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_第1页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_第2页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_第3页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_第4页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译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似乎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风格清爽的山水画图呈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解释

①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②松排山面:指山上有很多松树。

③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④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似乎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

⑤勾留:留恋。

赏析: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有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于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公元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此诗即作于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约是唐代长庆四年〔公元824〕春,在杭州住期将满,就要离开之前所作。白居易为了躲避当时朝廷激烈党争的政治漩涡,自求出守杭州。其后的诗作不免流露出离开了是非之地的轻松开心心情。这首诗则因届满将归,而滋生怅惘的依依惜别情。

鉴赏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似乎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风格清爽的山水画图呈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珠宝,这是多么迷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颖的比方本身不仅表达出对湖区人民的关心,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憧憬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珍贵的出新,它比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殊是最终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接受,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心情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日,西湖早已是著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建炎庚戌题吴江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译文

建炎四年庚戌年题于吴江

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我预备把匣中的长剑,换成一叶扁舟,归隐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都被耽搁了。

切上鲈鱼,斟起美酒,放声悲歌。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日要饱尝兵戈之苦。我想要倾泻三江的水浪,消灭尽金人侵略者,决不要休战求和。但回头来看看朝廷,朝廷无意收复失地,让人难过垂泪。

解释

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平生太湖上〞二句: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平生:从来。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于江苏、浙江之间。短棹:此指小船。经过:曾经经过。

“如今重到〞二句: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

拟把:意为预备把、想把。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

“换取扁舟〞二句:以剑换舟,示意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老:终老。

渔蓑:渔人穿的蓑衣。此指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

“银艾非吾事〞二句:掌管印信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即无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琐事耽搁而未能成行。

银:银印,即官印。艾:像艾草殷绿色的拴印用的丝带。

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

蹉跎:虚度光阴。此指失时。

脍〔kuài〕新鲈:烧煮新奇的鲈鱼吃。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吴江、松江、太湖一带的名产。

“太平生长〞二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日要饱尝兵戈之苦。

岂渭:哪料到。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三江:指流人太湖的吴淞江、娄江、东江三条支流。

雪浪:白浪。

净洗胡尘:指消灭一切入侵的敌人。胡尘,指金人侵略者。

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净甲兵〕,暗指休战。此句意谓北方失地未收复,决不能休战求和。

“回首望霄汉〞二句:意谓满怀报国志向,可是朝廷无意北伐收复失地,空使志士难过垂泪。霄汉:本义是指天空,这里暗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心情。

上片先写江山破裂的悲怆心情。“平生太湖上〞四句,面对浩瀚无际的太湖,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样令人陶醉,那样令人感到亲切,这次重游,自己心头却覆盖着茫茫无际的愁云。从前游太湖,北宋还没有灭亡,而如今却是国土沦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骑南窥,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用“何事〞发问,却没有正面回答,因为在那个时代,家国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愁情满怀,却无计消除,南宋朝廷苟安求和,醉生梦死,纵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在无可奈何之中,他心情陡转。“拟把匣中长剑〞以下五句,写他忍痛放弃报国之志,把预备驰骋疆场的长剑换成一叶垂钓的扁舟,归隐江湖,去作渔翁。他消沉地说,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为此耽搁了隐居的山水,让它们白白地等我。以超脱的口吻诉说自己悲愤的心情,以归隐的行动表示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下片以“脍新鲈〞三句承上启下,当他吃着脍制好的新奇鲈鱼、喝着美酒、唱起悲壮的歌曲时,他的心情从隐居一下又跌落到现实中了,他不能遗忘灾难深重的国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在太平常代生长的人,没想到今日也见到战争,而“干戈〞给带来的是如大海一样汹涌的激情,对祖国的喜爱和对敌人的憎恶,使他顿生扭转乾坤之力,他要倾泻三江洪涛巨浪,涤荡千里中原的胡尘,用不着壮志挽天河洗兵马,要把敌人彻底消灭洁净。这种钢铁誓言,如雷震耳,激荡在国人心中,所以当这首词被题在吴江长桥下时,竟不胫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留意。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矛盾的,虽然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现实,心头又愁云惨淡,最终以“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作结,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3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宋代]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译文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安静的似乎碧绿的玻璃,平滑洁净没有灰尘。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鸣叫,仿佛在呼唤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迷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解释

浣溪沙:词牌名。

朱桥:栏杆朱红的桥。

画轮:指有彩绘的豪华车子。

溶溶:指水盛貌。

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软之感。

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现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缓柔美。

碧:即绿色。

游丝:本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

萦:即萦绕,留住之意。

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

归:指离开。

赏析:

