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概括提高,自然地理因素深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各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限制,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因为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生物的进化、灭绝受环境的限制,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环境施加影响。2.地理环境各因素互相联系、互相限制、即“牵一发而动浑身”。3.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主要包含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专题一

地理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

(加试)1.地形与天气(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时,

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峰地区表现特别显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罕。地形对天气种类散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互换有阻拦作用,使沿海地区天气种类的散布呈狭长带状,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天气种类散布向内地延长,如欧洲温带大海性天气的散布。(4)天气对地形的影响:①主假如高寒地带,天气严寒,冰蚀地貌广布;②荒漠地带,降水稀罕,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荒漠广布:③润湿地带、降水许多、流水作用强盛、广泛,既有侵害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周围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周围高,形成向心状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双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地形影响河漂泊差:在流量必定的状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表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安稳、航运价值较大。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害作用激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堆积作用明显。3.河流与天气天气因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天最低月均匀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并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我国夏天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响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早晚。4.天气与动植物、土壤因为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互不同样。大气环流的局势不同样。所遇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天气种类。天气种类不同,植被就不同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异。【对点操练1】以下图为“某地区各自然因素关系图”。读图回答

(1)~(2)

题。(1)对于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降水多集中夏天——河流众多B.②—植被损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C.③—高温多雨——生物体生长快,土壤有机质累积多D.④—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2)该图反应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差异B.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徙和能量互换C.红壤的改进是促进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重点D.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互相联系和互相限制的整体分析题设中①表示夏天多雨的天气;②表示酸性土壤适合很多常绿林的生长;③表示高温多雨的天气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富集;④丘陵地形起伏大,以上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D(2)D专题二陆地水平自然带的散布特色(加试)1.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剖析:递减太阳辐射:赤道――→两极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热量带:赤道―――――――――――――――――――→两极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植被:赤道――――――――――――――――――→两极针叶林、苔原、冰原酸性、中性、偏碱性土壤:赤道―――――――――――→两极自然带:赤道雨林带、常绿阔硬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两极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2.按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剖析:来自大海的暖湿气流:沿海多少――→内地降水量:沿海多少――→内地丛林、草原、荒漠植被:沿海――――――――――→内地丛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土壤:沿海――――――――――――――→内地丛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自然带:沿海―――――――――――――→内地【对点操练2】图甲为世界陆地自然带散布表示图,图乙是某地区沿46°S地形剖面图,读图达成以下问题。说出图甲中数码①~⑤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剖析表现的自然带散布规律。判断图乙中A、B自然带的名称,并剖析其成因。分析第(1)题,由图中纬度地点,联合自然带的散布规律,①~⑤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图中既有纬度的变化,又有海拔高度的变化,表现了纬度地带分异和垂直分异规律。第(2)题,第(3)题,由图乙是沿46°S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剖面位于南美洲南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B双侧的自然带差异很大,A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答案(1)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⑤为苔原带;表现了纬度地带分异、垂直分异规律。(2)A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成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地受来自大海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专题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散布特色(加试)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多少的因素:2.垂直带谱散布特色: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散布高度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纬度低的高大山地自然带数目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地。山地雪线高度与纬度、坡向的关系。【对点操练3】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表示图”,达成(1)~(2)题。(1)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散布特色表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M

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C.常绿硬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分析第(1)题,由图可知,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土壤随海拔的高升发生变化,表现了垂直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都是水均分异规律,

分别受热量和水分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属于小地区分异规律,具备有序性和重复性特色。

故A项正确。第(2)题,西天目山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民风候,水平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M自然带位于山麓,应与山地水平自然带同样,即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

