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20逆转录病毒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20逆转录病毒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20逆转录病毒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20逆转录病毒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20逆转录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逆转录病毒大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名称: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分类: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疾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发现:1981年在美国由CDC发现首例AIDS患者、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发现首例AIDS患者(阿根廷游客)。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二病因确定:1983年Montagnier从淋巴腺综合症的淋巴结分离新型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1984年Gallo从AIDS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到逆转录病毒,命名为人类嗜T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统一名称:1986年科学界统一命名为HIV。病毒分型:HIV-1全球流行,HIV-2地方流行(西非、西欧)。返回

形态与结构

球形、直径100-120nm

包膜病毒:核心、包膜HIV模型图脂双层膜gp120gp41跨膜包膜糖蛋白表面包膜糖蛋白p24衣壳蛋白p14内膜蛋白p7核衣壳蛋白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

病毒结构:核心核衣壳结构。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酶蛋白:逆转录酶等。结构蛋白:p24、p7等。

病毒结构:包膜内膜蛋白:p17蛋白。脂质双层:宿主细胞膜。镶嵌蛋白:病毒基因编码,gp120、gp41。

病毒包膜蛋白的功能gp120:吸附作用(与易感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CD4分子结合)、抗原作用(诱导中和抗体产生)、变异性(逃避免疫清除)。gp41:在病毒吸附细胞的基础上,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使病毒核衣壳进入细胞内。形态结构中等球形颗粒9.2KB+ssRNA,

含3个结构基因:pol,gag,env

6个调节基因,LTR有包膜,包膜表面含有gp120糖蛋白

gp41糖蛋白提高HIV的复制能力和感染性

Nef

Nef调节mRNA的剪接和促进mRNA转运至细胞质

Rev

rev反式激活蛋白,激活HIV基因的转录

Tat调节基因

tat使病毒吸附于细胞表面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gp120gp41

env有反转录酶活性和DNA聚合酶活性水解RNA:DNA中间体中的RNA链切割前体蛋白使病毒DNA与细胞DNA整合反转录酶RNA酶H蛋白酶整合酶

pol衣壳蛋白和核衣壳蛋白内膜蛋白p24和p7p17结构基因

gag蛋白质的功能编码蛋白基因结构基因:

gag编码基质蛋白(p17)、核衣壳蛋白(p7、p9)和衣壳蛋白(p24);env编码gp120、gp41;非结构基因:

pol编码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等调控基因:LTR、tat、rev、nef、vif、vpu、vprBack病毒的复制易感细胞

主要感染CD4+T细胞,低表达CD4的单核-巨噬细胞、DC、神经胶质细胞也是HIV的靶细胞复制过程吸附和穿入:受体CD4、辅助受体CXCR4或CCR5脱壳:衣壳蛋白降解,释放RNA生物合成: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组装释放:核衣壳、获得包膜Binding

吸附和穿入HIV首先借助其包膜糖蛋白刺突gp120,与易感细胞表面的CD4结合并进一步介导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核衣壳进入细胞,于胞浆内脱壳释放出RNA。PenetrationUncoatingReversetranscriptaseReversetranscriptasesynthesizesadouble-strandedDNAcopyofthesingle-strandedviralRNAgeneratingaprovirus.病毒复制+ssRNA+ssRNA:-ssDNAssDNA:+ssDNA+ssRNA逆转录逆转录酶RNA多聚酶Integration

HIV整合在病毒逆转录酶、病毒体相关的DNA多聚酶的作用下,病毒RNA先反转录成cDNA(负链DNA),构成RNA-DNA中间体。中间体中的RNA再经RNA酶H水解,而以剩下的负链DNA拷贝成双股DNA.线性DNA分子进入胞核并在病毒插入酶的催化下插入宿主DNA,成为细胞染色体的一部分。称作前病毒.EnvelopeProcessingAssemblyExtrusion

病毒的分型与变异env基因序列:env是最易变异的基因,借此HIV-1分为3组和12个亚型。gp120变异:逃避免疫攻击、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亲嗜性:亲巨噬细胞株(早期)、双亲嗜性病毒株(过渡期)、亲T细胞株(后期)。

病毒的培养特性细胞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动物模型:HIV感染恒河猴和黑猩猩。

病毒的抵抗力HIV的抵抗力不强,以下条件可被灭活。冻干血制品需68℃72h方能保证污染病毒的灭活。高压蒸气灭菌(103.4kpa/121.3℃)20min可被灭活。0.5%次氯酸钠、70%乙醇、0.5%来苏等消毒液中室温作用10min-30min,可灭活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来源:AIDS患者、HIV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含有HIV。1、性接触:同性(肠道病毒多)、异性。2、血源途径:血制品、不洁注射器等。3、母婴垂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途径。

