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江西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16年10月23日江西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16年10月23日江西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16年10月23日江西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16年10月23日江西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10月23日江西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大题:案例分析材料1:有人举报S省M市N县某化工厂排放大量黑烟。S省环保厅领导看到信息后,指示你处办理。为了改善大家身边的自然环境,环境保护部环境投诉受理中心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2016年6月5日,环保部开通了“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微信举报平台的开通极大方便了公众对污染问题的举报,“看到污染事件,只要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将污染事件的图文上传,分分钟就能将污染问题反映到微信举报平台。微信平台的开通,拓宽了举报渠道,相比来信来访、拨打12369举报电话、市环保局网站等举报平台,微信更便捷,更方便群众进行环境监督。今年以来“中国环境新闻”、“中国环境宣教”微博、微信同时上线,大家可以在这里举报身边的污染现象。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指出,环保部将利用新媒体手段,更好地与公众社会沟通,更有力地打击违法排污企业。近日,某网友微信李某微信举报前些天碰上了一件烦心事:家门口一家工厂污染非常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只要厂里机器一运转,就有滚滚黑烟飘出来。”省环保厅领导非常重视,批示由某处负责处理此事。问题1:你是省环保厅相关处室的,处长把工作交给你来落实,写出你的工作流程。(不超过150字,10分)[深度解析]这是一种应急处置(舆情)类的题目,江西省直遴选历年及中央遴选每年都有考及,所以说,江西省直遴选万变不离其中,越来越向中央遴选靠近。其实这种题目为何偏爱考?第一,这种题型考察的是考生的反映能力,思维是否缜密,办事是否稳妥;第二,这种题型的考察,正好考察了我们公务员是否具备相关的基层工作经验。因为遴选毕竟是优中选优,一定要有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遴选,一般是充实上级机关的办公室岗位,所以这些公务员头脑一定要灵活,办事能力一定要强,而且要有培养的潜能,这这是遴选笔试公告所说的:办文、办会、办事能力,这道题恰好是考察了两种能力。所以说,江西省直遴选复习在平时,一切的培训且不说是徒劳,可以说是效果甚微。广大考生,一定要注重平时积累,在工作中体会遴选,在遴选中体味工作,相得益彰。[参考答案](150字)第一步,迅速查明真相。通过现场调查等各种渠道,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第二步,拟定处理意见。厘清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厅领导审定。第三步,督促整改落实。按照厅里决定,督促有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到位,消除污染。第四步,及时反馈信息。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投诉人,做好后续跟踪工作。材料2:10月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联合召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保护利用情况新闻发布会。江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池红介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保护利用情况并宣布“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正式开展,省文化厅巡视员徐琳琳介绍考古发掘的成效及考古获得的满堂红荣誉情况,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通报考古发掘理念,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局长彭印介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项目情况,省博物馆副馆长李荣华介绍“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筹备情况,南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龙和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发布会。池红指出,历经五年多时间,对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受到全国瞩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考古领域奖项满堂红。10月11日,“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将在江西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池红介绍,近五年来,在国家文物局“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护、一流的展示”的总思路指导下,考古人员勘探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不断认识到一个以紫禁城为核心的汉代海昏侯侯国都邑及其遗存。这一系列重要迹象,不但印证了文献关于海昏侯国记载的史实,而且集中展示了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历史风貌,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最核心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价值。有重大价值的发现或发掘有三:一是发现了以海昏侯刘贺墓为核心、包含历代海昏侯的墓园、面积3.6平方公里的紫金城城址构成的海昏侯国大遗址单元,它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二是发掘了以海昏侯刘贺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它们构成了我国迄今发现文物保存最好、布局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三是发掘了海昏侯刘贺墓。它是一个保存接近完整的墓葬。高大的覆斗状封土、甲字形墓穴、回字形椁室以及回廊形藏閤内清晰的功能区划,是迄今我国发掘的结构保存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呈现了“事死如事生”的古代帝王丧葬习俗,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南昌海昏侯墓的挖掘出土,无论对于江西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是重要贡献,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它增添了南昌城市的历史厚重感。考古发现,根据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等,可以确定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余年历史。