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口结构的因素_第1页
影响人口结构的因素_第2页
影响人口结构的因素_第3页
影响人口结构的因素_第4页
影响人口结构的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人口结构的因素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新社北京十月三十一日电(记者曾利明)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今天透露,目前该部正在制定未来十年的慢性病防治计划,力争在二0一五年使孕产妇死亡率较去年的水平继续降低三分之一,进一步降低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全面提升中国人健康水平,使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七十五岁。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近日《广州日报》报道:民政厅厅长刘洪在汇报中透露,广东现有60岁以上老人1014万,各类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养老床位却只有9万张,仅为老年人口总数的1%,只有不到发展中国家一半的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更严重的问题是,到2008年年底,全省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户籍总人口的12.27%,“平均12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并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第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据中国新闻网(2004/12/8)报道“目前,国内死亡率较低的前5个地区依次为宁夏、北京、安徽、新疆和广东。死亡率较高的前5个地区为云南、重庆、江苏、湖南和贵州。上海生活医疗水平均居全国前例,死亡率却未现显著降势,基本维持6‰。”第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从人口年龄结构看“日”薄西山出生人口(百万)生育率出生人口生育率年份团块世代日本1947-1949年平均每年出生270万(“团块世代”),且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是日本经济腾飞的主力,三年出生高峰影响30年国运。第一个出生高峰到了生育年龄引发1970年代的第二个出生高峰,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第一个高峰。由于生育率的下降,1990年代之后没有出现第三个出生高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化,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一蹶不振。1985年日本65及以上老人占10.3%(美国为11.9%),到2025年增加到30.5%(美国为18.5%),增加到2.96倍(美国只增加到1.55倍)。现日本企业有一半以上是老年人。“团块世代”现在开始退休,开始呈现“日”薄西山的趋势。第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危乎哉!中国人口结构万人年龄组男性女性资料来源: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空中盛世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2-1家庭结构吗?第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是未富先老2025年中国中位年龄将超过40岁,超过美国,然后加速老化。就是说美国社保制度建立近100年后中位年龄才提高到39岁,而中国进入老年化后26年中位年龄就超过39岁,而其时养老制度还难以建起。中国2005年中位年龄、老年化程度与韩国2000年差不多,但是2000年韩国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而中国却还刚刚进入快车道,然后将因为老年化而退回慢车道。中国老年化问题比日本、韩国严重的多!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英国80年,美国60年,而中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在5千至1万美元,而中国只有1千美元。日本在1960年代后期HDI(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标)超过0.8时中位年龄只有20出头;中国2005年HDI为0.77,但中位年龄已达33岁(新加坡在1990年HDI为0.822,中位年龄还只有29岁)中国2001年(HDI为0.73左右)65岁及以上老人占7.1%,相当于日本1970年的水平(HDI为0.83)。第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养病依靠谁?

养病指望谁?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指望钱?只能用钱养病。第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引发问题比其他国家要复杂国家66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的年份从7%to14%需要的年数从14%to25%需要的年数7%14%20%英国1930197520274552瑞典1890197520128537法国18651995201913024美国1945201520507035日本1970199620062610新加坡199920162023177韩国200020202029209中国2000202720372710第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口年龄结构?北京为例:2000和2050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提纲人口数据收集与质量检验人口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人口变动与增长人口自然构成统计人口社会构成统计人口地域构成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突出问题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人口数据收集与质量检验

1、人口数据来源人口统计资料的搜集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经常性人口登记,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1)经常性人口登记如户籍登记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人口普查又称全面调查。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标准时点,对其境内的全部人口进行登记调查以及资料整理和公布的全过程。3)人口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选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所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相应的各项指标。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人口数据质量人口数据的误差可分为原生性误差、再生性误差和抽样误差。1)原生性误差是指初始的、带有根本性的误差,这种误差是不易弥补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结构性的缺陷;内容误差;数据失落等。这些误差出现在调查的设计和调查阶段。2)再生性误差,是在数据处理阶段因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误差。编码、录入、手工汇总等都可能产生误差。