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令狐第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认识心脏骤停心搏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有效搏动突然停止,心脏排血为零。
临床表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心电图:心搏静止、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
第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不同的组织器官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或域值不同:
1、脑:最先、最容易受损害。且脑组织的不同部位耐缺氧缺血的能力亦不同:大脑为4~
6分钟,小脑10~
15分钟,延髓20~
25分钟,交感神经节45~
60分钟。
2、心肌:30分钟。
3、肾小管:30分钟。
4、肝细胞:1~
2小时。第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时间就是生命!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正相关性: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第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抢救成功的两个因素
1、“天意”:患者的原发病;
2、“人意”:a、时间(时间就是生命,4分钟内);
b、抢救方法的正确性(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第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怎样做才正确--规范《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第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历史《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历史:美国:1966:“全美复苏会议”,规范心肺复苏术;1974:AHA,制订《CPR指南》;1980、1986、1992三次修订完善。国际:2000:第一部《国际CPR及ECC指南》正式发表;2005:修订《国际CPR及ECC指南》;2010:再修订……国内: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电力部门制订过心肺复苏规范,1986、1992卫生系统根据AHA统一规范了心肺复苏术;2000……第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早期心肺脑复苏流程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可分三个大方面,共九个步骤,分别用A~I九个英文字母表示:一、基本生命支持、一级复苏或现场复苏(BLS):
A.判断意识和畅通气道
B.恢复呼吸
C.建立循环二、进一步生命支持、二级复苏(ALS):
d.药物
E.心电图监测
F.心室颤动治疗
G.病情评估三、长程生命支持、后期复苏(PLS):
H.精神活动的恢复
I.加强监护第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第一版)一、强调:“生存链”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唯一途径:及早呼救并到达及早徒手CPR及早电击除颤及早高级生命支持二、规范流程三个阶段(三个A、B、C、D)第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ABCD
基本生命支持、BLSAAssessment+Airway
判断+徒手开放气道B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C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D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第十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ABCD
高级生命支持、ALSA Airway
建立人工气道B Breathing
人工正压通气:呼吸机?复苏囊?CCirculation
持续人工循环DDruggery+Debasingtem-perature,
给予复苏药物+头部降温与全身亚低温第十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阶段处置——第三个ABCD
后续生命支持、PLSA Assist
呼吸循环等多器官功能支持B Brain
脑保护与冬眠、与促清醒CCareICU重症监护DDiagnosis
确诊并祛除病因第十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1、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进行;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2、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3、成人按压深度为4~5cm,儿童按压深度2~3cm,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第十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5与2000的主要区别20052000
有效的心脏按压:心脏停搏时要求急救人员要“用力而快速地按压”,按压频率达100次/分,且按压后要使胸廓完全恢复到正常位置,按压/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同时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为了快速确定按压位置,可采取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办法。2000年指南中未着重强调。CPR按压/通气比建议从婴儿至成人,所有单人CPR时,按压/通气比均为30:2。成人CPR按压/通气比为15:2,而婴儿和儿童CPR时,按压/通气比为5:1。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应为1秒钟以上,急救人员应见到胸部起伏,为避免过度吹气或过用力,在吹气前不要深吸一口气。仅建议有氧或无氧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或1~2秒。现场电除颤需电除颤时,只给1次电击,而后即进行CPR,应在给过5组30:2的CPR(约2分钟)后,再检查患者的心律。对需“电击”的心脏骤停患者,给连续3次电击,其间不进行CPR,并在电击前后都要检查心律。建议自动体外除颤(AED)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但尚证据不足以建议或反对AED用于1岁以下婴儿。2000年指南中未着重强调。第十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了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从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第十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10年指南新变化一、
将“A-B-C”改变为“C-A-B”
二、“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
三、几个数字的变化四、
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
五、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六、复苏后仍要积极的救治
第十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将“A-B-C”改变为“C-A-B”新指南将成年人及儿科病人(包括儿童及婴幼儿,但不包括新生儿)的基本生命支持(BLS)的程序:从“A-B-C”改变为“C-A-B”(先动手、后动口)
呼叫、体位、通畅气道等等,均应在C开始后,或同时进行(多人复苏)。
对溺水者仍保持传统程序“A-B-C”第十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将“A-B-C”改变为“C-A-B”其理由如下:一、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于成年人,心脏骤停存活率最高的患者是心律为室颤(VF)或无脉性室速(VT)的心脏骤停者,这些患者CPR的关键起始措施是胸部按压及早期除颤。二、“A-B-C”程序中,胸部按压往往被延迟,因为目击者要开放气道,给予口对口呼吸或应用屏障器具或其他通气装备。将程序改为C-A-B,则胸部按压可迅速开始。三、开始先做胸部按压,可以保证有较多的患者接受CPR救治,即使救助者不愿意或不能够为患者提供通气,但至少可以完成胸部按压。四、施救者对发生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制定复苏救治程序是合乎情理第十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A.保持气道通畅。C.胸部挤压。B.人工呼吸。A.保持气道通畅。C.胸部挤压。B.人工呼吸。第二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判断可以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或其他称呼。
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立即高声呼救,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如是在院外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同时快速判断无呼吸或为濒死的喘息样呼吸,立即摆成复苏体位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带,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即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使得心脏被动射血,以带动血液循环。只要判断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按压位置
实施心脏按压首先要找准按压的位置,
