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课一一小学英语》_第1页
《上好课一一小学英语》_第2页
《上好课一一小学英语》_第3页
《上好课一一小学英语》_第4页
《上好课一一小学英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好课一一小学英语》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指导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课程简要说明了活动教学的内涵与特

点,从小学英语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运用能力教学、兴趣教学等各个方面进行活动设计指

导,并提供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何介绍分析了200多个小学英语学习活动,供小

学英语教师进行活动设计分析,并进行活动教学分析。同时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学习该课程后,

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本课程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想与新理念,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着力以课

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主线,依据小学英语主要以“活动式”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对小学英语

活动设计与教

第一章小学英语活动设计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活动内涵,理解小学英语活动定义。

2.理解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特性。

3.掌握小学英语活动设计的原则。

4.运用小学英语活动设计原则分析小学英语活动。

5.掌握小学英语活动设计主要方法。

6.运用小学英语活动设计主要方法进行活动设计。

第一节小学英语活动的内涵

一、小学英语活动的界定

1.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上总是少不了活动。那么,什么是活动?什么是小学英语学习

活动?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活动是人类特殊存在的一种方式,指与人的生命运动相关的或相近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表现。从语义上看,“活动”对应的英文词activity,

源于拉丁文的字根act,其基本含义为doing,即“做”,所以活动指的是为达

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当然,这是一般语义的定义,至于学术性的界定,我

们将在随后讨论。

人类活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人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人类的活动可以

分为三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人

自身、探求世界和人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人们改造世界,并在其

中实现人类蕃衍与发展的活动;交往活动是人与世界、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活动。

在这三类活动中,实践活动是最根本的,因为人的生存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它可

以包含认识活动和交往活动。实践活动还可以分为主体性实践和客体性实践,客

体性实践是以客观世界为活动对象的实践活动,而主体性实践则是以实践的主体

——人为直接改造对象的。教育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指出,个体在活动中“一方面作用于外部世界,一方

面改变着外部世界,从而也改变着自身。因此,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由他们

的活动来决定,而活动规则是由活动方式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的发展所达到的水平

所制约的。”(列昂捷夫,1980:4)

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指出,“活动(activities)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

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意识能动性和个性能动性的高级形式。”(顾明远,

1997:619)

2.学习活动

本文所探讨的活动是学习活动。什么是学习活动呢?学习“活动”是一个具

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是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概括地说,“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

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

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

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2000:78)

一般意义上说,学习活动是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实践的

客体是现实客体或以语言、符号等形式表现的知识客体。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主动

对现实客体和知识客体进行不断的探求,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

认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是一个

从旧我到新我的发展过程。

3.小学英语学习活动

本书以小学英语教师为读者对象,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英语学习活动吧。

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形式。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识源自

活动”。活动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活动对于小学

生学习英语尤其重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看,他们具有模仿力强,求知

欲旺、记忆力好,表现欲强等特点.这些都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但小学

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活动式教学则

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吸引他们的注意,满足其参与的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快乐地学习英语。这样的活动可以减轻学习中

的精神压力,消除畏惧心理,有利于教师设计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经验,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使学生在英语课上得到的不只是语言的学习,而且是全

面的发展。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倡

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小

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育部,2001:3)。

那么,什么是小学英语学习活动呢?

若套用田慧生等学者对于活动教学中的活动的界定,我们也可以说,小学英

语学习活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建构一种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的,以学

生为主体的、有目的的、能动的行为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

并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主体性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不过,笔者认为,套用生成的以上定义难以说明小学英语活动的特征,因为

这是一个针对各个学科的活动定义。基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本质特性,笔者认

为,小学英语学习活动是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动主体)用英语(活动客

体)开展的有目的的(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能动的行为

过程。

这一定义突出小学英语学习活动是“用英语开展”的活动,强调其目的是

“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更具有专门性特质的定

义。

学进行了阐述与指导。

二、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本质特性

小学英语学习活动有哪些特性?我们弄清楚了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小学英

语活动的设计了。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指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

件,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

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即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儿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教师所

教的知识。

小学英语学习活动是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或多向互

动中展开的。在活动中,学生以兴趣为支点,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积极地

学习。这说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必须具有主体性特征。小学英语学习活动以交际

为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以任务

为基础,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性;以评价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

英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以便对下一步

的学习提供依据。这种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和评价理念要求小学英语学习活动具

有过程性特征。由此可知,主体性与过程性是小学英语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

本质性的特性。可以说,学生是否是活动的主体、活动是否有学习英语和运用英

语的过程,是判断一个活动是否是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根本标志。

1.主体性

主体性作为…个哲学范畴,马克思对其内涵概括为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

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和发挥人的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受

