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内容_第1页
心理学试题内容_第2页
心理学试题内容_第3页
心理学试题内容_第4页
心理学试题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冯特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3、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一级学科学科。4、观察法可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5、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6、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7、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8、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刺激——反应”及其关系。9、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10、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3、问卷法: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三、选择1、(D)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A、1818B、1870C、1896D、18792、弗洛伊德认为,(C)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A、意识B、行为C、潜意识D、人格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A)”及其关系。A、刺激—反应B、反应—刺激C、行为—心理D、心理—行为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C)规律的科学。A、动物行为B、社会C、心理活动D、自然5、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B)学科。A、二级B、一级C、三级D、基本6、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与电子计算机进行类比,都看作是一种(B)系统。A、程序B、信息加工C、黑箱D、白箱7、人本主义理论取向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A)的需要。A、自我实现B、理想C、行为D、心理8、(C)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9、(A)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10、(B)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四、简答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价值(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5)提升2、简述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3、心理学的学习意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作用。4、为什么心理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就已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他们的论著之中。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五、问答1、评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理论观点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但它和精神学派的传统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把人的本性和价值看作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并从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都有许多实际的意义的研究。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理论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对我们有启发。但是,由于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2、请结合心理学发展回答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一)既古老又年轻.德国著名心理学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1909)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所谓古老,是指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诞生之前,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即关于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是希腊文psyche和logos两词演变合成而来。Psyche意指“灵魂”,logos意指“知识”或“论述”等,合在一起就指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心理学起源于人对自身认识的需要,古希腊特耳斐神庙就有一句神谕:人,认识你自己!司芬克斯之谜与俄底蒲斯等希腊神话都涉及对人性的认识。中国也是世界公认的心理学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先秦时代,儒家、道家、法家等等各学派著名思想家都讨论过天人关系、人兽关系、身心关系、人性的本质和发展以及知行关系等,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思想。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479)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经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战国时期的荀况(公元前313-238)关于“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先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于身体的身心观。所谓年轻,是指心理学从其母体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二)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各种主要理论取向都有其合理的因素和局限,它们都只从某一个层次和侧面对心理现象进行了有益探索,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人类的心理。心理学思想的发展长期寓于西方哲学中,亦称之为哲学心理学,它是科学心理产生的肥沃土壤。哲学心理学主要是用哲学观点和思辩方法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和思想。一方面是,在哲学母体内的心理学胚胎已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是,生理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为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技术。(三)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理论的应用和普及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育竞技、人员选拔到广告营销、产品设计、司法邢侦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与心理学相关的一些专业和职业也纷纷产生。在发达国家,心理学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少,包含了人类体验的所有方面,总的目标就是理解人5、从其它类似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为B。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定势6、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意忘较少,而中间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C的影响。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D、超限抑制7、探求“一题多解”的思维过程,属于B。A、聚合思维B、发散思C、分析思维D、具体化8、吴承恩构思“猪八戒”的形象是D。A、表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9、注意是一种C。A、独立的心理过程B、个体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D、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10、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A的重要原因。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四、简答题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明确观察目的,激发观察兴趣。(2)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2、遗忘的规律有哪些?(1)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2)有兴趣的、符合需要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据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不易遗忘。(3)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次之,言语材料遗忘比较快,无意义材料遗忘最快。(4)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保持良好。(5)材料的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3、简要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知识经验、问题情景、定势、原型启发、功能固着、迁移4、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变动;刺激物的对比等。(2)主体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等。五、问答题1、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2)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5)鼓励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六、案例分析题1、有一个心理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记住下面表格中的数字,有的学生很快记住,而且保持牢固;有些学生却记得很慢,而且很快忘却,究其原因何在?――――――――――――――――――――――――――――――――――293336404347581215192226――――――――――――――――――――――――――――――――――记得慢,忘得快得学生,采用的是机械识记的方法,他们只依据材料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先后次序进行反复强记。而记得快的学生,却采用了一定的方法进行意义识记。2、有位小学教师,在上课时准备了两张卡片:一张上写有5﹢4=□,另一张上是5﹢□=9,分别交给两组学生,结果,接到5﹢4=□的学生,很快算出答案;接到后一张的学生愣了好一会儿,有的才结结巴巴地回答。原因何在?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定势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事物的诸多条件和环境不变,定势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而条件如果有较大的变化,定势会防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小学生在多次练习中习惯了几加几等于多少的算式。而面对条件,情境变化的算式一下难以适应,要克服这种现象,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有个学生上课时在做小动作。老师发现后可用三种方法加以制止:(1)喊他的名字,提醒注意;(2)叫他站起来,以示警告;(3)走到学生桌边,轻轻敲几下,示意他停止小动作。你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为什么?第三中方式较好。因为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解决,避免因个别学生的问题处理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第四章智力与创造力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2、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环境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3、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类型、水平、表现早晚的差异。4、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5、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超常、中常、低常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6、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人类思维最高体现是创造力。7、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8、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9、元认知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10、智商是智力年龄、实际年龄的商数,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中等。二、名词解释1、智力:智力是偏重于认识方面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要素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2、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智力测量的工具,它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的一种方法。4、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维尔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也可称为检验、调整和评价个体思维的能力。5、非智力因素:指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过程,但却影响智力活动效果的心理因素。三、选择题1、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B提出的。A、推孟B、斯皮尔曼C、瑟斯顿D、卡特尔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心理学家C提出的。A、斯皮尔曼B、阜南C、吉尔福特D、斯腾伯格3、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B提出的。A、斯皮尔曼B、斯腾伯格C、阜南D、推孟4、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C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B、想象力C、抽象思维能力D、创造力5、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A方面的差异。A、性别B、发展速度C、发展水平D、类型6、瑞文推理测验是一种A测验。A、团体B、个别C、文字D、操作7、C最早使用了智商的概念。A、比纳B、西蒙C、推孟D、韦克斯勒8、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A、动力系统B、自然前提C、心理基础D、核心成分

