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1页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2页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3页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4页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目录TOC\o"1-3"\h\u273931工程概况 1199452工程地质条件 1230522.1地形地貌 1151682.2气象水文 1230972.3地层岩性 1273632.4地质构造与地震 1320692.5水文地质条件 2208622.6不良地质现象 2196242.7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 2260703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2181774抗滑桩布置情况 229165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9275265.1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9281445.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9159236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必要性 9181967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可行性 9324868施工建议要求 10250269结论 11第2页共11页工程概况重庆市石柱县大歇镇位于石柱县北部,距离县城约10km。本次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包含蜂子岩危岩带、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瓦窑坝滑坡3个地质灾害点。根据我队编制的初步设计方案:蜂子岩危岩带:清除+锚固+肋柱锚杆+被动防护网+抗滑桩+格构护坡+排水工程。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抗滑桩板墙+截排水+危岩锚固+局部危岩清除+被动防护网+孤石清除”。瓦窑坝泥石流:“清方+拦石墙+路基挡墙”。其中,蜂子岩危岩带设计有11根抗滑桩;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设计有91根抗滑桩。其明细表如下:表1.1抗滑桩明细表序号桩类型根数宽(m)长(m)自由段(m)嵌岩段(m)总长(m)蜂子岩危岩带Z型桩111.251.512820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A型桩171.82.59918B型桩161.251.57613C型桩161.251.58715D型桩201.251.56511E型桩121.251.56511F型桩101.251.57613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提供的《石柱县大歇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详细勘查报告》,本工程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如下:地形地貌蜂子岩危岩带地形地貌蜂子岩危岩带区域属构造剥蚀低山沟谷地貌,地形总体上中间为南西-北东走向的山脊,南、北侧为斜坡;北侧为河沟切断形成的陡坡,最高点位于山脊之上,高程826.36m,最低点位于西南侧G211国道,高程679.91m,相对高差约146.45m。北侧斜坡总体坡角35~50°,平均35°,整体由3条陡崖带组成:①号陡崖带高程742.73~823.25m,坡向322°~12°,坡角约65~90°,蜂子岩崩塌即发生于该段中部;②号陡崖带高程695.30~783.04m,坡向343°~349°,坡角约55~85°;③号陡崖带高程721.88~747.89m,坡向335°~345°,坡角约50~85°,陡崖带内藤蔓植物十分茂盛。南侧斜坡坡向104°~137°,坡角22°~50°,平均31°,局部为陡坡,高2~6m,上部乔木较茂盛,中下部为耕地和草地。(2)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地形地貌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区域属低山地貌,微地貌整体呈南东高北西低的斜坡,最高点位于斜坡后方山脊之上,高程808.09m,最低点位于南西侧河道,高程678.79m,相对高差约129.30m。斜坡前方为宽缓的菜地坝河河坝地带,建设有大歇中学、农贸市场、居民点等。斜坡中前部多为土质斜坡,坡向321°~334°,坡角32°~45°,多为耕地。斜坡中后部则多为岩土混合质陡坡、陡崖,坡向320°~335°,坡角30°~75°,坡内藤蔓植物十分茂盛。勘查区中部为一SE-NW向季节性溪沟。气象水文气象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差异大,降水充足但分布不均,云雾多日照不足,霜雪少(中山区除外)无霜期长。春季气温回暖快但不稳定,常有低温、寒潮出现,山区多冰雹;夏季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交替控制,高温高湿,常形成伏旱;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多秋绵雨;冬季天气干冷,多云雾、少雨雪。灾害性天气频繁且灾害重是石柱县气候的又一大特点,常见的且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有寒潮、干旱、洪涝、冰雹、春季低温阴雨、秋绵雨等。据气象局资料,最大年降雨量1544.3mm(1979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197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04mm,日最大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1日)。多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低气温-4.7℃(1977年1月29日),极端最高气温40.2℃,(2006年8月19日)。平均相对湿度81%,绝对相对湿度17.6毫巴,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1.9m/s,年最大瞬时风速达20m/s。