教育者主体性培养的规律。"(王道俊、郭文安,1991)

语言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活动主体之间运用语言进行思

想、感情和信息交流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在

学习活动中,他们,直接与活动客体(如教材、活动、教师等)发生作用,运用

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是学习活动的高级形

式,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活动。

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积

极地开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通过诚实艰苦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在不断探索中主动、能动地实现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当

成为自己亲自经历的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借助各种有效手段,运用学生的

多种感官,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而为一,

通过组织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改造他们的主

观世界,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和创造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现实活动的主体。所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兴趣和

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学生的主体性还不仅仅只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还表现在认识活动

中,表现在以学生的求知热忱和求索活动为基础的过程中。在小学英语学习活动

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整理和改造,主动探索发现英语学

习的方法,发展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从接受者变成语言的探索者和评价

者,把课堂活动变成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主动实践,

在与客体不断相互的活动中,形成英语运用能力。因此,衡量一个活动是否有效,

只要是看学生是否具有主体地位。那种老师讲学生照着做、没有把学生当作有思

维的、活生生的活动对象的教学形式,其结果还是一种以接受为主的学习,甚至

是学而不思的学习,不是本书所探讨的活动,因为本书所探讨的是活动教学意义

上的活动。

传统的英语学习活动是一种静听的、被动的、灌输式的活动,以知识为本位,

依赖较为枯燥的语言体系认知,只强调老师的教授,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操练上,

忽视学生的感受,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抽象的、以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衡

量学生是否掌握一门语言,最终是要看他如何运用,而不是懂了多少语法规则。

就像学习乐器一样,学生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使他成

为一个熟练的演奏者。一个学生学了许多语法知识却不会运用语言,就像一个弹

钢琴的学了许多乐理知识却不会弹琴一样。活动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工

具,更是i种思想,i种教育价值观,是对以掌握知识为终极教学目标,以教师

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的彻底改造。现代教学更强调师生双方积极性的互动,强

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教师不再代表知识的权威,而是面向学生的

合作者、课堂的协调者,学生才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就是尽

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承担责任,增强学生的协调合

作的意识和能力,自觉组织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体性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活动的

主体始终是学生。活动是主体的活动,主体是活动的主体。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开展个人活动(individualwork)两人活动

(pairwork),还可以开展小组活动(groupwork),甚至团队活动(teamwork)、

班级活动(classwork)„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主,运用活动教学,就可以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familytree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每人画一张家谱

(individualwork),然后互换图谱,通过向对方提问,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

及其他信息(pairwork),然后全班进行调查,看班上同学有多少人是与父母

生活在一起,有多少是和父母、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classwork)0

2.过程性

从我们对活动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活动是一个行为过程。一个完整的活动是

由外部和内部的若干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本身也是一个一个小的活动,这些小

的活动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行为过程。在小学英语活动中,外部活动主要是学

生主体的语言运用活动,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掌握语言知识促

进学生获得语言运用能力。内部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是学生大脑中

对语言的各种体验、内化活动,是学生大脑对外语信息的反映活动

活动的过程性主要表现出以下儿个特征:

(1)活动是学生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相互转化的过程

活动是学生通过直接经验来理解与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活动的过程

就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科学、完整的活动过程是一

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观念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过程,使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统一。(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2000:

82)单纯的外部操作过程和独立的内部反思过程并不能构成教育活动。“要组织

好学生的各种表现为外部的行为的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启辿、激发和引导他们

积极开展内部心理活动”,“人们内部思想情感上的心理活动一经发动和开展起

来,又会表现出巨大的能动力量,以指导和促进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王道

俊、王汉澜,1989:361-362)

在活动中,外部的各种影响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选择和加工,教师讲授的每

一个观点或知识点,学生并不能全部接收。学生只有通过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

的思维操作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实践来实现认识的深化,并在其价值观的基础

上进行取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和新的价值观,从而对今

后的学习产生指导作用。

(2)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能动过程

我们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

用是引导、指导,而不是帮助,乃至代替学生的认识活动。”(田慧生、李臣之、

潘洪健,2000:98)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实际上是从宏观的

角度控制着整个活动,只是位置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创造

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必要

的、合理地指导下才能将整个活动控制得活而有度,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出

理性的智慧,真正地有所收获。

学生的活动还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变革现实客体或知识客体的过

程,是主动探索事物内在规律及其关系的活动,是不断改进已有认识,不断成长

的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一种主动的、能动的活动。通

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并积极参与,充分发

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从社会与个人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交往看,“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

主建构的统一。奠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

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独特性的彰显;

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肖

)\\,2003:4)教师对学生以引导,学生则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自我建构,这便是

