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_第1页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_第2页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_第3页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_第4页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简本)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简本)#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带来噪声污染源,包括施工车辆、施工机械。施工车辆以卡车为主,噪声源强在90dB(八)左右;存泥场施工现场主要机械设备有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噪声级分别在80〜95dB(A)和80〜90dB(A);底泥疏挖现场主要有船舶、疏挖设备和泥浆传输设备,噪声级通常在85〜100dB(A)。(5)事故污染源①输泥管道破损,造成泥浆泄漏或溢漏,直接进入水体,会造成局部水域的污染,但影响是短期的,污染程度会随着污泥沉降而减弱直至达到本底状况;②大咀子脱水场停电或机械故障,造成泥浆没有得到处理就直接外排,可能会有一部分泥水流入滇池外海,造成局部水域短期的污染;0大咀子脱水场使用稀盐酸对余水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因此,在厂内设置临时的 的稀酸储罐,储罐对环境一定的风险。3.2存泥场工程污染源分析本次工程最终脱水后底泥平均含水率约6为%0,总量约35万5方,在运输和堆填过程工中将产生一定的噪声、此外的存泥场产生的废水、废气(恶臭)、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可行性等污染物影响环境。(1)水污染源底泥堆放场在自然降雨及地表冲刷情况下,污染物会随径流下渗或侧渗,对地下水、地表水环境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在存泥场内设1位管理人员常驻,排放的少量生产和生活污水也将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2)固体废弃物工程设计疏挖底泥量为482万m3,有72万m3输送到福保基底修复区静止后底泥量为65万m3,其余疏挖后的泥浆在脱水场处置后,按照含水率60%计算,其堆积量约355万m3。本期底泥疏挖工程区中底泥的重金属、、、以及、和的含量平均值基本都在国家公布的云南省土壤背景值范围内,但个别的样品单个指标最大值超出范围值之内,主要是外海北部疏浚区的Zn含量A层和D层最大值超过范围值之内,外海北部Zn的A层平均值超过范围最大值的1.47倍,但与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第三级标准值相比(见表4-9),本次底泥中Pb、Zn、Cr、Cu四种重金属的浓度低于标准,这部分底泥在堆场堆放、自然风干后,可以还堆场为农田,其中的重金属不会对农作物产生明显影响。(3)大气污染源存泥场的污染底泥散发的臭气,其恶臭强度一般为2-3级。主要污染物为h2s、硫醚类、氨及吲哚等物质的混合物,属于无组织排放废气。(4)噪声主要是运输底泥的车辆的车辆噪声,施工车辆以卡车为主,噪声源强在90dB(A)左右。3.3污染物汇总本次底泥疏浚工程的疏浚范围为:滇池外海北部及宝丰湾、宝象河入湖河口湖区;疏浚面积约961万;疏浚工程量:约482万m3。工程的实施可有效去除沉积在湖底的重污染底泥,从根本上解决了湖泛发生的物质来源,对避免和消除区域湖泛现象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正面效果。表3-1 工程内容及污染物去除情况\内容项目\名称\疏浚面积(万m2)疏浚工程量(万m3)污染物去除量(t)TNT-PAsCuZnHgPbCd本次疏浚工程96148211212.54704.138.8262.2767.20.9182.50.94主要环境问题识别4.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在施工期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如下:①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因底泥疏挖作业将对污染底泥产生扰动,造成底泥颗粒再悬浮和部分污染物的释放,影响作业区水域的水质;•施工过程中对水生生物尤其是底栖生物构成直接威胁,同时破坏区域内底栖动物栖息地和水生植物生存环境;•小黑荞存泥场和浪泥湾存泥场的土地租用,改变该土地原有使用功能,底泥的该堆场内的植被产生破坏;②环境空气影响因素挖泥船等船只燃油排放废气和地基修复区、脱水场的脱水、堆放的底泥散发的恶臭,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③水环境影响因素堆场余水排放到滇池外海水体易产生再次污染;堆场污染物下渗和侧渗可能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④声环境影响因素施工机械作业和管道输送噪声对疏浚区和福保基底修复区周围声环境造成影响;脱水场在脱水时候机械设备运转对周围声环境造成影响;运输车辆来往大咀子脱水场和浪泥湾存泥场以及小黑荞存泥场,运输车辆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堆放底泥时对堆场周围的村民造成一定的影响。⑤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工程施工也将对当地经济和就业产生影响;工程施工后期堆场恢复将对土地利用和景观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施工期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识别见4-1。

