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事年表及孔子导读(二)_第1页
孔子大事年表及孔子导读(二)_第2页
孔子大事年表及孔子导读(二)_第3页
孔子大事年表及孔子导读(二)_第4页
孔子大事年表及孔子导读(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地点故事景点历史依据古历今历年龄古称今称具体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二十七公元前551年1岁鲁国陬邑昌平乡鲁源林山东山东山东曲阜城东南鲁源村(据传,在尼山下“坤灵洞”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1尼丘山(今名尼山):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2曲阜城东南鲁源村《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3岁1防山2曲阜阙里1曲阜东25里处梁公林2曲阜城中父亲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母亲携孔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曲阜阙里宾舍(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礼记·檀弓》《孔子家语》记载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6岁曲阜阙里曲阜阙里曲阜阙里曲阜城中曲阜城中曲阜城中“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周景王元年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8岁吴公子季札赴鲁观周礼(鲁是周公封地,可用天子礼乐,所以保存周礼较完备)周景王七年,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14岁“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少年时代,从事过各种劳动)《论语·子罕》周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15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17岁1孔母颜征在卒。2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周景王十一年,鲁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18岁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世人称为“长人”)周景王十二年,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19岁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周景王十三年,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20岁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2孔子任委吏(管仓库的小官)周景王十四年,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2年21岁任乘田(管理牛羊的小吏)《孟子·万章下》周景王二十年,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27岁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左传·昭公十七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29岁学琴于师襄子《阙里志》《孔子家语·辨乐解》周景王二十三年,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30岁1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2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3开办平民教学。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等1《论语·为政》2《史记·孔子世家》3《史记》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34岁1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2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当时南宫敬叔仅十二岁,故适周之事可能在这之后,有待考证)《论语·八佾》周敬王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35岁齐国国都齐国国都山东临淄

临淄1鲁国发生内乱。“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2途径泰山,“苛政猛于虎”的感叹。1《史记·孔子世家》2《礼记·檀弓下》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36岁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3孔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1《论语·颜渊》2《史记·孔子世家》3《论语·述而》周敬王五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37岁1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2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1《孟子·万幸下》2《礼记·檀弓下》周敬王七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39岁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敬王八年,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40岁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人生观、世界观业已确立,故自云“四十而不惑”。《论语·问政》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48岁山东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口头答应,但最终不仕。