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考语文阅读文学作品类复习_第1页
09中考语文阅读文学作品类复习_第2页
09中考语文阅读文学作品类复习_第3页
09中考语文阅读文学作品类复习_第4页
09中考语文阅读文学作品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阅读40课时·文学作品类(教师用书)第1课时整体感知作品目标概述1、掌握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能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情感态度作整体的把握,不仅能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情感态度,还能了解它们相互间的联系。3、解答阅读理解题,能着眼于全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抓住核心,通观上下,观豹窥斑。同步迁移听看想讲析:通观全篇,1、2小节写“听”,3小节写“看”,4小节起写“想”。文章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借黄河壶口的壮观景象,歌颂了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为特征的民族精神。答案是: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想黄土地的魂灵。2、文章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提到了一帧以黄色为底色的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讲析:本文紧扣一个“黄”字,“黄”既是黄河的特征,也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作者这样写除在结构上前后照应外,还起着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參见上一题的讲析)友情提醒1、开头三个小节从不同角度写景,写黄河壶口的壮观景象,故解答第一题时,前两空所填的内容一定要具体,不要笼统地用“景象”“情景”“画面”来概括。2、解答第二题,可能会停在“结构的前后照应上”,流于肤浅。要多角度思考,而有关语句或方法的作用,一般都可从结构形式及思想内容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第2课时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表达作用目标概述1、能辨识多种表达方式,在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其某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作用。2、了解表达方式的运用取决于表达的需要,能在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同时体会表达方式的表达作用,在体会表达方式的表达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1、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准确理解字词,广泛积累字词,加强语感训练,凭借语感实现已有储备的迁移,对问题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点评或赏析语句可从语言的表现力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着手,如可以点评或赏析语言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文体的语言特点(娓娓道来的记叙;栩栩如生的描写;雄辩严谨的议论)等。2、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程序是是因题而异的,但有一个原则,即应当针对有关问题,循序渐进地作出回答。如解答题2,应首先回答是否恰当,再讲明理由,必要时还得举例证明。第4课时感知文学形象目标概述感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能体会其蕴涵,领会作者藉此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了解作者是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何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的。3、初步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培养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步迁移1、本文的标题“教授的救心丸”有哪两层含义?答讲析此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对小说主要内容的了解。救心丸既指医心脏病的药,它是故事中的一个道具;也指老教授对一个失足青年的教育、挽救。2、老教授果真心脏病发作了吗?请你从文中至少找出三个依据,由此可以看出老教授是怎样的一个人?答讲析此题涉及到故事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及小说的主旨等诸多方面。老教授是否心脏病发作,读完小说再回头看看,作者其实已有所暗示,或留有伏笔:两盒速效救心丸是为他老伴准备的,接过小小的救心丸教授没有急于服下,含蓄的教育了那个青年后,他便松开手,爽朗地笑了……可见老教授是用装病的手段来争取、挽救那个失足青年。老教授是一个宽容、善良、善于思想教育、有社会责任感的人。3、请对小说中的“小伙子”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的分析。答讲析小说中的“小伙子”作者用墨不多,老教授对他的初次印象是“未脱尽稚气”;发现老教授发病时“他露出了极惊讶又恐惧的表情”并“终于从随身携带的拎包里,取出一盒救心丸,打开盒子时,他的手指颤抖得很厉害”,这一处描写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以及思想斗争的结果。可见他是一个尚可挽救的失足青年,良知尚存。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意在呼吁社会,对失足青年要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积极挽救,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友情提醒1、标题“教授的救心丸”的第二个含义的表述要注意,“教授的救心丸”是个名词性短语,对它的诠释也应该用名词性词语,如“老教授对一个失足青年的教育、挽救”“老教授教育、挽救一个失足青年的方式方法”等。说“老教授拯救了一个失足青年”就不够恰当。2、第二题连问了几个问题,而且几个问题联系紧密,解答要有规范的程序,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应先答“是否心脏病发作”的问题,再举例说明理由,最后分析人物形象。3、小说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都围绕这一中心。分析人物形象不仅要注意人物描写,还要注意情节与环境,具体讲要作三个层面的思考:(人物)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作者为什么这么写。第5课时把握三要素,领会小说主题目标概述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能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构思的巧妙。3、能从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认识人物思想性格特征,探求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体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能通过环境分析,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从而认识人物思想性格特征。5、整合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题,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步迁移(一)1、那些纤夫为什么把一丈青大娘的断喝当作耳旁风?答讲析那些纤夫们又渴又饿,正窝着一肚子火,是原因之一;他们不知道一丈青大娘的厉害,“不知好歹”是原因之二;骨子里的是那种根深蒂固的轻视妇女的观念。2、一丈青大娘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这样写她是褒扬她还是贬抑她?答讲析一丈青大娘正直、刚烈、豪爽、仗义执言,泼辣、暴躁、乐管闲事。作者写她会骂人、打架并非在贬抑她,她所处的环境,迫使她用极端方式来反抗,没有纤夫的无礼,就不会有她的暴烈。(二)1、“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写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讲析四个部分依次是:扳道工为即将进站的两列火车扳动道岔;儿子正在铁轨一端玩耍;命令儿子“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道岔;火车过去,儿子丝毫无伤。2、末段说“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认为如何?答:讲析扳道工朴实无华,他的工作,他的为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但伟大出于平凡,他忠于职守,为避险情,他差一点失去自己的儿子,因此,他也是优秀的,伟大的。3、以上文字节选自小说《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揣摩一下,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标题。答:讲析“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这本是扳道工教育他儿子的话,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做人的准则。这句话朴实无华却富含哲理:一个人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即使是一个能力低下的人,他也必须并且有可能做到“有一样是出色的”;只有这样,他才是一个体面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小说是教人思考的,本文的标题便在启迪人们去思考。友情提醒1、有人说过,人物的性格是立体的,多层面,不是平面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不该是概念化的、脸谱化的,他们的性格是多面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既应当抓住主流,又应当防止片面性。2、如何感受小说中的形象:

