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_第1页
长沙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_第2页
长沙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_第3页
长沙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_第4页
长沙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来源网络侵权删除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豌豆自然状态下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理想的实验材料B.杂交时,需要在花粉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的操作C.“在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假说的内容之一D.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是否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A正确;B、豌豆是两性花,杂交时,需要在花粉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的操作,B正确;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孟德尔时代并未证明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C错误;D、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用隐性的纯合子与子一代杂交)来验证假说是否正确,D正确。故选C2.植物紫茉莉的花暮开朝合,被誉为“天然时钟”。其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一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雌配子有A、a两种,比例为A∶a=1∶1B.F2中出现3种花色,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2中红花和白花为纯合子,粉红色花是杂合子D.F2中白花与粉红花杂交,F3会出现2种花色,比例为1∶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植物紫茉莉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白花→F1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全显性,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AA)或隐性纯合子(aa),控制粉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A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aa)或显性纯合子(AA)。【详解】A、根据题意的杂交实验可知,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全显性,判断子一代基因型为Aa,因此F1产生的雌配子有A、a两种,比例为A∶a=1∶1,A正确;B、子二代出现红花∶粉红花∶白花=1∶2∶1,由于不完全显性该结果为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红花基因型为AA或aa,白花基因型为aa或AA,是纯合子,粉红花基因型为Aa,是杂合子,C正确;D、F2中白花(aa或AA)与粉红花(Aa)杂交,假设白花基因型为aa,则F3为Aa(粉红花)∶aa(白花)=1∶1,若白花基因型为AA,则F3为AA(白花)∶Aa(粉红花)=1∶1,D正确。故选B。3.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A.出现染色单体B.同源染色体联会C.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D.子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概念: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蝗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会进行染色体复制,产生染色单体,A错误;

B、蝗虫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正确;

C、蝗虫在有丝分裂后期,也会发生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C错误;

D、蝗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子细胞中也会出现24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B。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为我国的土鸡品种之一。芦花是指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若羽毛上没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则是非芦花;相关基因为B、b,不在W染色体上。根据列遗传图解分析,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芦花为显性性状,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B.亲本的基因型为ZBW(♂)、ZBZb(♀)C.F1的芦花鸡(♂)与非芦花鸡(♀)杂交,子代芦花鸡的比例为1/4D.为多养母鸡,多得鸡蛋,可以用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杂交,挑选非芦花鸡【答案】D【解析】【分析】1、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详解】A、F1的表型与性别有关,且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说明芦花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错误;B、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ZBW(♀)、ZBZb(♂),B错误;C、F1的芦花鸡(♂)有ZBZB、ZBZb两种,比例为1:1,菲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子代非芦花鸡的比例为1/4,则芦花鸡的比例为1-1/4=3/4,C错误;D、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Zb,子代雌鸡的基因型为ZbW,均为非芦花,雄鸡均为ZBZb,表现为芦花,因此可以依据羽毛性状将母鸡选出来,D正确。故选D。5.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流程图,有关该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仅由蛋白质和DNA构成,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理想材料B.用T2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获得蛋白质被标记的噬菌体C.若搅拌不充分,35S标记T2噬菌体这一组上清液放射性会增强D.32P标记T2噬菌体的这一组,沉淀物放射性很高,子代部分噬菌体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是DNA病毒,仅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在研究遗传物质时,可以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单独的研究它们的作用,所以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理想材料。噬菌体在侵染时,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胞内,DNA进入。T2噬菌体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详解】A、T2噬菌体是DNA病毒,仅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在研究遗传物质时,可以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单独的研究它们的作用,所以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理想材料,A正确;B、用T2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在T2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寄主细胞内的被35S标记的氨基酸来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可以获得蛋白质被标记的T2噬菌体,B正确;C、若搅拌不充分,35S标记T2噬菌体的这一组,一些蛋白质外壳没有和大肠杆菌分开而进入沉淀中,导致上清液放射性会减少,C错误;D、32P标记T2噬菌体的这一组,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可以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所以沉淀物放射性很高,子代细胞中少部分T2噬菌体有放射性,D正确。故选C。6.科学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这些基因的遗传效应促使番薯膨大产生了可食用的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说明农杆菌侵入番薯,且部分基因进入了番薯细胞;“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说明农杆菌的部分基因在番薯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说明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即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A正确;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的化学本质都是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组成的,但是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错误;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说明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正确。