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_第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_第2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_第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_第4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A.世界观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整个世界总根本看法和观点。B.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本方法学说。2.哲学基本问题A.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关系问题。B.1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为世界本原2思维、精神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和物质。3.哲学基本派别A.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B.主张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根源A.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德国法国)B.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思想理论起源: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无产阶级哲学·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A.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科学1马哲是对详细科学概括与总结,是以各门详细科学为基础2各门详细科学发展要以马哲为指导。B.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世界观。2马哲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哲学贯通于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统一。C.马哲三个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D.马中、中马、二飞、一毛二邓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伟大工具A.目标: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B.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络实际方法辩证方法二、物质和意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围A.唯心主义二大分支(主观,客观)B.唯物主义三大分支,又叫三个阶段(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C.物质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2.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物质与运动不可分B.绝对运动相对静止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物质具备某种相对静止状态。3.时空是运动着物质存在形式A.时间是连续性、次序性。空间是伸张性、广延性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C.绝对性与相对性时空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是不变性与可变性统一;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统一。客观性、无限性和相对性(二)意识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产物A.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物,即第二性。B.意识是自然、社会产物,是社会劳动产物。2.意识本质A.意识是人脑机能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主观映象3.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A.意识能动作用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B.正确认识与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思想付诸实施C,依赖一定物质条件4.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在信息论、控制论指导下,在人脑科学和电脑科学研究基础上,用机器模拟人脑思维信息处理和变换过程,实现人类思维和智能物化。(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关系必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和意识反作用)1.世界统一性在于物质性A.无限多样是指物质详细形态无限多样B.统一到物质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2.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应用A.在实事求是基础上解放思想B.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事物联络、发展及其规律(一)唯物辩证法基本特征(联络何发展)1.世界普遍联络A.联络两层含义。所谓联络,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联络观点与系统观点;系统特点C,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本质必定稳定联络2.世界永恒发展A.发展实质是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B.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1.规律及其特点:规律具备客观性和强制性2.对立统一规律A.矛盾及其根本属性1矛盾、对立统一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B.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C.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辩证关系a.相互区分b.相互依存c.相互转化D.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与关键⑴实质与关键(三个知识点)(1、揭示了事物发展内在动力,2、了解唯物辩证法关键,3、最根本认识方法)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a.矛盾普遍性两个基本含义:(时时处处有矛盾,同类有共性)b.矛盾特殊性三种详细表现:(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三点)(1、相互区分2、相互渗透3、区分是相正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中具备主要方法论意义。a.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b.就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而言(重点)(坚持马列主义指导,中国特色是矛盾特殊性)3.质量互变规律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对立统一。质与量结合就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界限。B.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运动、改变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事物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络,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1、两边是质变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定结果2、质变巩固着量变结果,并引发新量变)质量互变规律具备主要方法论意义。应用——(埋头苦干,勇于抓住机遇,毛)4.否定之否定规律(重点)A.辩证否定观:扬弃;克服保留B.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事物发展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事物发展详细道路又是波折、迂回,事物自我发展道路是前进性与波折性统一。(螺旋式上升运动)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波折性统一(应用)(三)唯物辩证法基本范围1.现象与本质A.现象和本质含义B.现象有真相和假象区分。真相是以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现象;假象不一样于错觉,错觉是认识上错误,属于主观范围,而假象则是客观存在。C.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对立与统一表现D.依照现象和把握本质2.形式与内容A.内容和形式含义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原因与结果(9考过)A.原因:引发一定现象现象,结果:由一定现象引发现象。B.因果联络复杂性: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C.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因果联络4.必定性与偶然性A.必定性和偶然性含义B.必定性和偶然性对立统一C.必定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意义5.可能性与现实性A.可能性和现实性含义B.从可能性到现实性要艰辛奋斗四、实践和认识(一)实践观点是认识论首要和基本观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革命反应。1把反应论标准落实到底2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3)把辩证法落实于反应论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A.三个特点(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B.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生产活动、处理人与人关系社会活动、科学试验)C.实践性是马哲最根本特征,是马义认识论首要、基本观点。3.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重点)A.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能动反作用(二)认识及其辩证发展过程1.认识及其本质A.认识主体(人)与客体(自然、社会和精神)及其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B.认识本质: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揭示认识过程本质。2.认识辩证运动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a.感性认识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特点(直接形象)b.理性认识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特点(间接和抽象)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统一(统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意义(指导实践和得到检验)、条件与路径(理论和实际结合,制订目标和计划,群从掌握,试验)3.认识运动总规律人类认识必定是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过程。(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真理及其客观性A.真理与谬误二者性质相反,不可混同;B.真理客观性----客观真理1真理内容是客观,形式是主观2真理标准是客观,实践是客观。2.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A.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物质世界本身、认识能力和检验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由绝对向相对发展)B.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3.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A.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真理本性决定,实践特点决定、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性活动)B.实践标准绝对性与相对性4.真剪发展规律A.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B.真理发展过程,就是同谬误进行斗争并不停战胜谬误过程五、人类社会本质和基本结构(一)唯物史观创建及其意义1.历史观基本问题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2.唯心史观根本缺点及其根源A.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点: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否定人民群众作用B.唯心史观产生根源::有其深刻社会、阶级和认识论根源。