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恶乎往而不可》教案陈晓淑漳州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形”与“神”的理解把握庄子安时处顺的生死观。2、过程与方法:结合群文阅读材料,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庄子齐物思想和生死观;通过自主讨论、比较探究等方法理解庄子思想及其启发意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在人生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在挫折逆境中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教学重点】理解庄子对“形与神”关系的认识,体会庄子“重神轻形”的观点,从而把握“安时处顺”的生死观。【教学难点】学习体会庄子通过丑怪荒诞的审美和奇特寓言表达“安时处顺”的生死观【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卡西莫多这个文学形象?他,是雨果《巴黎圣母院》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被称为长相丑陋又聋的钟楼怪人。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卡西莫多的外貌:“他整个人就是一副怪相。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歪,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勉强并拢,从正面看去,活像两把月牙形的大镰刀,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在庄子笔下,也有许许多多这样丑怪之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有这样一个形丑之人。二、体会“形之变”——丑化1、子舆的病有何表现?请找出对其病体的描写。明确:“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形体丑陋怪诞,残疾,令人惊颤的畸变。2、如何看待子舆极丑的外貌的?如果这种丑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是什么感受?(假设回答:悲痛,绝望,无奈,生不如死……)3、子舆面对形体的变化,是何态度?有何表现?明确:“其心闲而无事,跰藓而鉴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很坦然豁达,正视形体的变化,不以丑为念,不在意形体的美丑和病残。4、为何子舆能做到如此坦然?明确:在他看来,形体的美丑、健康与病残都是自然现象,是什么造成形体的变化?是自然,是造化,是造物者!子舆感叹说:“伟大啊那造物者,将把我弄成这种屈曲不伸展的样子!”他跌跌撞撞地到井边照镜子,再一次发出对造物的感叹:“伟大啊那造物者,将把我弄成这种屈曲不伸展的样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感叹造物的神奇伟大,而不是抒发自己的悲哀。5、庄子将子舆的外貌描写得极为丑陋怪诞,你如何理解庄子这种极尽夸张的手法?明确:首先,这是庄子一贯的风格,好用荒诞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庄子及其后学有自觉追求奇怪的审美方向,因为他们“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即认为天下深沉污浊,不能拿庄重的语言跟他们交谈。)闻一多认为,从艺术上说,《庄子》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荒诞丑恶的趣味”。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因此,在庄子看来,形无美丑之分,全残之别。对子舆病体描写得越丑陋不堪,对常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哀痛,这样将之置于常人承受不了的绝境中,在此基础上,再来凸显一种超越这种绝境的巨大精神力量。(板书:忘形)三、体会“形之变”——物化1、子祀与子舆的对话中,为何子舆要假设将形体变成鸡、弹丸、轮子等物?首先,鸡、弹弓弹丸、轮子等物都是信手拈来的日常之物,亦是极小不起眼之物,庄子将人的形体变化为如此不起眼之物,也正说明了在庄子眼里,万物是齐等的,不分高低贵贱,人类并未作为万物之长而存在,人只是自然中及其普通的存在,就像鸡、弹丸一样。其次,形体发生了变化,化为鸡,则顺应鸡的本性——守夜报晓;化为弹弓弹丸,则顺应弹的本性,打鸟烧烤;化为轮,则以精神做马车,驾驭轮自由驰骋。(成玄英疏:“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这种顺应物的本性——适性,就是达到精神自由的表现。(学生也可联系文中安时处顺的思想,得出顺应这种变化,不论形体变成何物,都是自然的过程,保持内心的平和,泰然接受。)庄子在这里,极力泯灭人与外物的界限,人与外物可以共存、可以转化,同学们应该听过“庄周梦蝶”的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庄子将这种物我合一的状态称为“物化”,因为没有了人的优越感,没有了物我的界限,以这种物化的角度看待世界,站在宇宙变化的角度看待万物,看待病老、生死,才能超脱人的有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忘我状态。(板书:忘我)四、体会“形之逝”——顺化成玄英疏:“得者,生也。失者,死也”。庄子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1、子来病将死,其亲人的态度如何?世人对待死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其妻子环而泣之”。世人对待死亡总是抱着悲伤和恐惧。因为在世人看来,死亡意味着终结,而且死亡的经验是无法传递的,因而世人对待死并不能坦然处之。2、子犁为何要呵斥他的家人,子犁是如何看待死亡的?(朗读语句)明确:“无怛化!”意为“不要惊扰了变化。”说明子犁认为人的死亡是正在经历一种变化,那么我们就应该顺化,顺应这种变化。“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子犁亦惊叹于造化的神奇和伟大,认为人死后也许变为鼠肝,也许变为虫臂,这种物化的观点来看待死亡,死亡便不是终结,而是融入了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人死后接受自然熔炉的重新冶炼,接受自然造物主的重新安排。3、子来为什么面对死亡却能“成然寐,蘧然觉”?明确:因为他对待死亡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安时处顺,以达到内心的平和。我们来分析一下子来所说的这段话:①庄子以“父母于子”的常理要说明什么道理?儿子对于父母,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一切听命于父母。而对人来讲,阴阳变化的地位和意义远远超过父母。它阴阳使我接近死地而我不听从,那么我就太蛮横了,它有什么罪呢?子于父母的顺从,是人伦社会的常理;而人对阴阳变化的顺从,是自然大道的常理。(郭象注:“自古或有能违父母之命者矣,未有能违阴阳之变而距昼夜之节者也。”成玄英疏:“故知违亲之教,世或有焉;拒于阴阳,未之有也。”)简单说就是,人既然应该顺从父母,就更应该顺从阴阳。生为阳,死为阴,顺应阴阳即顺应生死。