活动教育的真谛。

三、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教学特性

本书所探讨的小学英语学习活动属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宝

习活动。因此,这些活动还具有教学特性。从教学意义上分析,小学英语学习活

动具有交互性、目的性和语言性。

1.交互性

(1)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性

皮亚杰主张,活动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相互作用的过程,“认识既

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

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

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也包含着客体”。(皮

亚杰,1981:21)他认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一定的中介物而实现的,

这种中介物就是主体自身的活动。活动是一个哲学概念,黑格尔说过:“这里好

比一个三段式。活动是它的中间名词,它的一端是普通的东西,就是观念,它休

息在精神的内部;另一端是一般的外在物,就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中心。”(转

引自,王才仁,1996:51)简言之,活动是主体与客体,客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作

用的中介,没有活动,认识、实践和交际都是一句空话。认识一个对象就要对它

采取行动,改变它,以引起认知结构的改变,真理不能被当作现成的东西被个体

直接吸收,而要像“科研和发明的过程”一样,借助于“适宜的活动”,对之进

行“重新组织或重新发现”才能被个体所掌握。(皮亚杰,1981:27)

(2)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

认识活动便成科学实践活动。1971年沙勒(K.Schaller)与舍费尔

(H.Schafer)首先提出了“合理化的交往”的概念,并概括其特征为:

A.合理的交往是一种合作式的交往;

B.参加交往的各方面都放弃权威作用,相互持平等的态度;

C.在交往中不使民主流于形式,而真正做到民主;

D.由于交往的参加者实际地位不是等同的,因此必须促进相互取长补短的

兴趣和理智相处的态度;

E.逐步创造条件,使不带支配性的交往成为可能;

F.相互传递的信息是最佳信息;

G.现在的交往为以后的合理交往创造条件。(李其龙,1983年,第124页)

交往教学思想侧重研究师生间交往,强调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强调教

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

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该理论认为整个课堂是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

多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的人际关系网。将交往教学思想应用于小学英语

教学之中,可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评价等,从而改进教学。

2.目的性

教育目的实质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的预期结果,它是教育活

动主体对客观现实(包括社会现实和人的现实)对人的素质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的

认识与对人的素质发展的价值选择的统一。(王道俊、扈中平,1998:125)

在教学中,活动既有教育活动共同的目的,又有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

活动的目的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而设定

的。活动可以转变教学形式,组织情景交融的活动,发挥“言为心声”的优势,

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变被动消极的学习为主动积极、富有创新的学习,使教学双

目的有机结合起来,互为因果,双向促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这种主

动学习方式以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为特点,包括探究学习、发现学

习、解决问题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

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亲身体验、探索、加工、改造和创造等实践性活动来实

现和完成。(但武刚,2005:244)

小学英语学习活动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英语教学应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

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形

成,这一目标是多维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语言而活动,应在活

动过程中合理而巧妙地把语言学习任务、技能学习任务、文化情感学习任务和何

各种交际性运用任务安排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在“玩”的同时,必须将语言知识

和丰富的多彩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英语课堂教学的规律,在学习和运用

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基础和良好的语感。

案例1-1:

在教学元音字母a在闭音节中的发音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

事先做一个像时钟一样的转盘,配上指针,写上一些字母。

第一步让学生在转盘上拼出自己认识的单词,看谁拼得多

第二步将学生拼出的单词写下来,让学生依次读出cat,bad,that,map,

dad,cap等等

第三步教师领着学生朗读这些单词,读熟以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

所读的词汇创造韵文。

如:Littlecat,badcat

Whereisthecap

Whereisthehat

That,smydad's

Giveittome,giveittome

第四步教师出示一些学生没学过的含有字母a的闭音节单词,如stand,

carry,marry等让学生凭经验读出来(这一步是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第五步让学生自己总结字母a在闭音节中的读音

这个活动中的目标包括知道字母a在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读单词时能正确

发音,语音标准;培养学生大声、流利、准确的朗读技能,帮助学生建立分析新

单词读音的信心,为今后的独立朗读打好基础;培养有能力的同学自己创作小韵

文。

显然这个活动并不只是无目的、机械的外部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都是指向

以上的目标,遵循语音教学的规律性,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3.语言性

活动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真正意义还是在于其语言

性。语言性主要强调的是语言活动应该是语用真实的交际活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运用英语的情境是关键。

活动教学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即: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而运用

的能力与把语言作为非交际工具(思维、游戏、能力呈现、养育、学习等的工具)

