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疆域》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了解中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

疆域、行政区划分等方面的基本国情。这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

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能为今后学习中国地

理其他各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

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

及其优越性;

2、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与世界的其他国家;

3、通过用“中国政区拼图”作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

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

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

1、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2、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

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世界政区图;

3、地球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

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

南端到了哪里……

师: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

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

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

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

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

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

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讲授新课】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地球和地

球仪的基础知识。(展示地球仪)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活动1:

1、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出下列特殊的经纬线:0°经线,180°经线,20°

W经线,

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60°纬线。(请

同学上前在大屏幕地图上一一指出)

2、请同学回答: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五带的划分;

低、中、高纬的划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用红色胶带贴在相应位置

上;找出东西半球界线,并用黄色胶带粘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

并把红色胶带剪成的五角星贴在首都北京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与欧洲

的分界线。

(以上活动依次进行,教师可巡视指导)

师:(承转)刚才大家复习回忆了初一的一些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请

大家仔细观察地球仪。

(提问)1、看看我国位于哪块大陆,哪个大洲?

2、邻哪个大洋?

3、位于哪个半球?

4、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温度带?有没有热带和寒带?

生:思考回答。

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1、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数地区在低纬度,属热

带,我国没有寒带。

师:(承转)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活动2:

以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小组成

员加以补充。

1、我国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越性?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越性?

3、观察课本最后一页的我国地形图,看看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如果东西

倒置,会对气候和农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指导启发学生分析比较的方法等)

生: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师: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

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

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

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一一太平洋,这使得

我国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我国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

边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亚欧大陆的

铁路线一一亚欧大陆桥。

我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的态势,这使得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可自东向

西深入我国,给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造就了南方的“鱼米之乡”,如果我

们把高大的喜马拉雅山搬迁到东部太平洋岸,它就会像一堵高大的挡风墙,挡住

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使我国的气候将趋于干旱,“鱼米之乡”的江南美景也

将不复存在。

师:(过渡)通过我国海陆位置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

国家。通过我国经纬度位置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东西和南北的跨度很大。说

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框题——海陆兼备的

大国。

板书: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师:当我国乌苏里江的渔民已迎着朝阳辛勤操作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上的边

防哨所的战士正对着漫天寒星,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东西相

差这么大?谁能说出这之间的奥秘?

这是由于两地所处的时区所决定的。乌苏里江在东经135度附近,位于东九

区,位于我国最东端;而帕米尔高原在东经73度附近,位于东五区,位于我国

最西端,中间相差了四个多小时。所以当乌苏里江彩霞满天的时候,帕米尔高原

还处于漫漫长夜。

(课件展示)读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南与最北端。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位于北纬53度附近;最南端在南沙群岛

中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4度附近,中间跨越的纬度近50度。我们再来看这两

幅图(课件展示两幅图片),在举国欢庆春节的时候,南沙群岛上正是椰风蕉雨,

满目都是盛夏风光;而最北端的漠河却是一片白雪皑皑,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一

派隆冬季节。这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两地所处的纬度不同造成的。南沙群岛在北纬4度附近,地处热带;

而漠河却在北纬53度,已经接近寒带了。所以说,两地在冬天的温差悬殊很大。

师:计算南北所跨距离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纬度相差10度,距离相差110

千米,我国南北约相差50度,得出我国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

(课件展示)读图找出我国的4个临海,隔海相望的6国家和14个陆上

邻国。

生:读课件图片结合课本回答。

师:评价总结。

师:国土指的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陆、领海、领空的总称。中国领土神

圣不可侵犯。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优越位置。从世界看,中国位于

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这样的位置使我国受益匪浅,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

通过读图了解我国领土四至点,我国陆地上的14个邻国,隔海相望的

6个邻国,及我国濒临的海洋,从而说明我国是国土面积广大,资源丰富的

国家。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陆地领土面积、陆上疆界、大陆海岸线的长度、拥有陆上邻国、

临海和隔海相望国家的数目、海洋国土的面积等方面证明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

幅员辽阔的大国,还讨论了疆域辽阔的优势。并给同学们留了一个课后延伸的题

目——思考我国疆域辽阔会有哪些不足?不利于管理。

(承转过渡)这就涉及到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行政区划”这个名词同学

们可能不太熟悉,其实生活中我们可是经常用到。

(课件展示)邮件投递:这位同学写给外婆的信,地址如下三种写法,请同

学们帮助投递,你能办到吗?