正确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双乳头连线水平与胸骨的交点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按压方法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10心肺复苏方法一手的鱼际处紧贴在按压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双臂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大于5厘米,压下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反复操作,频率大于100次/分钟。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
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医务人员怀疑有颈部外伤:推举下颌法)
A:
畅通呼吸道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要领: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第三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
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B:即人工呼吸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在院内可采用面罩-人工气囊进行人工呼吸。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通常被描述为一系列操作,对于单人施救者,情况仍然如此。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且团队成员通常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命支持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经过培训的施救者要求“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救;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2005年2010年“看、听和感觉呼吸”
触摸大动脉搏动BLS流程简化,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早期识别成人心脏骤停主要是评估患者的反应(意识)及有无正常呼吸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濒死喘息)。然后,该人员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有些心脏骤停患者一开始可能表现为癫痫样发作,这种非典型表现可能使施救者困惑,导致呼救或开始CPR延迟。检查脉搏相对不重要: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边开枪、边瞄准)
因识别脉搏跳动比较困难,当血压很低或测不出时,受过良好训练的医务人员也常难以判断有无脉搏跳动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随后发现不是心脏骤停,很少会导致严重损害,因此,救援者发现一个无意识的成人必须呼叫急救反应系统。四、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2005年2010年
强调高质量胸外按压大约100次/min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5cmA-B-C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的CPR
心肺复苏对未经培训的过路施救者鼓励其实施只动手(只做胸部按压)。至少100次/min*成人至少5cm;婴儿、儿童至少1/3前后径(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C-A-B*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2005年2010年
没变变化的是按压:呼吸比例30:2建立高级气道通气后不必与按压同步(人工呼吸8—10次/分)避免过度通气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S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但避免给予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不需要深吸气后吹气。2人以上复苏的,每5个周期CPR或约2分钟更换按压者,且在5S内完成,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没变变化的是按压:呼吸比例30:2建立高级气道通气后不必与按压同步(人工呼吸8—10次/分)避免过度通气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S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避免给予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应平静吸气后吹气。2人以上复苏的,每5个周期CPR或约2分钟更换按压者,且在5S内完成,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第四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关于胸前捶击2005(旧):过去未给出建议。理由:根据部分研究的结果,胸前捶击可以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不过,通过2组数量较多的病例分析发现,在心室颤动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与胸前捶击有关的已报告并发症包括胸骨骨折、骨髓炎、中风以及诱发成人和儿童的恶性心律失常。胸前捶击不应延误开始心肺复苏或除颤。2010(新):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五、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新指南继续强调:1、良好的BLS是成功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的基础,应立即开始高质量的CPR,尽可能减少间断,2、对VF/无脉性VT,应在发生虚脱后数分钟内除颤,3、新生存链的第5个环节(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救治)强调从确认心脏骤停开始,至ROSC(自主循环恢复)到出院,4、进行多学科综合救治的重要性、关键性ACLS评估及干预,为BLS及长期存活并有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之间架起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团对协作、序贯治疗、力争恢复高级生命功能)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对VF/无脉性VT,应在数分钟内除颤
2010(未更改2005版本的内容):急救者不应在电除颤后立即检查心跳和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CPR,心跳检查(判断时间<10S)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进行,因室颤终止后数分钟内心脏并不能有效泵血,立即实施CPR十分必要。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能量选择2010(未更改2005版本的内容):能量选择:单向波形除颤器首次200J,最大360J。双向波形除颤器:指数截断波形首次150-200J直线双向波形首次120J最大200J如果施救者对除颤器不熟悉,推荐使用200J结合我院除颤仪情况建议选用150-200J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药物治疗肾上腺素1mgiv每3~5min1次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建议输注增强节律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低血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酸中毒碳酸氢钠(一般心脏骤停15分钟后给,首次50~100ml,后视血气情况给)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对持续性VF/VT在电除颤2-3次和使用肾上腺素后不转复的可使用胺碘酮300mgiv10min内推完(本人临床经验150mg也可起到效果),15分后可重复一次,难纠正的室颤及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继以胺碘酮1mg/min持续静滴6小时,减量至0.5mg/min维持,每日剂量不超过2g,无胺碘酮可使用利多卡因。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5(旧):在心动过速流程中,仅建议在可能发生规则的窄QRS波群折返室性心动过速时给予腺苷。2010(新):有脉搏心动过速的流程已简化。,在稳定型、规则的、单型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建议使用腺苷对于治疗有帮助(这在高级生命支持和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建议中也是一致的)。必须注意,腺苷不得用于非规则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因为它会导致心律变成室颤。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六、复苏后仍要积极的救治心脏骤停后,许多器官受到损伤,因此复苏后的救治至关重要:一、新指南指出,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初期目的为:1、使心肺功能及活命器官的血流灌注达到最佳状态;2、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转送至具有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综合治疗条件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救治,重症监护室以及低温治疗的医院中;3、将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救治后的患者转送至可提供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综合治疗的重症监护病室中;4、确定并治疗心脏骤停的诱因,并预防骤停的复发。二、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后续目的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