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在教学中侧重于对过程管理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2.体操技能、绘画技能、舞蹈技能等属于()。

A.智力技能B.操作技能C.知识D.能力

3.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优秀运动员B.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C.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增强学生的体质

4.西方学者罗森塔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期望,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A.教育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社会关系

5.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

6.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尊重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备课B.上课C.考试D.作业

8.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9.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领导制度D.教育管理制度

10.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感

11.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

12.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是在()

A.1951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85年

1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概括性

14.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称之为()。

A.表象B.记忆C.联想D.想象

15.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改变

16.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B.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7.下列哪个选项是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的项目?()

A.完成图片

B.排列图片

C.实物组合

D.数字推理

18.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它属于()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9.《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昆体良B.赫尔巴特C.洛克D.福禄贝尔

20.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B.马斯洛C.韦纳D.多伊奇

二、填空题(20题)2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2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4.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5.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26.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27.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28.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9.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0.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31.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32.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3.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34.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35.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36.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7.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38.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39.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40.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三、论述题(5题)41.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42.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43.论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44.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儿童在家庭中生活时间最长,受到父母的影响最多。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试根据上述观点阐述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45.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

四、论述题(5题)46.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47.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48.根据知觉规律,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4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应如何应对?

50.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五、辨析题(5题)51.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5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53.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54.技能与一般的随意运动无区别。

55.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六、(5题)56.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

5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B.1901年C.1911年D.1949年

58.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的事物归到一定的类别中去,是思维过程的哪个环节?()。

A.具体化B.抽象C.分析与综合D.系统化

59.试述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60.在“三结合”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

参考答案

1.A

2.B

3.D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体质是体育的根本任务。

4.C

5.D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6.D

7.B

8.D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

9.A这里考查的是广义教育制度的定义。

(1)要理解这个定义中提到的“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应对如下类似的考题:

10.D

11.A

12.B

13.B

14.B记忆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人们见过的、听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以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或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现象。

15.C

16.A

17.AA

[解析]韦氏量表分为言语和操作两方面。此题考查的是韦氏量表中的言语。

18.B

19.B《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昆体良的代表作为《论演说家的教育》,洛克的代表作为《教育漫话》,福禄贝尔的代表作为《人的教育》。

20.C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韦纳。韦纳及其同事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他们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即归因)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一内外性和稳定性。

21.稳定,统一

22.概念,判断,推理

23.强化强化

24.识记保持

25.社会知识社会知识

2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生活化生活化

28.社会家庭

29.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30.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

31.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32.强制性强制性

33.壬寅学制

34.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

35.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36.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37.混合课混合课

38.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39.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40.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41.(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42.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自制性。

(4)意志的坚韧性。

意志品质的培养:

(1)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43.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的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都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1)先天素质: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高级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特点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能力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在心理学上,把这些造成人们之间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潜力。(2)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前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学校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44.“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这一论断,说明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具体体现为:

(1)父母的教养态度: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顺从、懦弱等性格特点;在放任型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多表现出任性、独立性差、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活泼、自立、乐于合作等性格特点。

(2)家庭氛围:家庭氛围主要取决于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如果夫妻关系融洽,孩子在家中感到愉快、有安全感,容易形成开朗、活泼等性格特点;如果夫妻关系对立,孩子在家中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则容易形成紧张、焦虑和不安等性格特点。

(3)家庭结构:破裂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性格特征;完整家庭的孩子由于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乐观、开朗等性格特点。

(4)父母言行: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会经常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父母的言论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父母言行一致,孩子容易养成诚实等性格特点:父母言行不一则孩子容易养成说谎等特点。

45.(1)直观教学的合理应用。三种常见的直观教学形式根据各自的优缺点合理结合选用。(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①根据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度,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大小要适当,要保证教室里的充足光线。②根据同一感觉相互对比的规律。教师讲课要注意扩大差别,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感知。③根据感觉适应的规律。教师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根据需要,灵活变换教学方式方法。④根据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要发挥各种分析器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⑤根据长期实践活动对感受性变化和影响的规律,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教师的感受性得到相应提高。⑥根据知觉具有选择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教学中要重视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利于学生选择,获得清晰的感知效果。板书要注意间隔,合理布局,讲课或朗读要注意正确停顿和间歇,把零碎的材料和内容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便于学生整体知觉。⑦根据知觉具有理解性和恒常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要善于利用恒常性(心理定势)在解决问题和对待学生时的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3)提高师生双方的社会知觉能力。即正确对待第一印象,避免“晕轮”效应,防止“刻板印象”。

46.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47.(1)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48.(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49.(1)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新课程改革具有以下显著特点:①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②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

50.(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51.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