而运用的能力。没有意义操练和交际操练的机械性练习,往往会使学生只会背句

子,遇到真正的交际便张口结舌,很难学以致用。所以活动教学要鼓励学生在英

语语言实践中使用英语,即learningbydoingandlearningindoing,而且

还要活学活用,将英语语言结构运用到一定的语境中去,是一种真实的具有信息

差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在生活中可能永远都不会说

的话,如Thereisanoseonmyface.Ihavetwoeyes.等等。教师应充分

认识到这一点,在活动过程中尽量创设信息差,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减少中介

环节,让学生产生自然的交际愿望,从而真正的在有意义的表述中运用语言。

4.趣味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兴趣并不在于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

而在于认识的深藏的奥秘。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兴趣

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激

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

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兴趣能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

更加清晰,语言思维更加活跃,对语言的记忆更加牢固。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语言

没兴趣,不能接受所学语言的文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他就会产生一

种强烈的负面情绪,不可能有很足的学习动力,也不可能有很强的合作意识。这

就要求我们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活动这

种教学形式,较之传统的教学而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整理和重组知识的能力,

有利于发展学生运用语言在表情达意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变通性。我

们可以采用学唱英文歌、自编短剧、游戏、表演、智力活动(猜谜、竞猜等)等

形式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案例1-2:

在教Howmuchis?这个句型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

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学生常用的文具或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些东西,如

钢笔、铅笔、直尺、书包或其他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东西。

上课前老师宣布,今天是商场优惠日,所有商品大减价,每一件商品的价格

由同学们猜,每一个同学只能猜一次,猜对的可以买下。

首先教师示范,教师扮演顾客,学生扮演售货员。

T:MayIhavealookatthepencil-case?Howmuchisit?

S:Guess!

T:Fiveyuan?

S:No.

SI:Threeyuan?

S:Yes,that'sright.Yougotit.

示范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表演,整个活动以竞猜的形式进行,学生会

很有兴致。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信息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活动的语境和条件,学生则获得了运用所学语言达到交际目的成功体验。

案例1-3:

学习有关服装的名词时,教师可以自己或是让学生带一些衣服到教室,把教

室布置成一个服装店,通过简单的句型操练:

A:CanIhelpyou?/WhatcanIdoforyou?

B:1wanttobuyashirt,(acoat/adress/askirt/apairoftrousers)

A:Hereyouare.

B:Howmuchisit?

A:Thirtyyuan.

B:r11takeit.Hereisthemoney.

A:Thankyou.

B:Youarewelcome.

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既学会了新单

词,又操练了句型,还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运用英

语进行表达的兴趣。

第二节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

知道什么是小学英语学习活动了,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如何设计小学英语

学习活动吧。

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就是创设一种由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实践中自动、自发

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手脑并用、获得完整经验的英语学习过程。

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分类看,活动设计可分有四种:语言知识学习活动的

设计,技能发展活动的设计,语言运用活动的设计,兴趣活动的设计。

一、目的性原则

如前所述,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那么,在设计活动时,就必须体现活动设计

的目的性。

要设计有目的的活动,首先应确定正确的活动目的,否则就会导致有目的的

活动无法实现其应然目的,甚至导致活动的失败,确定正确的目的是活动设计的

本质要求。

小学英语学习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宏观目的的。那么老师就

应从这一宏观目的出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体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属,教学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依归,围绕

这些来选择活动的形式,明确活动要达到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智力目标,尤

其是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只有这样,小学英语学习活动才有效果,才有意义,没

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

英语运用能力的获得总是以语言知识的获得为基础的,所以设计能力目标的

同时还应设计能力必需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设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

中习得、操练、巩固知识,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活动设计本身也就要求必

须确定正确的活动目的,并根据具体的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灵活进行

微调。虽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新的目标,但是生成的目标也是根植于

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该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

活动只是一种手段,是老师引领学生走向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不是目的。然

而有的老师为活动而活动,片面地认为课堂中有活动就行了,并没有在设计活动

前认真考虑活动的目的。这种活动常常是与英语关系不大,完全失去了活动的意

义。

二、真实性原则

活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形式,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

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意义所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

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

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

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

语言运用能力”。真实性包括语言输入的真实性、练习活动的真实性、情境的真

实性,即语用、语境、语义的真实性。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儿童的语言行为是生活环境与刺激相联系的习得性

反应,他们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交往中学习。活动设计就是要

创设具体的语境,设计较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把教材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活动

中去,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有一

个核心问题,就是任务的真实性。任务是一项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真实运用

任务是在真实生活中或指向真实生活的活动中,为了真实的目的而运用英语的生

活活动”(鲁子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根据

语言材料的需要,适应他们的兴趣、能力、需要等等个性特征,尽量贴近学生的

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活动,以激发出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思

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语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言的学习要有真实的生活环境,脱离了这个环

