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新个税权威解读与处理技巧_第1页
号新个税权威解读与处理技巧_第2页
号新个税权威解读与处理技巧_第3页
号新个税权威解读与处理技巧_第4页
号新个税权威解读与处理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个税权威解读与处理技巧

2018新政策主讲:东薇新个人所得税法立法背景与框架1.新个人所得税法改革背景个人所得税是当前我国仅次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第三大税种。个税不仅仅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税种,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工具,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实务点2018年8月31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会议以157票赞成,2票反对,1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新个人所得税法主要变化

改分类税制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增加综合所得附加扣除

优化税率结构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制度

实施更为强大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化管理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总体情况分析受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等带动,2018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收入8127亿元,同比增长20.3%。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14年全年7377亿元的个税收入。第七次个人所得税带来的减税思考第一步

2018年10月1日至年底实施过渡期政策此次个税改革按照“一次立法、两步实施”的步骤实行。第一步是2018年10月1日至年底实施过渡期政策,包括:1、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费用减除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税率表;2、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2018年第四季度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000元/月的减除费用和新的税率表。提前应对税款所属期无论哪个月的工资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实务操作9-10月份您们想做点什么呢?提前安排到手里的钱变多了东薇老师问【财税〔2018〕98号】

关于“一、关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减除费用和税率问题”规定:对纳税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统一按照5000元/月执行,并按照本通知所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计算应纳税额。

对纳税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按照税法修改前规定执行。【实务理解】1.工资薪金所得2018年10月内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就应该是在11月15日内申报,适用新减除费用5000元/月和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实务中2018年10月内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有可能是9月份的工资,通俗说“9月份的工资10月份缴税11月申报”、也有可能是10月份的工资,通俗说“10月份的工资10月份缴税11月申报”。

所以不管工资是哪个月的,2018年10月内取得,即11月15日内申报适用新减除费用5000元/月和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全年一次性奖金还可以使用吗

在不考虑当月发放工资的情况下计算年终奖个税(即假设当月扣除三险一金工资超过5000元),年终奖金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关于个体工商户业主、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

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生产经营

所得计税方法问题【财税〔2018〕98号】关于“二、关于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税方法问题”的规定:(一)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2018年第四季度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执行,前三季度减除费用按照3500元/月执行。(二)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2018年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计算应纳前三季度税额和应纳第四季度税额,其中应纳前三季度税额按照税法修改前规定的税率和前三季度实际经营月份的权重计算,应纳第四季度税额按照本通知所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以下称税法修改后规定的税率)和第四季度实际经营月份的权重计算。具体计算方法:1.月(季)度预缴税款的计算。本期应缴税额=累计应纳税额-累计已缴税额累计应纳税额=应纳10月1日以前税额+应纳10月1日以后税额应纳10月1日以前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规定的税率-税法修改前规定的速算扣除数)×10月1日以前实际经营月份数÷累计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10月1日以后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规定的税率-税法修改后规定的速算扣除数)×10月1日以后实际经营月份数÷累计实际经营月份数2.年度汇算清缴税款的计算。汇缴应补退税额=全年应纳税额-累计已缴税额全年应纳税额=应纳前三季度税额+应纳第四季度税额应纳前三季度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规定的税率-税法修改前规定的速算扣除数)×前三季度实际经营月份数÷全年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第四季度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规定的税率-税法修改后规定的速算扣除数)×第四季度实际经营月份数÷全年实际经营月份数第二步

2019年1月1日

起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第二步是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包括对四项综合所得实行按年综合计税,次年申报期实行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等等。1.居民纳税义人判定标准变化2.个税课税税目的合并与修改3.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规则改变4.新增扣除项目的解析和展望5.超额累进个税税率结构调整6.新增反避税条款解读和案例二、新个人所得税法六大改革措施详解在中国境内居民个人的标准,由现行的是否满1年调整为是否满183天。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83天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83的个人。1.居民纳税义人判定标准变化条例第二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所称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所称从中国境内和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别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和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按照在中国境内停留的时间计算。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额的确定3.综合所得的范围与内容判定

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稿酬所得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金融账户信息。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信息。4.新增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解析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前款所称学前教育包括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教育。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经父母约定,也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从在这个文件规定可以看出,并没有限定子女的数量,只要有一个子女就可以按一个标准定额扣除12000元,所以超生的孩子也可以扣除。

另外,根据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所以非婚生子和继子、养子也属于扣除范围内。

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项目,扣除时不需要提供凭证。且在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就可以扣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额扣除。个人接受同一学历教育事项,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该项教育支出可以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也可以由本人按照继续教育支出扣除,但不得同时扣除。3、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由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由纳税人本人扣除。纳税人应当留存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4、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由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由纳税人本人扣除。

纳税人应当留存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偿还贷款期间,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非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纳税人不得扣除。纳税人只能享受一套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5、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5、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首套房的贷款?还是首套有贷款的住房?另外,什么叫“首套”,银行和房管部门对首套的界定是不一样的!从这方面标准上来说那么首套住房一定是指第一套住房,因为如果有两套住房的话说明的生活水平条件很好了。

比如某人已经有一套房,第一套住房是全款购买,然后又贷款买了第二套房,第二套房子的贷款利息是不能在个人所得税前进行扣除的。

这里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比如两个单身的人,在单身的时候各自贷款买了一套房,婚后又共同贷款买了一套房,这时个税怎么扣除呢?