故选B。7.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碱基数是n/2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缩短合成一条肽链所需要的时间D.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不具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不进行转录;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2,因为DNA上有调控区域,A错误;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B错误;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没有缩短合成一条肽链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C错误;D、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可以由几种tRNA来转运,因此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B.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但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基因重组C.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详解】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错误;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因此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但一对同源染色体会因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插入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与减数分裂密切相关,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9.杰弗里·霍尔等人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中发现若使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发生突变,果蝇的昼夜节律会发生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出天然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改变生物体的性状B.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基因突变可以由于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产生C.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D.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基因,判断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突变一定改变了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性状,A正确;B、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错误也会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C、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C正确;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基因是否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D。10.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答案】A【解析】【分析】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由图可知,母亲年龄越大,所生小孩患该病的概率越高。【详解】①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大而呈指数级增加,因此适龄生育能预防该遗传病,①正确;②③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因此不能基因诊断,能进行染色体分析,②错误;③正确;④B超检查不了染色体数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在千里岛上,溪流中生活着虹鳚。上游的虹鳚最初来自下游,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上游的雄性虹鳚身体颜色鲜艳,下游雄性虹鳚身体颜色较为暗淡。上游水浅,在下游存在的大型捕食者不会出现在上游,而雌性虹鳚喜欢与颜色鲜艳的雄性虹鳚交配。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雄性虹鳚身体颜色越鲜艳,越容易被捕食者捕食B.自然选择的不同决定了雄性虹鳚身体颜色进化方向的差异C.捕食者导致下游雄性虹鳚产生身体颜色变暗淡的变异D.若上下游的虹鳚出现生殖隔离,则说明形成了新的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就称为受精前的生殖隔离。【详解】A、下游存在大型捕食者,雌性虹鳚喜欢与颜色鲜艳的虹鳚交配,下游雄性虹鳚身体颜色却较为暗淡,说明雄性虹鳚身体颜色越鲜艳,越容易被捕食者捕食,A正确;B、上游的选择主要来自于雌性虹鳚,下游的选择主要来自于雌性虹鳚以及捕食者,上下游的雄性虹鳚身体呈现不同颜色,说明自然选择的不同决定了雄性虹鳚身体颜色进化方向的差异,B正确;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变异是随机、不定向的,在下游的虹鳚种群中,存在不同颜色的雄性个体。捕食者的选择作用,使得决定雄性身体颜色暗淡的基因的频率提高,不是让下游雄性虹鳚产生身体颜色变暗淡这一变异的原因,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若上下游的虹鳚出现生殖隔离,则说明形成了新的物种,D正确。故选C。12.果蝇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和黑身是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长翅灰身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残翅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占1/4。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B.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C.子代不会出现残翅黑身雌果蝇 D.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遗传定律的应用,涉及显隐性和基因位置的判断、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判断基因型和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考查了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能力,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详解】题中没有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性状组合的数据统计,因此不能判断两对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长翅果蝇的子代有残翅雌性,则残翅是隐性,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父本应该是残翅,矛盾;灰身果蝇的子代有黑身雄性,说明黑身是隐性,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雄果蝇中的黑身个体应占1/2,矛盾,所以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结合C项分析,亲本的基因型都是双杂合子,子代会出现残翅黑身雌果蝇,C错误.结合上述分析,亲本雌蝇含两种隐性基因,D错误.【点睛】一对相对形的亲本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或者亲本是一种表现型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能够判断显隐性;判断基因的位置时,若没有子代完整的性状表现信息,可以用假设法-矛盾法进行判的;判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应该有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组合的数据做依据。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3.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患者骨髓内会出现大量恶性增殖的白细胞。该病是由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这种变异属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由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的,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C。【点睛】14.遗传性肾病(AS)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3种,即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XL,约占80%)、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约占15%)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极少数)。