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1.gif)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2.gif)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3.gif)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4.gif)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5fdfd99b00ef45fb3825daa35090a61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提升训练】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
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
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
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
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
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
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
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
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
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
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喳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头也不回
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
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甲)但不到一顿
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
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乙)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
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
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
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
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
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
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
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
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
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祝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祥林嫂的命运又将“雪上加霜”,遭遇新的不幸。
B.甲段文字,采用“画眼睛”的手法,说明祥林嫂相信神灵,在无知和虚幻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
C.乙段文字,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说明祥林嫂的希望破灭,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D.柳妈劝祥林嫂的“捐门槛”,主观上不怀好意,客观上是对更弱者不顾情面地戏耍,加速了祥林嫂的精神
崩溃。
2.请根据选文概括柳妈的性格特点。
3.文末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笃信佛教,心地善良,无聊麻木,深受封建礼教摧残,是杀死祥林嫂的帮凶。
3.结构上:首尾呼应,完整了“我”的故事。
内容上:①和洋林嫂的死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J'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②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礼教与封建
迷信筑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主题。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D.“主观上不怀好意”错误。柳妈信仰佛教,“捐门槛”是一种习俗,当地人都认可的。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可知柳妈笃信佛教。
“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可知柳妈心地善良。
“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
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
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可知柳妈无聊麻木,深受封建礼
教摧残。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
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贞洁''在她
心里十分神圣!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可这不但不会
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因此柳妈
是杀死祥林嫂的帮凶。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
结构匕首尾呼应,完整了“我”的故事。“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
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相
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
内容上,“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
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但是祥林嫂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
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这样和祥林嫂的死形成强烈的对比,增
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通过祥林嫂的死,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揭示出沉重的封
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我姓曾。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
呢。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一
鲁侍萍哦。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
你知道么?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
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
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
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