这个问题文件没有说明,可以这样理解的,对于个人来讲,婚前各自所购买的住房,计算个税时是可以扣除贷款利息的,而婚后的购房属于二人的第二套住房,不能扣除。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6、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城市性质城市人口月扣除额年扣除额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1200元14400元其他城市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1000元120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9600元800元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所在城市,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其经常居住城市。城市范围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相同的,且各自在其主要工作城市都没有住房的,可以分别扣除住房租金支出。6、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6、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需要强调的是,纳税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这意味着,房贷利息和房租只能扣除一项。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采取指定分摊或约定分摊方式的,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并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摊为准。纳税人赡养2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举个例子

一位老人有三个子女赡养,每个孩子可以平均分摊每年24000元扣除额度,每人每年8000元;也可以经老人指定或者子女约定,每个子女分别享受6000、6000、12000的扣除额,但每个子女的扣除额不能高于12000元。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情况下,赡养老人不止两位,这种情况会不会增加扣除额度?根据征求意见稿,赡养两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文件中规定的父母并不包括配偶的父母。赡养多位老人也同样只能扣除24000元,赡养老人的扣除不按人数确定,即赡养2位与4位扣除的标准都一样。第二十一条其他法定赡养人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不再保留专门的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月)。*取消经营所得业主每年42000元的扣除限额。*居民个人按年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次年3-6月汇算清缴;非居民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5.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规则改变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十三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全年个税计算简单法则四步走(忽略劳务报酬)第一步,确认全年总收入,12个月工资+年终奖金+各种属于工资的和补助;第二步,减除全年6万元基本费用(就是所谓起征点5000每月)第三步,减除社保个人缴纳部分,主要是养老和医疗第三步,减除项六专项扣除:如何进行个税计算及申报呢?预扣预缴计算方法=(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扣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基本减除费用按5000元乘以月份数计算

单位预扣预缴例王先生2019年1月份月薪12000元,三险一金1800元,附加扣除2000元,其他扣除200元。应纳所得=12000-1800-2000-200-5000=3000元(元)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3%=90元

单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申报例:王先生2019年1-8月累计工资90000元,三险一金9900元,附加扣除16000元,其他扣除1600元。1-7月已预交个人所得税550元应纳所得=90000-9900-16000-1600-40000=225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22500*3%=675元8月应纳个人所得税=675-550=125元

王先生2019年1-12月累计工资170000元,三险一金13000元,附加扣除24000元,其他扣除2400元。1-11月已预交个人所得税2450元

应纳所得=170000-13000-24000-2400-60000=706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36000*3%+(70600-36000)*10%=4540元12月应纳个人所得税=4540-2450=2090元

结论:如王无其他综合所得,无需办理汇算清缴。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扣预缴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4000元以下减800,4000元以上减除20%劳务报酬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税率-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20%居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得预扣预缴预扣预缴环节,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的,费用按800计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费用按20%计算新综合所得税率表级距全年应纳税所得税率1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3%236000~144000元的部分10%3144000~300000元的部分20%4300000~420000元的部分25%5420000~660000元的部分30%6660000~960000的部分35%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预扣预交个人所得税=9000*80%*3%=216元216*12=2592元年度汇算清缴=9000*12-三险一金-附加扣除-60000如三险一金与专项附加扣除为20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28000*3%=840元应退税款=2592-840=1752元分析:由于预扣预缴采用累计预扣法,即,扣缴单位按次申报采用年所得七级超额累计税率,36000元以下,所得税税率仅为3%,即,如向无劳动合同关系的个人支付劳务报酬,全年预扣预缴所得在36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成本仅为3%,144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税负率为6.6%(11880/180000)对扣缴单位而言,人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成本比较理想的情况,就是累计预交应纳税所得在36000元以下,所得税税率仅为3%。年支付180000元以下次之。综合税负率6.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扣缴山水影视公司2019年7月将赵作家的《XX奇侠传》作品翻拍成电视剧,支付版权费30万元。应纳个人所得税=30万*80%*20%=4.8万假设赵2019年无其他收入。三险一金支付2万,专项附加扣除5万。