(1)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2)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情节的走向,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性。

(3)从典型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4)从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5)善于把握相关描写的内在联系,把相关形象拿来比较,在比较中去鉴别,去深入理解形象的本质属性,才能整体把握形象。

第6课时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目标概述1、了解小说构思技巧,诸如悬念、跌宕、反复回环、对比照应、抑扬、虚实

等,能结合作品的内容作具体分析,能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2、了解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诸如象征、夸张、映衬、烘托等,能结合作品的内容作具体分析,知道它们的作用。3、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诸如平实、雅丽、幽默、含蓄、活泼、冷竣等,品味小说语言的精妙。同步迁移1、测验前学生们的自信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为什么要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描写他们的自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讲析具体表现是考试前谈论的内容和心情。作者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描写他们的自信,一方面是为教授揭示测验的目的做铺垫,更主要的是为和下文学生们无法完成考试时的恐慌、焦急作对比,作者正是这样用先前的得意忘形与后来的惊慌失措作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小说的主旨。2、教授进行这样一个测验的目的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答讲析教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不能满足于已经学到的东西;也希望他们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3、“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结合上下文,试着分析教授的这句话可能有哪些含义?答讲析教授的这句话的含义主要有:(1)日常生活看似简单,但其中也有许多人们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学到的一点点东西;(2)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养成谦虚谨慎的习惯,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3)学以致用,学到的知识要运用到实践中去;(4)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友情提醒中考小说阅读,选文一般为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与短篇小说乃至中长篇小说有所不同,

它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微,指的是篇幅微小。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凝炼。

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

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

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第7课时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领会散文蕴涵的情思目标概述1、了解散文特点: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等。掌握阅读欣赏散文的方法。

2、阅读散文,能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的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同步迁移1、文中的“你”是指谁?用第二人称来称呼它产生的效果有哪些?答讲析池塘边的榕树;将榕树拟人化,口吻更加亲切,好似称呼相熟的玩伴。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可知,本文是长大了的“孩子”重回故地,对童年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B、第(2)段中的“诧异”表达了孩子对榕树的好奇,为下文表达孩子喜爱与榕树为伴作铺垫。C、第(3)、(4)、(5)段描写了窗前的孩子所见的美妙景象,是下文孩子产生奇妙联想的基础。D、最后一段写孩子的心理活动,这些幻想体现了孩子喜爱玩耍的天性,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讲析D项中“流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的说法没有依据,答案为D。关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参考A、B、C项的说法来理解。3、对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表达了孩子对榕树依恋,因为它曾是孩子自由自在玩耍的天堂。B、写孩子对榕树依恋,表达了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追念。C、孩子只能徒劳地幻想着与榕树嬉闹,对禁锢儿童天性的做法表示不满。D、表达了孩子喜爱榕树,渴望与榕树朝夕相伴、尽情嬉戏的愿望。讲析本文用诗的语言,诗歌的意象,表达的是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念。可见C项的理解不正确。4、从语言的表达效果来看,你最欣赏本文的哪一句话?为什么?答讲析例如:“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似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这句话运用拟人与比喻,写出了池塘里榕树影子晃动的情景,富有动感、画面感友情提醒1、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第8课时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目标概述1、了解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诸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题发挥、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等。能结合作品的内容作具体分析。2、培养赏析散文的能力,初步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体会其作用。同步迁移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现成的句子)答讲析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2、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指出有哪些方面的对比(至少讲三点),再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讲析对比是多方面的,如: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个人不幸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了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又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B.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 C.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D.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讲析答案是A、C。这两项的赏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选文。B项中“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深入探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的说法没有依据,举杜甫诗作为表现杜甫的辉煌,写辉煌为表现“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意思服务。D项的“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说法有误。友情提醒散文阅读试题,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明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如《草堂·诗魂》中的“文章憎命达”;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第9课时阅读欣赏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目标概述1、了解戏剧、寓言、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的特点,掌握阅读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方法。2、阅读剧本,能概括戏剧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戏剧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品味戏剧语言。3、阅读寓言、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领会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同步迁移1、见划线句(1),合理想象并描摩出祝老爷此时的心理。答讲析揣摩祝父心理要考虑到这几个方面:他以为儿女婚姻大事由父母作主是天经地义的,他重钱财,一心攀附权贵,自以为是在为女儿谋幸福。描摩心理可用第一人称,要表现他不可理解、不能容忍的心态。2、分析祝英台最后的唱词(梁兄啊!楼台一别成永诀……不能同生求同死啊!)的表达作用答讲析唱词是祝英台赴死前的内心表白,表达对梁兄的坚贞不渝的爱情,决心以死抗争。这一段唱词突显了祝英台的人物性格,有力地表达了反对封建压迫、争取婚姻自由的主题。(二)1、月亮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明的文字加以概括。答讲析小姑娘为前一天惊动母鸡一家的事到母鸡家向它们道歉,结果又惊动了母鸡一家。2、“爸爸亲了一下这个天真孩子的前额”,他想借此表达什么?请最少讲两点。答讲析父亲想表达的,一是对孩子的行为的赞许,因为她能友善对待小动物(或小伙伴),而且知错能改;二是为自己错怪了她而表示歉意;对她因幼稚无知做错事表示谅解。友情提醒1、寓言、童话等大多寓理于事,含义深刻,应当提醒学生,阅读这一类作品,切不可就事论事,要悉心体会隐含的意义。2、戏剧语言,要求含意深邃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做到含蓄凝炼,“片言百意”,使人们有充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具有潜台词。所谓潜台词,就是除话的表面意思之外,还隐含着没有说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是潜台词。我们阅读时,就要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话里之音,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第10课时感受、体验与评价目标概述1、进一步培养文学素养,提高审美及欣赏的能力。2、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借助联想、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对作品的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同步迁移1、文中两处内依次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①塘堤上是一处处踩跨的蹄痕③人们就会抽取她一年的积蓄