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抽样误差,是由于随机抽样而造成的误差,是抽样调查所固有,在抽样调查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控制的。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a.人口总体标志值的变异程度;b.抽样调查的样本量;c.抽样调查的方法;d.抽样框的确定。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数据质量的检验1)内部一致性检验根据一个调查系统内一部分数据与另一部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检查它们是否具有一致性,进而判断数据是否可靠。2)与其他来源的数据比较这是一种检查数据准确与否常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照比较的方法可以是横向比较,也可以是纵向对比。如两次普查。3)借助模型和间接估计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图1某地区部分人口年龄分布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9年中国十大寿星平均年龄117.6岁,他们都是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人。十大寿星居住地分布于5个省(区),其中新疆6名,海南、河南、湖南、云南各1名;男性6名,女性4名;维吾尔族6名,汉族2名,土家族1名,傈僳族1名。蝉联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榜首的是新疆喀什的萨迪克.萨伍提,维吾尔族人,生于1887年8月9日,今年122岁,现住喀什市泽普县。长寿秘诀主要有六条:一是饮食节制、不嗜烟酒;二是起居规律、早睡早起;三是心胸宽阔、待人厚道;四是勤劳好动、一生劳动;五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六是遗传基因,家族长寿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表1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低年龄组人口数比较年龄1990年龄20002000/199002322085110262100441.12872912333187711251376781.07739622418059512245761911.0163632429436513262826441.08184142141073114231900761.08310551998229015204293261.02237261905607816203134261.06598172019648717200650480.99349282201534218231004271.04928891808654619191229381.057302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人口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1、人口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人口现象的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人口变动。1)人口构成或人口结构(populationcomposition)。依据人口各种不同的如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的等特征把人口划成各组成部分,通过其所占总体比重或部分与部分之比,反映部分与总体、部分与部分之关系,反映总体特征。人口构成通常分为三类:a.人口自然构成,b.人口社会构成c.人口地域构成。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人口变动(populationchange)。人口状况受到人口自身、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人口变动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与构成相对应也分成三类:a.人口自然变动,b.人口社会变动,c.人口迁移变动。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人口要素(populationcomponents),是指直接影响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4)人口过程(populationprocesses),是指出生、死亡和迁移的变动过程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5)生存人年数与平均人口数简称人年数,是人数同其生存年数乘积之和,是计算一个人口生存时间总长度的复合单位。许多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和概念都与人口的生存人年数有关,如出生率、死亡率、生命表等。当一个人口在某一时期人口变动(如出生、死亡)比较稳定且均匀,通常以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作为该人口该时期的生存人年数的近似值。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人口统计指标分类人口统计指标是反映和描述人口基本状况以及变动情况的统计数值,通常分为时点指标或静态指标和时期指标或动态指标。1)时点指标是反映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数及有关人口自然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经济的(教育、民族、宗教、语言、职业、行业、收入等)地域的(城乡、地区等)特征的指标,是属于静态性质的指标,是反映某一时点上的人口状况,连续不断变动过程中的一个横截面,一个瞬间静止的情况。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时期指标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自然、机械、和社会变动的指标。例如,一年的出生、死亡人数,迁入迁出人数。是一定时期内各个时点发生的有关人口事件的总和。3)二者的主要区别:前者不具有相加累计性;后者具有相加性。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人口统计指标的特征1)任何一个人口统计指标都是客观存在的人口现状和过程的数量反映,不是主观随意决定的。可谓客观性。2)统计指标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现象本身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相对性。3)任何一个统计指标都只是反映事物现状和变化的一个侧面,具有局限性。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懂得每个指标的含义、用途,而且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指标或一套指标。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人口统计指标的绝对数与相对数1)绝对数反映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的人口事件的总量和规模的数值,是计算人口以及与人口有关的各项指标的基础和前提。时点数和时期数。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相对数是两个绝对数之比,是反映一种对比关系。在统计学上,相对数主要分为三类:a、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绝对数之比,人口学中多数“率”(rate)指标属于此类;b、比较相对数,是两个同类绝对数之比。人口学中的“比”(ratio)多数此类;c、结构相对数,是反映各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以占总体的百分比表示。人口学中多数“比例”(proportion)为此类。