3.唯物史观创建伟大意义A.唯物史观创建1思想理论起源。(2)社会历史条件。B.唯物史观创建使马哲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一整块钢”(二)社会存在发展基础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基础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改变和社会型态更替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实践活动,,劳动是人类特有活动B.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C.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1形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及其相互制约。(2)制约了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A.社会存在含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依赖性,并不否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备相对独立性。(三)人类社会基本结构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全部制关系、生产中地位和分配决定消费关系)·阶级起源:1、剩下产品出现2、私有制产生(说到六、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及其规律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情况规律,这一规律贯通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及其规律A.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情况规律。(二)社会发展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交互作用,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形态更替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A.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直接表现B.基本形式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其中政治斗争具备决定意义。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新内容)社会发展中量变。是一定社会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制度而在各个领域采取新举措,而不是被统治阶级发起意在推翻统治阶级及已存社会制度运动。改变不适应生产力步骤和方面,从而达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中生产力必要要素,是当代社会中推进生产力发展首要要素。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备鲜明时代特征。4.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推进历史(物质财富创造者、精神财富创造者社会变革决定力量5.个人及其在历史上作用A.无产阶级领袖主要作用表现:B.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七、社会发展和人发展(一)社会发展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社会形态演化是量变与质变统一2.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性前进性性波折性统一性)(总体历史进程)多样性(实现形式)(应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波折性统一B.事物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统一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利用马克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处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植根中国文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结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两次飞跃第二、毛泽东思想产生条件、含义、主要内容、特点、灵魂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史进程经历了由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三个阶段B.特点(1、自然经济受到破坏2、民族资本有了一些发展,但受到帝官封3、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财政经济4、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5、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6、双重压迫,中国人民所受世所罕见)C.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求独立求富强)2.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A.完成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必须依靠革命伎俩。B.地主阶级改革派自救举措(上中下)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E.辛亥革命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A.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必定性1、农民和资产阶级不行2、中国工人阶级壮大3、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时代不一样2、领导阶级不一样3、指导思想不一样4、革命前途不一样D.中国共产党诞生是近代中阔社会发展必定结果1、马克思主义传输奠定了思想基础2、工人阶级成长与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党成立做好了思想和干部准备(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反帝反封建·对象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2.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关键是无产阶级领导3.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是包含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三)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民主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两没收一保护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革命道路探索1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确实立。八七会议(批判陈,确立枪杆子出政权)(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认识转变A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特点和优点之一A.中国革命只能以长久武器斗争为主要形式。B.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残酷性出发,强调中国革命面对庞大反革命武装,只能以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特点和优点。C.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要求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将不可防止地要经历一个长久和波折过程。2.中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战争A.农民是中国革命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主力军。B.农民是中国军队起源。C.中国革命进行长久武装斗争,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农民游击战争。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关键点1.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探索2.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关键点A.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原因和条件(经济不平衡、良好群众基础革命继续发展、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组织有力量)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依照地为主要战略依靠)C.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必要性(内部无民主外部没独立、农民占比、敌人强大占据中心农村微弱)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意义A.符合中国国情正确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革命道路。B.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结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主要标志。C.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备启迪意义。E.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世界无产阶级不可能按一个固定横式来进行,各国共产党人必须遵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革命和发展道路。4、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建设(二)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特征三点经济政治文化)过渡条件:经济、政治、国际原因(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基本内容A.巩固人民民主政权B.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开展C.新中国面临形势和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方针政策快速恢复国民经济工作方针和政策(两点)D.民主革命任务胜利完成和国民经济全方面恢复(三点)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A.提出基本依据B.基本内容:“一化三改”C.反应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历史必定(二)适合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改造1.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A.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个体手工业改造,也是经过合作社路径,把个体手工业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全部制。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把以剥削工人剩下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私人全部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全部制3.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A.“一五”计划制订与完成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41954年年99月在北京举行。C.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及其意义(P114)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结果。第一次飞跃理论结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理论结果是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结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结晶。2.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是邓小平理论形成时代要求A.邓小平理论是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形成。B.伴随和平与发展转换成为时代主题,,战后兴起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浪潮,世界范围竞争,从军事转向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综合国力较量上。C.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改变,并对之做出科学分析,,及时而正确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转换带来机遇和挑战。3.