《论语·述而》周敬王十八年,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50岁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51岁中都山东汶上县西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周敬王二十年,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52岁夹谷山东山东山东莱芜市南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谷梁传·定公十年》周敬王二十一年,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53岁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孔丛子·陈士义》周敬王二十二年,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54岁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家语·相鲁》《史记·孔子世家》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55岁1卫国帝丘2陈国匡地河南1河南滑县2河南长垣县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帝丘。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周敬王二十四年,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56岁卫国帝丘河南河南滑县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子路不悦。周敬王二十五年,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57岁鲁国鲁县山东曲阜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59岁鲁国鲁县—卫国帝丘—宋国睢阳山东—河南曲阜—河南滑县—河南商丘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周敬王二十八年,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60岁陈国宛丘河南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能明辨是非,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周敬王三十一年,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63岁楚地负函河南河南信阳1孔子与弟子离陈国经蔡国去楚国,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疑孔子之道,唯颜回不疑。2孔子自蔡到楚。在负函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1《史记·孔子世家》2《论语·述而》周敬王三十二年,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64岁卫国帝丘河南河南滑县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67岁孔子夫人亓官氏卒。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68岁鲁国鲁县鲁国鲁县山东山东曲阜曲阜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鲁终不用孔,孔亦不求仕。孔子专心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弟子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史记·孔子世家》周敬王三十七年,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69岁孔子的儿子孔鲤卒。《史记·孔子世家》周敬王三十八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70岁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史记·孔子世家》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71岁颜回卒,孔子曰:“天丧子”。是年春,狩猎获麟。孔了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论语·先进》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73岁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始创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左传·哀公十六年》《孔子世家》导读(二)文段阅读训练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于是孔子自出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孔子晚而喜读《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趋而去于是孔子自出反乎卫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翻译下列句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补充资料:实话孔子(节选)易中天孔子想做官吗?想。多想?很想,非常想,想得不得了。有一天,子贡去问孔子:老师啊,现在有块美玉,非常好的玉,咱们是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还是把它卖了呢?我们前面讲过子贡这个人是会做生意的,是孔子学生当中最有钱的,一说就说到做生意了,在商言商。但是我们要知道孔门弟子和老师,或者说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不能就事论事的,你不能做字面上的理解,它往往有别的意思。有一天,子贡问老师说,老师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什么叫贫而无谄呢?就是很贫穷,没有钱用,但是不谄媚,不巴结讨好那些有钱的人。富而无骄,就是自己非常有钱,但是不会瞧不起没钱的人。那么用今天的话来解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钱的不傍大款,有钱的不耍大牌。子贡问:老师,这样行不行?孔子说可以。但是“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还比不上更高一个层次的,虽然自己没钱,但是很快乐,穷开心。虽然自己很阔气,但是非常有礼貌。子贡下面就问了一句话,说老师啊,我记得《诗经》上有一句,“《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叫如切如蹉,“切磋”就是指加工象牙类的工艺品。这个象牙拿来以后要把它切开,然后仔细地把它磨一磨,这叫切磋。玉石拿来要把它凿一凿,然后再把它磨光了,这叫琢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就是要像对待象牙和玉石一样精益求精,老师刚才就是这意思吧。我们听了一头雾水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人也要像对待工艺品一样精益求精,切了又切,磋了又磋,琢了又琢,磨了又磨。孔子对子贡这个教导就是在切磋、琢磨。因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只是做到避免不应该的,不应该做的事你别做,而贫而乐,富而好礼,是做了应该的,应该的比避免不应该的要难一些,又上了一个层次。