第三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同批人分析(cohortanalysis,队列分析)同批人(队列),Cohort,在某一时期经历了相同起始(人口)事件的一群人。出生、结婚、迁入、迁出等。年龄相同的队列如出生队列,年龄不同的如结婚队列、入学队列等。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同批人(队列)分析:对某同批人陆续经历的人口事件进行数量上的观察、描述和分析。例如,观察和描述同年出生的一批妇女进入育龄期以后,在各年龄结婚和生育的状况;观察和描述1949年出生的老年人的经济和生活状况等。同批人分析的局限:1)资料不易获得,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跟踪记录观察。2)所得结果不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情况。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同期人分析(periodanalysis,时期分析)同期人分析:对某一时期的人口状态或人口变动进行数量资料观察和分析,实际上是对某一时期内观察到的多个队列进行分析。例如,某一年的出生率、死亡率等。同期人所观察和分析的是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人口,而这个人口是不同队列构成。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与同批人分析相比,同期人分析具有:1)资料易于获得。2)能够说明某一时期、某一时刻的人口现象,具有现实意义。3)便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比较。但不易揭示人口现象的一些本质内在联系。同批人与同期人分析是人口学两种不同重要的分析方法。互相弥补。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人口变动与增长1、人口变动的基本描述人口平衡方程式:P1-P0=B-D+I-E。人口要素(components)。人口的变动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的变动,称为人口的自然变动;另一方面是由于迁入、迁出而引起的人口变动,这种变动称之为迁移变动或机械变动。出生、死亡对人口总量影响的绝对性与迁入、迁出的相对性。即自然变动可以改变人口总量,而迁移变动只是改变已有人口的分布,二者性质不同。封闭人口与开放人口。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口流动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特点(以广东为例)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口流动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特点(以广东为例)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量P1—P0=△P;以固定增长量描述的增长为算数级数增长(arithmeticincrease)。2)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指标是说明一个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相对程度。计算年增长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时点人口数计算的。r=(P1-P0)/P0。另一种是按年平均数计算的人口增长率。以固定增长率描述的增长为几何级数增长(geometricincrease);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中一个重要假定推论就是两个级数增长。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内某个人口的自然变动与该人口的年均人数或年中人数之比。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第四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平均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可表明一段时期(如5年、10年,等等)人口的总增长速度,例如1990年普查总人口为113368万人,2000年为126583万人,10年间人口增长率为11.66%;年增长率表明某一个年份的人口增长速度。但都不能说明某一段时期内(5年、10年、50年,等)平均每年人口增长情况。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用于说明某一段时期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情况。平均人口增长率的计算。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人口倍增时间另一种描述人口变化快慢的手段是人口倍增(翻番)时间和减半时间。如果某一个人口以一个速度在增长,假设其长期不变,那么这样的增长率会导致多大的人口规模增长呢?无论是从人口学还是从数学角度来说,把增长率转化为翻番的时间都会更方便。倍增时间:n=ln2/ln(1+x)。如果连续变量,Pt=P0exp(rt)t=70/100r;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5、世界人口增长世界人口。从人类诞生,渔猎、采集时代;农业、牧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公元前10000年,农业时代开始,估计世界人口200-1000万。公元1750年,工业时代开始,估计世界人口6.5-8.5亿。1850年,世界人口估计11-13亿。1900年,估计16亿。1950年,信息时代开始,估计25亿。1960年,30亿。1975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类有史以来的人口增长变化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人口。公元前5000年,493万人。公元前221年秦朝初期2000万人。公元2年,5959万人。唐朝盛年755年,5292万人,后“安氏之乱”。宋朝1110年,4673人。明朝1562年,6365万人。1750年乾隆15年,17953万人。1850年道光30年,42993万人,后有“太平天国”。1950年,55196万人。公元至1750年为0.063%,1750年至1850年0.877%;1850年至1950年为0.250%;1950年至2000年为1.67%。(梁方仲,何炳棣)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表2历次中国人口普查数量(单位:万)年份人口数1840*412811953582601964694581982100818199011336820001265832010??????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表3世界人口与中国人口不同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年份世界人口中国人口公元前-17500.0590.0631750-18500.5390.8771850-19500.7450.2501950-20001.751.67第五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表4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单位:亿)国家1950年国家2000年国家2025年中国5.63中国12.56印度14.08印度3.70印度10.16中国14.08前苏联1.80美国2.75美国3.35美国1.52印尼2.19印尼2.88日本0.84巴西1.75巴基斯坦2.12印尼0.83俄国1.46巴西2.10德国0.68巴基斯坦1.41尼日利亚2.03巴西0.53孟加拉1.32孟加拉1.81英国0.50日本1.26墨西哥1.42意大利0.47尼日利亚1.17俄国1.39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图2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亿)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图3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图4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6、未来世界人口逻辑斯谛曲线与人口未来增长美国科学家玻尔和里德1920年以黑尾果蝇实验得出人口增长的逻辑斯谛曲线(Logisticcurve)。