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遂宁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能量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小于耗散

B.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耗散

C.生态演替后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小于耗散

D.生态演替后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耗散

3.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5.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6.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活型为()。A.地上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高位芽植物D.隐芽植物

7.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

A.上宽下窄B.上窄下宽C.中间宽上下窄D.中间窄上下宽

8.在我国,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

9.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10.一种物种在一个新地域的定居是指()

A.种籽能够萌发B.能够生长C.能够繁殖D.能够发育

11.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A.生产者→二氧化碳、水B.消费者→生产者C.生产者→有机营养D.还原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

12.顶极—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A.后顶极B.前顶极C.亚顶极D.气候顶极

13.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14.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生物圈

15.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6.下列有关生物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热带雨林

B.冻土带的生物量最低

C.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的最表层的生物量最大

D.森林生态系统中,树冠的最顶部生物量最大

17.生物群落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的特征外,还具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表现为()。

A.森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种

B.组成群落的各种植物常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貌

C.群落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均匀

D.在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群落内形成斑块相间

18.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19.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

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20.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与K1、K2决定物种1和物种2的竞争结果。如果物种2取胜,物种1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21.苍蝇数量的季节性消长主要受()

A.环境因子的影响B.人工干预C.生物因子的影响D.不可知因素的影响

22.下列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或物质是

A.CB.NC.PD.H2O

23.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

24.下列不属于种群的主要特性的是()

A.空间特性B.数量特性C.遗传特性D.年龄结构

25.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26.风对动物的主要直接作用是()。

A.影响动物的取食、迁移等行为活动B.影响动物热能代谢C.影响动物水分代谢D.影响动物的繁殖

27.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A.光照B.温度C.降雨量D.风力

28.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29.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硫

30.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二、填空题(20题)31.长江流域夏季__________和秋季寒露风是造成水稻空瘪粒形成的主要原因。

32.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

33.两个相似的物种由于竞争的结果不能占有相同的。

34.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______、过渡期和顶级期三个阶段。

35.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______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和酸雨问题。

36.在某些地方,乔木常常都长成畸形,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形成所谓“旗形树”,这是受______的影响。

37.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其他的因子则为__________。

38.一平方公里的森林,草食动物的数量比肉食动物的______。因此种群密度也受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制约。

39.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40.广义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____。

41.种间竞争促使竞争物种的生态位分离,而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的生态位______。

42.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可能成为______因子。

43.两物种间竞争的结局是排斥还是共存,取决于环境系统的______。

44.生物量是指在任一时间里实际测得的单位面积内有机物总量,一般用______来表示。

45.______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

46.昆虫完成某一生长发育期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常数称为__________。

47.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48.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有一个或两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称为______。

49._____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种类植物耐阴的程度不同而已。

50.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5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53.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54.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55.草木群落没有分层现象。()

A.正确B.错误

56.氮循环的主要生化过程包括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

A.正确B.错误

57.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A.正确B.错误

58.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因为降水量太大。[]

A.正确B.错误

59.夜间辐射冷却时,靠近坡面的空气冷却得快,因此山谷底部的温度较低,山谷中上部温度较高。()

60.K对策生物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就难以恢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10题)61.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62.一个草原上的某种草是田鼠的食物.但是由于这种草的变异,这一年该草的数量很少,但是田鼠的数量没有变化。解释这个现象。

63.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64.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65.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

66.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几个类型?

67.什么是温室效应?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68.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

69.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

70.简述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并举例说明。

五、论述题(5题)71.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72.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73.以DDT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

74.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全球危机。

75.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76.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

1.D

2.A解析:在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生产量小,能量输入小于耗散,到了后期,群落趋于稳定,能量输入等于耗散,故选A。

3.B

4.B

5.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6.B

7.B

8.D

9.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10.C

11.C

12.D

13.D

14.D

15.D

16.A

17.B

18.D

19.D

20.B

21.A

22.C

23.D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

24.D

25.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26.A解析:四项中只有A项是风对动物的直接作用,其他三项中风只起间接影响的作用,故选A。

27.C

28.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29.C

30.C

31.干热风

32.太阳的辐射

33.生态位生态位

34.先锋期

35.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

36.强风方向

37.次要因子

38.多多

39.停止

40.【正确答案】:

互利共生

41.接近

42.限制限制

43.开放性开放性

44.干物质重

45.生境生境

46.有效积温

47.间接

48.主导因子

49.耐阴植物耐阴植物

50.0.5%

51.N生态学研究的具体情况视研究目的而定,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

52.N生态学研究的对象视研究目的而定。

53.Y

54.Y

55.B

56.A

57.B

58.B

59.Y

60.A

61.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62.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并不孤立它们往往纵横交织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多方向的食物网。在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较丰富食物网比较复杂。田鼠食物网中的一个环节可取食好几种植物及其种子某一种植物的减少不会影响其他植物的数量因此田鼠的数量不会变化。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并不孤立,它们往往纵横交织,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多方向的食物网。在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较丰富,食物网比较复杂。田鼠食物网中的一个环节,可取食好几种植物及其种子,某一种植物的减少,不会影响其他植物的数量,因此田鼠的数量不会变化。

63.(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64.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65.群落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的特征为:(1)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2)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稳定。(3)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4)顶级群落若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66.①长日照植物。②短日照植物。③中日照植物。④日中性植物。

67.①大气中的某些痕量气体具有吸收近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②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气等可以让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进入地面但对其散发的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是自然温室效应它为地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的破坏等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人为地导致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增强。①大气中的某些痕量气体具有吸收近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②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气等,可以让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进入地面,但对其散发的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是自然温室效应,它为地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的破坏等,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人为地导致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增强。

68.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

69.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利比希(Liebig)研究各种环境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现作物的产量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的限制,因为他们在自然坏境中很丰富;而却受到一些微量物质的限制,它们的需要量虽小,但在土壤中非常稀少。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最大状态之上时,生理现象又停止。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70.(1)偏利共生指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例如,某种植物以大树作附着物,借以得到适宜的阳光和其他生活条件,但并不从树上吸取营养,这属于长期性的偏利共生关系。又如,林间的一些鸟类,在植物上筑巢,这属于暂时性的偏利共生关系。(2)互利共生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得益,共生的结果使得两个种群都发展得更好。如异养生物完全依赖自养生物获得食物,而自养生物又依赖异养生物得到矿质营养或生命需要的其他功能。

71.(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同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72.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73.①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②人类把DDT喷洒在植物上经过植物的茎和叶及根系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被草食动物吃掉再被肉食动物所摄取逐级浓缩。③在循环过程中DDT的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由于不能被生物消化与分解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并且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DDT的残留浓度越高。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一旦进入人体内DDT就不能被排泄出去。因此大量使用DDT这类物质对生态系统构成了明显的危害。①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②人类把DDT喷洒在植物上,经过植物的茎和叶及根系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被草食动物吃掉,再被肉食动物所摄取,逐级浓缩。③在循环过程中,DDT的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由于不能被生物消化与分解,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并且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DDT的残留浓度越高。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一旦进入人体内,DDT就不能被排泄出去。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