水文工程区整体位于长江水系。三峡水库建成后运行期,每年10月至次年6月上旬,坝前水位在145~175m区间变化。蜂子岩危岩带北侧为菜地坝河,属常年性流水,流向自北西向南东,在大歇场镇处转为自北向南,据访问,菜地坝河枯水期水深0.5m,流速0.2m/s,流量5L/s,汛期水深3m,流速2m/s,流量可达4800L/s。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北西侧为菜地坝河,斜坡内发育2条季节性流水(L1、L2)。L1发源于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中部,自南东而北西流入菜地坝河,据访问雨季流量450L/s。L2位于居民点东侧,自南东而北西流入菜地坝河,据访问雨季流量250L/s。地层岩性(1)蜂子岩危岩带及周边区域地层岩性根据本次踏勘调查及收集资料可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层(Q4el+dl)、崩坡积层(Q4col+dl)、崩积层(Q4co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二段(J2s2),现按其成因和时代分述如下:1)土层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杂色,主要分布于道路、学校和居民点附近,包含混凝土、碎块石等,厚度1-3m不等。②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黏土:灰褐色,由粘粒、粉粒组成,含植物根系,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硬塑状,分布于斜坡坡顶地段,厚度较薄,一般小于1.00m,局部低洼处可达3.00m。③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粉质黏土夹碎块石:灰褐色,稍湿,其中块石约占30-60%,碎石约占10%,危岩下方斜坡见大量零星大块石,块径一般0.5~3.0m,大者超过5m,石质成分为砂岩质,其余为角砾及粉质黏土充填,分布于陡崖以下的较平缓地带,厚0.7~12.5m。④崩积层(Q4col)碎块石层:分布于蜂子岩崩塌下方斜坡(图3.2-1),分布平面积约5280m2。由砂岩碎块石组成,其中块石约占90%,碎石约占10%,块径一般15~55cm(应急清危后),大者可达6.7m,一般厚1.5~3.5m。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二段(J2s2)砂岩(J2s2-ss):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次之,细-中粒结构,厚层至块状构造,局部夹有泥质条带,发育有水平层理和斜层理。该层与泥岩呈互层状产出。泥岩(J2s2-ms):棕红色、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块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砂质条带,过度为泥质砂岩。该层与砂岩呈互层状产出。泥岩主要分布在陡崖下方,呈薄层状,表面多被全风化和强风化。砂岩主要分布陡崖上,为厚层至块状。(2)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及周边区域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收集附近场地相关资料表明,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土层(Q4el+dl)、崩坡积层(Q4col+dl)、崩积层(Q4col)、滑塌堆积层(Q4del)和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岩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土层①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杂色,主要分布于道路、学校和居民点附近,包含混凝土、碎块石等,厚度1~3m不等。②残坡积土(Q4el+dl)主要由粘土及砂岩碎块石组成。粉质黏土呈紫红色,可塑~硬塑状,韧性较差,干强度一般,无摇振反应,碎石主要为灰色砂岩,次棱角状,块径2~15cm,含量2。③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粉质黏土夹碎块石:灰褐~黄褐色,稍湿,其中块石约占40~70%,碎石约占10%,块径一般0.2~0.8m,大者达2.75m,石质成分为砂岩质,其余为角砾及粉质黏土充填,分布于斜坡中前部较平缓地带,厚0.72~10.15m。④崩积层(Q4col)碎块石层:仅分布于大歇中学后方斜坡,分布平面积约30m2。由砂岩碎块石组成,其中块石约占85%,碎石约占15%,块径45~155cm。⑤滑坡堆积层(Q4del)主要分布于斜坡上18处局部滑塌下方,由黄褐色粉质黏土组成,粉质黏土可塑~硬塑状,韧性较差,干强度一般,无摇振反应,厚一般0.5~2.5m。2)基岩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泥岩(J3s-ms):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岩,区内广泛分布。砂岩(J3s-ss):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砂岩,主要分布于斜坡中后部,厚3~9m。地质构造与地震蜂子岩危岩带、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构造部位处于方斗山冲断背斜南东翼(图3.3-1),出露岩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中统沙溪庙组二段(J2s2)地层,倾向135°~148°,倾角48°~75°。蜂子岩危岩带和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区域发育有3组构造裂隙:L1组裂隙面产状30°~60°∠45°~80°,裂面粗糙,延伸3~8m,间距0.560~10.50m,张开度一般0~30mm,无充填或充填少量粘土;L2组裂隙面产状300°~340°∠20°~45°,裂面粗糙,延伸一般2.3~8m,间距0.4~6.0m,张开度一般0~550mm,无充填或充填少量粘土。L3组裂隙面产状340°~355°∠40°~85°,裂面粗糙,延伸3~8m,间距0.50~2.50m,张开度一般0~30mm,无充填或充填少量粘土。