境就学不好语言,所以英语的学习也必须依赖于环境。在设计任务活动时,除了

要考虑该任务是否具有意义,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以外,还必须考虑该任务活动

应该与真实世界的类似活动有一定的关联。

案例1-4

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世界杯与教学联系起来。

教师布置学生提前收集自己喜爱的球队队员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多媒体展

示大量的图片,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说出队员球衣的颜色。学生会非常感

兴趣,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语言知识并提高了语言技能。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了看电脑说出不同颜色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活

动本身是颜色认知识别活动,是真实的。鲁子问教授了解到学生用蓝天、蓝海、

白云、黄墙、红瓦、绿树来介绍他们的学校和周边的环境时,在听课后建议老师

让学生用所学的颜色词向外国游客介绍五颜六色的学校及其周边环境、让学生把

人交通灯的颜色告诉需要过马路的盲人,这样可以使任务从教室里延伸到生活

中,成为更加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

活动1-5

在以party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将活动分为以下儿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其它同学,将同学爱吃的食物列举出

来,在这个过程中复习有关食物的名词。

第二步,根据采访的结果制定晚会菜单,并列出需要采购的清单。

第三步,根据清单去购物,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复习已学过的购物用语。

第四步,打电话邀请客人来赴宴,使用电话用语。

最后,晚会开始,同学之间互相问候并进餐。

通过这儿个连贯的任务,既让学生复习了已学的语言知识点(步骤卜3),

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呈现了新的知识点(步骤4-5)。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自然,

语境真实,任务连贯,语言素材接近实际需要。由此设计安排出的教学内容,学

生易学易懂,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情形,激发了内在的主观

能动性,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表演才能。教师还可以组织其它的活动,如讨论或答辩、交流

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类似故事等等。

三、阶段性原则

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语言学习也是有阶段性的。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

语言空习适动更需要阶段性地适用人的阶段性发展。

根据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中对儿童智力发展过程的划分,小学阶段儿童的心

智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

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这个阶段的儿童需借助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模仿等

活动来发展智力,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不过,他们的语言学习主要要依靠符号、

游戏来进行,他们还不具有语法加工的能力。

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与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初步逻辑思维形

成,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但仍然需要借助具体事物进行思维。他们开始形

成自己从语言中总结语法规则、总结语言学习规律的能力,但演绎能力还处于发

展阶段。

11岁以上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逐步形成。他们的语言学习开

始进入创造阶段,可以演绎语法规则,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的侧重点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活动应多以简单的模仿为主,但要侧重于趣味性。

当然,阶段是发展的,我们在注意活动的阶段性的时候,还要注意适合学生

的发展。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仅可以建立在学生已达到的心智能

力和已完成的作业的基础上,而且可以建立在那些接近成熟或未成熟的心理机能

上,建立在那些即将要达到的学科顺序上,在具体实践中,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

则,做到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而“做”的难度应控制在“跳一下才能摘到果子”

的程度,即建立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因为只有

让学生不断地品尝到经过一番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他们与人交流与合

作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以此促进心理机能的成熟和发展。语言学习活动中要注意

设计相应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还要根据学生技能形成和发展的个性

差异等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优秀学生的要求高一些,使他们的智力尽

可能地得到开发;对一般学生的要求则要适度,注重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做到

使他们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个个有成功的体验。

活动1-6:

教方位介词in,on,under,behind,infrontof等时,教师可以用实物

向学生演示,向学生介绍各个介词的所表示的方位。经过初步练习以后,教师要

求学生在教室里各自寻找一个方位来说明一个介词的用法。然后老师一声令下,

七八岁的孩子分别行动,有的站在桌子上,有的躲在门背后,有的蹲在课桌下,

有的钻进书柜里,所有的学生都兴致盎然地摆出造型。然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用

所学到的介词说出自己的方位:Iamonthedesk.Iaminthecupboard.Iam

behindthedoor.等等,大部分学生会非常乐意去模仿。等学生对方位介词基

本掌握的时候,教师再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生用“Whereareyounow?''彼此

互相问答,这是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句型和介词的用法了。

这样的活动形式就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模仿为主,活动方式生动

形象,而且力所能及,人人都能参与,把抽象的方位具体为小孩子看得见摸得着

的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展示了孩子们学习的模仿性和主动性,并且学

有所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活动设计应加入简单的逻辑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

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探究,让他们既动口又动脑,有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

高度。

活动1-7:

在学习动物名称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已学的句型设计一个猜谜活动,首先教

师出谜面,由学生来猜:

Iambig.Mycolorisblackandwhite.Icanmakemilk.Ilikeeating

grass.WhatamI?在说的同时加入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很

快说出答案:Youareacow.

