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揭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揭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通过教育实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A.A.赞可夫B.马卡连科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A.顽固性B.动摇性C.盲目性D.散漫性

3.现场教学是教学的()

A.主要组织形式

B.基本组织形式

C.特殊组织形式

D.辅助组织形式

4.精神分析法的人性观属于()。

A.积极人性观B.被动人性观C.消极人性观D.主动人性观

5.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是在()

A.1951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85年

6.下列能够反映教师对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的是()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团结协作

D.为人师表

7.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B.1901年C.1911年D.1949年

9.

30

有关服从的经典研究是由哪个人做的()

10.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起源划分,成就、交往、威信、赞誉等属于()。

A.生理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远景性动机D.近景性动机

11.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

12.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做()。

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13.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A.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14.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应培养()A.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C.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

D.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B.与其他教师处好关系C.认真执行校长指令D.教好课16.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A.A.实际锻炼B.陶冶教育C.榜样示范D.品德评价17.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

18.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A.讨论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19.下列概念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是()。A.顺从B.认同C.内化D.社会态度

20.

24

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是()

二、填空题(20题)21.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22.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23.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24.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5.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26.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27.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28.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9.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0.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31.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2.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3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34.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5.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36.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37.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38.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39.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40.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论述题(5题)41.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42.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43.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4.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45.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四、论述题(5题)46.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47.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

48.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4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0.试论述如何促进问题解决。

五、辨析题(5题)51.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

52.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53.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54.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

55.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六、(5题)56.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技能

57.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

58.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是()

A.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B.无异常行动C.无心理疾病D.人体各系统发育良好

59.下列哪组是依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的?()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60.青少年在异性交往中可以不留余地。

参考答案

1.A

2.C自觉性是指个人对行动目的和动机有清楚的认识,并受到正确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能坚持原则,使行动达到既定的目的。与之相反的是盲目性、易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3.D

4.C该题主要考查几个心理咨询理论的人性观,比较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要知道积极人性观、被动人性观、消极人性观各属于哪个心理咨询理论的观点。

5.B

6.DD

[解析]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它表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

7.D

8.A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9.C

10.B

11.C

12.B

13.D

14.D

15.A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总的来说,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6.C

17.D

18.D

19.BA顺从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B“认同”题干便是其概念。C内化,即内在化。D社会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20.C

2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22.生活化生活化

23.社会知识社会知识24.社会家庭2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6.德育内容,德育方法27.稳定,统一

28.强化强化

29.强制性强制性30.一般能力;特殊能力31.识记保持

32.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33.认识

34.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35.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36.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

37.制度文化

38.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39.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40.概念,判断,推理41.(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42.(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解析】该题是一道重点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发展规律有哪些;二是要求我们如何按这些规律做好教育工作。

43.(1)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①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

②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③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①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②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③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解析】本题应从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方面说明。44.(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5.(1)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①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愿望等。

②感知教材,形成表象。为了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

③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在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理解教材,领会理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③知识的巩固与保持。知识的巩固与保持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自如地运用知识,它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过程中专门的知识巩固工作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

⑤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2)结合实际分析论述。

46.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广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某项活动上保持的时间;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47.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8.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而忽略了学生还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也可能消极地抵制。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总之,我们既不能忽略,也不能夸大学生的客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4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1)此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增设一批应用性学科、技术性学科专业等。(5)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5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能力、气质、性格)。

(注:本题只举出要点,考试时需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因其是论述题)51.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

该题主要考查性格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的关键知识点,所以要完整地掌握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52.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