所以子贡说,老师,你对我这番教导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了。孔子一听,非常高兴,哎呀,赐啊,你太有才了。所以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你不能就事论事,要看它后面的意思。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子贡的问题,老师啊,现在有块美玉,非常好的玉,咱们是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还是把它卖了呢?“有美玉于斯”,我们现在有一块美玉,你就不能照字面理解就是一块玉了,是什么比喻呢?人才,士人,君子。我们君子,士人,人才,知识分子,就像一块美玉,我们是应该做隐士,藏起来,还是应该做官,卖了它呢。孔子怎么回答呢?“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卖了啊,卖了啊,我正等着买呢。一口气说了两个卖了吧!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我们看是贾宝玉的这个“贾”字,到底应该读什么?一般的解释说读“贾”(古),商贾的“贾”,这个“贾”就是商了,就是卖了,或者买了,买卖了。说“善贾者”,就是识货的人,会做生意的人。“吾待贾者”就是我等着卖了。还有一种读音读“价”,因为古代的这个“贾”字,通价钱的“价”,你看看加一个单人旁,就是繁体的价钱的“价”字,你也可以理解为“价钱”,就是我在等着一个好价钱。所谓“我待贾者也”就翻译为我正等着好价钱呢!“待价而沽”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出来的。那么孔子到底是在等好买主,还是在等好价钱呢?大家可以选择。我个人选择好买主,为什么呢?中国有句老话“宝刀赠烈士,货卖与识家”,对孔子这样的人来说,识货比价高恐怕还是重要一点。所以我还是主张把它翻译为:我正在等着好买主,我正在等一个识货的人。但不管怎么说,孔子主张把自己卖了。所以说古代的一个士人,一个知识分子待价而沽绝非贬义。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孔子急于从政,一口气说了两个“沽之哉”,卖了卖了,赶快卖,我正等好价钱呢,我正等好买主呢。他这种急于从政的心态使他的另外一个学生很不高兴,这个不高兴的学生就是子路。子路的名字叫仲由,“由”是他的名字,年纪大,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比孔子小九岁,而且最早跟了孔子。据李零先生考证,孔子三十五岁以前居鲁时,子路就跟了孔子。他在《论语》当中出现的次数也最多,其次是子贡,再次是颜回和子夏。实际上孔门弟子中最重要的也是这四个人。颜回是“学习标兵”,子夏是“文化传人”,子贡是“造圣运动”的领袖,但他们的辈分都比子路低。颜回和子贡是孔子自齐返鲁后招收的学生,子夏是孔子周游列国时招收的学生。子路实在要算是孔门弟子中的大师兄。那么子路有什么特点呢?他的特点就是辈分最高,时间最长,他一直差不多跟到孔子去世之前,挨骂最多,孔子骂过的学生有三个,我们后面都要讲到,他是骂得最多的。他挨骂最多是不是因为孔子不喜欢他呢?不是,是他性格有问题。子路的性格用咱们北京人的话说就是“浑不吝”,胆子大,脾气暴,性子急,认死理,水里火里不回头,犟牛一头。李零先生说他像李逵,很像。孔子和子路的关系就像宋江和李逵的关系,你看李逵忠心耿耿,挨骂最多,因为他说话老不靠谱啊。但是骂归骂,好归好,忠诚归忠诚。那么子路怎么个不高兴呢?因为孔子曾经有两次从政做官的机会,但是这两次机会它都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招聘孔子的人是叛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反政府武装力量。(画外音:孔子遇到的两次做官的机会分别发生在公元前501年和公元前490年。公元前501年,鲁国内部政治混乱,诸侯大权旁落,由大夫执政,因此引起了有些地方官员的仿效。鲁国的费邑,就是在今天山东省的鱼台县,它的地方长官公山弗扰,也起了不臣之心,然而不臣容易,要治国就难得多了。公山弗扰知道孔子是治邦安国的能手,所以就派人来请孔子帮助他治理费邑。而同样的问题又发生在公元前490年,诸侯国晋国发生内讧,执政的赵简子讨伐范氏和中行氏,而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佛膝是中牟的地方长官,他盘踞中牟抗拒赵简子,是典型的犯上作乱,佛膝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就派人去请孔子到中牟来帮助自己。这就是孔子的两次从政机会。)这两个人在那儿搞叛乱,想把孔子请过去,孔子就动心了,就想去。“子欲往”啊,这《论语》明明白白写着“子欲往”,想去啊。子路就不高兴了,子路这个人直啊,不高兴写在脸上,《论语》上也记载“子路不说,曰”当时说话的“说”字大家都知道读“yue”,子路不高兴,不高兴也行,他还说,怎么说呢,第一次子路说“未之也已”,没地方做官就不做嘛,你怎么能到那个家伙那儿去呢?这第一次。第二次说得更难听了,因为子路已经批评过一次了,怎么第二次老师又要去呢?“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这话就厉害了,过去我仲由曾听先生谆谆教导,先生怎么教导我们呢,君子是不到一个为非作歹、出尔反尔的人那里去的。现在这家伙明明是一个叛徒,先生却要去,“如之何”,请问先生你怎么解释呢?这话说得相当地重啊。我们都替孔子捏把汗啊,怎么回答啊?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崇拜孔子的人就给他打圆场了,说你们不懂啊,孔子哪里是想去啊,他这是考验子路嘛,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说,哎呀,你们不懂啊,孔子是不想去,但是他这人心软啊,厚道啊,人家来请他,他不能驳人家面子啊。再说虽然那些人都是坏人,但我去了以后,可以帮他们改邪归正啊,是不是?这第二种打圆场。第三种说,哎呀,你们哪知道啊,说这两个人虽然不是好东西,但是他们攻击的对象也不是好东西,这是小坏蛋打大坏蛋,孔子支持一下小坏蛋,那就打了大坏蛋,以毒攻毒啊。三种解释,但是我觉得这三种解释实在是曲意回护了,也不是孔子的原意。因为孔子自己是有回答的,而孔子自己的回答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呢?孔子对这两件事的回答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很重要的我们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孔子为什么这么想做官。(画外音:发生在公元前501年和公元前490年的两次叛乱,都拉拢孔子加盟自己,而孔子居然两次都想去,这让很多人不解。于是后人为孔子打了不少的圆场,但是这都是猜测,没有人那个知道他老人家当时的真实想法,后人只能姑妄说之吧。而透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了一个急于从政做官的孔子,他的急迫甚至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那么孔子为什么这样急于做官呢?)我们看孔子怎么回答呢。第一次,子路说,哎呀,没有地方去就算了,没有官做就算了,干嘛到这种人那儿去呢,孔子怎么回答呢?“子曰,夫招我者而岂徒哉”,就是他们招聘我,难道白招聘吗?不能白招聘。怎么个不能白招聘呢?讲价啊,我可以跟他谈条件啊,谈什么条件呢,好,你用我可以,你得按照我的主张来。我去了以后,不按你的那一套来,我按我的政治主张来,他答应我我就去,我可以实现我的政治主张。所以孔子接着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如果有人用我,让我执政,我就把他那个地方变成东周。