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1.gif)
![2023年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2.gif)
![2023年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3.gif)
![2023年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4.gif)
![2023年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492d5743cc02432ebe910810ce6835a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教学要从零
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爱
好。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
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
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的:
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对的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
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提倡学生先求熟读,
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
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
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对的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
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
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假如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爱好,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臧、小老师、
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
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
第一周:第1课《弟子规》(节选)
第二周:第2课《小儿语》(节选)
第三周: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
第四周:第4课大林寺桃花
第五周: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第6课柳谯晚眺
第八周:第7课衣冠服饰
第九周:第8课言语应对
第十周:第9课读书写字
第十一周:第10课洒扫清洁
第十二周:第11课年画
第十三周:第12课剪纸
第十四周:第13课风筝
第十五周:第14课泥塑
第十六周:第15课孔子(上)
第十七周:第16课孔子(下)
第十八周:第17课孟子
第十九至二十周: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蒙书诵读重要安排了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共有三课组成。《弟子规》重要讲解了
小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如何对待别人;《小儿语》重要从说话做事的态度
上,与别人的交往上来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续小儿语》重要引导学生要学会反省自己,
对的地对待别人的评价,更好地解决与别人的关系。
学习目的:
1.能对的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的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弟子规》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主线,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学习目的:
1.能对的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
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的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你在幼儿园或家
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里背诵过什么?
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
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你乐意背给大家
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听一听吗?
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同学们,你会读《弟子规》吗?谁还会背弟子规?
二、范读、领读《弟子规》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
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
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L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弟子规》的含义。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说:你明白了什么?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跟你的同为说一说。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
教导编成的。
一方面,在平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另一方
面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
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主线,非做不可。假如
做了尚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
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四、朗读《弟子规》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完毕书上的拓展活动
1.想一想:看书思考,图上表达了什么意思?(孝敬父母、尊敬老
人)
2.下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要尊敬父母、关爱同学)
六、课后拓展
1.运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七、欣赏《弟子规》的其他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请你回家背诵给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爸爸妈妈听。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板书设计:
1、弟子规
尊敬父母
关爱别人
学习文化
教学反思:
第2课《小儿语》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学习目的:
1.能对的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平常生活中如何对的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培养学生做事
沉稳、尊重别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的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平常生活中如何对的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培养学生做事
沉稳、尊重别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1.谁会读课题?
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2.请你领着大家
二、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一起读课题。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三、领学生读词句
你尚有那个字不
四、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结识?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轻薄、安详。
一切言动,都要安祥;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读给同位听一
大意:一切言语行动,要稳重,从容不迫;我们出现的差错,都是由
听。
于慌慌张张导致的。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指名读一读。
大意:站立要安静,说话要不快不慢,平平和和。言语和动作不要轻
佻,让人笑话和骂你。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大意:一方面要学会不怕麻烦,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性格暴躁和
粗心大意也不行,这样,一生也不会有好的时候。
五、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六、检查背诵
七、完毕书上的拓展活动
谁乐总上台来背
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给大家听?
八、拓展训练
当我们碰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议一下,演一演。
板书设计:
2、小儿语
从容平和
有耐心
不能任性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第3课《续小儿语》
教材分析:
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大人的处事经验和处世哲学。
学习目的:
1.能对的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具体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懂得在平常生活中如何对的地对待自
己、对待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的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理解“夜来省己、过后羞惭”等。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具体的为人处事的做法,懂得在平常生活中如何对的地对待自
己、对待别人。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简介《续小儿语》A《续小儿语》形式与《小儿语》相同,
仍分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但是内容比《小儿语》更成人化了。
二、教师范读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规定: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小朋友认真听老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师来读,听清规定。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夜来省己、过后羞惭”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想想哪些事做得对,哪些事做得不对,并改正。要虚心,不能夸耀
自己,不能说无礼的话和狂妄大话,过后往往后悔莫及。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
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对的、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同桌互读。互相评价优点与局限性,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同桌合作课外延伸
读,一人一句。L与父母一起多
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形式诵读。
五、拓展活动2.与父母交流诵
1.说说书上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当如何说和做?读心得。
2.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3.课外搜集资料,
做?了解有关《续小儿语》
板书设计:的故事,先讲给父母
3、续小儿语听,到校后与老师、同
改正错的学交流。
要虚心
不骄傲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诗歌诵读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个诗歌诵读主题单元,内容都是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第四课《大林寺桃花》是唐代
大诗人白居易游览大林寺时对山中春光的描写;第五课《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佳作,描写了山中秋季
的美景;第六课《柳桥晚眺》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作品。
学习目的:
1.能对的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
3.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的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成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
3.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4课大林寺桃花
教材分析: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游览大林寺时对山中春光的描写。
学习目的:
1.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可以纯熟背诵《大林寺桃花》和《绝句》。
3.大体知道“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这种自然现象。
4.教学生领略古诗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爱
好。
5.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可以纯熟背诵《大林寺桃花》。
3.大体知道“为什么大林寺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课件导入
1.课件:盛开的桃花。喜欢吗?