表4-滇1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因\影响分析\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完成影响材料堆放底泥疏挖底泥输送堆场建设底泥堆放余水排放临时占地生态恢复征地底泥堆放底泥利用土地开发堆场设施永久占地水源利用自然资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声环境生态资源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农业生态水生生态社会环境土地利用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交通航运生活质量旅游休闲健康安全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注:表中数字表示影响程度,0表示无影响,1表示轻度,2表示中等,3表示重度。“+”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4.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本工程结束后,基本可清除滇池外海北部及宝丰湾宝、象河入湖河口湖区内的底泥污染物,去除大量沉积在底泥中的有机质和N、P等污染物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可进一步改善滇池外海的水质,减少因水中营养盐过剩面导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另外,底泥存泥场的景观恢复及后续考虑的底泥综合利用的实施对于改善区域景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工程完工后其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识别见表4-1。5规划符合性分析(1)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0》明确提出了对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的规划和要求。要求在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实施污染底泥疏浚工程,逐步恢复滇池水生生态系统功能。经省、市政府批准的《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年和《滇池综合整治大纲》也对底泥疏挖也做出明确的要求,为确保《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0》提出的年实现“外海水质稳定达到类地表水标准,力争接近类水地表水标准”的目标,必须在控制点源、面源污染的同时,解决内源污染问题。科学地实施污染底泥疏挖是清除和减少内源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滇池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本次设施的《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项目属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流域综合整治中确定的65个项目中的一个。此外,该项目是一个滇池水环境治理项目,根据《滇池保护条例》中第十四条:保护和恢复滇池入湖河道的自然生态,有计划、有步骤地清理、治理、改造滇池出入湖河道,疏浚滇池。本次疏浚项目是在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一期工程、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继续疏浚工程竣工后进行的。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一期工程及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继续疏浚工程取得明显效益,疏挖区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区域的水生态系统得到恢复,目前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正在实施。本次疏浚项目的实施符合《滇池保护条例》的规定,有步骤地进行清理、治理、改造滇池出入湖河道,疏浚滇池。(2)底泥脱水处理场选址合理性大咀子底泥脱水处理场地占地护目镜较小,属于滇池“四退三还”范围,不涉及动拆迁,距离居民居住区较远,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较少,交通便利,距离存泥场较近,从环保角度分析认为本工程脱水处理场地选址是合理的。(3)存泥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福保塘基底修复区底泥堆场可接纳本工程约65万方底泥,该基底修复区能够保证和规划的有效结合,抬高此处的基底,改变此处低洼内涝的现状,为湿地建设提供先决条件,同时本次工程的外宝丰湾疏挖区和福保塘基底修复区相邻,排泥管道经疏挖区向西布设由防浪堤进入福保塘基底修复区,运输距离也较近,选址是合理的。(4)浪泥湾及小黑荞存泥场选址合理性本次各疏浚区底泥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的要求,滇池外海底泥肥力较好,可用作农用土。但由于本次疏挖的各区底泥中含有重金属铅、镉、汞、铜、锌及砷等,为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因此,本次存泥场的选址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对n类渣场,小黑荞存泥场在进行附设防渗膜进行防渗处理后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对n类渣场的选址要求,运输距离海公里,选址基本合理。浪泥湾存泥场选址根据西南有色昆明勘测院的踏勘报告,基本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对n类渣场的选址要求,应在对区域进行详细地勘的基础上确定地质现象,为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堆场的使用安全。