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妙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首句词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喧闹的气氛。第二句词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词春〞字,是名副其实的词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词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亮程度来,从观看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第三句词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滑平滑来比方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词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欧阳修说游丝词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词唤住〞之意,下句词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词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词人通过把游丝、啼鸟对游人的词挽留〞,表现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归去之情。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殊处。末句里的词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妙,让人流连:词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从艺术上看,词人借景抒情,在描写词乐景〞之中,示意了词哀情〞,具有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蕴含在宽敞的境界之中,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和思索。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4

宋代: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及解释

译文天色朦胧就去等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慢慢地染红了群山。黄昏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会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奇妙秀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解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等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慢慢地染红了群山。黄昏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会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奇妙秀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解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简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很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此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爱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成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肯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

共二首,但很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此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爱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成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肯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此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参考资料:

1、陈邦炎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佚名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陈邦炎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爽豪健,善用夸张、比方,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见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扬州慢·十里春风

宋代:赵以夫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陌上桑

唐代:李白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5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空蒙一作: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一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秀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覆盖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特别奇异。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秀丽。

译文二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覆盖下,西湖四周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特别奇异。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合。

解释①湖:即杭州西湖。②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出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秀丽。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观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四周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异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添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许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假如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出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装扮,西施都一样秀丽动人;假如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给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颖特别,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到底是怎样的秀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纳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省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索,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杰出的比方,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翻译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宠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快招展,仿佛是伸出很多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安静。

解释

浑:全。

频啼:连续鸣叫。

赏析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诗人采纳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到达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特别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纳。“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简单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难过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时,因对故居有着深厚感情,难以割舍故居的一草一木,故有此作。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7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解释

银艾:“银〞是银印。“艾〞是绿色像艾草一样拴印的丝带。借指做官。

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

脍新鲈:指隐居生活。

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这三江都流入太湖。

挽天河:杜甫《洗兵马》中针对国家内乱唱出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的心声。

霄汉:即高空,暗喻朝廷。

银艾:“银〞是银印。“艾〞是绿色像艾草一样拴印的丝带。借指做官。

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

脍新鲈:指隐居生活。

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这三江都流入太湖。

挽天河:杜甫《洗兵马》中针对国家内乱唱出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的心声。

霄汉:即高空,暗喻朝廷。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心情。

上片先写江山破裂的悲怆心情。“平生太湖上〞四句,面对浩瀚无际的太湖,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样令人陶醉,那样令人感到亲切,这次重游,自己心头却覆盖着茫茫无际的愁云。从前游太湖,北宋还没有灭亡,而如今却是国土沦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骑南窥,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用“何事〞发问,却没有正面回答,因为在那个时代,家国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愁情满怀,却无计消除,南宋朝廷苟安求和,醉生梦死,纵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在无可奈何之中,他心情陡转。“拟把匣中长剑〞以下五句,写他忍痛放弃报国之志,把预备驰骋疆场的长剑换成一叶垂钓的扁舟,归隐江湖,去作渔翁。他消沉地说,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为此耽搁了隐居的山水,让它们白白地等我。以超脱的口吻诉说自己悲愤的心情,以归隐的行动表示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下片以“脍新鲈〞三句承上启下,当他吃着脍制好的新奇鲈鱼、喝着美酒、唱起悲壮的歌曲时,他的心情从隐居一下又跌落到现实中了,他不能遗忘灾难深重的国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在太平常代生长的人,没想到今日也见到战争,而“干戈〞给带来的是如大海一样汹涌的激情,对祖国的喜爱和对敌人的憎恶,使他顿生扭转乾坤之力,他要倾泻三江洪涛巨浪,涤荡千里中原的胡尘,用不着壮志挽天河洗兵马,要把敌人彻底消灭洁净。这种钢铁誓言,如雷震耳,激荡在国人心中,所以当这首词被题在吴江长桥下时,竟不胫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留意。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矛盾的,虽然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现实,心头又愁云惨淡,最终以“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作结,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8

河传·湖上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翻译

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好像在传递他的消息。

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找,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解释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

烟浦:云烟覆盖的水滨。

谢娘:此指游春女。

翠蛾:翠眉。

蛾:一作“娥〞。

终朝:一成天。

晚:一作“晓〞。

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

归棹:归舟,以棹代船。

空肠断:一本作“肠空断〞。

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奇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宅。

赏析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表达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消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宅;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从前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照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旧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互相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渴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示意〞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改变多端,与内容起伏很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冗杂而富于改变,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9

原文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翻译

译文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

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安静的湖面上翻飞。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解释

1、湖:指杭州西湖。

2、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3、乱莺啼:指处处都是黄莺的啼叫。

4、长:茂密。

5、人意:游人的心情。

6、箫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

7、几船归:意为有很多船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观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服;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强烈。全诗语言清爽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快乐的湖上春游图。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0