A寄:宽城区明珠小区5号楼1006室;

B寄:吉林省5号楼1006室;

C寄: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明珠小区5号楼1006室。

显然只有C的可以投递到。

(课件展示车牌号)关于车牌号码,同学们观察过没有?汽车除了品牌、型

号、颜色等不同外,汽车的牌照也很有意思、,其中有汉文、字母还有数字,都是

为了达到彼此区别的目,但第一个汉字还有何寓意呢?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内蒙古除外)。

【讲授新课】

师:这两个生活实例就是与行政区划有关的,从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行政区

划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应该感受到行政区划后形成的单位是有级别的。请大家进

行提炼总结一下行政区划的意义和级别。

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师: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将全国划分为一些不同

级别的行政区域;主要分为省、县、乡三级。

(承转过渡)我们重点学习省级行政区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7的课文部分,来回答一下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

单位?

生:34个。

师: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分为哪几种?

生: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种。

师:它们各有多少个?

生: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师:“自治区”是怎样的省级行政单位呢?指图说出我国共有哪几个自治区?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自治区”以及其下辖的“自治州”及下

辖的“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共

有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

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名称都很长,老师已经进行了分类,

请同学们找一找规律。

生:思考回答。

师:第一类:地名+族名+族字,主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

区;第二类:地名+族名,主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类:地名,主要

有“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师:“直辖市”含义如何?指图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直辖市。

生:“直辖市”即中央直接管辖的市;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

津、上海和重庆。

师:“特别行政区”是怎样的省级行政区?指图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特别行政

区。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

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我国现在有两个特别行政区一

一香港和澳门。

(承转过渡)学习目标中要求同学们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

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在图上的位置。概括起来是“三会”,即“会读音”(给

出名称会读音)、“会写字”(会书写各名称的文字)、“会定位”(三类名称

都要落实到图上相应的位置),这确实是个难点,不是难在理解上,是难在记忆

上。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活动渗透一些方法,帮助同学们降低难度,尽快掌握。

首先是全称的记忆。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活动1:读歌谣

你能说出它们都代表哪个省级行政单位吗?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歌谣1

两湖广宁重河山,

五江港澳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内蒙台海福吉安。

香港澳门庆回归,

爱我祖国好河山。

再看看这一首,说出它们都代表哪个省级行政单位。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歌谣2

两京两宁两河山,

五江吉重云贵川。

陕甘蒙藏两湖广,

三海港澳福台安。

活动2:读由来

关于这部分,请大家阅读教材P8的阅读材料。另外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

在找找其他省区名称的由来。

活动3:轮廓想象

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有自己的轮廓,而有的省区轮廓像动物、有的像植物等,

有意思的是这些相似性还与该省区的物产相关,所以用轮廓想象的方法不但利于

我们掌握省区的位置,还了解到了该省区的物产、文化等特点。

(课件展示)如:黑龙江像展翅高飞的丹顶鹤、云南像一只美丽的绿孔雀、

内蒙古像一只翱翔于天空中的雄鹰,这些与该省区生活的动物有关;台湾岛像香

蕉、海南岛像凤梨(菠萝),这些与该省区盛产的水果有关;陕西省像蹲着的兵

马俑,这与该省区的历史文化有关。

还有一些仅仅是轮廓形状有特点的情况。如: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山东省

像骆驼或像握拳竖起大拇指;广东省像小象的头;宁夏回族自治区呈十字形,或

像兵马俑手持的盾牌,这样记还能掌握这两个省区的相对位置关系。等等,同学

们也可以大胆想想,看看还有哪些省区像什么。从而帮助我们记忆。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活动1:读由来