6主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从项目评价区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来看,项目区内底栖动物以水蚯蚓、羽摇蚊为主,缺乏大型的贝类和土著螺类,基本上无珍稀土著底栖动物。工程疏挖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小;同时工程疏浚区仅占滇池水域面积的3.2%,项目实施不会对整个滇池水域的底栖动物造成较大影响,不会影响目前整个滇池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种类组成上看,滇池现有的鱼类种类为赖污性强的土著鱼类、常见湖泊经济鱼类和分布较广的小型野杂鱼类组成。工程作业面相对整个滇池而言较小,且鱼类活动性强,工程施工时,鱼类会躲避作业区的噪声和混浊的水体。工程施工期会影响该区域鱼类的活动规律,但不会影响到种类组成。从种群数量上看,仅施工区域内的鱼类数量会减少,但由于施工区域不大,因此不会影响整个滇池的鱼类资源变化。(2)声环境影响根据预测结果,挖泥船施工中所产生的噪声白天200m以外、夜间550m以外的区域对一类区的影响不明显。底泥脱水堆场施工中所产生的噪声在30m以外的范围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两个底泥堆场周边30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底泥脱水场在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此外,距离福保基底修复区的是蓝色庄园度假村,根据实地踏勘,二期的围堰已在吹填,蓝色庄园周围无施工的噪声源,现场声环境较好,因施工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基底修复区的人群产生不利影响。(3)大气环境影响由于本次修复区拟定就在二期工程实施的福保基底修复区,现工程已经实施,经过实地考察,因为吹填产生的恶臭味不大,在修复区边界基本闻不到恶臭,待滇池外海底泥继续堆存,影响与二期工程的范围基本相似,对周围的蓝色庄园和福保村的影响很小。主要为污染底泥的臭味,污染物为硫化氢、氨等。由于污染底泥已在湖底沉积多年,沉积过程中有机质在不断分解,由微生物分解过程产生的臭味也逐渐减少。巢湖与滇池同属我国5大淡水湖泊,无论是在水体类型、污染情况还是在疏挖工艺上与本项目均有诸多类似之处,类比《巢湖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项目》,在巢湖疏浚工程的淤泥堆场能感觉到恶臭气味的存在,但恶臭气味不明显,恶臭强度约为2级,影响范围在30m左右。本工程底泥脱水处理场选址在滇池西岸的大咀子,与最近的富善村庄和其它民用建筑距离在80〜100m,底泥脱水处理场臭味对周围影响不大。(4)水环境影响在疏浚运作期间及疏浚结束后短时间内,水体的总悬浮物、有毒重金属离子以及氮、磷营养盐的含量增加,水体的透明度降低。主要原因是疏浚工程使表层沉积物发生再悬浮,从而促进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以及有毒重金属的释放。这种环境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在疏浚工程结束2个月后,水体的悬浮物含量、重金属污染水平以及氮、磷营养盐含量开始降低,这说明工程实施后水体中悬浮物及其吸附的营养盐、重金属离子可发生较快的沉淀作用。但是与疏浚前相比,疏浚后的9个月内湖体水环境质量低于疏浚前的水平。在疏浚后的1年后,水体质量开始有了提高,各项指标低于疏浚前的水平。说明底泥疏浚对湖水水质的改善和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底泥疏浚工程给滇池水质带来的二次污染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施工期主要防治措施(1)控制合理的疏挖深度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确定湖区疏挖深度时,除了考虑污染底泥的垂直分布特性外,还特别考虑了沉水植物恢复的生存条件。疏挖时要避免超挖过深,为滇池水生植物的自然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体现湖泊环保疏挖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特点。(2)疏挖施工在满足疏挖工程需要的前提下,疏挖船舶应选择搅动较小的绞吸式环保挖泥船,以减少底泥扰动,防止二次污染。选用封闭式加罩绞刀以减少因搅动造成底泥颗粒的扩散。在疏挖作业案上,采取分区作业方式进行,减少施工时对非污染粘土层的破坏。同时采用 定位方法,提高疏挖施工的精度。在防止施工船舶排污方面,要求船舶安装油水分离器对舱底油污水进行处理。(3)事故预防为保证疏挖后底泥输送至堆场过程中输泥管道泄露事故的发生,应从管道选材、管道铺设平整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在管道运行过程中应加强日常养护和巡查,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泄露事故,尽量避免管道断裂或泄漏对滇池水质的影响。(4)余水达标排放合理吹填,优化施工安排,在排放前期以合理控制沉降时间的方法(沉降时间不低于48小时),基底修复区和大咀子脱水场的余水均需要经过处理后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一级标准后才能外排。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是存泥场服役期满的影响,随着疏浚工程的完成,存泥场堆储结束后,若不能在近期内进行资源化利用为,防止降雨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需要进行最终覆盖处理,一般作法是铺设防渗层、排水层、覆土、植被恢复。但由于堆存底泥主要含有、等营养元素,利于植物植被生长,直接覆土后进行绿化。