看,是中国古代一次空前绝后的思想大解放,集中释放了自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所积累的思想文化潜力,周礼文化不战而胜,为后世所效仿。后世之学问道理出自百家,后世之治世之论出自百家。尽管二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但诸子百家的思想始终没有消亡,正是由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才能在许多领域都创造出自己的文明成果。
(3)从社会史观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正是由于哲学被共同的社会现实所需要,先秦诸子百家的理论出发点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必须面对社会现实。儒家思想表现为对混乱的社会秩序的改造,企图返回到周礼时代,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志;而道家思想则企图逃避这种混乱的社会秩序,指出文明是一切异化的真正根源,体现出被统治地位的弱者意志。另外,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法家思想适应了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时代需要等等。5.从多元史观看鸦片战争
(1)革命史观: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专练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据此可知作者强调研究()
A.物质文明B.社会文明C.政治文明D.精神文明
答案B
解析本题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广大民众,也就是文明史观的社会视角。
2.以下是四位同学在评价李鸿章及其领导的洋务运动时得出的不同结论,各结论所体现的历史史观依次是()
①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机器大生产的第一步②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③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也引发了社会风气的新变化④洋务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不再是“天朝上国”,而是远不如西方国家富强的世界各国中的一员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
答案B
解析全球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是相互包容学习的。
3.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答案D
解析林、曾、李等人都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开启了中国的军事、科技、教育和工业近代化历程。
4.有学者说:“20世纪中期到80年代,大陆全盘否定曾国藩,原因是他镇压农民起义,捍卫封建传统。如今,人们又在文化上、精神上、人格学问上肯定曾国藩,并形成热潮。”现在,我们发现“曾国藩身上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好东西”,其主要原因是对人物评价中坚持了()
A.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标准B.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标准
C.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原则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曾国藩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好东西主要体现在“文化上、精神上、人格学问上”等方面,与A、B、D项所述标准不符。“全盘否定曾国藩”属一点论;如今肯定曾国藩热潮的形成,是由于既认识到其阶级局限性,又认识到其积极方面,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C项符合题意。
5.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判断。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资政新篇》根本就没有得以实施,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为“扶清灭洋”,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不是“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故D项错误。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兴办近代企业,其本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
6.“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A.民主革命第一枪B.皇帝再也做不成C.自由尽是新风尚D.世界风暴新源泉
答案D
解析A、B两项是革命史观角度;C项是文明史观角度;D项是从整体与局部的角度出发,用全球史观看待辛亥革命。
7.“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的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体现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B.文明史观C.近代化史观D.全球化史观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强调的是在社会进步中,应多讲文明进步本身,少讲为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阶级斗争史观)。
8.“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不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交流B.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C.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D.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历史现象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文明史观题。不能用革命史观角度的看法去否定文明史观角度的评价。
9.“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改变了东西半球相对隔绝的格局,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东西半球的会合与全球一体化的新进程,因此我们将其定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反映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B.革命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改变了东西半球相对隔绝的格局”和“东西半球的会合与全球一体化”判断,反映的史观应当是全球史观。
10.“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信息旨在强调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材料信息并未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属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11.“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的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年收入。”所体现的史观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凝血分析仪器试剂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化融资租赁-提升中小企业财务自由度
- 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评估指南编制说明
- 2.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同步练习
- 【浙教】期中模拟卷02【1-4章】
- 盘山的导游词(30篇)
- 画房子的美术教案6篇
- 销售季度个人述职报告
- 销售员成功沟通技巧(3篇)
- 铁路心得体会模板5篇
- 二十五项反措(汽机专业)
- (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系列之智能交通系统(完整版)
- 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变更修改操作方法
- 翻板滤池设计计算
- 混凝土企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表
- 理想别墅的数学_Colin R Microsoft W
- (最新整理)三措两案
- 电流互感器选用参考
- 附件2:跨境业务人民币结算收款说明
- 污水处理厂350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 民航货物运输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