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港一中67高一年下学期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67高一年下学期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67高一年下学期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67高一年下学期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67高一年下学期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泉港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1。下列句中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1\*GB3①而来四万八千岁②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B、=1\*GB3①别有忧愁暗恨生②无复鸡人报晓筹C、=1\*GB3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②蟹六跪而二螯D、=1\*GB3\*MERGEFORMAT①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①②③④⑤⑥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不可能违背自己长期坚持的原则,不可能为了某些国家的利益而委曲求全,更不可能支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那一套做法。②社会上有少数人爱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把不经之谈猎奇为新闻,甚至把谣言也加以扩散。③巡逻民警在执行反扒任务时,发现一名男子形迹可疑,连进酒店也要顾盼神飞。④平日里粗手大脚的搬运工个个敛声屏气,谁敢在老板面前发飙造次?⑤近日,上海出现雨雪天气,在一些地区和一些时段,雪花沸反盈天,扑面而来。⑥把房地产炒成了中国最暴利产业的开发商,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必将走投无路自食其果。A、①③④⑥B、①②④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⑥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绵延七八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大众的生灵涂炭,杜甫一家也没能幸免,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加深了诗人的内心痛苦。B、只靠打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C、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D、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5。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A、唐代新乐府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反对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B、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勾画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C、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写的《劝学》一文规劝人们”学不可以已"。D、白居易,中唐时期著名诗人,现存诗篇3000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老黄,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长命百岁。B、他五十八死了老伴,她五十六没了丈夫,两人凑上块,破镜重圆,结成秦晋之好.C、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D、他也是敝世兄,在社会上铮铮有声,与家父相交甚密,常有书信往来。7。选出“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B、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项王按剑而跽曰C、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剑阁峥嵘而崔嵬D、①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②非利足也,而致千里8.选出不全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③君子生非异也④木直中绳,以为轮⑤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⑥赢粮而景从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⑥D、②⑤⑥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④天下云集响应⑤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⑥吾从而师之①⑤/②④/③/⑥B、①/②④/③⑤/⑥C、①③/②④/⑤/⑥D、①/②④/③/⑤⑥10。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①大王来何操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22分)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①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②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注]①壖(mà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蠕:庙门外的隙地。②此文段未选晁错欲除袁盎,而景帝采纳袁盎诛晁错以谢天下的建议等内容。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善错计策

善:使……善,改进。B、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开凿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对。D、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道:取道,从1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B、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C、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D、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传记的中心线索是晁错削地收郡,这一改革举措震荡朝野,影响深远。丞相悔、公卿畏、窦婴争、诸侯疾、老父死,七国反、自身亡皆因此举措而发。B、晁父为保全家族反对儿子削地收郡,邓公从国家利益出发赞同削地收郡。两人立场截然不同,但他们能认识到晁错之策有利于巩固中央皇权,却是相同的。C、晁错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在其他朝臣反对晁错时,景帝总是信任他;但最后终为保全大局而诛杀晁错。D、汉景帝在杀了晁错之后,仍对削藩造成七国之乱耿耿于怀;但听了邓公一席话后,明白了诛晁错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为自己一时的错误决定懊悔不已。14。下列对这篇传记的写法和太史公赞语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晁父坚决反对儿子削藩,劝说不果而自尽,反衬了晃错政治改革的坚定;邓公为之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B、作者围绕晁错“峭直刻深"的性格特点,选择多个材料加以表现。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晁错始终坚持“削地收郡”的改革主张、遭再大的阻力也不退缩的情节。C、作者对晁错其人并不赞赏,但在传文中仍然对晁错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作了如实记述,体现出作者“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的史家风范.D、太史公赞语中对晁错颇有微辞,主要是批评他专权自用、欲报私仇,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而他“反以亡躯”,则是势所必然.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5分)(2)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6。下列对词中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其中“雨"“洒"和“洗”三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令人觉得素秋清爽,无与伦比.B、“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生机勃勃之景象。C、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D、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现得淋漓尽致.E、柳词本以豪放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17。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联系内容加以简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8。按要求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0分,每格1分)(1),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3)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5)《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6)《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远,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7)《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三、现代文阅读(17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信任甘晓成某国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整理好具体资料后,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看起来没有那么简单。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不能留着他。”“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竞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平静了下来。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选自《读者》2009年第l0期)(1)请简要概括将军的形象特点。(3分)(2)“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作者安排这个细节有哪些作用?(4分)(3)从全文看,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4)刺客的出现,有人认为是将军有意安排的,有人认为不是将军有意安排的。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四、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听了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泉港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A[A、而(尔),勾(钩)B、忧(幽)D驽(弩)]2。A[解析]解答此题,应重点理解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语句关系的确定来判断使用哪个词语。①②两处,从前两句的关系分析,A、B、D三项都是可以的;③④⑤三处,从语句的意思分析,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第⑥处,“就”用在此处语意不连贯,排除B项。3。B(“顾盼神飞”指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这里指形迹可疑的男子向两边看,想偷东西,应用“左顾右盼”.“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此处不合语境。)4。C(A.用词重复。“人民大众”和“生灵"用词重复.B.搭配不当。“人”与“工作态度”不搭配.D.句式杂糅。“均设有”与“应有尽有”。)5。D(A项,韩柳倡导的是古文运动;B项,勾画了一幅凄清辽远的画面;C项,是荀子写的《劝学》)6.D7。A(表修饰/表承接。B项,表递进;C项,表并列;D项,表转折)8.D(①颁—斑②涂—途③生—性④-煣⑥景-影)9.B(①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②④名词活用作状语,③⑤动词活用作名词,⑥名词意动用法)10。D(定语后置)11.A(认为……好,称许)12.C(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13。B(A项,丞相悔何不先杀晁错为的是“穿门”,是在“削地”之前.B项,错父言“刘氏安矣”。邓公言“削地以安京师”,故认识同.C项,“治国建议多被采纳”错。文中有“孝文不听”。D项,“耿耿于怀”无据)14.D(错在“专权白用”,文中“擅权”只是“执掌权柄”的意思;“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也不符合原意)15、(1)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以为陛下不该这样。(“内、外"名词作状语1分,“始"“窃"各1分,句意2分)(2)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或伦常、伦理),即使不死也要垮台(或:不是死就是败逃),是否说的就是晁错这些人呢?”(“古”、“常”、“等”各1分,“不死则亡”可灵活译出,意思对即可.末句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晁错,颍川郡人.晁错为人严峻刚直,酷烈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先后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在孝文帝时多次上书,论述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几十次书,孝文帝虽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称赞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许晁错的计策,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景帝登位,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个别听取他的进言,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风声,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详细地说明情况。丞相奏上这事,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垣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皇帝说:“这不是庙垣,而是外墙,不算犯法。”丞相谢罪。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子出卖,实在错误.”丞相很快发病而死。晁错因此更加显贵.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请求根据诸侯王的罪过,削弱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枝郡。奏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谁也不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喧哗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晁错说;“本当这样。不这样,皇帝不被尊贵,国家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这个样子,刘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随即饮药自杀,临死时说:“我不忍看着大祸临头。"死了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反叛,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皇帝就命令将晁错穿着朝服斩于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做了校尉,讨伐吴楚军时任将军。回朝来,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见皇帝。皇帝问:“你从军事前线回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谋反已几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恼怒,以诛晁错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不敢再进言了。"皇帝问:“为什么呢?”邓公答:“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师,这是万世的利益.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景帝沉默了好久,说:“你说的对,我也为这事悔恨。”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太史公说: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说的就是晁错这种人吧!16。B(凋落之景)E(以柔婉见长)17.(6分)①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②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3分)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