中国和其余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形成特定历史背景,,就是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由盛转衰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波折发展4.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实践是邓论形成社会实践基础A.第一阶段,,从从8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B.第二阶段,从从21982年党十二大到71987年党十三大,在全方面改革逐步展开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C.第三阶段,,从从71987年党十三大到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D.1997年年9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91999年年3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指导思想写入宪法。(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1.邓小平理论精华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是贯通于邓小平理论全部观点精华,,是邓小平理论哲学基础。B.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客观基础。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毛泽东思想出发点和根本点,是邓小平理论精华。2.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邓(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A.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组成了这一理论科学体系B.主要内容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新阶段A.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新阶段,,是指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遵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标准,,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4.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振兴精神支柱A.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当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跨越世纪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B.邓小平理论不不过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而且是中华民族振兴精神支柱。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1.主义首要基本理论问题邓论围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基本理论问题再认识,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A.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亡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成共同富裕B.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科学内涵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特点A.突出生产力,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B.在生产关系上,把“消亡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目标C.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价值目标)D.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伎俩与目标辩证统一(动态)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重大指导意义这一科学概括具备重大意义表现(四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A.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推进力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在要求C.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D.发展生产力是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伎俩2.发展是硬道理A.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B.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人要靠我们发展C.中国处理全部问题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过程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内容B.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波折过程。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内容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1已经进入,2还在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九点)了解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久性及其原因(1进入社会主义前提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3、所处国际环境)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E.我国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是党制订路线、方针、政策根本出发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具备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自力更生艰辛创业。富强民主文明友好”2.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一切工作中心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B.社会主义本质内在要求。C.社会主义社会全方面进步基础。3.四项基本标准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政治确保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1、改革是社会主义当代化必由之路2、改革是二次革命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A.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B.在稳定前提下,经过改革实现发展(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1.基本纲领内容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建设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友好相处要求)党“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2.基本纲领意义(政治、经济、文化)A.党基本纲领是经验总结B.党纲领,是党基本路线展开。C.党基本纲领,为实现党最高纲领迈出了主要一步D.基本纲领制订是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标志。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新增)(一)改革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关键抉择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1)判断一个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详细问题详细分析2)提出社会主义依然有解放生产力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处理主要矛盾路径是改革3、改革是一场新伟大革命(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A当今世界是开放世界B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中国近代发展深刻总结C实施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需要D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系2、不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1)转变对外贸易增加方式,提升对外贸易效益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一)全方面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1.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社会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关键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方面协调可连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时尚,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表现出鲜明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人文精神。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基本价值取向1我们发展经济目标就是为了不停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围绕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这些需要。2我们发展目标是为了促进人全方面发展。(3)重视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3.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答题关键点全方面、协调、可连续是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三点内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目标B.我国经济建设战略布署大致分三步走。(1980,020世纪末,二十一世纪中叶)12.二十一世纪头0,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1、优化结构和提升经济效益2、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愈加完善3、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升4、可连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四点)(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民主、、文化和可连续)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特点1、重视经济、社会全方面协调发展战略2、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3、即坚持实事求是,又具备雄心壮志战略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信息化等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重视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镇协同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3.实现经济增加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加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方面进步4.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遵照经济增加速度与经济效益统一是保持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5.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战略重点A.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间建立起最好结合状态。B.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施可连续发展战略主要方法。C.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基础,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即加强农业,这是国民经济发展首要任务。D.第三产业加紧发展是生产力提升和社会进步必定结果。