下图表示甲、乙,丙3个家庭关于AS的遗传系谱图,并且这3个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各不相同。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AR,该类型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B.乙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XL,该类型男性患者的母亲是患者C.丙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AD,图中小红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3D.在自然人群中,患AS的女性患者人数小于男性患者人数【答案】CD【解析】【分析】甲家庭父母无病,儿子有病,甲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丙家庭父母患病,有正常女儿,丙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家庭母亲有病,后代无病,由于3个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各不相同,乙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甲家庭父母无病,儿子有病,甲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AR,男女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相等,A正确;B、甲家庭父母无病,儿子有病,甲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丙家庭父母患病,有正常女儿,丙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家庭母亲有病,后代无病,由于3个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各不相同,乙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即XL,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因此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其母亲一定患病,B正确;C、丙家庭父母患病,有正常女儿,丙家庭关于AS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AD,丙家庭的双亲都是杂合子,小红患病,其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C错误;D、AS的3种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而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因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XL,约占80%),所以在自然人群中,患AS的女性人数多于患AS的男性人数,D错误。故选CD。15.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交配亲代表型子代表型黑色银色乳白色白化1黑色×黑色220072黑色×白化109003乳白色×乳白色0030114银色×乳白色0231112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种C.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3种毛色【答案】AD【解析】【分析】根据图中杂交组合及子代表现型,可推知:交配1、黑×黑→黑∶白化=3∶1,说明黑对白化为显性,白化为隐性,两个黑色亲本为杂合体,其基因型均为CbCx;交配2、黑×白化→黑∶银=1∶1,为测交,说明银对白化为显性,黑色亲本为杂合体,其基因型为CbCs;交配3、乳白×乳白→乳白∶白化=3∶1,说明乳白对白化为显性,乳白亲本都是杂合体,其基因型均为CcCx;交配4、银×乳白→银∶乳白∶白化=2∶1∶1,说明亲本银与乳白都是杂合体,也说明银对乳白为显性。故毛色等位基因的显隐性是Cb>Cs>Cc>Cx。【详解】A、亲代黑色×黑色→子代出现黑色和白化,说明黑色(Cb)对白化(Cx)为显性白色×乳白色→子代出现乳白色和白化,说明乳白色(Cc)对白化(Cx)为显性。亲代黑色×白化→子代出现黑色和银色,说明银色(Cs)对白化(Cx)为显性,故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A正确;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有10种,B错误;C、根据四组交配亲子代的表型关系可以确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C错误;D、由于四种等位基因间存在显隐性关系,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3种毛色,D正确。故选AD。1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C.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5/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7/9【答案】ABD【解析】【分析】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遗传保持平衡,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如果H基因频率为p,h基因频率为q,则有p+q=1,HH+Hh+hh=1,HH=p2,hh=q2,Hh=2pq。

【详解】A、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种群足够大,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无突变、无自然选择、无迁入和迁出),每个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种群的亲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子代H基因频率为p(0<p<1)时,由于亲子代之间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亲代H基因频率也为p;当亲代种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p,hh基因型频率为(1-p)时,则亲代H基因频率为p,此时,亲代都为纯合子,A正确;B、如果亲代只含有杂合子Hh,随机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HH:2Hh:1hh,且H、h的基因频率相等,P=b时符合该关系,因此,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B正确;C、由题图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a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a(1-a)=(1-a)2,解得a=1/3,则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3×1/3=1/9,C错误;D、由题图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c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c(1-c)=c2,解得c=2/3,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H=2/3×2/3=4/9,hh=1/3×1/3=1/9,Hh=2×2/3×1/3=4/9,子一代自交,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1/2×4/9=7/9,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组合A_BbA_bbA_BB或aa__花的颜色粉色红色白色(1)让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是粉色的。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实验。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的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已给出两种类型,请将未给出类型画在框内(如图所示,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______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花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③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a.若_______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一种类型);b.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二种类型);c.若_____________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三种类型)【答案】①.AABB②.AAbb③.aaBB④.AAbb⑤.⑥.花粉色:红色:白色=6:3:7⑦.花粉色:红色:白色=2:1:1【解析】【详解】(1)让纯合白花植株(AABB、aaBB、aabb)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AAbb),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则亲本可能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2)①①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位置有三种类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是一种类型,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A和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种是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另一种如图所示:

③a.若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能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B、Ab、aB、ab),后代植株花将具有三种花色,粉色(A_Bb):红色(A_bb):白色(A_BB或aa__)=(3/4*1/2):(3/4*1/4):(1-3/4*1/2-3/4*1/4)=6:3:7。c.若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三种类型,亲本将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b和aB),这两种配子随机组合产生三种基因型后代分别是AaBb(粉色):AAbb(红色):aaBB(白色)=2:1:1。18.图1为某一个二倍体动物的部分细胞分裂图像,图2是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处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依据细胞_____________(填字母)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2)由图1分析可知,该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形成_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3)图2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de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基因重组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______段。【答案】(1)①.ABD②.D(2)2(3)①.DNA的复制②.着丝粒的分裂(4)cd【解析】【分析】据图1分析,A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2: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小问1详解】图1处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小问2详解】由图1分析可知,该动物含有4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以形成2个四分体。【小问3详解】图2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DNA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DNA由1变2;de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由2变1。【小问4详解】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交叉互换型)和后期(自由组合型),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在图2中的cd段。19.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并且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三种假说。请回答问题:(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1培养液和14NHC1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___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DNA两条链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以及DNA两条链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2)实验一:从DNA两条链被15N标记大肠杆菌以及DNA两条链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2(a)所示。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2(a)中出现两个峰。(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2(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组成;a.两条15N-DNA单链b.两条14N-DNA单链c.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d.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并且图2(b)与图2(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说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排除复制方式①;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图1中的复制方式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2)氢键(3)①.d②.②③.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④.③【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小问1详解】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培养液中的氮被大肠杆菌吸收后,可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小问2详解】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热变性处理可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小问3详解】将含15N的大肠杆菌(亲代DNA两条链都含有15N)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凡是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如果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②半保留复制,则F1DNA分子是由②所示的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组成,故选d;此种情况下,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在离心管中会出现一个条带,而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在离心管中会出现14N条带和15N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与实验结果相符。若为①全保留复制,则F1DNA分子中,有1/2的DNA分子是由两条15N-DNA单链组成,有1/2的DNA分子是由两条14N-DNA单链组成,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应出现两个条带:14N条带和15N条带,而本实验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所以排除了“全保留复制”,。若为③弥散复制,则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1个条带,而本实验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因此排除了“弥散复制”。20.miRNA是细胞中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CL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调控,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A过程是__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的催化。(2)B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物质②是指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可知,miRNA调控BC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4)MIR-15a基因缺失,则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转录②.RNA聚合酶(2)①.tRNA②.多肽(或多肽链)(3)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4)①.上升②.MIR-15a基因缺失,无法合成miRNA,无法调控BCL2基因的表达,使BCL2基因表达产物增加,抑制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的可能性增加【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过程表示转录,B过程表示翻译,①表示转录形成的信使RNA,②表示翻译形成的多肽,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可与BC12形成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A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小问2详解】B过程为翻译,翻译过程中与①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tRNA。②表示翻译形成的多肽。【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可知,miRNA调控BC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Bcl2基因的翻译过程。【小问4详解】BCL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若MIR-15a基因缺失,无法合成miRNA,无法调控BCL2基因的表达,使BCL2基因表达产物增加,抑制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的可能性上升。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