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情况,将勘查区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碎屑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裂隙溶洞水等三种主要类型。1)碎屑岩类裂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根据现场条件分析,其补给区多位于斜坡地带,大气降雨除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外,还通过岩体陡倾裂隙以及宽缓平台地面渗入地下,由于薄层泥岩不透水层阻隔,各含水岩层径流自成系统,相互之间水利联系较弱,富水性不均一。该类地下水的特征是就近补给,依地势自高向低作径流运动,最后在斜坡前缘菜地坝河岸坡坡脚一带排泄。勘查区蜂子岩危岩带、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及周边区域皆有该类地下水分布。2)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崩、滑坡堆积层中的孔隙中,含水的松散介质以碎石土为主,由于其成分、结构、厚度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其透水性、含水性变化较大。该层地下水同样具有就近补给、就地排泄的特征,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以及基岩裂隙水补给,该层地下水接受补给后,通过松散孔隙并沿潜在滑面径流,最终在斜坡、滑坡体前部坡脚以下降泉或渗水点出现。勘查区蜂子岩危岩带、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瓦窑坝滑坡及周边区域皆有该类地下水分布。不良地质现象据访问和踏勘,勘查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危岩、崩塌、滑坡等。详述如下:蜂子岩危岩带:陡崖上发育有危岩,呈带状分布,形成多个危岩单体,由构造裂隙及卸荷裂隙竖向切割,基底为泥岩。2020年6月18日,发生剧烈崩塌(图2.6-1),损毁房屋4间,多根电杆被冲毁,下部省道S202地表可见多处大块坠石及部分崩坡积碎屑物,道路护栏可见坠石撞击变形。据访问,崩塌发生后6、7月份间,崩坡积体发生过强烈变形。蜂子岩崩塌发生后,崩塌物对下部的堆积体形成加载,目前堆积体前缘挡墙出现鼓胀、拉裂变形(图2.6-2、图2.6-3)。此外,①号陡崖下方斜坡XP1发生有小型滑坡FH1(图2.6-1);②号陡崖下方XP3发生有小型滑坡FH2(图2.6-4);据访问③号陡崖带1982年曾发生崩塌,造成房屋损毁2间,崩塌体体积约2m3,最远滚至菜坝子河河床。图2.6-1蜂子岩崩塌及滑坡FH1图2.6-2斜坡XP2前缘挡墙鼓胀变形图2.6-3斜坡XP2前缘挡墙拉张裂缝图2.6-4斜坡XP3小型滑坡FH2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现场调查访问,于2020年6月14日至16日强降雨期间,共发生18处强变形(土岩组合体溜滑),溜滑体平面积11~683m2,溜滑体体积25~1600m3。其中二个强变形区(QBX3、QBX5)滑塌体滑入中学运动场和菜坝子河,造成大歇中学南侧围墙垮塌(图2.6-5),河水短期拥塞。此外,据访问2018年7月,该斜坡后方曾发生崩塌(BT1),崩塌体体积约1.5m3,最远滚至下方居民区,损毁房屋1间。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1)编制依据:1)重庆市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162号;2)《石柱县大歇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详细勘查报告》,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2021年6月。3)《石柱县大歇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2021.11。(2)执行的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029-2019);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9)《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抗滑桩布置情况蜂子岩危岩带抗滑桩布置情况如下:图4.1蜂子岩危岩带平面布置总图图4.2蜂子岩危岩带抗滑桩平面布置图图4.4蜂子岩危岩带40-40’剖面示意图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抗滑桩布置情况如下:图4.5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平面布置总图图4.6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A型抗滑桩平面布置图图4.7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B型抗滑桩平面布置图图4.8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C型抗滑桩平面布置图图4.9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D型抗滑桩平面布置图图4.10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E型、F型抗滑桩平面布置图图4.11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1-1’剖面A型抗滑桩示意图图4.12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2-2’剖面B型抗滑桩示意图图4.13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3-3’剖面C型抗滑桩示意图图4.14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4-4’剖面D型抗滑桩示意图图4.15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5-5’剖面E型抗滑桩示意图图4.16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6-6’剖面F型抗滑桩示意图图4.6护壁、锁口设计示意图石柱县大歇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报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依据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提供的《石柱县大歇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详细勘查报告》提供的相关参数见表:(1)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表5.1-1参数取值建议一览表灾害点名称分区名称岩性重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基底摩