(展示课件)请同学们先阅读材料,再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由来进

行分类填表。

取全称中的的一

个或三个字

取该省区的河流

或山脉的名称中

的一个字

用该省区的历史

名称

有两个简称

活动2:结组法

请同学们根据所给语句判断是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并在图上指出。

1、东北三省“黑、吉、辽”;

2、西南三省“云、贵、川”;

3、“京、津、沪、渝”直辖市;

4、彭德怀等领导的“湘鄂赣根据地”;

5、徐向前等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

6、八路军的“晋冀鲁豫边区”;

7、红色圣地“陕甘宁边区。

活动3:听歌填图

请同学们将歌谣中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京津沪黑吉辽

内蒙古陕甘宁

冀鲁豫苏浙皖

湘鄂赣川黔滇

桂粤闽青藏新

晋台琼渝港澳

我祖国好河山

师:现在我们学习行政中心这部分知识,这部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用分类法,

但一定要联系省级行政单位来落实位置。

1、行政中心之间有同字的:

(1)请你写出带“州”字的行政中心,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注明所属的省级

行政单位:福州(福建省)、郑州(河南省)、杭州(浙江省)、广州(广东省)、

兰州(甘肃省)。

(2)请你写出带“南”字的行政中心,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注明所属的省级

行政单位: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京(江苏省)、南昌(江西省)、济南(山

东省)。

(3)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还有哪些有同字的行政中心。如:沈阳(辽宁省)、

贵阳(贵州省);西宁(青海省)、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长沙(湖南省)、长

春(吉林省);西安(陕西省)、西宁(青海省)。

2、行政中心和省级行政单位同名的:

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和行政中心同名?

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3、行政中心和省级行政单位有同字的:

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行政中心和省级行政单位有同字?福州(福建省)、广

东省(广州)、海南省(海口)、贵州省(贵阳)、台湾省(台北)。

4、多字的:

请同学们找一找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行政中心,并注明所属的省级行政单位。

石家庄(河北省)、哈尔滨(黑龙江省)、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其他一些不容易归类的行政中心就要考同学们用些心来记了,注意一定

要联系省级行政单位来掌握。

【课堂小结】

关于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都要达到“三会”的标准,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不可能全部掌握,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推荐的方法,或自己的方法一

天掌握5个,用一周的时间达标。

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复习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伴球位置

(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面积

疆界线

<海陆兼备的大国

域flj邻国

〔邻海

(理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记省名

“识简称

i知省会

《人口》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从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两方面来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我国是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或简接地影响一个国家的生存

和发展的全部实力。所以,人口世界最多、人口增长趋势、人口众多的优势这三

方面来描述我国人口数量;而人口分布情况主要用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东多

西少”阐述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

人口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

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呢?这众多的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分布。

板书:第二节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讲授新课】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

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段内容,齐读这一段。

板书:1、人口数量

13.40亿(2010年),占世界1/5,最多。

(课件展示)中国与叙利亚、阿曼的自然增长率和年净人口量比较图,对比

两图,你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生:读图讨论。

师:同样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

师:(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

关系。

板书:2、人口增长

(活动)阅读P11“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分析以下问题。

r15.IW小中“

;’!I.OSuv,,

l,i

0c.g-酎

(i/^、.XSW53,

I-ww;

IbI.,心I

I.ki$”,

,|L・',一IM・,,,・.'・'・・・'・・l・II・1・ll'

fKM)|S*II)*)”|M|4I|U:"、l)|'PlIIMtXI[川l>;,!•;

1、从1850年到201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生: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

师:(教师归纳总结)自1850年到1950年这一百年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

度可以说是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

1950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一快速增长阶段,

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即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高峰,到2010年我国人口达

13.40亿。

师: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祖国经济

得以飞速发展,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

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人口的

自然增长率较高。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师: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辩论一一中国人口多好还是少好?