2.古时候有一位诗人描绘了这种景象,让我们走进诗中,领略一番。
二、古诗分析
1.课文引入:出示春景图,导入新课教师范读这首古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诗。
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涉及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教师领读。
芳菲:盛开的花
春归:春天结束了你尚有那个字不
觅:寻找结识?
(2)重点句子:
(3)翻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里,山下世间的花儿都纷纷落尽了;山上大林寺里的桃花,却
刚刚灼灼盛开。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之时,没
想到在高山古寺中,遇上又一片春景。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谁会读这首诗了,
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曾为春光易逝而叹怨。因此,当这始所未料你乐意读给大家听一
的春景映入眼帘时,该是多么惊喜!听吗?
这两句中,“芳菲尽”与“始盛开”,在对比中遥相呼应。字面上是
纪事写景,而言外是写感情和思绪的跳跃:由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转
为惊喜之情。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斟选“人间”二字,似乎是在表达
一种特殊感受:这一奇遇、这一胜景,让人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忽
然步入到神话中的仙境。“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长恨春归无
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天归去的时候,我经常怨恨无处把她寻找;谁料得到,她竟悄悄地
溜到这深山寺庙来。正是在这一突来美景的刺激、触发下,诗人想象的你知道这首诗的
翅膀飞腾起来了。他想到,自己曾由于惜春、恋春,以致怨恨春去的无情,意思了吗?你能给我
谁知却是错怪了。这里把春光拟人化,仿佛她真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们讲一讲吗?
并且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3.老师范读,学生自读
4.总结:
这首诗以趣胜。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似乎都没有什么深奥、
奇警的地方,只但是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
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记述和描写。但细读之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
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它不仅写出了在山寺看见迟开桃
花的喜出望外之情,并且蕴含了人间事所谓“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四、精彩展示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诗人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把自然界的春光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1.教师配乐诗朗
可爱。假如没有对春的留恋与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诵。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奇,构思机灵;而戏语雅趣,又启人神思。2.谁能比老师背
可谓唐人绝句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得还好?学生配乐背
三、日积月累诵。
背诵《大林寺桃花》
板书设计: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教学反思:
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
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
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抱负中的生活环境。他不
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抱负境界的追求。
学习目的:
1.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了解秋天山中景色的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可以纯熟背诵《山居秋暝》和《初夏游张园》。
3.教学生领略古诗诵读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爱
好。
4.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中的图画美。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
高洁情怀和对抱负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山中美景。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唐代诗人王维用诗歌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
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
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
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重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
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
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课文讲解
(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涉及律
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教师范读这
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称于一个双音节词或首古诗。
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学生自由读古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不结识的字可以问老
(二)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师或同学。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时间、地点、天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松、泉、石)指名学生朗读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渔舟下)首诗。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愿望)
(三)诗歌解析,以整体把握诗歌
(四)品味鉴赏,具体分析诗歌
L品味鉴赏,感受诗中图画美。
(1)意象作为一首诗的主题和作者思想的载体,在历来的诗词鉴赏
中占有相称重要的地位。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思想
感情的客观物象。
提问:找出诗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空山新雨明月松林竹林莲石浣女渔
舟
(2)感受此诗的图画美(先请同学简朴叙述,再由教师描述)。你喜欢这首诗吗?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一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你能说说你喜欢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那些句子吗?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一一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
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一一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
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一一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
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
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
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一一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我们一起来背
莲花摇动,水波荡漾,本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一背,看谁背得快,背
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得好。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
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
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2.具体分析,领悟诗歌主旨。
(1)诗歌第一句说“空山新雨后”,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
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明确:由于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
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
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所
以更显得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2)颈联的词序可以作如何的改动?改了好还是不改好?为什么?
