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孟桂文_第1页
心肺复苏孟桂文_第2页
心肺复苏孟桂文_第3页
心肺复苏孟桂文_第4页
心肺复苏孟桂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孟桂文第一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教学目标了解心跳骤停的原因了解2010心肺复苏指南变化的理由熟悉呼吸皮囊通气特点熟悉技术风险防范掌握CPR操作标准掌握呼吸皮囊操作标准第二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理论相关知识第三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PCR(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

1984.AHA定义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第四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非心血管疾病1.意外事件2.中毒3.麻醉意外4.迷走反射心血管疾病1.冠心病占首位2.心肌病3.瓣膜性心脏病4.其他REASONCA原因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第五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听诊心音消失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A表现正确识别偶发叹息第六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ation•心室停顿(心室静止)VentricularStandstillorAsystole•无脉电活动Electro-MechanichalDissociationCA类型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第七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美国:每年至少有350万人口会遭受到心搏骤停

的威胁,大约每9秒就有1个。其中2/3在发病1小

时死于院外。1/2城市院前复苏成功率为1.2%-1.4%。国内:在全部院外急诊病例中,心搏骤停病例约

占10%,且87.8%发生在家中。中国上海:有统计资料院前心肺复苏1年3500-4000

例左右,成功1例。ReferencesMyerburgRJ,CastellanosA.Cardiacarrestandsuddencardiacdeath.In:ZipesDP,LibbyP,BonowRO,BraunwaldE,eds.Braunwald’sHeartDisease.PhiladelphiaPa:ElsevierSaunders;2005:866.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现状第八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停止3秒钟----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第九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争分夺秒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第十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成功率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HOWTO第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主要问题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从A-B-C改为C-A-B尽早开始胸外按压生存链中添加第5个新环节来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指南中新增了两个部分即:“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第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速率至少为100次/分(而不是100次/分)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第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急救成人生存链

1.立即识别CA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CPR,并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第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A-B代替A-B-C

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第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理由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速(VT)A-B-C程序中,当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第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理由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需要一定的时间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第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患者无反应且不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并开始按压(C-A-B程序)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同时快速检查呼吸第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理由: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第二十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胸外按压幅度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更有效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2010(重新确认的2005版建议):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改善血液循环:多按压、少通气电击前先做CPR可改善患者生存率。若5分钟内开始除颤,则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若呼叫救助5分钟后救护车才能到达,先接受CPR患者的生存率和出院率能提高5倍(22%对4%)。复苏时应注意多按压、少通气。援救者一旦为患者建立了可靠的通气道,则应立即进行持续胸部按压,不应中断按压来进行通气。在基本生命支持(BLS)阶段,为减少因通气而中断按压的次数,胸部按压/通气比率应至少30:2。因为即使在最佳状况下,CPR产生的心输出量也小于正常值的20%,且每次正压通气时的心、脑血流量立即减少。此外,尽管每分钟通气量小于正常,但患者肺气体交换相对充分,这是由于患者肺血流严重降低,而肺泡通气/血流比值相对正常所致。最近的动物实验证明,胸部按压/通气比率从15:2增至30:2,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1倍,心输出量增加25%,且不影响氧合和酸碱平衡。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改善血液循环:多按压、少通气在进一步生命支持(ALS)阶段,建议不间断胸部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钟。负责通气的援救者应提供的通气率为8~10次/分钟,但不应过度通气,且需经常轮换(每2~3分钟),以免过度疲劳使CPR质量降低。胸外按压:用力快速、持续勿中断。当胸外按压时,由于胸内压升高(胸泵理论),在胸骨与脊柱间挤压心脏的机械效应(心泵理论)和心脏的瓣膜系统(使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血流。在CPR中胸外按压是使患者生存的基本步骤,胸外按压时应该“用力快速”按压。足够的按压深度至少为5cm。胸外按压率应为100次/分钟,因为按压率较低会减少向前流动的血流量。由于每次按压中断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建立足够的主动脉和冠脉灌注压,应尽量避免按压过程中断。例如,检查脉搏不应多于10秒。动物实验和人类研究均已证明,在CPR的最初数分钟,不间断的单纯胸部按压是常规CPR的替代方法,其优势在于促使不愿做口对口通气的非医务人员参与其中。在电击前后即刻进行不间断的胸部按压非常重要。除颤前胸部按压1.5~3分钟,有助于将血液注入心脏泵内,从而增加除颤恢复自主循环的可能。除颤后即刻胸部按压1~2分钟,有助于预防除颤电击后常见的低血压和心搏停止。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减压:提高认识、充分减压减压期的重要性被强调。减压期胸壁在弹性作用下回弹,在胸腔内形成负压,促使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从而增加下一次按压周期的前负荷。减压不充分(如通气过度)较常见,致使CPR时流入心脏和脑的血流量减少。救援者疲劳、无效技术和手放置不适当可使胸部回弹不充分。最近一项随机研究显示,由于很多救援者的不充分减压,导致舒张末期胸内压持续升高。胸壁回弹不完全会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右房压,从而降低冠脉灌注压,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使脑循环和体循环灌注压明显下降。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2010(新):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中的传统步骤是帮助单人施救者区分操作先后顺序的程序。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2005(旧):基础生命支持步骤包括一系列连续的评估和操作。流程图的作用是通过合理、准确的方式展示各个步骤,以便每位施救者学习、记忆和执行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理由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通常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命支持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总结治疗心脏骤停患者时,应强调尽早除颤,保证胸外按压的质量和持续性,以及低通气频率和充分减压。为了简化CPR的实施,所有单个救援者应采用统一的胸外按压/通气比率(30:2)。一旦能迅速备齐支持患者所需要的全部基础设施,昏迷的室颤心脏骤停患者应接受轻度治疗性低温。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操作重点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识别心肺复苏(CPR)(ABC→CAB)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