活动过程:

①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确定自己的观点,分为正反两个小组,即“多而

强”和“少而精”组。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的观点。

③正反方各选出4人小组代表,并确定主辩手、副辩手、三辩手和四辩手。

④双方展开辩论。

⑤教师综合评价辩论双方的观点及论据。

⑥辩证统一。

辩论结论: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人少有人少的优势,合理的人口发展是与资

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的发展必须以建设和谐人口为

目标,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师:人口过多带来哪些问题?

生:略。

师:展示课件。

(承转)那么人口应如何发展呢?我国是怎样做的呢?

板书:3、人口政策

请大家读P11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11“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

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

显著的成效。

师:请大家回答一下什么是人口密度。

生: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地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平均人口数。

师:带领学生复习人口密度公式,知道人口密度是表示某地区人口疏密程度

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生:学生温故知新,复习计算人口密度公式。

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计算:12.95亿人+960万1<1112=134人/1^2,这一数

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世界上

共有四大人口稠密区(指图讲述),它们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入北美东北部。

师:带领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逐一分析问题,在图中找寻北京、

郑州、乌鲁木齐、拉萨等人口疏密程度不同的城市,说出它们的人口密度,描述

分布特征,通过问题设置,了解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特点及产生原因。采用

逐渐深入的提问方式。

板书:二、人口东多西少

1、人口分布的特点

中国:忌艮入o/A

师:(展示课件)请同学们找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座城市,从位置

上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沿海或临海。

教师:这些城市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生: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师:请同学们再找到郑州、武汉、成都三座城市,看看他们的人口密度有什

么特点?

生: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同样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师: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这三个城市的地形特点。

生:多为东部平原、盆地地区。

师:请同学们再找到乌鲁木齐和拉萨两座城市,从海陆位置方面描述他们的

分布特点?

生:属于西部内陆地区。

师:人口密度呈现怎样的特点?

生: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人口稀疏。

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造成这两个

城市所在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

师:读人口密度分布图,在西藏地区,为何拉萨及其附近区域的人口密度会

略高于周边地区呢?

生:与城市的形成、社会因素和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

师:可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与地形、气候、人

类活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东

多西少的特点。

板书:2、人口分界线

师:同学们在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最佳位置并用铅笔画出

师: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东南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

千米达500〜600人,而西部地区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下。东、西

部大体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直线为界。此线是20世纪30

年代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现并提出的,因此又称“胡焕庸线”。

自胡先生提出此线以来,我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不仅未发生变化,且东部人口多,

西部人口少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加显著。此线东南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沆人

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上;此线以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57%,但人口还

不到全国总人口的6%o

(补充)我国四大人口稠密区: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大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

河等河流从上、中游带来的巨量泥沙,逐渐向东冲积而成;同时与山前倾斜平原

连接。土层深厚,地势坦荡,“一马平川”;暖温带为主的气候,垦殖历史悠久,

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千里中原,历来是全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至今工农

业生产发达,铁路纵横,是我国的经济荟萃之地,分布着一系列大城市,因此容

纳了巨量的人口。

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下游平原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垦殖,到盛唐之际即

已成为我国经济最繁华的地区。该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原上河湖密布,一直

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长江中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该区域为中亚热带

气候,地势低平、堤垸纵横、湖沼密布、港汉交织、耕恳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

后工业飞速发展。

四川盆地从西向东分为三部分,即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全

境为亚热带暖湿气候,发育了肥沃的富含磷、钾的紫色土。远在公元前200年,

蜀郡守李冰父子就率众在成都平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使“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旱涝保收,至今仍是我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上述四大区总人口4182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7%,面积67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面积的6.97%。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小的人口密集区,例如广东省的珠

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平原、河南省南阳盆地等,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我国东

部人口众多。

师:为什么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呢?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

论。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

师: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通过刚才我国四大人口

密集区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我国东部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

壤肥沃,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

人口多,加之东部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所以人

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地势高亢,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耕地少,气候为干

旱、半干旱气候,多沙漠、草原,加之西部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城镇少,因

此西部人口稀疏。东部的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o

师:是不是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应该把东部地区的人口采取措施迁往西部呢?