6.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A.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意义。B.区域经济梯次推进战略构想要消除区域问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久过程。C.正确处理东部地域和中西部地域发展关系。7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1)充满创造力社会2各方面利益关系不停得到有效协调社会3社会管理体制不停创新和健全社会4稳定有序社会5要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个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必定性A.生产资料全部制含义和生产资料全部制结构含义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个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三点)(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是区分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特征。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全部制形式,)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一条根本标准A.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表现(总资产中占优势,控制国民经济命脉)3.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A.全部制与全部制实现形式是两个现有联络又有区分概念。B.党十五大汇报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能够而且应该多样化。C.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了多个公有制实现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经济等。D.股份合作制,,是一个融合作制和股份制为一体企业制度,,是实施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一个新型集体全部制经济组织形式。4.激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激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三点内容(激励支持,主动引导,加强监督)(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能够分为三个阶段。(了解)B.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在全部制结构上,在分配制度上、、在宏观调控上)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完善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个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B.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当代市场体系;C.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D.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机制4、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2继续加大对“三农”投入3推进年农业战略性调整(新增)(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1.实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个分配方式并存分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个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三点))(全部制结构特点决定、全部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决定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余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多个分配方式主要五种(了解,选择题)3.让一部分地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A.“先富后富,,共同富裕”客观必定性(四点))(落实按劳分配结果、实施多个全部制和多个分配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定结果、、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均衡)B.重视社会公平,预防两极分化。C.坚持共同富裕标准(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建设创新型国家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B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C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竞争优势D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同信息化等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重视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镇协同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增)A两个趋向,农业支持工业→工业支持农业B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4、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新增)2、加大对欠发达地域和困难地域扶持A.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意义。B.区域经济梯次推进战略构想要消除区域问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久过程。C.正确处理东部地域和中西部地域发展关系。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新增)1依照我国国情和可连续发展要求作出正确选择2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3)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久远发展。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主要目标1.为何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新增)1、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2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33、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2.坚持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A.中共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备决定意义特点B.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要求C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策略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4、民族区域自治5、基层民主(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依法治国意义:(新增)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根本确保。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主要保障。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增)主动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标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主动又要步子稳妥3)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政治发展道路,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怎么办?1)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2)必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加,保障人民当家作主3)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策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法4)必须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5)必须学习和借鉴政治文明有益结果,,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但绝不能西方民主政治模式。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文化是民族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精神纽带2、是综合国力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主要力量3、是社会主义当代化主要内容4、为当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确保。(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三)建设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关键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关键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八、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新增)(一)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主要性和紧迫性1、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提出依据(为何)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主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定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各种挑战和风险必定要求第三,这是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社会基础、实现党历史任务必定要求2、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标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必须坚持在党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3、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条件和目标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确保。第二,具备了较坚实物质基础第三,地位平等,根本利益一致便于协调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中指导地位不停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民族凝聚力。4、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重大举措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第四,加紧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关键在党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一)国际形势发展特点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A.当前世界局势发展,充分说明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B.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一个国家只有在主动参加国际经济活动中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长久基本国策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A.是基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定选择B是基于弘扬中国优异传统文化自觉选择C是基于顺应该今世界发展时尚明智选择(二)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1.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和平,寻求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标准1、独立自主地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