D项正确。答案

(1)A

(2)D专题四

自然带散布的特别性

(加试)1.四周热带雨林带的散布。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这主假如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大海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邻近海疆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了地形雨,进而发育成了热带雨林带。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的散布。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邻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因此形成了天气凉快、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天气。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的散布。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离海较近,并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天气,这是因为该地山脉东侧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拦,雨水较少所致。4.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散布的绿洲。该地区按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应属于温带荒漠带,但因为天山、昆仑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供给了丰富的水源,发展了农牧业,故而形成了绿洲,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5.荒漠中的绿色走廊。埃及境内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应属于热带荒漠带,但因为有尼罗河供给的浇灌水源和肥饶的土壤,沿尼罗河河谷便形成了“绿色走廊”,成为该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对点操练4】读右图,达成(1)~(2)题。(1)自然带①出此刻南回归线邻近的沿海地区,这类散布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现象B.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C.垂直分异现象D.地方性分异现象自然带②南北延长较长,主假如遇到沿岸()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分析从图中能够看出:自然带①主要散布在0°~10°之间,为热带雨林带,可是巴西东南沿海也存在热带雨林带。自然带②散布在南美洲南回归线双侧的西海岸,呈带状南北延长,为热带荒漠带。第(1)题,①处热带雨林带的形成主假如因为东南信风及地形,加之巴西暖流的影响而形成。其成因和赤道邻近的热带雨林带有差异,所以该处热带雨林带的形成为地方性分异现象。第(2)题,②处荒漠带其南北延长较长,主假如因为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致使的。答案(1)D(2)D第三章章末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必考部分(共7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再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以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表示图,读图达成1~2题。1.图中止层最可能发生于以下哪个地质时期

(

)A.古生代先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先期C.中生代后期—再生代先期D.再生代后期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从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丁岩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分析

第1题,因为含大型哺乳动物的再生代岩层没有断裂,

中生代从前的堆积地层都发生了断裂,据此可判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中生代后期—再生代先期。

第2题,甲处岩石为侵入岩;丙处岩石为变质岩,为内力作用形成;丁岩层为堆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乙丁岩层之间有一个侵害面,说明丁岩层发生过地壳抬升。答案

1.C

2.B3.(2016·浙江省

4月选考

)以下自然带中,成土过程轻微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析

生物是土壤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选项中植被条件最差的为荒漠带,

故在成土过程轻微的是荒漠带。答案C读图,回答4~5题。4.这幅漫画能够用来说明()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B.草原渐渐进化为荒漠C.物种赖以生计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由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所以,人们不用担忧生物多样性的消逝5.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能够采纳的举措是()A.保护和改良生物赖以生计的自然环境,防备其进一步恶化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备荒漠进一步恶化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没关分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这幅漫画反应的是草原的荒漠化,即草原的退化。第要保护和改良生物赖以生计的自然环境,防备其进一步恶化。答案6.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表示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挨次是

(

5题,我们)A.①人类社会不停发展②人口增添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停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B.①人口增添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停提高③人类社会不停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①人口增添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停提高④人类社会不停发展D.①人口素质不停提高②人类社会不停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添速度适中分析人口增添速度适中,生产规模才适合。生产规模适合才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人们的生产活动切合自然规律的前提是人口素质不停提高。环境质量不停提高,人类社会得以不停发展。答案B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因素的变化可能惹起其余因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相貌的变化。以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察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7.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因素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年降水量增添B.河流流量增添C.植被覆盖率上涨

D.河流含沙量增添8.近几十年来,致使该地区河流水文特色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

)①耕地面积不停增添②水库面积增添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浇灌面积增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分析第7题,与1990年对比,2012年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修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8题,除植被增添因素外,水库也有显然的调理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答案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一县1961~2008年有关状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9~10题。时间1961年2008年项目耕地面积(km2)400521丛林面积(%)36.7920.46气温年较差(℃)24.127.6年降水量(mm)13691087雨季地表径流(亿m3)7.18.2水土流失面积(km2)61108粮食总产量(万吨)9.611.9人口(万人)41.560.19.以下数据中,奉上涨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丛林面积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10.以下因果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人口增添→开垦耕地→丛林面积减小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添→人口增添C.降水减少→丛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D.丛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加大分析第9题,计算可知,人均水土流失面积在逐年增添。第10题,人口增添,为解决粮食问题,就要增添耕地,为增添耕地必然会砍伐丛林,造成丛林面积减小。答案读非洲大陆天气种类散布及景观图,回答11~12题。11.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固然都很粗壮,木质却特别松散,堪称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类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据此剖析,它生长地区的天气特色是()A.终年酷热,干湿季分明B.终年高温多雨C.夏天酷热干燥,冬天平和润湿D.终年干旱少雨12.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散布在()A.ⅠB.ⅡC.ⅢD.Ⅳ分析第11题,猴面包树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快速,生长久拥有湿热的气候条件;猴面包树树干木质松散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久内存在天气干旱的时段;联合上述剖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天气特色为终年酷热,干湿季分明。第12题,联合上题剖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天气种类为热带草原天气;图中表示热带草原天气散布区的为Ⅱ。答案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数据。读表达成13~14题。有机质AlO含FeO含MgO含pH值SiO2含量2323CaO含量含量量量量甲6.112.4%62.39%16.02%4.84%2.44%1.18%乙6.98.8%68.58%2.06%13.13%9.87%1.67%丙8.81.29%65.05%3.63%11.06%14.96%1.96%13.由数据能够推测,从东到西摆列的次序最有可能是(A.甲→乙→丙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14.土壤表层

