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元素周期律》科目化学年级高一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学情分析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碱金属、卤素;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奠定了基础。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在高一上金属和非金属内容的教学中,每讲到一种新元素,已经请学生将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其同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画出,观察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还将他们单质的性质做了比较。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通过规律的探究,元素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对~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分析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三、知识与技能①以1-18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使学生能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②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使学生能自主归纳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③使学生能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教学重点、难点1.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资源(1)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

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一)复习旧知,学生展示,问题导入1.

学生互动:互查同学自制的元素周期表,请几位同学点评存在的问题;2.

设置疑问,引发思考:请同学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大屏幕显示周期表结构,请学生依次回答问题。3.

引入课题: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性质有相识性和递变性,同周期元素呢?大家知道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围绕着核做高速运动,如何研究微观粒子——电子的复杂运动呢、人们提出以下观点。教学活动2

(二)模型展示,合作探究1.多媒体播放:电子层模型示意图。采用观察、体会、思考、讨论交流的方式提出探究性问题1)问题一:观察这个示意图,它代表了怎么样的含义?2)问题二:电子在各层能量高低顺序是什么?与离核远近有什么联系?3)问题三: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时电子是如何进入各电子层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1—2,结合初中有关知识及碱金属、卤族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努力找出其排布规律。学生共同总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用大屏幕显示。2.探究元素周期律(1)探究一:在分析研究上表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完成下表表(一)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并投影学生填表,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2)探究二:观察并填写课本的科学探究表格。思考并讨论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化合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小组讨论合作总结出规律。多媒体投影1-18号元素原子半径模型和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填表、归纳和观察模型,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究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活动3(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1)

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3)

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教学活动4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5

(五)课外研讨,迁移创新这一环节主要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发展问题:通过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探究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课标分析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以1-18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使学生能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②.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使学生能自主归纳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③.使学生能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对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分析及1~18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通过规律的探究,元素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不同微粒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鲁课版(必修)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一课时。主要是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周期律实质。(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教材安排上,在原子结构后,元素周期表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今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以1-18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使学生能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②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使学生能自主归纳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③使学生能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对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分析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通过规律的探究,元素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不同微粒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也是教学的难点。一、学生已有的认识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碱金属、卤素;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奠定了基础。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在高一上金属和非金属内容的教学中,每讲到一种新元素,已经请学生将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其同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画出,观察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还将他们单质的性质做了比较。二、学生认知障碍学生还没有学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可能导致学生认为电子是按照一定的圆形轨迹绕核运动。2.不能很好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3.对原子半径的大小有初步认识,但是不知道具体原因,只是机械的记忆。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Li、Be、B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增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2.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核电荷逐渐增大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3.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序数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A.Be、C、BB.Li、O、ClC.Al、S、SiD.C、S、Mg4.原子序数11~17号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变小的是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D.元素最高化合价5.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A.Al、Si、PB.I、Br、ClC.O、S、NaD.Mg、Ca、Ba6.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大7.价电子数为1的X原子和价电子数为6的Y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2B.XYC.X2YD.X2Y38.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成化合物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子序数,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A.19 B.18 C.16 D.99.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C.N、O、FB.K、Mg、C.S C.F、Cl、Br、I D.Li、Na、K、Rb10.有下列四种微粒:①O、②2311Na、③Mg、④N(1)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粒中质子数小于中子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化合物中呈现的化合价的数值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能形成X2Y2型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能形成X3Y2型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完成电子层知识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教材为这个内容的教学提供了两幅插图(即电子层模型示意图和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将电子层形象化,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学生在初三化学中已经对原子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因此学生有能力完成该部分的自主学习任务。这样安排既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2、采用设问引导,使学生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材为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提供1-20号元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数据,需要学生根据表格数据找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表格数据系统而全面,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良好素材。但是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却可能因为缺少思考方向而不知所措,此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既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容易使课堂沉闷,学生还可能对强加给自身的知识产生排斥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矛盾,我采取问题引导式,以设问的形式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这样既保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又解决了学生探究路上的障碍问题,有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分析数据,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3、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以学生动手绘图为主,引导学生将表格数据转化为图像,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数形转化能力,也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图像的直观性,也能大大降低学生对规律性的理解难度,实现课堂的高效开展。4、设计难度适中的习题,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突破应用难点。理论性的内容难免空洞,学生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必要的课堂练习既充实了课堂内容,又符合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需要。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是我对“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进行的反思。上课之前我反复在问自己:这节课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哪些知识需要学生特别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成目标?哪些条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想得越多,则备课的思路越清晰,特别是结合课本13页表1-2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