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课时2第七单元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堂导入主要内容CONTENTS02活动探究04课堂小结05达标讲评06导学目标01课堂达标07知识梳理0312体验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及对母亲的理解和痛悔。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理解文中情与景的内在关系,引发学生对人生的顽强精神和亲情的思考。(播放歌曲《懂你》)师: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初步学习了《我与地坛》这篇课文,了解了作者史铁生与地坛的故事。在那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中,史铁生从残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明白了生是一个不可辩论的问题,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所以他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坦然地面对生活。地坛成了他的精神乐园,在他精神跋涉的过程中,除了地坛给予他启示,“母亲”的陪伴亦给予他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地坛,走进史铁生的内心世界,共同去感受那份伟大的母爱吧。一、内容理解1.地坛中的草木、昆虫及园子的状态如何?它们分别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明确:(1)草木、昆虫的状态:并不在意自己的栖息地的荒芜,都在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着,述说着自己生命的美丽。启示:要按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活下去。(2)园子的状态:荒芜但并不衰败。启示:虽然身体残疾,但心不能颓废,人活着就应活得灿烂。一、内容理解1.地坛中的草木、昆虫及园子的状态如何?它们分别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明确:(1)草木、昆虫的状态:并不在意自己的栖息地的荒芜,都在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着,述说着自己生命的美丽。启示:要按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活下去。(2)园子的状态:荒芜但并不衰败。启示:虽然身体残疾,但心不能颓废,人活着就应活得灿烂。2.文章第二部分记录了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的一天,当时作者有什么感受?明确:(1)失落与惆怅。“我”走遍了这园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但是母亲已经离开了“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母亲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2)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我”已经真正懂得了母亲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3.阅读文中第二部分,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母亲心中的“苦”?说出你的理解。相关语句:①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②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③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母亲的苦:(1)“我”去地坛以后,母亲在家里很担心。(2)“我”不愿待在家里,母亲害怕“我”去地坛出事,但还是不敢阻止“我”去。明确:“我”去地坛,母亲送。——从情感上讲,母亲担心儿子出去会做傻事;但从理智上讲,母亲知道儿子需要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去完成对人生的认识。这时的母亲既担心无奈又必须隐忍。“我”在地坛,母亲忧。——这时的母亲心神不宁又坐卧难安,在痛苦和惊恐中祈求“我”还活着。“我”久在地坛,母亲找。——这时的母亲茫然又急迫,生怕儿子做出傻事。4.早先的时候,“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母亲是什么反应?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1)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2)母亲找“我”时,“我”决意不喊她,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明确:儿子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来不及为母亲着想,甚至来不及体会母亲的痛苦,不能理解母亲。而母亲承受着双重的痛苦却毫无怨言。当作者倔强地拒绝了母亲的爱时,母亲还是选择默默隐忍。5.小组讨论,“我”从事写作与母亲有什么关系?这是母亲希望的吗?明确:当“我”理解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以后,想用“写作成名”的方式来报答她,让她高兴。文中提到“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说明母亲唯一的希望只是“我”能够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无论是写作还是干别的都可以。6.第10段中,为什么作者要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明确:她理解儿子,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出去走走,老待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儿子需要自己去想,去斟酌,她不想惊扰儿子。但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刻骨铭心的爱,她又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她几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只要儿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当儿子回家后,她想问儿子内心的想法到底怎样,有什么打算,却又害怕增加儿子的压力而终于不敢问。同时,她还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二、整体把握1.自读文章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明确:“车辙”就是作者的心路历程。作者经过在地坛的长期思考,参透了人生的意义,从残疾自伤走向了坚忍顽强。但是,他的思索结果不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陪伴,是母亲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2.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地坛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仰赖地坛,在心理上迷恋地坛。在作者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是地坛为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悟,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地坛在不动声色中拯救了作者。“我”、地坛、母亲三者是怎样的一种联系?明确:“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母亲与地坛融为一体,一起融入了“我”的生命。阅尽沧桑的地坛以宽阔的胸怀静静地接纳包容了曾经痛不欲生的“我”。历尽苦难的母亲以聪慧坚忍的关爱默默地理解容忍着茫然失措的“我”。没有地坛“我”不知道该不该活下去,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没有母亲“我”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探究一史铁生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难题?他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明确:(1)作者残废了双腿后,母亲知道儿子心里苦闷,知道不该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又担心儿子一个人在园子里会想不开,不知道这种情形会持续多久,这使她心神不定,坐卧难宁,痛苦而惊恐。这就是史铁生当年独自到地坛去的时候给母亲所出的难题。(2)作者双腿残废后,一开始每次动身到地坛去,对自己摇车出小院后母亲会怎样不曾想过;后来偶然看到母亲在自己走后仍站在原地望着自己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依然没为母亲想过;多年以后懂得了母亲的自我安慰、暗自祷告和对自己的提示、恳求与嘱咐。探究二史铁生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难题?他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母亲到园子里来找作者,他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任母亲茫然而急迫地找寻而不吱声,后来感到痛悔,并因偶尔听到两个老人的谈话,想到母亲当年不知在园子里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母亲猝然去世后想到了母亲的痛苦、惊恐和不幸,理解了自己的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后,他希望母亲还活着,能分享自己的一点点快乐,深切地怀念母亲;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作者开始相信写作并不是母亲盼望自己找到的那条路,鲜明深刻地认识到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自己将继续思考人生,追寻幸福。探究二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明确:(1)隐忍宽容。容让儿子,自己承受痛苦;理解儿子,委屈自己,眼看自己的儿子在最辉煌的时候遭遇人生一大挫折,母亲想要安慰,但又怕伤害儿子那敏感又脆弱的心灵。(2)倔强坚韧。母亲为了儿子不懈地四处奔走;默默注视着儿子,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儿子,用她那坚韧的性格感染着儿子。(3)思想深刻,聪慧过人。母亲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去呵护儿子,并且思想深刻,考虑长远。(4)体贴关怀。母亲心思细腻,注重每个细节;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儿子在园子里待得太久时,母亲便会到园中寻找儿子,坚持不懈。探究三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1.下列画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有许多寺庙历经沧桑,风雨剥蚀,已变得斑驳陆离。B.我国边防军队的武装力量装备逐渐增强,而且训练有素,有时甚至声名狼藉。C.眼见自己的阴谋败露了,他失魂落魄地夺路而逃。D.家人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她居家隔离期间总是心神不定。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描写地坛的变迁,有沧桑厚重的历史感。B.文中的地坛是作者的灵魂栖居地。作者写地坛,突出的是一种物我交融同呼共吸的隐秘的精神默契。C.“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等一系列事物的存在,都隐含着一种生命的意义。D.“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在寻找作者时的仔细。1.下列画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有许多寺庙历经沧桑,风雨剥蚀,已变得斑驳陆离。B.我国边防军队的武装力量装备逐渐增强,而且训练有素,有时甚至声名狼藉。C.眼见自己的阴谋败露了,他失魂落魄地夺路而逃。D.家人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她居家隔离期间总是心神不定。B【解析】“声名狼藉”意思是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这里应该是表示名声广泛地传播开去,即名声大噪。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会活动总结范文15篇
- 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15篇)
- 法治社会+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卷263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考试卷110
- 二氧化硅壳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自润滑性能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离婚子女抚养权协议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产业养生顾问劳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净水设备售后技术支持与用户满意度提升协议3篇
- 软件行业美工工作总结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铁路局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学课件
- 肖像绘画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3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招考聘用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土方转运方案
- (11.3.1)-10.3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