无疑为南昌这座现代大都市增添了历史厚重感,更具迷人魅力。其次,它提升了南昌的历史重要地位。经过考古发现,专家提出海昏侯墓主疑为汉废帝刘贺,经历了由王到皇到侯的地位变迁。这说明南昌在历史上也曾经是帝王之所,有利于提升南昌作为大都市的历史地位。再次,它增添了南昌的历史文化魅力。海昏侯墓挖掘出土后,南昌成为一座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重要城市,墓葬考古文化将成为江西文化对外开放的一张重要名片,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提升江西文化的对外开放水平。第四,它有助于南昌的文化研究。海昏侯墓出土的1万余件珍贵历史文物,有助于考古专家对西汉王侯墓葬习俗文化的研究,对西汉农业、工业、艺术、军事等的考察研究。第五,它有助于南昌的文化旅游。海昏侯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不但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展示利用价值,可以供中外游人前来考察、探究、欣赏西汉的历史,促进江西文化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发布会上提出准备在全省范围内征求海昏侯墓的开发保护工作的建议。问题2:省政府办公厅征集海昏侯墓的保护利用意见和建议。你是省文物局的一名主任科员,领导让你写一份建议。(不超过300字,15分)[深度解析]应用公文类考题。很多学员在考后第一反应是今年江西省直遴选是不同寻常的,题型年年变,越来越像申论,公文写作复习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考到。我们要说,这个越来越像申论是对的,但是题型年年变却不属实,经过我们多年的遴选培训以及对江西遴选的持续关注,我们发现这些题型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一题就是一题很好的应用型公文题目,考察的维度很广,而且紧跟热点,这一热点是10天之前的,恰好是遴选考前两周左右的,所以我们继续说,两周内的遴选热点一定要高度关注,江西遴选有“两周热点”情结。所以说,现在的遴选,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活”、“深”,学好、学懂,会灵活运用和变通使用是关键。[参考答案1](290字)海昏侯墓号的保护利用要遵循“科学保护、综合开发、有序利用”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理念要“新”。面向全球招投标,建设集科教、文化旅游、探秘访古、休闲服务为一体,展示汉文化、汉文明及滨湖生态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文化公园。二是规划要“和”。将遗址保护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原有城市一体设计统一布局。三是制度要“严”。尽快制定遗址保护法规,划定核心保护区,对红线范围的建房、种树等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四是技术要“专”。成立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引进高端人才,开展深入研究。五是宣传要“活”。推出海昏侯及西汉历史文化题材的作品,启动相关影视剧的改编制作,充分挖掘海昏侯墓的文化价值链。[参考答案2](294字)第一,要突出“保护”为“先”。设立法律法规、编制保护规划,以最大限度保护遗址。规划要以保护为核心,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最后做好相关的配套规划。第二,要充分发掘文化“价值”。海昏侯墓区的自然生态,是未来建设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资源,应该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一定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开发,给文物一个展示平台,让这个文物“活”起来,最大程度的发挥文物的价值。第三,要注重“高端推动”发展。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靠近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要借鉴长沙马王堆、广州南越王墓等遗址建设的经验,把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利用作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并建设成为江西最具标志性的遗址和文化旅游景点。第二大题:案例分析材料: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自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关于扶贫的讲话发表一个月多来,已有16个省份的省委书记陆续对扶贫工作表态,强调要深刻认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述之一,据统计,“精准”一词在16名书记的讲话中共出现107次。刘永富认为,“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总书记2012年底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要用“手榴弹炸跳蚤”,到了2013年10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解“精准扶贫”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问题1:请分析我国前期扶贫工作不力问题出现的原因?(不超过300字。10分)[参考解析]扶贫是今年江西的热点,江西遴选从来不回避热点,再加上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江西,对江西的扶贫和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也是高度重视扶贫发展工作的,所以说,今年江西遴选考察扶贫是理所当然的,扶贫是江西遴选不可回避的问题,更何况江西还处于欠发达的水平。[参考答案1](300字)过去我国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识别模糊,广而不精。对于“谁贫困”、“为何贫困”、“如何脱贫”等难题欠缺理性思考,仍旧存在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号亟待扶持。二是帮扶微弱,杯水车薪。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在“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下,贫困居民得到的扶贫资金杯水车薪,并不足以摆脱贫困的帽子。三是管理落后,信息不畅。用于支持扶贫项目的资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滋生大片寻租土壤,这是管理不透明带来的弊端。四是考核偏颇,标准不当。扶贫业绩在全部政绩考核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微弱,政府不会给予扶贫工作充分的重视。考核成果运用不到位,很少将考核结果与官员的奖惩相挂钩,导致官员扶贫意识不强。[参考答案2](299字)过去我国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扶贫理念不更新。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不正确,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造血功能”难以增强。二是对象识别不精准。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导致扶贫措施落实不到户。