擦系数水平抗力

系数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KN/m3KN/m3C(Kpa)φ(°)C(Kpa)φ(°)(MPa)(MPa)MN/m3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Ⅰ1分区及Ⅰ3分区潜在滑体土20.1020.3023.5022.0021.5020.50潜在滑带土21.8021.9721.5019.5018.0016.00除Ⅰ1分区及Ⅰ3分区以外区域潜在滑体土20.1020.3022.0020.5020.5018.00潜在滑带土21.3821.5519.0017.0017.0015.00泥岩25.6025.80250.0027.98162.0026.145.413.470.5060.00砂岩25.2025.301643.433.761191.332.9020.7815.080.6060.00设计参数取值: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中风化泥岩的水平抗力系数k取值为60MN/m3,中风化砂岩的水平抗力系数k取值为180MN/m3。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周边工程经验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勘查区强风化砂泥岩抗压强度较低,较破碎,水平抗力系数k取低值为40MN/m3。(2)蜂子岩危岩带1、滑体土天然重度:22.45kN/m3,饱和重度22.70kN/m3;2、滑体土抗剪强度:天然抗剪强度C值26.20kPa、Φ值21.20°,饱和抗剪强度C值25.20kPa、Φ值20.20°。3、潜在滑带土取值:重度取值参考滑体;滑带土天然抗剪强度C值23.00kPa、Φ值18.50°,饱和抗剪强度C值21.00kPa、Φ值17.50°。4、危岩崩塌堆积块石土,土石含量1:3,故该潜在滑动面计算参数取值与上述取值不同,根据地区经验取值为:天然重度23.8kN/m3,饱和重度24kN/m3;滑带土天然抗剪强度C值18.5kPa、Φ值22.5°,饱和抗剪强度C值17.5kPa、Φ值20.5°。5、强风化泥岩:天然重度:24.20KN/m3(经验值);天然岩体粘聚力(c):0.12Mpa(经验值);天然岩体内摩擦角(φ):24.50°(经验值);天然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0.05Mpa(经验值);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40(经验值);岩体水平抗力系数:40MN/m3(经验值)。6、强风化砂岩:天然重度:24.10KN/m3(经验值);天然岩体粘聚力(c):0.15Mpa(经验值);天然岩体内摩擦角(φ):26°(经验值);天然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0.12Mpa(经验值);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50(经验值);岩体水平抗力系数:50MN/m3(经验值)。7、中风化泥岩:重度:天然25.60KN/m3,饱和25.80KN/m3(室内试验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天然)=天然抗压强度(5.35MPa)×地基条件系数(较完整取1.1)=5.89Mpa(室内试验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饱和)=饱和抗压强度(3.43MPa)×地基条件系数(较完整取1.1)=3.77Mpa(室内试验值);天然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岩石抗拉强度(0.38Mpa)×折减系数(0.3)=0.114MPa(室内试验值);饱和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岩石抗拉强度(0.24Mpa)×折减系数(0.3)=0.072MPa(室内试验值);天然岩体粘聚力标准值(c)=岩石粘聚力(1.25Mpa)×折减系数(0.2)=0.25MPa(室内试验值);天然岩体内摩擦角(φ)=岩石内摩擦角(34.97°)×折减系数(0.8)=27.98°(室内试验值);岩体变形模量=岩石变形模量标准值(900MPa)×折减系数(0.7)=630Mpa(室内试验值);岩体弹性模量=岩石变形模量标准值(1100MPa)×折减系数(0.7)=770Mpa(室内试验值);基底摩擦系数:0.50(经验值);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250Kpa(经验值)。8、中风化砂岩:重度:天然25.20KN/m3,饱和25.30KN/m3(室内试验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天然)=天然抗压强度(20.78MPa)×地基条件系数(较完整取1.1)=22.86Mpa(室内试验值);地基承载力标准值(饱和)=饱和抗压强度(15.08MPa)×地基条件系数(较完整取1.1)=16.59Mpa(室内试验值);天然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岩石抗拉强度(1.47Mpa)×折减系数(0.3)=427kPa(室内试验值);饱和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岩石抗拉强度(1.06Mpa)×折减系数(0.3)=297kPa(室内试验值);天然岩体粘聚力标准值(c)=岩石粘聚力(4.98Mpa)×折减系数(0.2)=0.996MPa(室内试验值);天然岩体内摩擦角(φ)=岩石内摩擦角(37.51°)×折减系数(0.8)=30.01°(室内试验值);岩体变形模量=岩石变形模量标准值(2400MPa)×折减系数(0.7)=1680Mpa(室内试验值);岩体弹性模量=岩石变形模量标准值(3000MPa)×折减系数(0.7)=2100Mpa(室内试验值);基底摩擦系数:0.60(经验值);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600Kpa(经验值)。