(活动)请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看P14图1.13)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

三方面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

增人口数仍很庞大。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以及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西部自然条件较差,经济

相对落后。针对西部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经济滞后的状况,国家决定进行西部

大开发的宏大战略,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西部经济的腾飞,必将吸引东部的人

口流向西部,去寻找更好的机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西部发展贡献自己

的力量。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13.4亿(2010),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众世界上人口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多最多的国家

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人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分布不均:

r东部人口稠密

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

I西部人口稀疏

《民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最后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

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民情等知识,目的让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让学生学

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收集一些主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服饰、文化艺术

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进行课堂交流,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了解我国的民族

政策,并认识其重要意义,知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少数民族的分布;

2、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学会搜集、归纳、分析民族信息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

族风俗习惯等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

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

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生:学生观察纸币。

师: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师: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生:略。

板书:第三节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民族的数量

【讲授新课】

师: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民族。

师: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生: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占8猊

师: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2队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

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

板书:2、民族的构成

师: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

生: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有1549万人口。

师: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500万?

生: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8个,它们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

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等,以上这8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500

万以上,属于我国比较多的少数民族。

师: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

生: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lub)巴族,人口只有2000人。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6页,阅读几种民族文字“我是中国人”。

生:略。

师: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汉语和汉字是

我国普遍使用的语言文字,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语也存在多种方言,例

如粤语•、闽语等。但由于祖国建设的需要,国家确定以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族的共

同语言。现在,汉语普通话已在全国迅速推广,普遍应用。

我国各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30多

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我国各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

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

板书:3、民族文化

课件展示“中国几个民族的节庆活动”。(也可补充一些其他有关少数民族

活动的图片)

师: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生: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

统体育活动等。

师:刚才我们结识了祖国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

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民族的分

布。

先请大家阅读P19图1.19"我国民族的分布”。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以下问题。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省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或少数民族分

布的省区?

3、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板书:二、民族分布特点

(学生读图时,教师要巡回指导读图步骤、分析思路等)

生:略。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

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

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

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分散杂居。

板书:大散居,小聚居,分散杂居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师:请大家读我国民族的分布图,看看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哪些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能不能举例说明他

们的民居的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生:学生回答。

师: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彝族、布依族、哈尼族、傣族、

像像族、彳瓦族、布朗族、伤佬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拉祜族等。我国西南

地区地形以云贵高原为主,崎岖不平,气候多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当

地少数民族人民的民居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是适应自然的代表性建筑,如壮族

的民居“干栏”。干栏是壮族传统的住房形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

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拦或镶木条为墙,用于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一般都用木料

建成。这种住房形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中就有发现。这

种干栏式木楼可以防潮隔热,适应我国西南的山区地形和湿热气候,至今在壮族

等少数民族中一直沿用。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

斯族、回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远离海洋,气

候干旱,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因此,当地少数民族的民居也体现了这

一自然特点。如维吾尔族的平顶屋,屋顶既可以晾晒东西又可在雨雪天存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

春族等。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赫哲族早年的住房“故如布”充分

适应这种气候特点而修建。“故如布”赫哲语的意识是“地窖子”。这种房子修

建很简单。挖地两尺多深,在上面立起柱脚。再架上楝、椽和薄条,铺上草后培

土半尼来厚即成。里面既可搭铺,也可挖坑,既适用于过夏,又便宜于过冬。

师:请大家讨论我国民族“大散居,小聚居,分散杂居”的分布特点,对地

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呢?