东周是什么,东周是孔子为了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个政治设计。就是当时社会出问题了,怎么解决这问题,孔子认为就是回到东周,当然孔子最希望回到西周,但是他也明白西周实在是回不去了,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行。可是他的主张大家都不听啊,他只有找个地方自己来做,搞一个政治特区啊。那么从这个回答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急于从政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实施政治蓝图。那么第二回孔子怎么回答呢?子路问他,先生说过了,那样的人君子不能去的,你怎么现在要去?你怎么解释。孔子也急啊,这个等于指着孔子的鼻子说你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言行不一,这是道德审判啊。孔子也急了,孔子说“子曰:然,有是言焉。”是的是的,我是说过那种话,他得认账啊,他说,但是非常坚硬的东西那是磨也磨不坏的,非常洁白的东西那是染也染不黑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那伙人是坏人,但是难道我们好人去了以后就变坏了吗?只要我们是真正的好人,我变不坏啊。“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真正坚硬的东西磨不坏,真正洁白的东西染不黑。但这个回答有问题,他只回答了我能不能去的问题,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去。尽管你好人到了坏人那里不会变坏,那你也可以不去嘛。为什么要去?孔子说,我难道是葫芦瓜吗?当时有一种葫芦瓜,味道很苦,不能吃,只能做个装饰品挂在墙上。孔子说我难道就是那种葫芦瓜吗?难道能够“系而不食”,也就是说,我是要有用的啊,我不能摆看啊,我一定要实践啊。我的学说只有实践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我只有实践才能证明我学说的对错,不做怎么行啊?这就是孔子急于从政的第二个原因:实践学术主张。那么孔子急于从政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孔子是什么人?或者孔子代表什么人?士人,君子。士人是相对庶人而言,君子是相对小人而言。士人和君子与庶人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士人和君子是有人生价值的,庶人和小人没有。士人和君子既然有人生价值,他就必须去实现。怎么实现呢?两个办法。一个是做官,还有一个是做学问。那么,这两种选择的最佳选择是什么呢?既做官又做学问。这个既做官又做学问叫什么呢?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是什么意思?优裕,不是优秀。以前我们都把学而优则仕理解为书读得好去做官,错了。学而优则仕是我做学问,我还有余力我就做官。因为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我做官有空闲,有剩余的精力,我做做学问。我做学问有空闲,有剩余的精力,我做做官。在做学问和做官之间游刃有余,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是最佳理想。做不到呢?首选做官。“仕而优则学”请大家注意是放在“学而优则仕”前面的,首选是做官。为什么首选是做官?第一,做官是读书的目的。这个在孔子那里非常明确,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第二,只有做官才是士人的正当职业。第三,只有做官领取的薪水,就是俸禄才是士人的正当收入。士人,君子也是人啊,他也要吃饭穿衣啊,他也要养家糊口啊,钱从哪里来?非由天降,非由地生,只能做官。有人说那就不能种田吗?那不行,种田是小人啊。孔子有个学生叫樊须,字子迟,所以也叫樊迟。樊迟有一天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跑去找老师。老师啊,我想学习种粮食。孔子说我不会,我不如老粮农。樊迟说那不行我学种菜。孔子说我不会,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就走了,樊迟一出门孔子就骂起来,小人哉,樊须也。樊须怎么是个小人啊?他学农,这哪是君子干的事情啊!君子读书干什么,做官啊。有人说,这不对了吧,你上一集刚说过孔子说他小时候多能鄙事,因此多才多艺是很肯定的,你现在怎么变成否定了?这不奇怪,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孔子小时候是小人嘛,为了糊口,为了谋生,他只好去做那些下贱活,他现在身份已经改变了,他变君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谋心不谋生,怎么还能像从前挑个担卖红薯啊?不行,做官。而且孔子说过了,既往不咎,我们不要纠缠过去,过去是过去,将来是将来,我们面向未来。天底下读书人的未来是什么呢,做官做官做官。那么从孔子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读书人做官呢?为了给读书人解决问题,人往哪里去啊?政界。钱从哪里来?俸禄。两大问题。所以孔子很积极啊,很想做官啊。孔子说,如果有人原意用我,我保证一年见成效。“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这里的这个期要读做“ji”。什么叫“期月”呢?期月就是一年,“期月而已可也”,一年就可以。三年有成,让我在这个地方治理三年,一定大有成效。就像我们现在的口号,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孔子也有这样的广告语:期月而已,三年可成,我推销自己啊,他也介绍学生做官。有人来问孔子,你的学生有没有可以到我这儿做官的?先问子路,再问子贡,再问冉有,这个冉有以后我们再说。孔子说可以嘛,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我这三个学生都很优秀,做个官不算什么,“于从政乎何有哉”从政有什么了不起?他不断推销自己,推销学生。这么一讲,我们就有一个问题了,孔子急于从政,不但自己想从政,也介绍学生从政,鼓励学生从政,那么孔子是官迷吗?(画外音:易中天先生认为孔子急于从政是为了实施政治蓝图,实践学术主张和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孔子不但自己出来做官,他还推销他的学生出来做官,那么这不免给人一个印象,孔子这么热心做官,难道他是一个官迷吗?)不是,为什么孔子不是官迷呢?因为孔子虽然非常想从政,非常想做官,但孔子的从政和做官是有原则和底线的。他不是什么官都做,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出来做,他也不是见了官就拜,他有原则,底线。他的原则是什么呢?天下有道。什么叫做“有道”呢?就是政治清明,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他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也就说天下政治清明,天下国家政治文明,这个时候我们读书人就应该站出来做官,表现自己。“无道则隐”,如果政治黑暗,没有政治文明,我们就做隐士。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邦就是国家,因为当时的政治制度我称之为邦国制度,所谓邦国制度就是一个天下许多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