(3)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发明的寂静、宁谧的环
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4)尾联运用典故,而取其相反之义,我们怎么理解这一句?它又表
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呢?
四、课堂小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
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抱负中的
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
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
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抱负境界的追求。
板书设计:
5、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教学反思:
第6课柳桥晚眺
教材分析:
《柳桥晚眺》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
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
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学习目的:
1.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诵读的基础上使学生可以纯熟背诵《柳桥晚眺》和《夜雪》这两首诗。
3.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了解古诗诵读的方法,学会借助插图理解古诗里包含的意思。
5.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爱好。
6.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和背诵诗歌。
2.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配乐播放《柳桥晚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宋朝陆游的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
有多方面文学才干,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
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
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
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代诗坛领袖,并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
人。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柳桥晚眺自己轻声读几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遍,把诗句读通顺。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指名读,正音。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齐读,读对的流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利。
话)
(2)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3)反复朗读,纯熟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水边听到鱼儿从水面跃起,在林字里等待鹤鸟的归来。悠闲的云儿
下不了雨,偏偏要贴着青山飞过。
4.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
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
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发明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
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
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
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三、日积月累
补充陆游的的其他诗词。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范读——学
诗意: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生自由读。
款待客人。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四、学习《夜雪》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教师领读一一学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生自由读。
这首五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是说,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
见窗户发亮,本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
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
巧妙,别具一格。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
委婉传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
五、拓展延伸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出示白居易的诗句。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同学们运用
业余时间多背些名诗名句。
3.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古诗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柳桥晚眺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童蒙须知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四课内容都是根据宋朝著名学者朱熹的《童蒙须知》这本书而编写的。《衣冠服饰》重
要教给学生如何穿着,树立自己的形象;《言语应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答别人,如何与人交往;《读
书写字》则是教给学生对的的读写姿势;《洒扫情结》是告诉小学生如何保持住处和学习场合的卫生。
二、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对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养成穿着得体、对的的读写姿势、与人交往、保持住处和学习场合的卫生的好习
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养成穿着得体、对的的读写姿势、与人交往、保持
住处和学习场合的卫生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第7课衣冠服饰
一、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对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养成穿着得体、爱惜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养成穿着得体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平常生
活中,对的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惜和爱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
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
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学习基本的礼仪和常规的习惯,看看在平时的
生活中如何让自己变的更文明、礼貌赢得别人的欢迎和爱慕。板书课题,
齐读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
二、学习周总理的故事一读课文。
1.过渡:说到穿着的学问,这里有一个周总理的故事,请小朋友自教师范读课文,并请学
己读读。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
2.学生自由读故事。么?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故事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对的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
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交流感受。
(4)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小结:周总理的故事的确非常让人感动。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他深
深地明白仪容的重要。那么你认为什么是美丽的仪容呢?
⑸反复朗读,纯熟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对仪容的理解?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
明白了什么?
是啊,衣服的穿着在于整洁、大方得体、追求华丽名牌的想法是不对的。
2.你打算怎么做呢?