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吗?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②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周朴园(惊愕)什么?
曾侍萍她没有死。
周朴园那个小孩呢?
曾侍萍也活着。
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哦。
鲁侍萍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周朴园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嗯,就在此地。
周朴园哦!
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
周朴园不,不。谢谢你。
鲁侍萍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
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周朴园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鲁侍萍大^她是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周朴园嗯,以后她又嫁过两次。
曾侍萍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吗?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
出来。
鲁侍萍旧衬衣?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曾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襟袖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曾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4.请选出对选文开头舞台说明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
B.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出人物的烦躁和郁闷不安的情绪。
C.加强戏剧的真实性。
D.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做了铺垫。
5.对文中划横线处的潜台词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母子死活。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
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
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C.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不是什么亲戚。
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
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④你怎么不认识我?
6.如何理解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中的"很自然地”、"慢慢地”?周朴园
看她关窗门的动作为什么会“忽然觉得她很奇怪“,慌忙地问“你——你贵姓”?
7.鲁迅说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概括选文中“有价值的东西
【答案】
4.C
5.C
6.(1)①“很自然地''暗示她曾经在这样的房间住过,暗示她的身份。②“慢慢地”说明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2)①“忽然觉得她很奇怪“,说明周朴园对这一关窗的动作太熟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②他“慌忙地
问''说明他害怕眼前的人就是当年的人。
7..①鲁侍萍对周朴园残存的一点期待;②周朴园对鲁侍萍多年的怀念、余情;③周朴园、鲁侍萍二人曾经
的感情;④周朴园美好的家长形象。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C.“加强戏剧的真实感”错误,此处的场景属于环境描写,不具备该作用,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o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中语句潜台词的能力。
①处重在“闲事”,意为侍萍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再打听她的事就是闲事;②处“亲戚'’为问句,含
否定意思,意为“我'’知道你们根本不是亲戚:③处“用不着”,是因为她没有死,而且现在就站在你面前:④
处”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即指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据此判断C项正确。
故选Co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中语句深刻含义的能力。
1.“很自然地”,一点也不拘束,不做作,这就暗示侍萍对房间对关窗的事情很熟悉,曾经在这样的房间住过,
暗示她的身份。
“慢慢地”,经过关窗的事情,侍萍自然回想起曾经的事情,慢慢走表明她在压抑内心的痛苦,在努力平复矛
盾的内心。
2.“忽然觉得她很奇怪”,既奇怪在侍萍的自然,又奇怪这熟悉的感觉。周朴园对这一关窗的动作太熟悉,有
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慌忙地问”,慌忙表示内心不平静,不平静是联系上了当年的人,说明他害怕眼前的人就是当年的人。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理解为人生中一切真善美的东西,珍贵的情感,年轻的生命,美好的形象等。
鲁侍萍多次试探周朴园,这是源于人物自己的善良与纯真对周朴园残存的一点期待,这种感情是美好的,
有价值的:
周朴园确实没有忘记侍萍,怀念她,惦记她,这是当初二人美好爱情的余韵,这种感情是美好的,有价值
的:
当年周朴园、鲁侍萍二人不顾身份的悬殊,相亲相爱在一起,曾经的感情是纯真美好的,是有价值的;
周朴园是以亡妻的身份来怀念、纪念侍萍的,在其他家人看来是多情深情乂重情的,自然给这个家庭树立
r榜样,是个美好的家长形象。这也是有价值的。
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鲁贵你知道这屋子为什么晚上没有人来,老爷在矿上的时候,就是白天也是一个人也没有么?
鲁四凤不是半夜里闹鬼么?
鲁贵你知道这鬼是什么样儿么?
鲁四凤我只听说到从前这屋子里常听见叹气的声音,有时哭,有时笑的,听说这屋子死过人,吊死鬼!
鲁贵鬼!一点也不错,——我可偷偷地看见啦。
鲁四凤什么,您看见,您看见什么?鬼?
鲁贵(自负地)那是你爸爸的造化。
鲁四凤您说。
鲁贵那时你还没有来,老爷在矿上,那么大,阴森森的院子,只有太太,二少爷,大少爷住,那时
这屋子就闹鬼,二少爷小孩,胆小,叫我在他门口睡,那时是秋天,半夜里二少爷忽然把我叫起来,说客
厅又闹鬼,叫我一个人去看看。二少爷的脸发青,我也直发毛。可是我是刚来的底下人,少爷说了,我怎
么好不去呢?
鲁四凤您去了没有?
鲁贵我喝了两口烧酒,穿过荷花池,就偷偷她钻到这门外的走廊旁边,就听见这屋子里啾啾地像一个
女鬼在哭。哭得惨!心里越怕,越想看。我就硬着头皮从这门缝里,向里一望。
鲁四凤(喘气)您瞧见什么?
鲁贵就在这桌上点着一支要灭不灭的洋蜡烛,我恍恍惚惚地看见两个穿着黑衣裳的鬼,并排地坐着,
像是一男一女,背朝着我,那个女鬼像是靠着男鬼的身边哭,那个男鬼低着头直叹气。
鲁四凤哦,这屋子有鬼是真的。
鲁贵可不是?我就是乘着酒劲儿,朝着窗户缝,轻轻地咳嗽一声。就看这两个鬼飕一下子分开了,
都向我这边望:这一下子他们的脸清清楚楚地正对着我,这我可真见了鬼了。
鲁四凤鬼么?什么样?(停一下,鲁贵四面望一望)谁?
鲁贵我这才看见那个女鬼呀,(回头,低声)——是我们的太太。
鲁四凤太太?——那个男的呢?
鲁贵那个男鬼,你别怕,——就是大少爷。
鲁四凤他?
鲁贵就是他,他同他的后娘在这屋子里闹鬼呢。
鲁四凤我不信,您看错了吧?
鲁贵你别骗自己。所以孩子,你看开点,别糊涂,周家的人就是那么一回事。
鲁四凤(摇头)不,不对,他不会那样。
鲁贵你忘了,大少爷比太太只小六七岁。
鲁四凤我不信,不,不像。
鲁贵好,信不信都在你,反正我先告诉你,太太的神气现在对你不大对,就是因为你,因为你同
鲁四凤(不愿意他说出真有这件事)太太知道您在门口,一定不会饶您的。
鲁贵是啊,我吓了一身汗,我没等他们出来,我就跑了。
鲁四凤那么,二少爷以后就不问您?