②一处处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④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讲析答案是C。①②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叙述的角度不同,从连贯的要求来看,①句与前句“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的叙述角度相对一致,故应选①句;第三段横线前后两句话陈述的对象都是“塘”或“塘水”,④句陈述的对象与前后句保持一致,故选④句。2、注意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简要分析每组两个句子间的关系。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②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讲析解答此题要联系全篇,①句出自第一段,而②句出自第三段。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农田,“一方方明镜”是“一面镜子”奉献的结果,是方塘在惠及自然,造福人类。

(2)①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②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讲析

感受文学形象有时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关于方塘的几个比喻是非常贴切的,也是在从不同的层面展示方塘的形象:若说“镜子”展示的是外在的美的话,那么“心”与“血”则揭示的是内在的美。①②两句使人自然联想起成语“呕心沥血”,为人类方塘确实做到了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3、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100字左右)

讲析

答案应具要素有二:(1)联系实际,(2)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宽容大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方面的感悟。此题分值4分,要求写100字左右,应当视为片段写作,要写得有理、有据、有序。友情提醒凡要求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或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试题,一般都有字数上的要求,而且分值都比较大,解答这一类试题要注意如下几点:其一,审清题干有哪些要求和限制,不可答非所问。其二,尽可能全面思考,深入探究,不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其三,像写作文那样,确定中心,安排好先后、详略、取舍,不可杂乱无章。其四,言简意赅,答案含有诸多要点的可分项列出。第11课时拓展探究目标概述1、阅读文学作品能运用联想和想象对有关内容进行拓展,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能够联系实际,对作品的有关内容作拓展性探究。

同步迁移1、你认为田世国能入选2004“感动中国”候选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的解答:讲析此文为议论性散文,抒情与议论相结合,动人以情,晓人以理。田世国的义举,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解读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2、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自己对“孝道”的理解,请你也试着写一句话。我的仿写:孝道是,是。讲析运用联想和想象对作品有关内容进行拓展方面的考查,有时会用仿写的形式。解答此题,先得把握选文对“孝道”的理解,再结合自己对“孝道”的理解,确定仿句的内容;还得注意被仿句的结构及修辞方法。例:孝道是人类特有的亲情的链接,是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3、探究下列材料,结合田世国的事迹,说说你的感悟、认识或发现。材料一:2004年9月20日,上海复旦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陈平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结果两个班104个学生中,完成作业的,也就是说亲手给父母洗了脚的只有24人,然而这24人中通过给父母洗脚有所收获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仅有15人。材料二:2004年(10月6日《成都晚报》)成都市律师李宗发向省人大提交了一份《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关系规定》即《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议,希望为孝立法,让子女尽亲情孝敬、奉养义务,要求国家、社会继续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无独有偶,江苏一个人大代表也疾呼要求惩治不孝顺父母者。材料三: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这个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也差,更不用说孝顺父母了。材料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深感日本当前青年问题棘手,提出要用儒家的“仁”、佛家的“慈”、基督教的“爱”来教育和挽救下一代。材料五: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鲁迅《二十四孝图》)讲析所谓“探究”,其实就是分析、比较,是演绎、归纳,是概括、提炼,是怀疑、批判等。对以上材料的探究,可能得到的感悟、认识或发现是多方面的,如:(1)孝道的缺失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重视。(材料一、材料四)(2)让子女尽亲情孝敬、奉养义务,不仅要加强教育,也要立法,用法制的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