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暑假作业PAGE28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和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4、力的三要素:力的、、称为。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7.2、弹力(1)弹性:;塑性:。(2)弹力的定义:。(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7.3重力(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2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3重力的大小:又叫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③计算公式:其中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④重力的大小与、,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4施力物体:5重力方向:,应用:重垂线①原理:是利用性质制成的。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6作用点:(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称为平衡状态。2、平衡力:,受到的力叫平衡力。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作用时,物体总保状态(平衡状态)。②当物体作用时,物体总状态(平衡状态)。③当物体作用时,物体的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8.3摩擦力1定义:两个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时,就产生一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A、物体;B、。3种类:A、滑动摩擦B静摩擦、C滚动摩擦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和。5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6测量摩擦力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B、。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B.C、D、(加润滑油、气垫船)。第九章压强9.1、压强:㈠压力1、定义: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方向:3、作用点: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㈡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3、定义: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4、公式:P=F/S5、单位:帕斯卡(pa)1pa=1N/m2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6、增大压强的方法:1)举例:2)举例:7、减小压强的方法:1)举例:2)举例:9.2、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对容器侧壁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和有压强,液体内部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公式:P=注意:液体压强只与和有关,而与液体的、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得到压力F=。4、连通器:。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时,各容器中的,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应用举例:。9.3、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简称大气压。2、产生原因:气体,且有,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约支持。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6、气压计和种类:、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8、液体的沸点随。(应用:高压锅)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在气体和液体中,。3、应用: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第十章浮力10.1浮力(F浮)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是的。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和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10.2阿基米德原理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2.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状态F浮与G物V排与V物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上浮F浮>G物V排=V物ρ物<ρ液下沉F浮<G物ρ物>ρ液悬浮F浮=G物ρ物=ρ液漂浮F浮=G物V排<V物ρ物<ρ液2.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采用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来实现上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是靠来改变浮力。4)密度计是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4、浮力的计算: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漂浮悬浮法:F浮=G物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4、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J=1N•m。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第2节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2、功率的定义:。3、计算公式:P=eq\f(W,t)=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第3节动能和势能一、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二、动能1、定义:。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和物体.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二、势能1、势能包括。2、重力势能:(1)定义:。(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和被举的.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3、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和,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臂和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公式:。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第2节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2、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但是。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3、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的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但。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4、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②特点: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斜面:W总=fL+Gh=FL4、机械效率:定义:。公式:斜面: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7、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理:(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实验与作图题一、作图题G=15N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在图1中画出A受重力的示意图。图1图1A2、工人师傅想用最小的力,利用滑轮组把重物提升到楼上。请你帮助工人师傅组装图2、3、4所示的滑轮组。3、画出下图5中杠杆的力臂4、在图6中,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AOAOA图6OFG二、实验题1、关于杠杆平衡的条件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所用杠杆上相邻刻线间距均为5cm,实验中使用的钩码每个重0.5N。⑴在进行实验前,我们要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位置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小宏在实验前发现杠杆如图9甲所示,左端偏高,。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杠杆水平平衡后再进行实验。实验时(“能”或“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N201.510⑵图9乙是小宏某次实验的情景,请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上表中。⑶本次实验数据是否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4)小明同学在实验时在杠杆左侧距支点15cm处挂上了4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的方法是:。图1图1图2(5)小军在图乙中的距支点左侧6格处挂上了2个钩码,距支点右侧4格处挂上了3个钩码,杠杆能否(“能”或“不能”)平衡,如果将左右的钩码各取下一个后,杠杆还(“能”或“不能”)平衡。(6)小芳在进行实验时,测量了一组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5445于是她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她错误的原因是:(1)(2)(3)(7)小明在实验时操作正确进行了下面的三次实验请你将表格上的数据补充完整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54228643351从表格中我们将获得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也就是说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此实验进行了次的目的是。2、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图25(1)小阳用图2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定滑轮后,与质量相等的托盘相连,然后在托盘内放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2)探究实验中还要求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若两盘中钩码的质量不等,则小车会沿着质量大的钩码盘那边做_________(填“匀速”或“加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______________会改变。(4)此实验利用小车而不利用木块的原因是:。图253、图3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小车与所受的关系,实验时通过使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运动的目的是改变小车运动时。