从人口预测的意义上讲,逻辑斯谛曲线已经退出舞台。但作为人口变化的宏观轨迹,或许是有启发意义的。人口已过度发展,波动变化的曲线(假想的例子)。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口规律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客观规律性人口发展变化也有客观规律性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理性地对待人口规律对客观规律性要抱有敬畏感处理好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度”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理性看待人口规律认识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客观规律第六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人口自然构成统计按人口的自然标示(年龄、性别)将人口划分成各个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构成1、人口总量统计人口数量依不同的计算方法不同而不同:按时点计算:期末人口,普查人口等按时期计算:平均人口等按地区或地域范围计算:国家、省级、城镇乡等按人口范畴计算:常住人口、现有人口、流动人口等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人口年龄结构(agestructure)统计年龄构成是按年龄标志将人口划分成各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构成1)年龄定义和分组人口统计中所指的年龄是一个人的周岁年龄,即从出生起到标准时止所经历的整年数即经历的生日数。年龄分组:规范分组(一岁一组、五岁一组)和特殊分组(按学龄、劳动力年龄)。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年龄结构统计指标a.平均年龄和年龄中位数b.少年儿童比例,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c.抚养比:总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少比。3)人口金字塔(populationpyramid)是一种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年龄构成的条形图,常用于说明和分析人口历史、现状、类型以及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年份以60岁为老年下限年龄以65岁为老年下限年龄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总抚养比199013.4643.4456.908.3541.4849.93200015.2434.2149.459.9232.6342.55200416.2331.7648.0010.7430.2641.00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4)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指标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4以下4-77以上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例(%)40以上30-4030以下年龄中位数(岁)20以下20-3030以上第七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中国历年普查的人口年龄构成(%)普查年份0-14岁人口比例15-64岁人口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195336.2859.314.41196440.6955.753.56198233.5961.504.91199027.6966.745.57200022.8970.156.96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5)、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人口老龄化:“当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增大时,我们称之为人口老龄化(aging)。”因此,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上升的过程。b.人口年轻化c.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结果是老年型人口。人口年轻化的结果是年轻型人口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因素人口过程(populationprocesses)(出生、死亡、迁移)分别对人口数量与结构的产生影响。1)死亡因素影响高死亡率水平社会;低死亡水平社会。2)生育变动的影响生育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年龄结构。3)迁移因素涉及到各个年龄组,但一般而言对年轻组人口影响较大。4)队列效应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未来人口老龄化及高龄化趋势第八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五、人口社会构成统计1)、性比例(sexproportion)2)、性别比(sexratio)3)、分年龄人口性别比4)、出生婴儿性别比(sexratioatbirth)正常值为103-107(常数)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历次普查总人口性别构成普查年份总人口(单位: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合计男女1953594353079928636107.561964694583565233806105.4619821008185194448874106.3019901133685849554873106.6020001265836535561228106.74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0年全国分年龄性别比(女性=100)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分孩次出生婴儿性别比(1999-11-1至2000-10-31)

出生性别比Ⅰ出生性别比Ⅱ出生性别比Ⅲ出生性别比全国119.92107.12151.92160.3城114.15108.88147.62164.92镇119.9110.36154.59180.53乡121.67105.65152.14158.2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年份出生性别比年份出生性别比年份出生性别比1953104.91973107.31987111.01960110.31974106.61988108.11961108.81975106.41989111.31962106.61976107.41990114.71963107.11977106.71991116.11964106.61978105.91992114.21965106.21979105.81993114.11966112.21980107.41994116.31967106.61981107.11995117.41968102.51982107.21996118.51969104.51983107.91997120.41970105.91984108.51998122.11971105.21985111.41999122.71972107.01986112.32000119.9出生性别比的变动趋势,1953-2000

资料来源:(1)1960-1992年数据来源与顾宝昌、徐毅(1994);(2)1993-2000年数据源于吕红平(2003)。

