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真实坦诚B.自然C.留有余地D.克服羞怯

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A.A.心理模仿B.生物本能C.人的理性D.生产劳动

3.特瑞普利特(H·Triplett)最早研究的现象是()

A.社会抑制

B.社会懈怠

C.团体思维

D.社会助长

4.人的心理包括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5.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

A.斯皮尔曼B.艾宾浩斯C.斯腾伯格D.麦克里兰

6.下列不能说明学习内涵的是()。

A.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B.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C.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的过程

D.学习是生理成熟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

7.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

8.

27

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9.

20

天空有大片云彩飘动时,我们看到月亮好像在云彩中穿行,而云彩好像没动,这是下列哪种运动知觉现象?()

10.《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A.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11.

26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12.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

A.个性心理特征

B.心理过程

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13.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A.课堂教学以外B.学校以外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14.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A.A.24小时内B.第二天C.第三天D.第二周15.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A.研究型B.艺术型C.现实型D.社会型

16.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领导制度

D.教育管理制度

17.厌恶疗法属于()。

A.行为矫正疗法B.精神分析疗法C.人本主义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作技能特点的是()。

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B.动作进行的外显性C.动作结构的展开性D.动作认知的观念性19.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A.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C.知识水平D.文化因素

20.1937年出版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A.卡特尔

B.塔佩斯

C.奥尔波特

D.霍兰德

二、填空题(20题)21.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2.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23.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24.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25.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6.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7.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28.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29.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30.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31.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2.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3.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34.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5.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36.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7.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38.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39.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40.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三、论述题(5题)41.试从注意品质简析新手手忙脚乱容易出错的原因。

42.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43.结合思维品质的特性,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4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5.试分析态度的理论。四、论述题(5题)46.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47.结合实际,谈淡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48.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

49.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50.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五、辨析题(5题)5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5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53.浮云中的太阳或月亮好像运动一样,这是诱动知觉。

54.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55.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六、(5题)56.“入芝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是下列哪种心理现象()A.A.知觉B.嗅觉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

57.______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及发展人的本性。

58.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59.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60.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

参考答案

1.B青少年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

2.DD

[解析]A.心理模仿,“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模仿心理就是教育的基础。B.生物本能,“生物起源论”的代表是19世界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托尔诺。其实,“生物起源论”是错误的,它把人类社会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与动物的本能混为一谈,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起源说一共有四种(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所以C是不正确的。答案应选D。

3.BB

[解析]了解“社会懈怠”的概念即可知答案。

4.C

5.B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6.D

7.C

8.B

9.C

10.B

11.B

12.A

13.D该题考查的是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概念。考生在学习这一概念时要掌握三点:第一,课外校外教育是课程计划(原教学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原教学大纲)以外;第二,利用课余时间;第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是概念的第一、三点,考题容易涉及。

14.A

15.C

16.A

17.A此题可以举一反三,要了解主要的心理治疗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18.D

19.C

20.C

21.强化强化

22.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23.稳定,统一

2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25.社会家庭26.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27.认识

28.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29.社会知识社会知识30.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31.强制性强制性32.识记保持

33.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34.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35.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36.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37.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

38.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39.制度文化

40.先快后慢先快后慢41.注意的品质之一是注意的分配,即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一个新手容易手忙脚乱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并不能做到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注意分配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者自动化程度。如果人们对这几种活动都比较熟悉,其中有的活动接近于自动的进行,那么注意的分配就较好。相反,如果人们对要分配注意的几种活动都不熟悉,或者这些活动都较复杂,那么分配注意就比较困难了。新手正是对各项活动都不熟悉,所以容易手忙脚乱。

42.(1)教师教的标准:

①教学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结构合理;④方法恰当;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教态从容自如。

(2)学生学的标准:

①注意力集中;②思维活跃;③积极参与;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3)上述要点要求结合实例论述。43.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有:(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4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1)此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增设一批应用性学科、技术性学科专业等。(5)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45.(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46.(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47.应结合实践论述,论述时要把握以下要点: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办法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班团组织的专题集会、文艺、体育等活动。

48.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9.复习是防止租克服遗忘的有效方法,研究与实践证明,只有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组织复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复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记忆目标和意图越持久、越明确,效果越好;时问意图清楚,效果越好;复习态度积极主动,效果越好。(2)复习时问要合理安排。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的趋势,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才能防止学习之后立即快速地遗忘。为避免前摄与倒摄抑制的于扰,避免过分紧张与疲劳,每次复习内容不应过于集中;长时问复习,中间要短暂休息;要做到“学而时习之”,以平时分散复习为主;在分散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或集中总复习效果要好。(3)复习方式不要太单调,要多样化,如视、听、读、写、操作是一种有效复习方式;复习方式应根据记忆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灵活选择。(4)采用“记忆术”有助提高复习效果,主要记忆术有:定位记忆术、数字谐音记忆术、串连记忆术、形象控制记忆术及其他记忆术(如异同法、特征法、等距法、推算法、口诀法、谐音法等)。总之,多种方法协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50.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美育可以促使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租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键身作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51.正确。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管它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它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52.错误。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论。它虽然看到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53.正确。这是诱动知觉。即指静止之物,因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好像运动的知觉。

54.错误。

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55.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影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56.C

57.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58.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

59.(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因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