(2)实验现象是:小车运动的平面所受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通过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3)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目的是:。丙图5012345012345N丙图5012345012345N2121图4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图4所示,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若要摩擦力的大小与此数值相等,实验时必须拉动弹簧测力计,根据原理,此时的摩擦力才与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即f=F=N。(2)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和有关。(3)将图(a)和图(b)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结论是。(4)将图(a)和图(c)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结论是。(5)在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木板面上分别平放、侧放,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无关。(6)在此实验中,较难保持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某小组的办法是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动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小明看了小红的实验后,认为小红设计的实验优于自己设计的实验。对此,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如下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1)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_____表面的粗糙程度大一些。5、图5是利用小木桌放在海绵上来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1)此实验通过观察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比较甲、丙两幅图,可以说明的结论是。(3)比较乙、丙两幅图,可以说明的结论是。(4)在物理学中用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5)此实验所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6、研究影响液体压强的特点1)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获得的结论是:。2、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实验时通过比较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图14气流图14气流甲乙气流AB饮料管饮料管(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3、“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_____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2)由图(a)和图c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3)由图(a)和图(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图7甲所示,小明向下垂的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会。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小明根据这一规律制作了如图14乙所示的装置,当他向饮料管A中吹气时,饮料管B中的液面会。(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①猜想与假设:有的人认为与物体体积有关、有的认为与排出液体的重力有关、有的认为……那么你还有其它猜想吗?答:②小明做了如下的实验,他在实验中测量了物理量。那么实验的正确顺序为:③从实验可知,石块受到浮力N,石块排出的水重N,这个实验说明了:浮力的大小与有关。通过实验认识了浮力后,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首先,他们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在老师帮助下将同学们的猜想归纳如下:猜想l: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小军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1和猜想2,选用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圆柱形物体A、B、C并测出了它们的重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①比较图中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②比较图中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猜想3是小民所在组的同学提出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支持他们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民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3,选用了与小军所在组相同的圆柱形物体A,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物体A:底面积20cm2、高5cm的圆柱体,液体:酒精实验序号12345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h/cm13579受到的浮力F浮/N0.80.8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他们在与其他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进行着探究:(4)如图所示,小军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人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_____________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__N。②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③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④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⑤圆柱体的密度为
9、小明在研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关系,实验时通过把小车放在斜面的不同高度的目的是使小车;此实验中通过观察现象判断小车对木块做功的多少;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此实验的结论是。(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理由是.该实验为达到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具体的实验方案是:。实验结论是:。10、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2)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___和图___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论是:。(3)图2和图3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1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J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总功/J机械效率120.10774.1%0.30.4883.3%30.55(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大小有关。(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1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提出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的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木块的拉力与斜面平行,并且匀速拉动木块.下表是该小组根据此猜想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⑴请将表格中空格处的数据填写完整;⑵由以上表格得出“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的结论,要得到此结论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推知:高度相同的斜面,越长越___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出一条即可)。11、测功率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11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⑴、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⑵、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⑶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12、如图12斜面上放着一个盛水的杯子,其水面上漂浮着一个重8N的小球。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小球所受的浮力F。13、在图13中,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14、如图14,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法,请画出其中最省力的绕法。图1501N2图1501N2345012345图19图图19图13OFG图12图12某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他把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格数据归纳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是______。实验次数123456钩码的质量/kg0.00.250.3钩码受到的重力/N0.490.981.471.962.452.94要求: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教育公平与合作学习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修订版2篇
- 2025版图书电子文档txt下载代理授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入驻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范本与税务筹划要点4篇
- 二零二五年度4S店汽车销售区域代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营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马铃薯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创新型企业房屋租赁合同书
- 2025年度平房出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4篇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水处理药剂采购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 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不间断电源UPS知识培训
- 三年级除法竖式300道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