中国的传播特点早期阶段:吸毒和既往有偿采供血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阶段:吸毒、性传播和采供血途径传播并存,疫情已波及全国。发展趋势:病毒自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致病机制损伤细胞: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机制:病毒直接致病作用(细胞水平的感染)、免疫病理的间接作用。

CD4+T细胞的直接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膜表达病毒蛋白、成熟病毒的释放。细胞融合:感染细胞表达gp120与T细胞CD4结合。细胞毒性:未转录的RNA、未整合的cDNA。干扰细胞蛋白合成:病毒蛋白、病毒的加工厂。

CD4+T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CTL的特异性杀伤:攻击HIV感染的T细胞。抗体介导ADCC:NK细胞、巨噬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细胞凋亡:gp120与CD4的交联、信号转导异常。超抗原:病毒蛋白激活大量的T细胞,细胞凋亡。

其它细胞的损害HIV感染单核-巨噬细胞,影响其功能(抗原递呈、分泌细胞因子等),但不易杀死单核-巨噬细胞,该细胞成为HIV的储存库。HIV感染神经胶质细胞,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AID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HIV脑病、AIDS痴呆综合征等。

免疫机制免疫功能:双重性(双刃剑效应)。体液免疫:产生抗HIV的多种抗体(中和抗体等)。细胞免疫:CTL、NK细胞。后果:免疫功能不足以完全清除病毒,HIV在体内复制,长期的慢性感染状态(终身感染)。原因:靶细胞是免疫细胞、病毒变异、潜伏感染。

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呈现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绝大多数HIV感染者的免疫细胞不断的遭受损伤,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病。AIDS的典型病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急性期、无症状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免疫缺陷期。

急性感染期临床症状:无症状或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病毒血症:一过性升高迅速下降。传染性:体内存在病毒,多潜伏于易感细胞内。代偿机制:CD4+T细胞减少恢复正常水平。免疫应答:抗HIV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窗口期)。

无症状潜伏期感染者一般无症状,持续大约10年左右。低水平的病毒血症,CD4+T细胞的数量从相对稳定到逐渐下降。检查抗HIV抗体来确定HIV感染者,包括ELISA初筛、免疫印迹的确诊。

AIDS相关综合征临床症状: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等。病毒血症:病毒复制,血液中病毒含量升高。CD4+T细胞:降至200-300个/µl外周血。CD4+T细胞等的大量失去,症状逐渐加重。

免疫缺陷期:AIDS期免疫缺陷:高病毒血症、CD4+T细胞数目明显下降等。

1、机会性感染:真菌(白色念珠菌、肺孢子菌)、细菌(结核杆菌)、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2、恶性肿瘤:Kaposi肉瘤、Burkitt淋巴瘤等。

3、神经系统异常:AIDS痴呆综合征等。

4、未治疗的病人,通常2年后死亡。艾滋病病人与卡波氏肉瘤上腭下腭Kaposi肉瘤(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发生在皮肤、粘膜、淋巴结、内脏的恶性肿瘤,以几种流行病学变异为特征。症状与体征:粉红色、红色或紫色的斑疹或斑片,逐渐发展成斑块或结节。如果表面有溃疡、出血或感染,疼痛性肿块则明显可见。Kaposi’sSarcoma

艾滋病人口腔念珠菌病

爱滋病的恶液质表现

微生物学检查检查病毒抗体:用于筛选供血者及确认感染者。初筛试验是ELISA、确诊试验是Westernblot。检测病毒或其抗原:病毒培养、RT-PCR、血浆p24。1、疾病诊断。2、检测疾病的进展。

3、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

标准的HIV感染者检测基本步骤:采用ELISA筛检HIV抗体,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进行确认试验,通常采用免疫印迹(WB)。阳性标准:美国CDC制定的标准是出现下列3条主带中的任何两条:即p24、gp41、gp120/gp160。对于不确定的结果,每三个月随访一次,共两次,仍属可疑,判为阴性。ELISAWesternBlot防治原则政府重视

艾滋病作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上报,2002年建立158个国家监测哨点,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教育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高危人群和献血员的HIV检测,12月1日为艾滋病日免疫预防的难点:HIV高变异、潜伏感染、损伤免疫系统。疫苗预防的思路:《1》诱导交叉反应性的中和抗体。《2》诱导高强度的特异性CTL。

《3》诱导强烈的CD4+T细胞的应答。《4》形成免疫记忆。免疫预防的问题和对策

AIDS的治疗生物合成(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抗HIV药物的作用位点和研制重点。药物治疗的原理:干扰病毒的复制周期。药物种类和作用:1、逆转录酶抑制剂: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2、蛋白酶抑制剂:影响病毒的装配等。3、综合疗法:三种药物组合,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鸡尾酒疗法),可以延迟病情发展,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