示范儿次过后,可以蒙上一个同学的眼睛,拿出要学的动物图片给其他同学

看,让大家来出谜面,这是大家就会兴致勃勃地用老师示范过的句型,甚至可以

用•些课外学的句型,既活跃又有实效。

四、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设计中,活动教学的目标、内容、主题和方式等方面的结合应具有完

整体系,不仅有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而且有形成一定态度、倾向和世界

观的任务。活动教学应以科学认识活动为中心,各要素之间应保持内在的联系和

衔接,强调各种认识活动的协同作用,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要求,

在培养有侧重的基础上,保证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目标

和内容的整体发展,是一个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活动的设计联结成一个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统一体系。活动涉及的整体性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

性,以实现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实现个体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要素的整体,师生要素的整体性,时空要素的整体

性,教学与评价的过程整体性等等,从时间因素上来说,设计活动时对于活动导

入、活动示范、小组活动、小组成果展示、教师总结评价等每个环节的用时都要

有估算。要确保每名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参与活动,都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

活动的数量要合适,否则活动无法充分开展,就起不到活动的效果。

从空间因素上来说,对于活动时的学生座位安排、小组划分、活动线路、活

动空间都要有细致考虑和周密设想。当教师的指令是面向全班同学时,教师一定

要确保自己所站的位置能让全班同学都看到。当教师与某一个同学交流时,也要

能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否则会让其他同学有被忽略的感觉。如

果教师设计的活动是两个小组进行辩论,这时就可以让两组同学相对而坐,形成

两军对垒的局面。现在许多小学班级学生多,一些活动会因空间受限而不易开展,

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考虑。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是英语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生在活动

中的表现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反过来又通过检查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

进和激励作用。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时时检查,评价活动效果,

是调节和改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活动时一定

要充分考虑到在活动过程中插入及时的评价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和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小

学生保持兴趣,增强自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旧句式的反复运用,或

一个单词引出一个情景等,都可以给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或口头表扬,或星级

贴纸,或good,welldone,wonderful贴纸等,这样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更积

极地开动脑筋,在活动中努力思维,参与到活动中来。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活

动,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或是有进步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或得到贴

纸,当贴纸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教师可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既对学生进行

英语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

作的精神等诸种要素评价,又对学生英语学用基本能力进行听力、会话、表演、

操作等综合结构性考评,让学生每天,每节课,甚至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

及时的鼓励,体会成功的感觉。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语对小学生学习的进步、成绩

的评价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肯定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树立一个信念:只要我去

做就一定能行。

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反馈教师一方面要对其好的地方进行肯定,另一

方面也要对其不足之处予以指出,即评价应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既要充分肯定

学生的长处,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自我发展。

总之,教学不是一个一个要素孤立起作用的,那么学习活动的设计就不能--

个要素一个要素地进行设计,而应该整体地进行设计。

T:Whatdayistoday?

S:Tuesday.

T:Good.Wouldyoupleasesaythewholesentence?(必要时教师给予帮

助)

S:It'sTuesday.

T:Verygood.Thankyou.

在这里,教师先初步肯定,同时耐心地诱导学生说得更完美(给出具体的反

馈语),最后才做出进一步肯定,进行评价,给予表扬,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

的评价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老师的肯定下受到鼓舞,增强了学习英语

的信心和兴趣,并促英语活动化教育目标的达成,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所谓“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积极评价的暗示下能形成很大

的学习进步。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对一所小学的所有学

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被鉴定为智商最高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其实,

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是

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其原

因是由于教师对两位著名心理学家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

一种积极的情感,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并通过他们的语言和眼神表现出来。

在老师们的这种关注下,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

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评价在英语活动课实施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不

仅要重视教师的评价,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评价的尺度是活动

能否反映活动课程的本质要求,能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发展个性。

第三节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

前面我们分析了活动设计的原则,但我们不能只依靠原则来设计活动吧,现

在我们来分析小学英语活动设计的方法。

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教材内容按其语用功能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

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小学英

语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创设法、借鉴法、迁移法。

一、创设法

你是不是有时自己设计出一个独具匠心的活动?这种自己设计活动的方法

就是创设法。

创设法是指小学英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根据语言材料和语言运用目的,创

设适合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如教过去时的时候,可让学生拿照片讲述去过的

名胜,以培养学生运用过去时陈述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能力。

创设活动时要注意,课程内容决定学习活动方式,不同的内容决定不同的学

习活动方式,同一内容可以由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来对应。

小学英语活动的对象是英语这门语言,语言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心理表象和

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活动能否激励学生

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乂必须高度重视语言的特点和实际的语言材.料,根

据其规律和特点合理地设计活动,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创设活动时,我们应按照活动的过程进行设计。一般而言,活动过程分为三

个环节:导入、学习、运用。

活动开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活

动对象上来,对活动对象进行初步的认识,作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让学生初

步感知和理解理解新材料,这个环节进行得好,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

生的求知欲望并迅速掌握新的知识。导入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智力、心理、

体力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主要是“引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试探,

导入学生练习。最理想的导入方法是运用任务导,常见的导入方法还有情景导入、

歌曲导入、知识导入、自由交谈引导入、材料(文字、图片、音像等不同材料)

导入等。导入环节不宜太长,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导入,留

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学习和运用新语言。

活动1-9:

在学习《英语》(新标准)第三册Module4Unit1Whataretheydoing?