(学生疑问:是不是要我们逆来顺受?)②你是如何理解“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结合“鼓盆而歌”等语段理解。大自然使我的“形”开始,用“生”使我辛劳,用“老”使我安逸,用“死”使我休息,因此善待我的生,就是善待我的死的原因。人生于世,总不免于奔劳。世人莫不乐生恶死,担心变老,惧怕就死。面对世人所悲痛和恐惧的死亡,庄子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应该坦然面对。生死就如同季节变化一样自然。死亡意味着融入自然。《鼓盆而歌》记庄子回答惠施关于生死见解时说:“察其而来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行也,而本无气。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吕览》高诱注刚引庄子佚文说:“生寄也,死归也”,人生如寄,生只是形体暂时寄居于天地间,而死,才是永恒归家。《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译文:人的诞生,是气的聚合,气的聚合形成生命,气的离散便是死亡。如果死与生是同类相属的,那么对于死亡我又忧患什么呢?所以,万物说到底是同一的。)无生命——元气——形体——生命——死亡(归于无生命)③大冶铸金和犯人之形两者是什么关系?要说明什么?“大冶”和“金”,“造化者”和“人”,构成了一组类比、对照关系。成玄英疏:“夫洪炉大冶,熔铸金铁,随器大小,悉皆为之。而炉中之金,忽然跳踟,殷勤致请,愿为良剑。匠者惊嗟,用为不善。亦犹自然大冶,雕刻众形,鸟兽鱼虫,种种皆作。偶尔为人,遂即欣爱,郑重启请,愿更为人。而造化之中,用为妖孽也。”莫邪是宝剑,但如果铸金时,金跳出来说一定要铸成宝剑,那必是不吉祥。造化者造人时,偶然成了人就欢喜跳跃说:“成了人啊!成了人啊!”造化者一定会认为他是不吉祥的人。金不要汲汲于追求成为宝剑,人也不应以万物灵长自居,人死后接受造物者的安排,化为鼠肝也好,变为虫臂也罢,再变为人也好,造化的安排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我们更应敬畏自造化,顺应自然之道。(朗读提示:哪个字出现频率高,而且要读重音?——“必”!)这再一次说明了人对造物者主使的化不应该有所偏执。庄子的目的正是要化解世人在生死之间的偏执。“恶乎往而不可哉”正是体现了这种顺应自然,安时处顺的思想。五、小结:(子舆对形体的看法是为后文生死观做铺垫)通过子来子犁对生死的看法,我们都可以看到,庄子的生死观——安时处顺“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庄子•养生主》写老聃死,秦失前去吊唁,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这段话的意思,跟子舆的话完全一致。其前半可以理解为:恰好生,先生得时;恰好死,夫子顺理。郭象注释说:“时自生也”,“理当死也”(参阅郭庆藩《庄子集释》)。而子舆的意思也正是说,得乎时而生,顺乎理而死,一切均安然处之,哀乐就不会进入内心了;哀乐不能影响你的内心,就是解脱了倒悬之苦。你认为“物有结之”中的“物”可指什么?名、利、情、执念……成玄英疏:“若夫当生虑死,面以憎恶存怀者,既内心不能自解,故为外物结缚之也”庄子《德充符》有“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有人说,要达到安时处顺,哀乐不入,圣人是无情的。惠子问庄子人是无情的吗?庄子回答:“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因此,圣人不一定无情,圣人可忘情。忘却好恶之心,是非之心,保持内心的平和通达。在面对人力无可奈何的事情时,人好像是陷入了绝境。可庄子启发世人说,其实,安时处顺就是一条出路。这种靠自我精神的培育得到的人生的大解脱,表现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庄子认为,人生最彻底的自由,莫过于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只有超越生死的人才能轻松自然地活着,将自我融入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在大自然的无限中寻求个体生命的安身,达到生死两忘的逍遥境界。六、人生启发:谈谈你的启发和感悟。总结:庄子的生死观并不是让我们趋向死地,而是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突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固然折射着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在危难丛集的人间世,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刘熙载联系名人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如《世说新语》中嵇康奏广陵散,临死神气不变,气静神虚,不以生死为念。如史铁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也许我们不会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在我们一生中,也难遇到诸如史铁生他们的人生绝境,那么,庄子的生死观对我们还有意义吗?海德格尔说过“向死而生”,如果我们能通达死生之道,将自己每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生活,我们就更珍惜活着的每分每秒,活出生命的质量和意义!七、布置作业:《庄子•至乐》载有一则庄子与髑髅对话的寓言(见阅读材料),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语段中庄子的生死观的?八、板书设计恶乎往而不可丑化:美丑不分——忘形: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6-T1733-2022-贝贝南瓜大棚生产技术规程-江西省
- DB36-T1603-2022-甜瓜设施栽培连作生产技术规程-江西省
- 儿科护理核心要点
- 背部按摩护理操作
- 医学美容技术课件APP
- 掌握Delphi的网络编程关键试题及答案
- 医学类说课课件
-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 2025年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模拟试卷:成套编排与教学法专家点评
- 2025年思科CCNA网络技术模拟试卷:网络拓扑设计挑战题库
- 多彩的非洲文化 - 人教版课件
- 2025年年中考物理综合复习(压轴特训100题55大考点)(原卷版+解析)
- -《经济法学》1234形考任务答案-国开2024年秋
- 2025上海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西红门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及环卫停车场工程报告表
- 2025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题(附答案)
- 机械装配技术试题及答案
- GB/T 44971-2024土壤硒含量等级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们班级的标志PPT课件
- 儿童社会工作案例及分析PPT学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