原文: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译文: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解释: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rǎn)冉,小山三四点。

冉冉:袅袅升动貌。

艇(tǐng)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jiàn)。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临鉴:对镜。绿盘:喻荷叶。

赏析:

厉鹗词以典丽见长,此词“秋浓人淡〞、“绿盘疏粉艳〞两句,尤为颖异尖新。上片是人看景,清远空灵之极;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绮旎。全词清雅婉丽,意境幽美。风味在清真、白石之间。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1

原文: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译文:

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妙。

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年老,早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好像怨恨人们归去的太早。

赏析:

词的上片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片写归时的心情。

起句写湖。从语气上看,初去时真是秋高气爽,日丽晴和,那宽阔的湖面上,水波不兴,平如明镜,湖光澈能,景色触和。突然风起,吹皱湖水,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激起浪花。因此说“湖上风来波浩渺〞。“风来,〞是事物变让的起因,对游人的印象较深,所以特地拈出。

次句写荷。“秋已暮〞,就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语〕,用以点明节候。这时湖中荷花已经葵谢,枝叶开始凋零,只有残存着的红花点点,不时散发出断续余香,整个湖面上呈现出一派秋日萧瑟的气象。

但,这无损于湖上的秀丽风光,它仍旧是如济人刘凤浩咏湖诗说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虽因节候不同,有所改变,但湖上景象仍旧一样。尽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诸峰,倒影湖中,特殊是遍山红叶与湖边垂柳,交相衬托,更加妩媚。树上鸣禽,吱吱喧喳;洲诸鸥鹭,负日眠沙;一动一静,饶有情趣,在给人以快慰之感,极尽游赏之乐,真有说不尽的无穷好。

“水光山色与人亲〞是词人在凝神观照事物时所得最突出印象,“说不尽、无穷好,〞是她陶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这两句语虽直率、浅近,却饶有韵味。它表达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把喜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给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与人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使无情事物有情化。虽是有我之境,却较之后来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更加超脱,更加优美。

过片“莲子已成荷叶老,〞是对“秋已暮〞的呼应,更是“红稀香少〞的具体化。但在荷花盛开,团荷复盖湖面时,丛生水上的白苹,岸边的绿草,是无由得到清露的滋润,只有到了莲熟叶残时,才能共享清露的沾溉,生机旺盛,青翠欲滴。’“清露洗〞中的“洗〞字,最富生活气息,它为湖上增添色彩,提供游人以赏玩之资。

象这样佳丽胜地,幽美的风光,不只游人为它所吸引,流连忘返,连山禽水鸟也不忍离去。那沙滩上常有鸥鹭栖宿。特殊是沙鸥与白鹭性颇温驯,也很机智,来往游人很喜爱逗弄它们,与之亲近,久了它们也不怕人,仿佛彼此之间,消除了隔膜,象朋友一些般。由于它们常常栖息于水边洲渚之间,人们遂以为隐者的象征。不少诗人常有愿与鸥鹭结盟的吟咏。诗歌中盟鸥之辞,如李白“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可能是最早的两句。后来黄庭坚也有“万里归舟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因之当游兴已尽,与同游者相偕归去时,看到沙滩上的鸥鹭睡在那里动也不动,头也不回,便觉得那是责备他们过早的归去,象是不够朋友似的。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乃是把自己的人格泯化于物类中,尽量缩小自我,使之臻于“民胞物与〞的思想境界,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却说沙鸥、白鹭责备她为何匆忙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拟人化手法,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盛唐诗人王维《积雨栩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为更相疑?〞五代西蜀人欧阳炯《南乡子》词:“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北宋初年欧阳修《采桑子》词:“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和稍后的秦观《还自广陵》诗:“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都是运用这手法,写出动人的场景。但他们的诗或词,虽各具特定的意义,收到应有如艺术效果,终不及李词亲切感人,所寓的哲学意义和文学趣味,更为深长,更为饱满。

这真是一幅绚烂夺目的晚秋景色图。它具有生动、鲜亮、清爽、自然的特色,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语言颇有行云流水之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的余地。从前苏轼评王维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李清照也擅长绘画,但画多不传,画中有词与否,难以断定,而李清照词中有画,是可以这样说的,且不仅《怨王孙》一词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这词有些句子,颇与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上片“苗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相类似处,然而词的情调却迥然不同:李璟把香销叶残的画面,用西风愁起、韶光憔悴来衬说,突出那种不堪目睹的形象,“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荟之感。〞〔王国维《人间词话》〕情调是消沉的、悲观的、消极的。而李词从红稀香少、莲熟叶老中生发出水光山色、苹花汀草、鸥鹭眠沙来。抽出那篇有名的《论词》中批判江南李氏“尚文静,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2