CaO含量不停变化,这说明从甲→乙→丙

(

)A.降水不停增加,物质淀积层中的

CaO含量增加B.降水不停减少,土壤淋溶作用加强,CaO含量增加C.降水不停增加,土壤淋溶作用加强,CaO含量增加D.降水不停减少,土壤淋溶作用减弱,CaO含量增加分析第13题,由东向西,降水量、生物数目和种类愈来愈少,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也越来越低。第14题,降水量越少,淋溶作用越弱,CaO含量就越多。答案读我国2300万年前植被带散布表示图,回答15~16题。15.中部植被带的主要成因是受()A.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C.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季风环流影响16.图示植被带的散布格局反应了()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第15题,图中中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天气干旱,降水较少,形成干旱半干旱植被带。第16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植被带呈东西方向延长、南北方向更替,这类散布格局反应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散布图,达成17~18题。17.丁自然带名称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雨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8.自然带由甲—乙—丙的变化表现出的地区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丁处位于大分岭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冬半年地形雨充足,而夏半年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又带来对流雨,所以该地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天气,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自然带由甲—乙—丙的散布表现了东西延长、南北更替的规律,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各构成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计的地理环境。读某地区图回答19~20题。19.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A.与地形阻拦有关B.与洋流的性质有关C.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D.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20.B地自然带的散布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第19题,读图可知,A地位于流行西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流行西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第20题,B地自然带的散布是因为地形起伏致使的,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以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散布状况。达成21~22题。21.P表示的典型植被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草原

D.热带季雨林22.图中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表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第21题,由近现代的植被散布状况可知,图中P植被位于北半球针阔落叶林与热带荒漠之间,应为大陆西岸的常绿硬叶林。第22题,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是在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长的,所以应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嘉兴市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

)以下图反应了世界陆地自然带随纬度和海拔变化的散布表示。读图达成

23~25题。23.影响图中自然带散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土壤D.地势24.图中数码代表自然带的NPP(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5.图中④自然带在全世界最大的散布区位于()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欧洲分析第23题,该图横坐标代表纬度,纵坐标代表海拔,反应了自然带随纬度和海拔空间变化的特色,对应了自然带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分异规律的相像性。影响自然带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分异规律的共同主导因素是热量。第24题,光、热、水、土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带中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植物的生长久和光合作用强度亲密有关,在全部自然带中,热带雨林带因终年高温多雨,十分有益于生物的生长,其NPP应最大。依据图中纬度地点特色,④自然带散布于赤道双侧的低海拔地区,应是热带雨林带。第25题,④是热带雨林带,主要散布在南北纬10°之间,此中,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散布区。答案二、非选择题(共20分)26.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能够从气压带、风带的散布规律推测天气的形成与特色,而天气又是影响自然带散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天气种类散布模式图”与“自然带散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1分)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地点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3)A

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天气种类是

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1

分)比较“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能够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天气,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2分)在“自然带散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表现了地理环境地区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类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表现了地理环境地区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类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4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此刻各自然因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表此刻各地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因素的差异上。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天气与自然带。答案(1)整体(2)西风带风向略(西风带)(3)热带雨林天气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纬度地带热量干湿度地带

水分27.地理环境特色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散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达成以下问题。(10分)(1)从天气、地形、水文、植被因素的互相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色。(4分)甲、乙两地固然天气种类同样,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整年降水分派差异的角度剖析造成这类差异的原由。(3分)(3)丙地固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种类却与甲、乙两地的同样,简析其原由。(3分)分析第(1)题,观察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详细表现:构成地理环境的各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依靠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答题时需要详细说明天气、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整体性特色。第(2)题,从两地整年降水分派差异的角度剖析。第(3)题,观察地理环境差异性、地区性分异现象的原由。答案(1)乙地属于热带雨林天气,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类天气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天气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供给了优秀的条件,进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色。(2)甲地降水年内分派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整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大海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