鲁贵他问我,我说我没有看见什么就算了。
鲁四凤哼,太太那么一个人不会算了吧。
鲁贵她当然厉害,拿话套了我十几回,我一句话也没有漏出来,这两年过去,说不定他们以为那
晚上真是鬼在咳嗽呢。
鲁四凤(自语)不,不,我不信——就是有了这样的事,他也会告诉我的。
鲁贵你说大少爷会告诉你。你想想,你是谁?他是谁?你没有个好爸爸,给人家当底下人,人家
当真心地待你?你又做你的小姐梦啦。你,就...
鲁四凤(突然闷气地喊了一声)您别说了!(忽然站起来)妈今天回家,您看我太快活是么?您说这
些瞎话---这些瞎话!哦,您一边去吧。
曾贵你看你,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点。你反而生气了,唉,你呀!(很不经意地扫四凤一眼,他
傲然地,好像满意自己这段话的效果,觉得自己是比一切人都聪明似的。他走到茶几旁,从烟卷筒里,抽
出一支烟,预备点上,忽然想起这是周公馆,于是改了主张,很熟练地偷了几支烟卷同雪茄,放在自己的
旧得露出黄铜底镀银的烟盒里。)
鲁四凤(厌恶地望着鲁贵做完他的偷窃的勾当,轻蔑地)哦,就这么一点事么?那么,我知道了。[四
凤拿起药碗就走。]
哈姆莱特(节选)
莎士比亚
鬼魂及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你要领我到什么地方去?说,我不愿再前进了。
鬼魂听我说。
哈姆莱特我在听着。
鬼魂我的时间快到了,我必须再回到硫磺的烈火里去受煎熬的痛苦。
哈姆莱特唉,可怜的亡魂!
鬼魂不要可怜我,你只要留心听着我要告诉你的话。
哈姆莱特说吧,我自然要听。
鬼魂你听了以后,也自然要替我报仇。
哈姆菜特什么?
鬼魂我是你父亲的灵魂,因为生前孽障未尽,被判在晚间游行地上,白昼忍受火焰的烧灼,必
须经过相当的时期,等生前的过失被火焰净化以后,方才可以脱罪。若不是因为我不能违犯禁令,泄漏我
的狱中的秘密,我可以告诉你一桩事,最轻微的几句话,都可以使你魂飞魂散,使你年轻的血液凝冻成冰,
使你的双眼像脱了轨道的星球一样向前突出,使你的纠结的意发根根分开,像愤怒的豪猪身上的刺毛一样
森然耸立:可是这一种永恒的神秘,是不能向血肉的凡耳宣示的。听着,听着,啊,听着!要是你曾经爱
过你的亲爱的父亲——
哈姆莱特上帝啊!
鬼魂你必须替他报复那逆伦惨恶的杀身的仇恨。
哈姆莱特杀身的仇恨!
鬼魂杀人是重大的罪恶:可是这一件谋杀的惨案,更是骇人听闻而逆天害理的罪行。
哈姆莱特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鬼魂我的话果然激动了你:要是你听见了这种事情而漠然无动于衷,那你除非比舒散在忘河之
滨的蔓草还要冥顽不灵。现在,哈姆莱特,听我说,一般人都以为我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一条蛇来把我
螯死,这一个虚构的死状,把丹麦全国的人都骗过了:可是你要知道,好孩子,那毒害你父亲的蛇,头上
戴着王冠呢。
哈姆莱特啊,我的预感果然是真的!我的叔父!