根据可研报告,污染底泥利用方案可以作为建造生态公园、作为湖滨带修复基底材料、固化制作土工材料、用作制造水泥原料等,由于浪泥湾存泥场旁即时大型的海口水泥厂,且现在昆明在滇池周围均规划建设多个生态公园和湖滨修复带,因此,底泥综合利用的途径很多,业主在疏浚完成后对底泥考虑最终的合理综合利用。(1)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对大清河已经覆土种植绿化的大清河清淤后的底泥堆放场进行了现场踏勘,种植的树木已基本存活生长,存泥场对生态的影响在逐步恢复。由于覆土植被将会有一个过程,在覆土过程中,局部底泥会散发出恶臭,对环境空气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该影响是短暂的,随着绿化的完成,存泥场恶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将消失。(2)大气环境影响根据对现有的二期滇池底泥静置场福保基底修复区的现场调查踏勘发现,在场址周围并无异味。福保基底修复区紧邻蓝色庄园,在二期底泥堆存期间,未发生相关的环保投诉,同时浪泥湾和小黑荞存泥场距离最近距离均超过100m,因此在营运期,随着绿化工程的设施,底泥堆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该影响是短暂的,随着绿化的完成,存泥场恶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将消失。(3)水环境影响根据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工程可研,项目将对浪泥湾和小黑荞存泥场进行底面和侧面土工膜防渗措施再进行脱水底泥堆放,并在泥场设一定的坡度(3%左右),渗沥液向周边汇集,导入周边沟渠排出存泥场外。结束后将对其进行覆土绿化,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存泥场占地及周围无地表水体。因此,该项目营运期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很小。运营期主要防治措施1)对小黑荞存泥场和浪泥湾存泥场敷设防渗膜,避免造成长期堆放后,渗沥液下渗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2)小黑荞和浪泥湾存泥场场址应在下一阶段建设方需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进行施工图设计,确保渣场及坝体的稳定。3)由于本项目未作地勘,该两个存泥场区域属于灰岩地质,为了避免存泥场周围潜在的地质问题造成存泥场地基不稳定带来的对地下水风险影响,存泥场区基底及周边按标准采取双层人工复合衬里防渗层进行防渗处理,使其渗透系数小于1x10-7cm/s,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底层可以采用粘土压实方案但必须保证渗透系数和厚度的要求,当粘土压实方案不能满足渗透系数或厚度要求时,应选用膨润土垫方式。对存泥场周围进行地基处理,再基石裸露的区域应用能满足人工防渗层铺设的粘土进行覆盖压实,对于地基不稳定的地方,应进行工程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防止防渗层由于地基塌陷而破裂发生渗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4)委托相关资质单位对存泥场底部和侧面均采取规范的防渗工艺,杜绝由于防渗措施发生破损污染项目存泥场下游地下水。5)为防治周边大气降水进入存泥场后产生淋溶水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不利影响,项目应在存泥场上有设置截洪沟。6)在存泥场完成堆存后,对存泥场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存泥场做进行植草种树。7)种植树种不宜选择深根系树种,防止破坏下层防渗层,造成区域地下水二次污染。建议选择本土小乔木和小灌木做为绿化树种,如:女贞、西南山茶、杜鹃、云南含笑、火棘等,避免种植高大乔木;先期可先以狗牙根进行草本覆盖。植被的恢复将会弥补项目实施时对存泥场占地范围内植物植被造成的损失,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7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77.的6受%调查对象赞成本项目施工,不赞成的占3.2%,有4例,其理由分别是(1)对居住生活影响很大,(2)噪声大。机械多,空气污染大,正常生活受影响,(3)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土地资源,应该限制城市发展规模;团体所调查的单位12家赞成该项目实施,希望早日施工,尽快完工。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影响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8环境监测计划疏挖区地表水质监测(1)监测对象疏挖作业区水体中的污染物。(2)监测项目水质监测项目:、、、、、、、、 等,同步监测水温及水深。(3)采样点设置在滇池外海北部、宝丰湾、宝象河疏挖区设置3个采样点。(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为使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能够正确反映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以便准确地检验疏挖效果,必须确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①疏挖之前各采样点采样一次,作为施工期水质监测背景值。②施工期间,采样点所在疏挖区疏挖时,该采样点每旬采样一次;其它采样点,每季度采样一次。(5)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①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②水样采样方式:采水器取水面以下 的水样。另外,工程疏挖区透明度设三个定点连续监测站,即疏挖区两个,未疏挖区对照点一个,每月测定一次,藻类爆发期每半个月一次,其目的是为了掌握底泥疏挖区水体透明度变化资料。