这个句型时的热身和导入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模块所学的语言。学生集体演唱歌曲“I'm

listeningtomusicMo鼓励他们根据歌词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此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从单词卡中挑出上个模块学习过的有关动作的单词,或者由老师自己制作

卡片,向学生处是,请他们说出单词。老师也可以说单词,请学生表演动作,以

此复习上一个模块所学的内容,例如:takeapicture,readabook,writea

letter,listentomusic,talktoafriend,playwithdolls等。

•复习问句"What'she/shedoing?”老师出示卡片或照片,向单个学生提

问。进行充分的练习后,老师可以请教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提问。

,老师拿出一些单人活动的图片,向学生讲解:"Inthispicture,sheis

playingbasketball.Inthispicture,heistalkingtoafriend.”老师

再展示一些很多人一起进行某项活动的照片,向学生说明:“Today,I'dliketo

askyoutotalkaboutthesepictures.Look!Inthesepictures,thereare

manypeople.Whataretheydoing?”学生可能不是很明白这个问题,也可能

不知道如何回答。由此引导学生开始今天的课文学习。(陈琳、鲁子问,2004:

51)

语言学生是语言输入和训练掌握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学习新

语言,并运用新语言进行操练、巩固,达到掌握新语言的阶段。学习和操练的活

动形式很多(比如鲁子问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就介绍了整个学

习过程十个学习环节的不同活动形式),我们可以直接采用。

语言运用是学习活动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创设好运用的环节,让学生在运用

英语中获得英语运用能力。这一环节是目前创设活动最为困难的地方,因为创设

好的运用活动需要老师具有必需的英语运用能力。

活动1-10:

在教颜色词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

第一步:用学生熟悉的铅笔、橡皮、直尺等直观教具引出red,green,yellow

等颜色:

T:Thisisaredpencil,(red说得很重)

Whatcoloristhispencil?

S:It'sred.

第二步: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红黄绿三个圆圈,学生很快就明白这代表

红绿灯。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对话:

T:Whatcoloristhislight?

S:It'sred.

T:Whenweseeitinthestreet,whatshallwedo?

S:Weshouldstop.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指定一个交警和儿个司机,让交警发出信号灯,司

机按照交通规则行车,违规的司机将受到处罚。最后评选出最合格的小司机。

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常识,因此完成这个任务并不困难。这样学生就可以通

过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活动掌握红黄绿三种颜色。

第三步:利用三原色原理,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将不同颜色的水混在一起。

T:Whatisredandgreen?Whatcolorwillitbe?

S:It'sblack.

然后依此类推,red+yellow=?yellow+green=?等等,学生在美术课上已经

学过配色,因此就会很容易找到答案。

本案例有两个特点:所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语言的

时间运用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在活动中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

生有话可说,并且是饶有兴致,这种将语言学习和学生已知的自然知识结合起来

的活动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鉴法

设计活动的时候是否有绞尽脑汁也设计不出来的时候?这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比如

借鉴法。

除了创设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老师开展的•些较好的英语活动,我们把这种借

鉴他人英语教学活动的方法称为借鉴法。

比如大家熟悉和喜爱的Bingo,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出好的活动。

活动1-11:

在学习《英语》(新标准)第三册Module1Unit2中20-30之间的数字时,可以借鉴在

英国孩子中非常流行的•种游戏-一动物牌。具体步骤如下: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套动物牌,并向大家说明:今天大家不仅能够继续学习数字,同时

还能了解到在英国孩子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游戏--一动物牌。学习过后,大家可以用动物牌展

开游戏,看看谁能获胜。

•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他们知道的动物单词,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呈现故事前,

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故事中的Weiwei和他的朋友谁取得了游戏的胜利?他们的得分是怎

样的?

说明:这两步是任务呈现和课文导入,为后面的课堂活动作好准备。

•通过播放录音或教学片VCD呈现SBUnit2活动1。如果有必要,请学生对照着书听

录音,熟悉故事内容和情节。

•向学生简单介绍“动物牌”这种游戏:动物牌外形类似扑克牌,每张上画有•种动物,

还有一个分数。每种图案在这套牌中都有两张。游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两人依次

摸牌,然后为手中的牌配对。摸到"elephant"的学生A要问学生BJ'Haveyougotanelephant?"