湖上

宋代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译文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安静的湖面上翻飞。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解释

湖:指杭州西湖。

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乱莺啼:指处处都是黄莺的啼叫。

长:茂密。

人意:游人的心情。

箫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

几船归:意为有很多船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观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服;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强烈。全诗语言清爽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快乐的湖上春游图。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3

【越调】小桃红

杨果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解释]

回文锦:东晋前秦才女苏惠被丈夫窦涛遗弃,织锦为“璇玑图〞寄涛,锦上织入八百余字,回旋诵读,可成诗数千首。窦涛感动,最终和好如初。后人因以“回文锦〞代指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参考译文]

碧绿的湖面上覆盖着柳荫,人的倒影在明净的水波中映浸。常常出现在记忆里的是年时节下花前的畅饮。到如今,夫妻离散无音信。羡慕那成双成对的鸳鸯,比翼齐飞到蓼花深处,人却是鸳梦已残,无计重温。

赏析

这支小令写思妇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阴阴〞是说:想起绿树成荫的湖畔,折柳送别的场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许多惜别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乱了影像。“常记年时对饮〞是想象,意思是说:想起我们一块对坐饮酒,好不惬意。“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意谓:念目前,夫妻离散,心中无限悲哀。最终三句“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的大意是:羡慕身旁飞过的鸳鸯,看别人成双成对,只觉得一场残梦般,蓼花深深。这直白的悲哀,特别感人,可以说这是全诗最美的三句。

这首小令从写景领起,写湖水清碧,岸柳阴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碧湖〞与“湖上〞是两个词组,有意重用一个“湖〞字,而不说“碧湖岸上〞,与其后“阴阴〞的叠词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种婉转低回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现湖水的纯洁,回应“碧湖〞,但更主要的是从湖景带出“人影〞,由写景向写人过渡。“人影〞至少能给读者提供另外两种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阴阴〞衬托出其人的孤独,而碧湖澄波的安静气氛则反现出下文心情的不安静;二是指湖中的采莲女,因为这首《小桃红》是从江南采莲的意境生发的。若取此解释,那么主人公所忆的“对花饮〞的对象,也是一名采莲女子。而“语译〞释“人影〞为游人之影,则是与下句“常记〞相承,所谓触景生情。

设想柳荫下游人笑语欢饮,且男女相杂,于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时对花饮〞的回忆。“对花饮〞通常意义就是对花饮酒,但“花〞在诗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习常用法。这才使我们意识到曲中主人公为一名男子。这是有意支配的效果,这里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人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立意乃至布局都与本篇惊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则同样是一目了然的。中国的词曲作家都擅长用简略的示意来节约介绍人物的笔墨。

回忆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显示了现实的无情。“如今〞与“年时〞形成了剧烈的对比。“回文锦〞表现出了主人公与“年时对花饮〞的对方的恋爱相思关系,而这三字本身已寓离散之意,何况“西风吹断〞,两人的音书联系也中断了。不直说情人远去,恩爱断绝,而以“西风吹断回文锦〞为暗喻,是艺术语言的需要,也表现出一种讳言伤痛的惆怅情味。于是,由触景生情,又进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见景生感。

“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这“残梦蓼花深〞又非一种断言可以括尽。我们取“残梦〞为鸳鸯之梦,似较得诗人之旨。这三句全述“鸳鸯〞,以一个“羡〞字统领,一方面说明了主人公渴望爱情美好的剧烈,连鸳鸯的“残梦〞也在被羡之列;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主人公对命运现实的绝望。一对鸳鸯飞入蓼花深处并头酣眠,是连贯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虽是服从曲律句式的需要,却也表现出主人公在克制伤痛、倾诉愿望时的一种挣扎感。

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为人物悲剧命运和悲剧心理的剧烈反衬,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诗律》〕。曲中到处表现出对悲伤的克制,含痛于喉,同时也因此表现出一种悱恻低回的风调。这种风调及其表现的手法都近于婉约词,而“到如今〞、“羡他一对,鸳鸯飞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语言。以曲为载体,以词为笔法,这正是词曲嬗变时期的常见现象。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4

原文: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代]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翻译:

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妙。

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年老,早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苹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好像怨恨人们归去的太早。

解释

双调忆王孙:词牌名。忆王孙,原为单调三十一字,此扩充为双调。此词词牌原为“怨王孙〞,有误。

浩渺:形容湖面空阔无边。

秋已暮:秋时已尽。

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

苹: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汀:水边平地。

眠沙鸥鹭:眠伏在沙滩上的水鸟。

赏析: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亮的阴柔之美。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经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呈现的是一幅清爽宽阔的画图,词人不仅给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给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改变,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味道,这里,不说人们如何的宠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会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洁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