三是扶贫措施不到位。不少扶贫项目粗放“大水漫灌”,没有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扶贫效果得不到保障。四是资金安排不给力。扶贫资金“天女散花”,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现象,甚至滋生腐败。五是调查核实不科学。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真正的一些贫困户没有得到帮扶。六是监管问责不过硬。对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安排、扶贫成效保障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督问责。问题2:联系江西实际,针对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请列出对策建议提纲?(不超过500字,15分)[参考答案1](498字)要做好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完善贫困户进退机制。要深入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包括居住、收入、健康、教育等方面,准确核算农户的家庭收入,使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农户主动退出贫困户行列,对不符合帮扶对象标准的农户进行清理,进而为精准施策提供基础。二要整合分散的扶贫资源。要加强领导,强化精准扶贫的领导责任制。并协调、统筹、整合好分散在扶贫、财政、农林水、教育等部门的资金、项目和政策,以便形成资源合力和集聚效应,确保精准扶贫的效果。三要有序的推进扶贫搬迁。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确定安置方式,在移民新村、小城镇、乡村旅游区等集中安置,也可以采取插花等方式分散安置,还可以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自行安置。要确保扶贫搬迁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搬迁成效的监督考核,确保如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四要完善脱贫工作的考核。为将贫困县的工作重点引导到脱贫攻坚上来,要完善考核评价、监督管理、规划对接、责任分解、投入增长和资源整合六项工作机制,将减贫实绩与干部考核挂钩,就是为了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摘掉贫困帽子”为荣、“摘不掉贫困帽子”为耻的思想。[参考答案2](496字)做好当前扶贫工作,要做好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精准施策、精准管理,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一要瞄准对象,精准识别。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贫困识别系统。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的方式,建立贫困户档案,把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另一方面实施信息动态管理,定期走访扶贫对象,要完善和规范贫困退出机制。二要因地制宜,精准规划。细化“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等“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因地制宜,整体规划。三要制定方案,精准施策。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意向与政策相结合,针对每一户,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脱贫方案。四要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整合人力,整合村干部、帮扶干部、养种植合作社、爱心慈善机构等多方资源和力量,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资金,将各级专项资金整合,有针对性的投入。五要科学考核,精准管理。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列入考核办法,真实掌握群众对政策实施的满意度。加大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力度,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干部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完善考核奖罚措施,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参考答案3](468字)第一,统筹资源。要牢固树立“精准”意识,按照“精准”的要求来完善、调整自己的政策,并切实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使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出更大更好的效益。第二,完善机制。要注重内生动力和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要发挥好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尤其是注意贫困群众的广泛参与,并把这作为一条硬要求、硬措施。第三,突出重点。要强调“三最”——最困难地区、最困难号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三最”最能体现精准扶贫要求的。战线不能搞得太长,战线越长,越不可能实现精准。层层都有这个问题,能不能突出重点,是对我们工作能力、水平的一个检验。第四,分步实施。不搞齐头并进,更不追求所谓的“同步”。必须认识到,发展的差距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达到“同步”。第五,简政放权。要强调“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在这个大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致贫因素来划分事权——既要明确省级管什么,市县管什么,不能不分层级,“上下一般粗”,又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扶贫系统不包打天下。要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以及第三方力量的监督作用。第三大题:作文材料:1、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青年干部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热情高,有闯劲,但也有许多短处。在成长过程中应扬长避短,特别要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许多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有一股狠狠砍几“板斧”,扭转一下局面的虎劲。这种工作热情和想获得社会承认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在情况不明、心中无数的时候,求成心切,操之过急,也容易违背科学,脱离实际。“治乱绳,不可急”,急于求成本身就孕育着失败的危险。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该不该烧,什么时候烧适宜,都要从实际出发。要多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后审时度势,该烧则烧,不该烧决不要赶时髦,勉强“烧火”。