8.下列各项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雷雨》的伟大在于,它展现了处于错综复杂
关系中的人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人性,这是好的文学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B.“闹鬼”选自《雷雨》的第一幕,戏剧的第一幕是塑造人物性格和展开情节线索的基础,通过这段鲁贵和
四凤的谈话,交代了两年前闹鬼的秘密,并暗示了四凤与周萍的关系。
C.《哈姆雷特》选段哈姆雷特与鬼魂的对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诗意,鬼魂述说自己被杀的遭遇,控诉
了叔父与皇后的罪人之恶,将观众带入了一种神秘恐惧的氛围中。
D.《哈姆雷特》中鬼魂的形象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让儿子复仇,儿子用"戏中戏''证实鬼魂的话,儿子一再
拖延,鬼魂再次出场提醒,儿子最终为父报仇,整个戏剧情节结构完整统一。
9.下列各项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选段鲁贵和四凤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化特征。鲁贵的卑鄙贪婪,四凤的天真单纯,通
过口语化日常化的人物语言很好地呈现出来。
B.鲁贵这个人物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他作为纽带连接剧中的人物和冲突,揭开“闹鬼”的悬念,在剧中具有
不可或缺的作用。
C.《雷雨》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比如选段中四凤问鲁贵看见什么,鲁贵说:“那
是你爸爸的造化。”(文中画线处)表现出鲁贵对自己在周家特殊地位的自得。
D.《雷雨》中“闹鬼”的情节,交代繁漪与周萍曾经的感情经历,是剧中矛盾冲突之一,鲁贵知道大少爷和
繁漪有染,告诉四凤“闹鬼”的真相,不希望女儿把这段感情太当真。
10.《雷雨》剧本选段中,鲁贵与四凤围绕“闹鬼”有大段对白。1984年电影版《雷雨》,以这样的面面来呈
现:阴森的夜晚、摇曳的烛火、两个黑衣人晃动的身影。请探究电影与戏剧的处理方式各有什么效果?为
什么会有不同?
11.法国戏剧家阿尔托提出“残酷戏剧”理论,他认为:字宙本身是残酷的,人性中隐藏着残酷的因素。而戏
剧通过对这一切的表现把观众暴露在自己隐藏的罪恶面前,以此洗涤净化观众内心深处的罪恶感。
请结合《雷雨》与《哈姆雷特》整本书,思考:哪一部更接近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的创作理念?请你借助剧
本中具体的剧情闸释你的理由。
【答案】
8.C
9.C
10.话剧的大段对白能让观众关注人物语言中,品味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能更好地塑造人物。电影中的画
面则营造了阴森可怕、诡异神秘的氛围,让观众直观地感受至IJ“闹鬼”场景的可怕,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同在于二者的表演方式不一样。话剧以对话为主,而电影则是以画面与音响为主。
11.《雷雨》更接近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创作理念。自然宇宙是残酷的,周萍和四凤的相爱本是无辜纯洁的,
却因他们同母异父兄妹的自然身份而注定悲剧;人性是残酷的,鲁贵作为四凤的父亲,本应爱女儿,然而
他卑鄙而贪婪,只把四凤当做摇钱树,毫不在意向坠入爱河的女儿揭露其恋人的不伦之恋,唯其父亲身份
而做残酷之事,更让人感到残酷;欲望是罪恶的,繁漪与周萍的不伦之恋缘于罪恶的欲望,她试图永远掌
控周萍,才会有最后或死或疯的残酷结局。残酷的人性驱使着他们推动悲剧的发展,又让他们承受了这些
悲剧,令观众十分震撼。
【分析】
8.