如果学生B手中有这张牌,则要把它交给学生A;如果学生B没有,则学生A从自己的牌

中找到同一图案的另一张,将两张牌放到一边。依次类推,直到配对完成则游戏结束。这时,

双方累计手中动物牌上的分数,分数高的人获胜。

•把数字"twenty-two"和“twenty-six"写在黑板上,看学生能否猜测出它们是儿。如果不

能,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Twentyandtwois?”并把“20+2”的算术式写在黑板上帮助

学生理解。以同样的方法讲解“twenty-six”。简单地向学生说明:point在故事中不是“指”

的意思,而是“分”的意思,学生只要明白即可。

♦再放一遍录音,然后向学生提问:"Whoisthewinnei?Howmanypointshashegot?"学

生应该能够回答出:"Weiweiisthewinner.Hehasgottwenty-sixpoints."再问:"Howmany

pointshashisfriendgot?”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She'sgottwenly-twopoints."

说明:这四个步骤就是先熟悉动物牌这种游戏规则,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理解过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用动物牌做ABUnit2练习1。向学生说明:动物牌很

有趣,英国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做这个游戏。请同学听录音,记录图中两个孩子的得分情况。

提醒他们不仅要记录总分,还要把每张牌对应的得分记录下来。如果有必要,老师可以重放

录音。全班都完成后订正答案,看谁得分最高。(引自《新标准英语》第三册教师用书,陈

琳、鲁子问,2004:31)这个课堂活动就是借鉴了英国小学生中流行的一种游戏模式,巧妙

地运用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饶有兴趣地学会了20-30之间的数字表达法。

三、迁移法

看到学生在别的学开展的有趣活动,我们不免动心要在英语课上试一试。这是我们就可

以采取迁移法。

迁移法是指老师把可以运用于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小学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学生生活

中的活动迁移为英语课堂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学生所熟悉,也可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他们

在课间做的•些游戏。把这些活动换上新的英语内容呈现在课堂上,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而且降低学习焦虑,节省活动组织的时间。

活动1-12:

学生在生活中会做“悄悄话”游戏,我们就可以将这种游戏方式迁移到课堂的英语活动

中。在学习《英语》(新标准)第三册Module3中现在进行时的句型时,就可以以小组为

单位开展“快乐传真”游戏。

•教师需要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表现相关活动的图片(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

做早操、游泳、跳绳、骑自行车、照相、看电视、读书、写信等,具体操作方法如卜:

•老师先出示所有的图片•,领读一遍所有的词组。

•把学生分为两组,请他们轮流参与游戏。

•老师从图片中任选一张,只出示给A组的学生1和B组的学生看。

•学生1要根据图片上的内容,用口型暗示(不能发声)或动作表演等形式将信息传递

给本组的学生2。

•学生2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信息用同样的方式再传给本组卜面的同学,直到最后一名同

学为止。

•该组的最后一名学生要用“He/Sheisdoing…”说出他得到的信息。如果说对了,所在

组得•分,说错了不得分。

•B组同学参加游戏。

•老师根据时间长短决定开展几轮游戏。累计得分高的组获胜,全班为他们鼓掌祝贺。

•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难度,老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要求提高传递信息的速度。

•这个游戏在进行时比较紧张,老师可以适当播放•些背景音乐调节气氛。(引自《英

语》(新标准)第三册教师用书,主编:陈琳,副主编:鲁子向,外语教研出版社2004年

版,第44页)

这个活动的方式与学生在生活中的游戏很相像,只是内容有所变化,学生很容易就可以

接受。而且在计分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根据所出指令的难易程度,采用投篮计分的方法,即

难度大的问题相当于三分球,答对了计三分,难度稍小的相当于两分球,答对了计两分。这

样设计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操作起来会更有效,学生的参与意愿也会更高。

四、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活动设计一定要精心组织,要根据阶段的不同要求把主体、客体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周密的思考,找出最佳的结合点,以保证活动从实际出发,切实有效。

1.活动设计要注重实效性

活动是否具有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活动是否有价值,即活动能否满足学

习者的需要:活动是否有效果,即活动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活动是否有效率,即活动的设

计是否恰到好处,有没有低效或是无效的环节。

活动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考虑到这一点。设计活动的内容应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来确

定,不一定拘泥于教材,只要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可以脱离教材,从学生的兴趣或目标的要

求出发选择活动的内容,这是取得活动化教学实效性的大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从学

生的兴趣出发,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活动的形式更是要重学轻教,注重实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