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按照一定的社会经济等特征将人口划分不同组成部分而形成的人口构成(婚姻、家庭、文化、民族、宗教、行业、职业、健康等)。第九十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婚姻状况和家庭类型1)婚姻状况构成婚姻状况:在婚,不在婚。2)婚姻状况统计平均初婚年龄、结婚率、离婚率3)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1)文盲率(识字率)2)入学率3)教育普及率*此处“率”的含义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素质)统计1)生命质量指数(ThePhysicalQualityofLifeIndex)简称PQLI指数。是从健康和文化教育两个方面反映人口质量的综合指标。由婴儿死亡率、1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三个基本指标构成。2)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简HDI)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0出版的《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HDI指数由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按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3个构成指标而换算成指数。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人口的行业和职业构成1)人口的行业构成2)人口的职业构成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六、人口地域构成1、人口重心指特定地域内人口分布的平衡点。2、人口密度3、中国人口分布线(胡焕庸线)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1935年首次发现黑龙江瑷辉(今黑河市)、云南腾冲的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线以来,中国人口的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4、人口的地区构成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0年各地区人口及人口密度(单位:万人,万平方公里,人/平方公里)地区总人口面积密度地区总人口面积密度总计126583960.00132河南925616.70554北京13821.68823湖北602818.59324天津10011.13886湖南644021.18304河北674418.77359广东864217.79486山西329715.63211广西448923.60190内蒙古2376118.3020海南7873.39232辽宁423814.59290重庆30908.24375吉林272818.74146四川832948.50172黑龙江368945.4681贵州352517.60200上海16740.632657云南428839.40109江苏743810.26726西藏262122.842.1浙江467710.18459陕西360520.56175安徽598613.96429甘肃256245.4056福建347112.14286青海51872.127.2江西414016.69248宁夏5625.18108山东907915.67579新疆1925165.0012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口分布的胡焕庸线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历年普查城镇人口及其比重(单位:万人,%)普查年份市镇人口乡村人口总人口城镇人口比例19537726505345826013.26196412710567486945818.301982206587973610039420.601990296518339711304826.232000455948073912633336.09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七、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生育率的迅速下降是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其死亡、生育和迁移的概率也不一样。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历史证明,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生育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第一百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死亡率下降的影响作用在不断上升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下降最快的时期是在50年代。70年代以后死亡率保持在千分之七左右的低水平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预计中国人口死亡率以后将会因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口死亡率为什么会下降?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改善卫生条件改善医疗技术进步教育知识普及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人口粗死亡率的变动趋势(1949-2006)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我国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未来人口老龄化有很大影响由于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急剧的人口转变,近四十年时间里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幅度大、速度快,使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剧烈变化。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在2005年人口金字塔上可以看出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和减少型两种截然相反的人口类型组成,在生育率和死亡率水平都下降到低水平的情况下,由于年龄的推移,进入老年的队列规模不等,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人口金字塔:2000和2050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八、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突出问题劳动力年龄人口居高不下出生性别比问题人口流动与迁移问题人口分布问题老龄化问题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居高不下高峰:2016年10.1亿10.0亿9.3亿2020年024681012200020102020203020402050年份亿人15-64岁15-59岁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106.6111.3116.9118.6107.2正常水平线60年份70809010011012019641982198920002005二普三普四普五普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二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982-2000年各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生性别比1982年1990年2000年103-西藏贵州西藏103-107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