所谓“不实在于轻发”,意即做事不踏实,常由轻举妄动所致。当然,某地方有个急迫棘手的问题,上级要你去攻坚,短期内拔掉“钉子”。在这种情况下,烧它三把火是可以的,也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即使这样,也要以情况明为前提。如果是上级派你到某个地方去工作,要你干上三年五年,这时候,看的就不是你的“三把火”,而是你的“过山劲”了。我认为,青年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比如闽东的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艰辛于他人数倍的努力,不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成事业的。二忌自以为是。现在的青年干部基本都受过中、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书本知识,但涉世未深,磨炼不足,缺乏经验,容易产生“世人皆睡,唯我独醒”的错觉,以及轻视历史经验的倾向。归根到底,书本知识只是一种间接的知识,来源于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瞧不起历史经验,就是瞧不起群众。脱离群众,孤家寡人,你就一事无成。从发展的观点看,人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任何一个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即使求到了,也是一种阶段性的“是”,所谓我们只可能接近真理,永远不可穷尽真理,就是这个道理。凭一点阶段性的“是”去处理无限过程的事,在认识论上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在实践中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无论从实践的观点,还是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青年干部都必须切忌自以为是。切忌自以为是的最好办法就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充实头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任何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都会对真理产生排斥心理,使我们与真知灼见隔离,与成功无缘。三忌朝令夕改。青年干部初到任上,无论干好干坏,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听到各式议论:赞颂、肯定者有之,怀疑、反对者有之。尤其是处理那种大众瞩目的热点问题或处理那种个人负责占主导位置的急迫问题时,种种议论尤盛。青年干部由于缺乏从政经验,容易听风即雨:赞颂、肯定,则喜形于色,坚定办事信念;怀疑、反对,则受挫于心,甚至对自己处理问题的办法疑虑起来,尤其是当议论来自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权威部门的人、名流学者,来自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老乡亲,来自对自己提携扶持的老领导时,有些青年干部就无所适从,失去主见了。所以,有些青年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早晨一种考虑,晚上一种意见,朝令夕改,自己难为自己。我想,“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作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兼听各种意见,深入了解所面临问题的本质,找出其规律,谋而后断;一旦作出决议,在解决问题过程没有结束之前,不作主体更改。“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青年干部要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扬抑所惑,不追赶时尚,不迎合潮流。随着你坚定信念和正确决策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理解,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各种议论自然会慢慢平息。平息的过程也是你获得承认的过程。四忌眼高手低。书本知识多而实践经验少的同志,容易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的毛病,最后变成“客里空”,孙中山先生说得好,一个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但世界上没有孤立抽象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做大事”上,青年干部都要有一种老实的态度,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平凡的工作中获得不平凡的成就。(节选自习近平《从政杂谈》,一九九○年三月)2、近年来,一些地方选拔干部“唯年龄”“唯结构”,简单片面理解年轻化,年轻化异化成了低龄化。比如,有的简单地卡“年龄杠杠”、唯年龄是从,唯年轻是举,只论年龄不及其余;有的机械配年龄结构,不管是否合适、不论能否适应,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有的规则让位于人情、程序让位于私利,借年轻之名行违规之实……凡此种种,说到底就是为年龄而拔苗助长,选出的年轻干部难免泥沙俱下,有的经不住考验、经不起质疑。过度追求年龄、忽视能力,不仅容易造成选人用人失误,而且极易挫伤其他年龄段干部积极性。3、坚持“严字当头”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是一种作风的陶冶、党性的锤炼,就是要明确“升官发财应两道”的为政之道,树立“干部就是要干事”的职业追求4、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问题:结合材料,以“青年干部成长”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1500字的策论文(50分)。要求:对策要重点阐述,要切实可行,行文流畅。(50分)[参考范文1](1288字)青年干部要做到“四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阐述了做好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对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强调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做好青年工作离不开青年干部队伍的建设。青年干部的塑造培养、健康成长和进步发展,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和兴衰成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青年干部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在此环境下更要不畏艰险,勇立潮头,抢抓机遇,认真践行“两学一做”,提升自身整体素质,主动做到“四要”,以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一要立大志、做小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干部是国家发展的栋梁,基层建设的主力,而且其个人发展和理想实现的路途,又必将遥远艰辛,因此青年干部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梦的构建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做到不忘初心。但是我们也要深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放低姿态,从小事做起,边做边揣摩,夯实自身能力,才能够稳步前进。