本题考杳学生赏析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控诉了叔父与皇后的罪人之恶”错误,原文只说“那毒害你父亲的蛇,头上戴着王冠呢”,并没有控诉皇后。
故选Co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现出鲁贵对自己在周家特殊地位的自得”错误,根据他偷看时“是刚来的底下人“可知,他并无什么特殊
地位,他自负的是自己窥得周家的秘密,手中有了太太和大少爷的把柄。
故选Co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话剧与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的对比探究能力。
“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所以会有大量台词来推进剧情;而电影艺术则是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
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故而更侧重于通过画面来表现场景,推动
情节。
其效果有各自的侧重点,《雷雨》剧本中的对白,略去了画面,让人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两个人的对话中,
从话语中品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鲁贵的贪婪卑鄙,四凤的天真单纯,更好地塑造了人物。
电影画面则直观地把阴森恐怖的场景展现出来,营造了一种神秘诡异的气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雷雨》更接近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创作理念。
《哈姆雷特》中尽管也塑造了邪恶的国王,但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人性是并不残酷的,他始终保持着仁爱、
勇敢等美好品性。而《雷雨》则不同,从节选剧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残酷的因素:四凤是鲁贵的亲生女儿,
他却根本不在乎女儿的感受,告诉女儿她的恋人周萍与周萍的继母有染的残酷事实,让人直面人性的丑恶;
周萍与繁漪之间尽管没有血缘关系,却依然是乱伦,他们被欲望驱使着作出丑恶的事,让人直面欲望的丑
恶;在剧本中还有四凤爱着周萍的情节流露,并隐藏着另一出悲剧: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他们
本来自然真纯的爱,因为父母过去种下的苦涩果实而注定了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让人感到命运的残酷。每
一个人物都在推动着悲剧的发展,他们制造了这个悲剧,可是又都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
阅读《窦娥冤》第三折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
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
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春,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
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
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
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
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
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
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
月一^I•五,有灌不了的浆水饭,灌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
上!(唱)
12.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
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B.元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舞台说明和剧名等构成。
C.元杂剧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
曲四大家
13.下列对曲词(滚绣球)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日月”“鬼神’",天地”等,显得通俗易懂。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运用了呼告、
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
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支曲子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高亢激昂,酣畅淋漓,体现了曲词浓郁的抒情色彩。
14.窦娥临刑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这一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15.本曲中有两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本);而在《古名家杂剧》
本中却是:“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怨哀告天!”(古本)。试分析其优劣。
【答案】
12.C
13.B
14.不能删去。①这正体现了窦娥难以舍别婆婆的感情,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表现了她的善良;②增
强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的黑暗及无公道。
15.《古》本第一句是陈述句,不如《元》本用反问句的质问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诉求,
不如《元》本的直接指斥和否定有力量。总之,元本更能突出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塑造人物
形象更鲜明、更丰满,主旨表达也更深刻。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元杂剧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错,元杂剧角色上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元杂剧中无“生'”'丑"
角色。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B.“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错。盗跖和颜渊分别借指坏人和好人,不是“象征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结合文意分析该情节的作用,也就回答了删除的原因。
根据“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灌不了的浆水饭,灌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
烧一陌儿”分析,体现了窦娥难以舍别婆婆的感情,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表现了她的善良。
根据“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
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II赴法场典刑”分析,窦娥为了不连累婆婆屈招了,
以致被押往刑场问斩。窦娥临刑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可见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
加突出社会的黑暗及无公道,更增强了悲剧气氛。
15.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考生要明确《元》本中这句话比《古》本中的语句好,然后比较这两句的不同之处,分析好的原因。
《元》本中是“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前句"何为地''用的是反问句,质问“地”
不分好歹,语气强烈;后句“枉做天”直接指斥“天”错勘贤愚枉,"天”真是太糊涂,贤愚不分,好坏不辨,立
场坚定地否定了"天''有力量。所以,这样的语句更能突出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鲜
明、丰满,主旨表达也更深刻。
《古》中是“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H负屈衔怨哀告天!”前句“难为地”是陈述句,不如《元》
本用的反问句语气强烈;后句“哀告天”是对天的哀告诉求,不如《元》本的直接指斥和否定有力量。
综上分析,《元》本中这句话比《古》本中的语句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宝黛初见
曹雪芹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
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
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
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
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yao)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昧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
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黛玉——的都答应着。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
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
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
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
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
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
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
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
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
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鬣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
一时再吃茶,方不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
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
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
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
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
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
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