除颤第三十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1、颈动脉位置: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胸部按压:部位:胸骨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心肺复苏—BLS(CAB)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为确保有效按压:

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6)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7)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心肺复苏—BLS(CAB)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正确错误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高质量心肺复苏: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开放气道:●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仰头-抬颏法托颌法(外伤时)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托颌法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人工呼吸: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避免过度通气第四十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球囊面罩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1L球囊的1/2—2/3,胸廓扩张,超过1s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重新评价:单人: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CPR。双人: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进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应每2min应更换按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内容建议识别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10s内未扪及脉搏(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程序C→A→B按压速率>100次/分按压幅度>5cm胸廓回弹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2min交换一次气道仰头提颏法(医务人员怀疑外伤:推举下颌)按压-通气比(置入高级气道前)30:2通气:非专业或不熟练时单纯胸外按压使用高级气道(医务人员)呼吸:10-12次/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大约每次呼吸1s;明显胸廓隆起除颤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BLS(CAB)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呼吸皮囊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简易呼吸球囊示意图

1.面罩4.硅胶球6.储氧袋5.储氧阀3.安全压力阀2.单向呼吸活瓣7.连接导管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成人:1600/1300ml儿童:500/350ml婴儿:280/100ml死腔量:成人面罩:150ml儿童面罩:95ml婴儿面罩:28ml呼吸球囊的容积: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呼吸球囊的工作原理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当下压球体时,即产生正压,球体内部的气体推动鸭嘴阀向下,使硅胶球体内气体由鸭嘴阀中心送至患者.如使用氧气时,氧气接于连接导管处,则氧气经储氧阀充满储氧袋,并随硅胶球体复原的吸气作用,存于硅胶球体内,再由压缩球体直接进入患者体内.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

将原压缩球体松开时,鸭嘴阀即时向上推,并处于闭合状态,以便将吐出的气体由出气口释出.在此同时,球体松开后产生负压,让空气由储气阀上方的入口送入球体,同时将储氧袋内的氧气送入球体,直到球体完全恢复压缩前原状.第五十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婴儿及儿童急救呼吸球均具备压力安全阀装置,自动提供调节肺部的压力,使其维持在40cmH2O,超过此压力安全阀自动跳开将压力排出,以保障病患安全.成人急救呼吸球也有压力安全阀的单向阀组,自动提供调节肺部压力,使其维持在60cmH2O.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调节压力安全阀.

婴儿,儿童:压力安全阀在出气位置,使其维持在40cmH2O左右.

成人:压力安全阀在出气位置,使其维持在60cmH2O左右.

气道痉挛者,ARDS:压力安全阀在锁住位置,使其维持在大于60cmH2O的位置.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心肺复苏—BLS(CAB)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呼吸囊通气特点皮囊通气缺乏检测,操作者不能明确每次送气的潮气量,压力等参数。皮囊通气不确定因素多,每个操作者之间差异较大。皮囊通气作为正压通气的一种,操作不当易带来危险。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通气的危险过高的送气压力可以引起气压伤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对循环的影响,使复苏成功率下降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危险因素普遍是送气频率过快潮气量过大、送气压力过高不顾及病人肺部的病理生理状态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皮囊通气在紧急时使用,操作者习惯性给予快的送气频率,大的潮气量,目的是增加氧合和通气操作者为了与病人自主呼吸同步操作者其实不明确每次送气的具体参数及肺的病理生理状态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请勿在有毒气的场合使用.2.未装置氧气时,请将储氧袋卸下.3.面罩固定时注意不要漏气,同时也要避免损伤病人的皮肤粘膜.4.请勿将安全压力阀之弹簧卸下清洗,以免影响压力的正确性.5.连接氧气时,要保证管道的通畅.6.呼吸间隔在2秒以上.注意事项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终末处理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消毒时机第一次使用新球时不同对象使用时同一患者使用超过48小时第六十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各部件依次拆开.请不要将压力阀弹簧拆开,可直接冲冼即可.2.将所有配件用含有清洁剂的温水彻底清洗干净,但须注意清洁剂不可含有刺激物质,以免损害配件的材料.3.洗净后再用温水彻底冲净残存的清洁剂清洁方式: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高压蒸汽消毒:各部件除PVC材质制品外均可使用2.戊二醛或其他消毒之化学溶剂,所有配件均可使用3.单向阀,储氧阀,以及安全阀等只需一般清洁即可.如溅有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可以用棉签蘸75%的酒精擦拭消毒.4.遇到特殊感染的情况,可将呼吸气囊送至供应室进行环氧乙脘熏蒸消毒.5.各部件消毒后,完全干燥,按顺序组装好,并检测其性能,备用.6.简易呼吸球囊放置在通风良好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消毒方式: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技术风险防范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