四、学习课本,明确规定
1•读读书上的句子,是如何说穿着的。
2.如何对待自己的衣物呢?(常换洗,叠整齐,及时缝补)
五、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2.自我评价。
_______,,
3.读背《三字经》中的“冠必正,---一一一一O
六、作业设计: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
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家长听。友,你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7、衣冠服饰
整洁、大方得体
常换洗,叠整齐
教学反思:
第8课言语应对
一、学习目的:
।.使学生能对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具体联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好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我们天天都在和别人交流对话,文明的言语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
象,获得别人的爱戴。
2.老师讲故事:魏昭成大器的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文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使用文明的言语,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师板书课题“言语应
内容。请看课文。对”时也要加注拼音。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教师读文,学生认真听。
3.引导学生理解。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
话)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⑵结合课文的三幅图片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说话文明、态度温和、
的人该如何说话?大方得体表现了一个
⑶图片中那些是对的的?哪些是错误的?人的良好素质,反之则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
⑸对照课文说说自己平时的表现。象。
(6)小结:我们一起学习有魔力的文明用语。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根据老师的规定请学生上台表演几种不同场合的对话方式。
(1)学生点评。
(2)讨论哪些地方说话不够合适。
2.展示《弟子规》里的内容,加强印象。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具有深刻道理的句子,
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
2.总结谈话。
作业设计:
背诵《弟子规》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yanyuyingdui
8言语应对
说话文明、态度温和
赢得尊重
言语粗鲁、说话莽撞
令人讨厌
教学反思:
第9课读书写字
一、学习目的:
1.指导学生仔细观测教学挂图,反复训练对的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测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对的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学习描红、
临帖等写字方法,提出明确规定,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指导观测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做到: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
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始终做到坐姿端正,读书时要使视线与课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
直角:写字时左右手臂平放在桌面上。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处与笔尖保持3—4厘米距离。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学生对的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已在学校生活了快两个月了,知道了读书写字时要有
对的的姿势,知道了如何坐,如何拿书,如何握笔。但这还不够,还要进
一步巩固,形成习惯才行。只有这样,才干读好书,写好字,保护视力,
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训练对的的读写姿势。
二、看图说活:
请小朋友把书打开,从上往下看,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训练对的的写字姿势
1.出示挂图,结合看图,训练写字姿势。
(1)请小朋友看这幅图,谁来说说,眼睛离书本大约有多远?为什么要
有一尺远?教给学生三个“一”,
(2)老师讲过,一尺在米尺上30厘米过一点的地方,请小朋友拿出尺,一尺、一寸、一拳头。
同座互相量一量,看有没有达成规定;
(3)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
(4)胸离桌子约有多远?
①点名说。
②请小朋友按规定做,同座互查。
2.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1)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规定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
背要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做?
(2)点名说。
(3)请小朋友按规定做,老师巡查
3.写字时该如何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的小朋友是如何握笔读书时还要做到“三
的。至V:心到、眼到、口
(1)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到。
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
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2)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离
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
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3)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
(4)写字时,左手该如何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用左手,轻按写字态度要认真,字要
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写的紧凑端正,不能潦
(5)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草。
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
四、找出相通处,训练读书姿势
1.看图,一小朋友读书的正侧面图。请小朋友想和写字姿势有什么
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2.点名说。
3.小结:读书和写字的坐姿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直、两臂
平放、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课本和练习本放在正前方。
4.小朋友们能按规定做吗?请小朋友们摆好读书姿势,教师巡查,
同桌互查,纠正错误。
五、训练读写姿势
1.刚才我们学习了对的的读写姿势,知道该怎么做,从现在开始,在
此后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就要按规定去做,注意读写姿势,读好书写
好字。(板书:读书写字)
2.老师请小朋友们先摆好读书姿势,再做写字姿势,看谁做得好。
(教师巡视,表扬优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体育赛事网络直播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光纤光学课件第一章
- 赠送2025年度转让合同模板9篇
- 疼痛-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课件
- 染色体结构课件
- 二零二五版退股协议范本:股东股权退出法律文件汇编
- Unit 6 Have you got any homework Lesson3 Reading part5【知识精研】KET剑桥英语
- 《姚森敬总则及章节》课件
- 《放大电路基础》课件
- 《维克多·雨果》课件
- 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共34张PPT)
- 中国专业学位文字案例评审标准框架
- 六年级心理健康导学案-10真正的朋友 |大象版
- “花卉栽培”培训教学计划
- 大专建筑工程毕业论文6000字
- 诚信生产经营承诺书 诚信承诺书
- 产品立项管理办法
- 七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综合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
- 3dsMax20223维动画制作标准教程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NXT上的PoP贴装课件
-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征与注意事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