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场。),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
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嘤珞,
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
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
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
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
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
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
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日: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
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
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
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
生两屠■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
一穿,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
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
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
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
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
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
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
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
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
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
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
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
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
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
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16.宝玉给黛玉取字的情节表现什么?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他反对封建观念,追求男女平等。B.他对黛玉颇有好感。
C.为追求黛玉而展示自己的才华。D.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
17.关于读书问题,黛玉回答贾母是“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是“不曾读”,前后为何不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
A.黛玉怕宝玉考她,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表现了她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
B.黛玉从刚才贾母的话中得知贾母不主张女孩儿多读书,便改了口,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
态度。
C.反映黛玉细心机敏,善于随机应变。
D.是为了讨好宝玉,因为她知道宝玉不爱读《四书》《五经》,说明她机敏聪慧。
18.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节选部分是如何表现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
16.C
17.B
18.(1)呼应小说开头的“木石前盟”,增添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2)照应前面黛玉“倒像在那里见过
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说明两人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3)突出宝玉、黛玉之间心灵相遇,感情默契,
为后面描写他们坚贞的爱情埋下伏笔。
19.(1)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先通过众人之口,从反面入手,突出了这一人物的顽劣异常、
不合常规,致使黛玉心生“蠢物”印象。可见到真人,却是一位清秀俊朗的年轻公子,欲扬先抑,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2)通过他的对话与“发狂摔玉”的行为,突出了这一人物的真性情与叛逆的性格,也表现了宝
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的能力。
A.古时女子一般有名无字,贾宝玉问过姓名便问有无字,听闻无字还给她取字,说明在他心中并无男尊女
卑的概念,故该选项正确。
B.他听闻黛玉名字,立即便能与黛玉"颦眉”的特点联系起来,取“颦颦”一字,足见他对黛玉很有好感。
C.错误,他与黛玉才初相识,且只有八九岁的年龄,说为「追求而展示才华,不符合人物当时的情境,且把
"黛''字与颦眉联系起来也是宝玉内心真实所想,并非是“为追求黛玉而展示自己的才华”。
D.所说之话虽被探春指为“杜撰”,但能立即“杜撰”得合情合理,可见他才思敏捷。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A.黛玉才华出众,虽然寄人篱下,却并不自卑,因此并不怕宝玉考她。
C.黛玉细心机敏,是她谨慎性格的体现,也和她寄人篱下的境遇有关,此处主要还是强调黛玉的谨慎态度,
而不是“机敏”“善于随机应变”。
D.黛玉如此回答并不是为了讨好宝玉,而是顺着贾母的想法回答,体现/她谨慎的性格。且依据“除《四书》
外,杜撰的太多……”可知,宝玉并不是不爱读《四书》,只是对那些借圣贤之言“饵名钓禄”之徒和八股取士
制度不满。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木石前盟”中“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婿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
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
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顽石成为了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文中宝黛初会便有“见过”之感
便是与其相照应,从而增添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前文写黛玉初见宝玉时“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后文宝玉初见黛玉又说“这
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除了照应之外,也说明两人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从而突出宝玉、黛玉之间心灵相遇,
感情默契,为后面描写他们坚贞的爱情埋下伏笔。
1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
文章先写众人眼中的宝玉:“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
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
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
信他“。接着写黛玉真实见到的宝玉,这是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正面写宝玉时,又特别使用了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贾宝玉的叛逆性格:”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
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宝玉听/,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
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
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金丝八宝攒珠髻,朝
阳五凤挂珠钗;项上赤金盘螭要珞圈;裙边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缕金百蝶穿
花大红洋缎窄根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绐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
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
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
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
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
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
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
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
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
告诉我;Y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
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20.依次排列在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络着戴着带着系着B.戴着帽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跆拳道理论考试》课件
- 《食品加工学》课件
- 环境监测复习测试有答案
- 《电波传输》课件
- 《制定发展措施》课件
- 《语言学概论》课件
- 保险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博商课件
- 班组长上讲台课件
- 《海参海蜇养殖技术》课件
- 《诗歌结构技巧》课件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我的物品我做主班会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摄影入门课程-摄影基础与技巧全面解析
-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 外汇行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 司法考试2024年知识点背诵版-民法
- 电子产品组装工艺流程手册
- 冀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龙集镇稻虾综合种养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13000字】
- 25 黄帝的传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