生:学生畅谈讨论结果和个人意见。

师生共同归纳为以下几点:

1、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交往。

2、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板书:三、民族政策

师: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展示课件讲解)

师: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这体现了我国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是什么态度,我国目前的多民族之间的关系

如何?

生: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板书: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师:(设置情境)王朋去杜鹃家做客,见杜鹃家不吃猪肉,就说:“你们回

族怎么还这么落后,学学我们汉族吧。"你觉得王朋说的对吗,为什么?

生: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讨论中领会怎样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

惯。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民族概况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

(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全国没有一个县市是单一民族的)、小聚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

东北)。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

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

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r民族构成{汉族

[中华民族1少数民族

大家庭〔民族文化{语言文字

传统节日

分布地区,汉族:全国各地

I少数民族:西南、西北、东北

民族分布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形和地势》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

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

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

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

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

趣;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

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13.40

亿。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

族。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

之一的地形和地势。

板书: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讲授新课】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

类型主要有哪些种?共有多少种?

生: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师:对于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要来测试一下大

家。

(展示课件)首先请同学们看景观图片,识别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别是哪种地

形类型。

生: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师:回顾了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识别的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法和读图法。

明确了与地形有关的几个概念。下面我们就进入中国,首先用读图法来研究一下

咱们中国主要有哪些基本地形类型?然后再归纳我国地形在这方面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五种地形类型的地形区,每种至少两个。

生:过程略。

师:由此可见,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在我国都不止有一个、两个相应的地形

区。说明我国地形在种类方面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复杂多样。

师:(过渡承转)既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那我们就分类来认识和了解主

要的地形区。我们从哪种地形开始呢?类比一下,我们写文章是不是要先“搭

架子”,也就是要列提纲,然后再填内容。那么构成地形骨架的是哪种地形类型

呢?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来感受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是山脉,纵横交错的山

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

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所以认识我国复杂的地形就从山脉开始。

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各山脉的延伸方向一样吗?

生:不全一样。

师:这就涉及到关于山脉的一个概念——走向,什么叫山脉的走向呢?就是

山脉的延伸方向。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

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

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师: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

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

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一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师:请同学们看书26页图2.2,填右表,来体会山脉的“骨架”作用。

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西侧东侧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横断山

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南侧北侧

天山

昆仑山

师:同学们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

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

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生: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

师:(课件展示)同学们从“我国主要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

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生: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

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

黄土高原: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

(过渡承转)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明确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

原有何特点。

将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名称与其特点连线: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青藏高原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地表崎岖,山间分布“坝子”

黄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

云贵高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世界最图>山脉间IW)原起伏和缓

峰岭众多,石灰岩广布

(2)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西起帕米

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大致在

北纬37°〜42°的暖温带范围内;

准喝尔盆地: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面形态南宽北窄,

略呈三角形;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等山脉;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脉的包围之中,地形封闭。

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为成都平原。盆地内的岩石、土壤呈紫

色,有“紫色盆地”之称。

(过渡承转)以上我们认识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都是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

的重点地形区我们再看看我国的东部还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它们又是以哪些山

脉为界?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3)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

华北平原: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

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

我国三大平原的主要特点: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开阔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又称“黄淮

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狭长,宽窄不一,地势低平,最低。河湖众多,有“水

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沃野千里。

(过渡承转)在我国的东部除了平原外,还有低缓的丘陵。

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过渡承转)通过以上的经历,同学们感受到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了吧。现

在有个问题,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我国都有,它们是五分天下的吗?面积各占全

国面积的比例一样吗?肯定不一样,那又是怎样的呢?

生:学生读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2.3),学生读图了解我国各

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师:由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l/3o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

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

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

的国家。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探究问题:

K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

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与可持续发展?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

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

互补充。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我国不同走

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并探究了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产局原:26%

平原:12%

/地形类型\丘陵:10%

盆地: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