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在加工贸易摩擦中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1页
“中国制造”在加工贸易摩擦中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2页
“中国制造”在加工贸易摩擦中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3页
“中国制造”在加工贸易摩擦中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4页
“中国制造”在加工贸易摩擦中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制造”在加工贸易摩擦中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方向中文摘要:在21世纪,“中国制造”现象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全世界。随着“中国制造”影响力的加大,其所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日趋增多。本文从入世后“中国制造”遭受的贸易摩擦入手,指出“中国制造”压倒性的数量、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制造”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是引发贸易摩擦的诱因,分析了加工贸易摩擦事件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并针对“中国制造”的生存现状指出“中国制造”必须转变发展方向,最后提出自主创新与品牌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的两个引擎。关键词:中国制造 贸易摩擦 自主创新 品牌发展Abstract:Intwenty-firstCentury,"madeinChina"phenomenonhasnotonlychangedtheChinese,butalsodeeplyinfluencedthewholeworld.Withthe"increase"madeinChina"tradefrictioninfluence,theyencounteredanincreasingnumberof.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madeinChina"tradefrictionwithsuffering,pointedoutthat"madeinChina"overwhelmingnumbers,internationaltradeprotectionismand"madeinChina"isatthelowerendoftheglobalindustrialchainistheinducementtocausetradefriction,analysisoftheprocessingtradefrictioneventof"madeinChina",andthe"survivalofthestatusquomadeinChina"that"madeinChina"tochangethedevelopmentdirection,finallyputforwardindependentinnovationandbranddevelopmentistwoenginetoachievethe"madeinChina"transformation.KeyWords:madeinChina tradefriction independentinnovation branddevelopment中国制造(英语:MadeinChina)一般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大陆地区所使用的原产地标签, 而中国大陆地区人民通常称之为国产。由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制造”是全球其中一个广受认识的标签。在各种商品中,不论是在电子零件,或是在衣物鞋履,都能看见这个标签,因此中国常被称为“世界工厂”——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目前,“中国制造”的大部分仍然来自加工贸易,出口加工区在很多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之一。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人工成本低、环境成本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低等低成本优势,并由此形成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贸易顺差过大、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贸易,无疑已经使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有些失衡。于是,价格低廉—贸易摩擦出口受限——产品过剩—结构失衡,成为“中国制造”始终绕不过去的怪圈。长远来看,只有转变“中国制造”的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持续不断的贸易纠纷,这同时也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背景之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制造”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继而针对“中国制造”在贸易摩擦下的生存现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向。一、加工贸易摩擦含义和事件(一)国际贸易摩擦含义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贸易摩擦的增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速的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把取消本国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换取进入他国市场利益的成本,在贸易保护思维原则下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在其经济发展受挫时均无不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追逐本国经济利益最大化。世界经济这块“蛋糕”是有限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加快。随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入度不断加大,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中的“刚性”壁垒不时冲击中国,使我进入经贸摩擦频发时代。它说明中国的融入对已有的国际经济产生了冲击,也说明贸易伙伴已经开始利用世贸规则来应对我国的挑战。这恰恰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中国遭遇的加工贸易摩擦事件1.“中国制造”遭遇加工贸易摩擦频繁除国内成本上升、国外内需不振等客观因素外, 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多已成拖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因素。 不仅传统的贸易伙伴夹击中国商品,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加入其中, “中国制造”遭遇围攻。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在 2012年不约而同地选择打出“贸易牌”作为提振就业、拯救经济的法宝,“中国制造”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尤其是欧盟,先是在2012年8月宣布,将中国出口自行车及自行车零件征收的反倾销税延长至2016年;自2012年9月中旬起,又对从中国进口的瓷砖征收为期5年的惩罚性关税,最高税率为69.7%;关于光伏双反调查仍在进行中,虽然中国商务部已派出代表团奔赴欧洲各国就此案与多方进行谈判,但市场认为,翻盘可能微乎其微。不仅是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多。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近期也频频向中国制造“发难” 。据商务部消息,继欧美之后,印度反倾销局也将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2012年9月,秘鲁已针对来自中国的上釉墙面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继阿根廷之后,拉美针对中国陶瓷行业发起的第二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补贴政策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指控中国通过减免部分所得税、增值税及地方税等方式对纺织品和服装企业进行了补贴,对墨西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2年秋季)》显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 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当前中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呈现七大特点:(1)贸易救济案件维持高发态势。仅2012年前七月涉案金额38亿美元,而在金融危机前,每年的涉案金额不超过25亿美元。2)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层出不穷。包括了进口限制措施,滥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购买本地货”条款,绿色贸易壁垒,337知识产权调查等。3)美国领头因素更趋明显。美国在施压人民币汇率、出台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进行太阳能电池(板)双反案及成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等事件上,均起到领头作用。(4)摩擦对象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华贸易摩擦案件数和金额均明显上升,案件数从2002年占世界各国案发总数的17%上升到35%;与此同时,20国集团中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贸易救济调查案件金额出现增长。5)摩擦产品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基础原材料扩展。