地下水(1)监测对象主要针对小黑荞存泥场和浪泥湾存泥场工程区域而言,需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不对周围地下水产生污染。(2)监测目的分析判断地下水水质是否受底泥堆场渗滤液的影响,是否需要采取补救对策。(3)监测项目地下水监测选取如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4)采样点设置①背景值监测点设置在存泥场未堆放前或在距堆场较远处选择适当的井进行环境背景值监测。②监测井点布设在堆场附近选择适当的井进行环境背景值监测,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小黑荞堆场和浪泥湾堆场各设置1个监测点,对福保基底修复区的监测进行定期上报。(5)采样的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为使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能够正确反映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从堆场开始堆放疏挖泥浆时开始每月采样监测一次,直到本工程疏浚结束、存泥场结束堆存完一年。一年以后三年以内,应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样一次测定。(6)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①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环境标准分析方法规程》执行。②水样采样方式:以采水器取水面以下 的水样。余水监测(1)余水监测采样点设置及水样采集采样点分别设于脱水场余水和基底修复区排水口处。(2)达到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一级标准。(3)监测项目监测项目:、、。8.4噪声监测噪声监测点可设置在离作业区较近的环境敏感点附主近要,是李家村、海埂村、海埂公园、大咀子村(富善村)、蒋凹村、小黑荞村,在监测时段分昼间和夜间。9评价结论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属环保工程,是滇池外海两类污染源(外源和内源)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滇池污染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实现滇池水质规划目标不可缺少的治理项目之一。该工程的实施对清除滇池内污染源,改善滇池水质,恢复滇池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项目的环境、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良好,其工程产生的长期正面效应,远大于负面效应。在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不会对区域环境构成显著影响。总之,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是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有效延续,符合昆明市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是可行的。10附表、附图10.1附表表10-1 环保工程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项目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费用环评建议增加合计 .脱水场尾水处理费二基底修复区余水处理费三存泥场敷设土工布防渗膜四基底修复区植草(生态恢复)五存泥场植草(生态恢复)六脱水场风险预防与应急预案七环境监测总计855.042601115.04表10-2环境管理计划阶段潜在负面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设计阶段影响现有景观。2.结合现状优化设计。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项目涉及区域的环保局等施工期1.施工现场粉尘和噪声;1.运输道路定期洒水,在高噪声设备上安装消声器;工程承包商建设单位项目涉及区域的环保局、街道办事处等管理部门2.疏挖过程产生噪声和粉尘;2.控制距离,严格按照昆明市政府要求执行;3.搅动产生局部对水体的影响;1.熟练掌握施工工艺,操作输泥船控制精度;4.土地开挖,引发水土流失;4.加强管理;5影响交通;5.按照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操作,加强交通管理、调度;6.固废影响环境卫生;6.环境管理,及时清运;7.余水排放对局部水环境的影响对余水排放实施监控,做到达标排放8.脱水使用盐酸以及管道输送泄露造成的非正常风险8.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设立必要的机构和管理程序

排放遏制意外事故产生的损害。营运期1.存泥场的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按照规范要求敷设防渗膜,并严把质量关工程承包商建设单位项目涉及区域的环保局等表10-3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要点一览表分项监理地点监理方法监理重点施工投招标审查.编制环境监理细则;.审核施工合同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审核承包商施工期管理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前期土建工程表土堆场2个临时表土堆场巡回检查(1)临时表土堆场选址的检查;(2)临时表土堆场水土保持工程的检查;(3)临时用地和施工便道水保措施的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