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场区裂隙发育程度和结构面结合程度判定,砂岩、泥岩强风化岩体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拟建场地人工挖孔灌注桩区域土层厚度约3至10米;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泥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小于5MPa,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砂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在15—20MPa区间,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由以上资料可知,本工程抗滑桩开挖过程中,在土层做好护壁后,塌孔可能小,工程场地适宜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必要性(1)大歇中学不稳定斜坡位于大歇镇场镇南东侧,拟建场地周边有居民住房,机械施工噪音扰民,人工挖孔桩噪音、振动小,对居民影响小。(2)拟建场地为斜坡地带,施工条件较差,机械设备进场及就位困难,人工挖孔桩更为方便,对施工场地条件的要求较小,适合人工挖孔。(3)边坡支护桩截面为矩形截面,机械成孔困难。(4)拟建场地周边存在道路及地下管网情况,机械施工振动对其有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是必要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可行性(1)拟建场地地质条件较好,桩基持力层基岩为砂岩、泥岩,拟建场地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做好土层护壁后,人工挖孔桩塌孔可能小。(2)拟建场地地下水相对贫乏,不会因为地下水造成无法人工开挖。雨季施工时,场地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有效组织场区内排水,待桩底水抽干后不影响施工。(3)根据地勘资料,场地无有害气体源及其他有害物质,不会危及工人生命。(4)桩身直径较大(直径均大于等于1米),工人开挖桩孔时有较大的操作空间。(5)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灵活,平面可为圆形或矩形。(6)人工挖孔桩开挖过程中能对桩周岩土进行准确了解,桩周岩石是否存在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情况一目了然,反映给地勘设计后可以进行复核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留下安全隐患。机械成孔桩不能直接反映桩周、桩底岩土情况,易于留下全隐患。人工挖孔嵌岩桩还具有清底干净的特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不存在桩壁岩土脱落的可能。机械成孔桩桩底残渣不易全部清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易桩壁岩土脱落,桩身、桩底的质量保证比人工挖孔桩差。因此,从保证桩基质量的角度出发,人工挖孔桩更能得到保证。施工建议要求(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孔口设置高出地面25cm的锁口井圈,孔口2.0m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和积土,挖出的土必须做到随挖随运,保证孔口的安全。施工机械设备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2)开挖完成的孔口,以及挖孔暂停期间应盖好盖板,防止落物入孔或人员不慎坠下。卷扬机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排列整齐,卷绕钢丝绳时,严禁工作人员在其上跨越。卷扬机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得放完,应至少保留三圈,严禁人拉钢丝绳卷绕。检查滑轮是否灵活,钢丝绳无摩擦现象,料桶吊耳焊接必须牢固,吊卡满足要求。卷扬机就位后,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安设必须平稳、牢固。(3)孔内设专人经常检查有害气体浓度,浓度超标时,设置通风设备,有毒气体消除后施工人员方可下井施工,开挖深度超过5m时应配有通风设备。每天开工前应检测孔内是否有有毒气体。确认孔内气体正常后方可下孔作业;每天开工前,应将孔内水抽干,并用鼓风机或大风扇向孔内送风5min,使用内混浊空气排出,才准下人。孔深超过5m时,地面应配备向孔内送风的专门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孔底凿岩时尚应加送大风量。(4)每天上班前检查水钻、水泵等电源线,如发现电源线有破损现象,应及时用防水绝缘胶布包裹,破损严重的应及时予以更换,防止在钻岩时发生漏电而导致作业人员触电。(5)夜间施工时,现场必须有符合操作要求的充足的照明设备,施工现场,应设置围栏,并悬挂红灯示警标志。(6)使用的电动葫芦、吊笼等必须是合格的机械设备,同时应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以防突然停电。电动葫芦宜用按扭式开关,上班前,下班后应有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润滑,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铁链无损、有保险扣不打死结,钢丝绳无断丝。支撑架应牢固稳定,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吊能力。(7)施工用电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孔下照明用电须单独架设。临时用电一箱一孔。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所有钢筋施工机械严格按《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配电箱及开关必须防雨,设门并配锁,进、出线口必须设在箱体下底面,箱内禁放杂物,并定期检查,严禁将电线栓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经常检查线路及各接头处,防止事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