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产业,不仅有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轮胎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稀土等基础原材料产业。6)摩擦领域由影响部分企业扩展到整个行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7)贸易摩擦政治化倾向日益明显。这种政治化倾向包括“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以及“替代国”和“外部基准”做法。二、“中国制造”遭遇贸易摩擦中的原因分析(一)“中国制造”树大招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也不断提升。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世界的 1.5%。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巴西, 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首,占全球比重的2.7%,位居第八。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达7.0%,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4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提高至10%,排名超过德国,上升至世界第三位。2007年,美国制造业名列榜首,占全球总值的五分之一,中国位居第二,占13.2%。根据预测,中国2009年将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17%,而美国将占16%。随着“中国制造”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中影响力的增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加重,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为国外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二)“中国制造”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外贸顺差扩大多年来“中国制造”在低端产品方面长期保持较高顺差,存在较大的结构雷同和产能过剩,很容易成为贸易摩擦的矛头所指。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制造”的世界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225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2960亿美元。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持续顺差,使得各国在享受中国低价商品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抱怨“中国制造”冲击了本国产业。“中国制造”的绝大多数出口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关系到很多国家的工人就业的问题,经济不景气对各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冲击更为明显,由此带来的失业等问题就显得更为敏感,因此更易引起各国对“中国制造”的限制和排斥。(三)国际金融危机加剧贸易摩擦的产生客观来讲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经济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市场竞争激烈,贸易摩擦势必加剧。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失业严重,各国面临着较大的国内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保证本国企业的开工和就业。为了扶持和保护国内产业,许多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滥用世贸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如有的国家提高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措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还有的国家在刺激本国经济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三、“中国制造”在加工贸易摩擦中的生存现状(一)加工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的不利影响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出口遭遇“寒冬”,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使得形势更为恶化。据统计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完成出口5215.3亿美元,同比下降21.8%。就拿目前上升到政府交锋层面的中美轮胎特保案美国为例,美国今后三年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将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 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最高征收 35%的关税,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了。据初步测算,这一出口额损失将约达10亿美元。造成大量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当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易引发贸易摩擦的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吸纳人员就业多的行业。我国与贸易伙伴国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造成失业人口大量增加。一方面,贸易摩擦对就业量产生直接影响。一旦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将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不能出口到美国了, 会有多家轮胎企业因此倒闭。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 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另一方面,贸易摩擦将通过产业链对相关产业的就业产生间接影响。例如,纺织业、制鞋业的上游产业即原材料供应吸纳了大量农民就业, 仅每年为纺织工业提供棉花、羊毛、蚕茧、麻等天然纤维的农村劳动力就大约有1亿人。如果出现贸易摩擦,这些农民的收入和就业势必受到影响。失业率增加,社会不稳定隐患增多,其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必将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二)我国制造业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中国制造”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在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体系中,“中国制造”始终处于低端,自身没有关键的核心技术和相应的研发能力,只是承担生产加工的任务。这在某种阶段下可能是一种必然选择,长期看来并不可取。首先,低端生产加工环节获取的利益、分享的利润是最少的,多数利润都被研发、设计、服务等环节获得了,而且对市场没有任何掌控能力。其次,它影响“中国制造”与国内科技创新体制的关系,由此必然造成“中国制造”和国内科技的距离越来越远,对国外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另外它还将影响“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体系中地位的提升。作为单纯的制造和生产基地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体系中必然不会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这种制造和生产基地更多依赖于生产成本等比较优势,其特征是“转瞬即逝”,较短时间内就可能转移到其他国家。“中国制造”缺乏国际品牌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和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各国间竞争的核心和载体,是企业保持和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但叫得响、立得住的名牌产品却很鲜见。美国《商业周刊》2009年8月最新公布的世界最有价值品牌100强名单,中国品牌却无一上榜。没有品牌就意味着“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上始终处于最底层,只能依靠出卖原料和人力来赚取微薄的利润。譬如一件中国制造的羊毛衫, 在广交会上的价格低至0.8美元,而到国外贴牌后的售价达上百美元。但是贴牌面临着侵权陷阱、低价竞争和订单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更多中国企业对品牌的了解仍然不足,宁愿选择投入少、见效快、收入稳定的贴牌生产。3.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发展空间狭小不断上涨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政府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中国制造”出口的利润空间现在已经被压缩得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了。“中国制造”曾经依靠低劳动力、低原材料成本赢得了世界市场份额,现在这个所谓比较优势正日益被进入中国的国外企业以及周边国家、拉美国家所模仿、拉近,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资源成本比较优势已经无法为“中国制造”赢得光明的前景。“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面临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的竞争,且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5月14日全球商业谘询公司(AlixPartners)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已经丧失了世界制造成本最低国的地位,成本洼地已经转移至墨西哥和印度。 