二要行正途、常反思。“坚持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这是总书记对全体党员的要求。诚然,政治上过硬是青年干部必备的素质,要时刻端正自身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其他群众。同时也要时刻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时常反思自己是否行差踏错,并且要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改正,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作风上的纯洁性。三要塑内涵、强外延。既是要努力提高个人内在能力,并且要树立良好外在形象。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个人能力,没有能力,一切都是空谈。因此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要时刻不忘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在学习教育中擦亮双眼,净化心灵,坚定信念。同时还要时刻注重维护青年干部的形象,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手段,始终走到时代前列,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四要承夙愿、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全体公民共同努力,青年干部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更要秉承前人美好夙愿。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工作目标,并且为之不断奋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学习是进步的阶梯。青年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学习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本领的必经之路,要常怀“本领恐慌”,常感“能力危机”。从点滴学起,多向老同志学、多向领导学、多向群众学、多向书本学、多向实践学,不断丰富完善实践经验,尽快掌握与职位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本领。要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用能力推动工作,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参考范文2](1245字)青年干部要在基层中“扬长补短”有浑身是胆的闯劲却屡战屡败,有满腹经纶的才华却难施抱负,有旭日东升的朝气却未老先衰……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生力军”的青年干部,如何突破诸类发展困局,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改革开拓者呢?我认为,还是要让青年干部在基层的大熔炉中摸爬滚打,学会“扬长补短”。在基层中“扬长补短”,就是要求青年干部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工作闯劲,积极进取,攻坚克难,诠释激情,释放活力;就是要求青年干部以老实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民生情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踏实学习,补齐能力。青年干部要在基层中扬“活力”补“耐力”。“最赋英气是青年”。青年干部要保持自我青春的活力和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以“为官不为耻为官”的信念,增强自身工作的闯劲、干劲和虎劲,做到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同时,要力戒浮躁,避免急于求成,要在明确形势和方向的前提下,以“持之以恒”的耐力始终保持工作的活力,增强自身沉稳的工作能力。进而确保自己越走越顺、越走越稳、越走越远,在踏实工作、为民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青年干部要在基层中扬“秀气”补“地气”。青年干部,大多带有书香气,基本都学习了一定的书本知识,受过较高的教育,满腹诗书才气、科技知识和先进技能。因此,青年干部要发挥好这个优点和长处,在自我岗位上灵活运用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多补充“地气”,青年干部要尊重历史经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多到群众中汲取养分,多到农村中解决问题,补齐自身实践短板,弥补自己阅历浅、经验少的不足,磨炼意志,增长经验,以能力的提升获得强大的自信。青年干部要在基层中扬“主见”补“远见”。青年干部要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要对赞颂、肯定,怀疑、反对者的评论形成自己的主见,不能因议论来自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权威部门的人、名流学者,来自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老乡亲,来自对自己提携扶持的老领导时,就无所适从,失去主见,听风即雨,人云亦云。要提升自己看问题的能力,在作出决定时,不但要考虑到现阶段的情况,还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情况,在科学的论证和考量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实现从“主见”到“远见”的升华,做到不“朝令夕改”。青年干部要在基层中扬“雄心”补“实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青年干部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凌云之志,树立为民务实的远大信念,成为一名有“雄心”干部。同时,青年干部要不能“总想当大官”,要多想想如何“做大事”。“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青年干部要有一种务实的态度,要甘于做平凡的事、普通的事,要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通过“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的务实情怀,不断地积累经验,获得社会的认可,在平凡的工作中获得不平凡的成就,改掉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国无恒强无恒弱,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弱则国弱”。因此,青年干部要主动在基层中扬活力补耐力,扬秀气补地气,扬主见补远见,扬雄心补实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绘好“十三五”改革的蓝图,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参考范文3](1440字)青年干部要练好“内功”做到“厚积薄发”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未来和希望,党和人民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寄予重托和厚望。年轻干部怎样尽快成长、不负群众期望,笔者认为,关键须要厚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