年度汇算清缴=30*80%-6-2-5=11万应纳个人所得税=3.6*3%+(11-3.6)*10%=0.968万退税=4.8-0.968=3.832万稿酬所得支付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赵作家的《XX奇侠传》小说,支付稿费30万元。应扣缴个人所得税=30万*80%*20%*70%=3.36万假设赵2019年另有特许权使用费收入30万。三险一金支付2万,专项附加扣除5万。年度汇算清缴=30*80+30*80%*70%-6-2-5=32.28万应纳个人所得税=3.6*3%+(14.4-3.6)*10%+(30-14.4)*20%+(32.28-30)*25%=4.878万退税=3.36+4.8-4.878=3.282万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第三十三条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包括下列情形:

(一)在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去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六万元;

(二)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去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六万元;

(三)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的。

纳税人需要退税的,应当办理汇算清缴,申报退税。申报退税应当提供本人在中国境内开设的银行账户。

汇算清缴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四)取得境外所得;(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办理

个人应当凭纳税人识别号实名办税。个人首次取得应税所得或者首次办理纳税申报时,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如实提供纳税人识别号及与纳税有关的信息。个人上述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报告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

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个人,应当在首次发生纳税义务时,按照税务机关规定报送与纳税有关的信息,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掌握所得信息并对所得取得过程有控制权的单位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办理纳税人综合所得的汇算清缴(一)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包括下列情形:

(1)在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去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六万元;

(2)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去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六万元;

(3)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的。

纳税人需要退税的,应当办理汇算清缴,申报退税。申报退税应当提供本人在中国境内开设的银行账户。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可以不予办理退税:

(一)纳税申报或者提供的汇算清缴信息,经税务机关核实为虚假信息,并拒不改正的;

(二)法定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申报退税的。

对不予办理退税的,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告知纳税人。

纳税人申报退税,税务机关未收到税款,但经税务机关核实纳税人无过失的,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办理退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纳税人综合所得的汇算清缴(二)居民个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应当向税务机关申报下列事项:

(1)注销户籍当年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汇算清缴的情况;

(2)注销户籍当年的其他所得的完税情况;

(3)以前年度欠税的情况。

暂不能确定纳税人为居民个人或者非居民个人的,应当按照非居民个人缴纳税款,年度终了确定纳税人为居民个人的,按照规定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综合所得的汇算清缴纳税人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纳税人只能选择从其中一处扣除。

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关信息,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可以委托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留存与纳税有关的资料备查。综合所得的汇算清缴税务机关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纳税人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抽查。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发现纳税人报送信息不实的,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予以纠正,并通知扣缴义务人;在当年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再次发现上述问题的,依法对纳税人予以处罚,并根据情形纳入有关信用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纳税人综合所得的汇算清缴1.在中国境内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2.在中国境内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3.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或者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所得(以下统称经营所得)的,向其中一处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4.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无生产、经营所得的,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申报纳税的申报地点5.其他所得的纳税人,纳税申报地点分别为:(1)从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2)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向中国境内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3)个体工商户向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申报纳税的申报地点征收管理第二十二条纳税人向收款单位索取发票、财政票据、支出凭证,收款单位不得拒绝提供。第二十三条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尽快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前款所称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被赡养老人等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第二十四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向税务部门提供或协助核实以下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的信息:(一)公安部门有关身份信息、户籍信息、出入境证件信息、出国留学人员信息、公民死亡标识等信息;(二)卫生健康部门有关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独生子女信息;(三)民政部门、外交部门、最高法院有关婚姻登记信息;(四)教育部门有关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学生学籍信息)、或者在相关部门备案的境外教育机构资质信息;(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有关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学生学籍信息、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技术资格继续教育信息;(六)财政部门有关继续教育收费财政票据信息;(七)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有关房屋租赁信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支出信息;(八)自然资源部门有关不动产登记信息;(九)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住房商业贷款还款支出信息;(十)医疗保障部门有关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信息;(十一)其他信息。上述数据信息的格式、标准、共享方式,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有关部门和单位拥有专项附加扣除涉税信息,但拒绝向税务部门提供的,由税务部门提请同级国家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第二十五条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计算办理扣缴申报,不得擅自更改纳税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扣缴义务人发现纳税人申报虚假信息的,应当提醒纳税人更正;纳税人拒不改正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告知税务机关。第二十六条税务机关核查专项附加扣除情况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核查。核查时首次发现纳税人拒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资料凭据的,应通报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五年内再次发现上述情形的,记入纳税人信用记录,会同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明年开始你的个税就是按年缴纳,每个月公司财务只是预扣个税,次年三到六月必须自己填写个税汇算表进行申报;

*以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为基础,综合所得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经营所得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其中最高档税率级距下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6超额累进个税税率结构调整

新旧税率对比表级数原税法新税法税率起征点350050001不超过1500不超过30003%21500-45003000-1200010%34500-900012000-2500020%49000-3500025000-3500025%535000-5500035000-5500030%655000-8000055000-8000035%7超过80000超过8000045%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一)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二)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三)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