2005年,中国在本排行榜上尚位居第一,印度和墨西哥紧随其后。然而到了2008年,中国退居第三,墨西哥则成为制造成本最低廉的国家。4.中国制造”发展模式落后虽然一直以来“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器,但从整体上看依然没有走出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经济增长路线,没有摆脱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也没有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不仅不利于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而且容易造成国际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扭曲。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被看做是“中国制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国制造”低价就是靠透支广大农民工的利益换来的——延长劳动时间,在有毒、有害的恶劣的生产环境工作,畸低工资并且缺乏社会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一直被控制在非常低下的水准上。近些年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大范围民工荒正验证了这一点。四、“中国制造”在加工贸易摩擦中的发展方向(一)对症下药,转变“中国制造”发展思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面对美日欧市场的衰退, 我国制造企业应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份额,减少和分散风险。虽然世界经济不景气,但是中国企业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仍有可能扩大出口。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快速, 企业应把他们作为目标市场, 加大开拓力度,以新的市场增量填补原有市场存量,维护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另外,企业可以利用国家目前鼓励内需的政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规避摩擦产生从一些国家产业国际化发展历程来看,贸易摩擦往往成为其对外投资的动因。如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美贸易摩擦加剧,为化解贸易摩擦,日本企业开始大规模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此举不仅绕过了贸易壁垒,而且巩固和提高了日本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部分企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引进国外技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金融危机为企业低成本走出去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兼并、并购或购买国外企业的股份,通过新设、并购、重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获取境外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机制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和企业、 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桥梁,具有协调同行、避免过度竞争、以及自主对外沟通的功能。行业协会要以全体会员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整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约束行业内各企业进行有序竞争、共同占有与扶持市场,规范协会内部各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手段。行业协会还应加强纠纷处理能力、 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让企业及时了解世界各国的行业标准的变动、同行业发展状况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定等。企业积极应诉,维护自身权益加入世贸组织近八年来,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就有从最初的“不知所措”,甚至无应诉,到逐步学会应用世贸规则,成功结成联盟应对贸易摩擦的过程。有关数字显示,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初中国企业面对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时,应诉率只有40%左右,而到目前为止,这一数字已提高到90%左右,对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重点市场的反倾销应诉率更是达到100%。要密切跟踪WTO各成员国出口市场贸易政策的变化,充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和其他各项国际通行规则,维护“中国制造”企业自身的正当权益。一方面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挑战涉嫌违反WTO规则的做法,高度关注相关国家在对我贸易救济调查中不符合WTO规则的做法;另一方面利用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司法审查机制反击其调查机关的错误做法;另外还要根据国内产业申请,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处理贸易摩擦过程中, 要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从“中国制造”产品的构成来看,尽管工业制成品已占主要部分, 但制成品中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尤其是纺织品、服装等产品所占的比重仍然偏高, 许多企业的出口产品经常受到国外相关贸易壁垒的限制。经济全球化趋势仍在继续,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机遇,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竞争优势,使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中国制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突破国外贸易壁垒, 减少和化解对外贸易摩擦,实现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平稳发展。重视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政府部门要加强与国外媒体等的沟通,及时化解当前关于“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针对国外媒体的负面报道,相关部门不能只是简单批评指责或澄清,应尽快调查事情真相,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认真加以解决,坚决查处有问题的企业,并且在今后继续加大执法与监管力度;而对国外媒体失实的报道要坚决批驳,以一种坦诚而理性的态度统一传播的口径与传播的内容,通过媒体与国外消费者、政府及相关压力集团保持良好沟通,争取媒体的正面宣传,掌握对外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而且要化被动为主动,增强应对外部舆论环境的公关能力,并加强信息发布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国家级媒体应在宣传“中国制造”中发挥更大作用。行业协会与企业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考虑到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分散、出口主体多样化、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等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以及政府相关机构为主导,在主要目标市场进行宣传,深人当地社区,与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互动,突出“中国制造”优质、负责任的整体形象,让他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制造”。②利用华交会和广交会客商集中的特点 , 加大宣传力度。③企业制作广告宣传册通过国外经销商发放给消费者,也可通过行业协会集中在国外媒体上进行形象宣传。④除了主动“走出去” , 还可以主动“请进来” ,也就是邀请外国记者、驻外使节等实地参观相关企业 , 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消费者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 , 使他们对“中国制造” 给予积极评价, 并反馈到目标国。(二)发动自主创新与品牌发展的双引擎1)加强自主创新①政府方面自主创新活动初期投入大、风险高、商业化和产业化周期长,因此企业往往会选择那些投入小,风险低而收益快的项目和产品,自主创新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影响“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由此来看,实现“中国制造”转型,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努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②企业方面企业要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上下工夫, 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引进和吸收。在引进生产线、机器设备的同时要注重专利和技术许可证等软技术的引进。 引进国外处于研究开发后期、 还没有商业化的技术,能帮助企业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 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另一方面,企业可将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核心技术,减少对外来技术的依赖,提高产品附加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