9、智力的核心成分是BA、创造能力B、抽象思维能力C、观察力D、记忆力

10、在总人群中,智力呈A状态分布。A、正态B、偏态C、正偏态D、负偏态

四、简答题1、简述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的主要表现。空间能力、数学能力、言语能力2、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也可称为检验、调整和评价体思维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3、人类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关于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心理学家曾提出许多假设。布卢姆1964年根据对1000名被试跟踪研究提出了智力发展假说,他认为如果把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那么,5岁之前就可以达到50%,5-8岁又增长30%,剩余的20%是在8-17岁获得的。在布卢姆之后的其他研究也证实了人类智力发展存在非匀速增长的现象,呈负加速增长的趋势。4、创造力有哪些特征?体现出新颖性和独特性,亦即首创性构成了创造最为重要、最为本质的特征。从这一层意义来说,创造即创新,创造能力亦即创新能力。五、问答题1、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教育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充分认识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教师要把知识传授与创造力培养结合起来(2)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动机强弱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创造动机源于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需要;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创造水平的高低;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性格的独立性、意志的坚毅性和情感的和谐性;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4)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创造方法(5)通过教学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2、智力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成因。(1)心理特征: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创造性;感知敏锐,观察力良好;注意集中,记忆力强;进取心强,勤奋有坚持性等。(2)原因:良好的遗传素质为他们优异才能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可能性。良好的环境刺激,正确的教育,尤其是合理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智力潜力得以充分发掘、良好素质得以成为优异才智的客观原因。儿童本身强烈的求知欲、专心致志、顽强毅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则是超常儿童取得超常发展得主观原因。六、案例分析题1、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然早慧,最终却只能“泯然众人矣。”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良好得能力是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合金。先天遗传素质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一种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是提供了某种发展的可能性,但不起最终的决定作用。方仲永五岁指物作诗立九、名扬一方,只是早慧的表现,说明他智力超常,遗传素质较好。但是由于它的父亲目光短浅、利欲熏心,“不使学”因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没有同步跟上,结果泯然育众人”诚不足怪。天才出自勤奋,这就其实我们对待天才更应加倍教育和开发,才能促使其成长。2、列宁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何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试分析其中蕴含的心理道理。这段话蕴涵的是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式发展和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的同时,人的能力也在同步培养与发展。但是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不同步。死记硬背的只是不能应用于实践,只会导致高分低能,甚至防碍能力的发展。只有启发式教学中活的知识才能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3、有人调查过西欧的一个巴哈家族的八代136人,其中有50多个男人是著名的音乐家,最为突出的是约翰·塞巴斯坦·巴哈。据此,有人断言:能力尤其是特殊能力完全是先天遗传素质决定的。请评析此观点。这种观点有悖于能力发展和培养的原则与条件。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加上良好的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的,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社会实践中初步发展起来的。良好的天赋只能为能力的发展提供某种可能性。巴哈家族成员的音乐天赋使得巴哈家族成员有着接触音乐能力表现的隐性因素。但是,如果将巴哈家族中的任何一员,从一出生便送到与音乐绝缘的环境中生存,它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音乐人才。可见,后天的环境,尤其是教育起着很大的规定作用。它能让良好的遗传素质潜能转变为一种现实。第五章情绪和情感一、填空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3、一般说来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4、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情感有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5、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6、理智感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7、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8、心境是指人比较的平静而持久情绪状态。9、和情感相比较,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10、和情绪相比较,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二、名词解释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指人对某中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4、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5、道德感: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的情感体验。三、选择1、情绪是A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A、个体的愿望和需要B、客观事物C、情景D、情绪状态2、A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A激情B、心境C、应激D、理智感3、C是指人对某中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A、激情B、心境C、应激D、理智感4、D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A、道德感B、美感C、应激D、理智感5、B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时的情感体验。A、美感B、道德感C、应激D、理智感6、和情感相比较,情绪具有情景性、A和暂时性的特点A、激动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持久性7、和情绪相比较,情感具有稳定性、B和持久性的特点。A、激动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持久性8、“手舞足蹈、怒发冲冠”是对A状态的描述A、激情B、心境C、应激D、理智感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对B状态的描述。A、激情B、心境C、应激D、理智感10、司机急刹车时是处于C状态。A、激情B、心境C、应激D、理智感四、简答题:1、简述情绪的外部表现。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感觉反馈等几方面。2、简述情绪的功能主要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3、简述青少年情绪发展特征情绪具有半外露性、半隐蔽性;情绪表现比较强烈,有明显的两极性;情绪的稳定性提高;情感体验有了很大发展4、简述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认识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地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欢乐。5、简述怎样调节焦虑情绪。帮助焦虑者积极进入放松状态;觉察焦虑的发生,从中寻找原因,质疑焦虑;同时应适时向他人陈述自己心中的焦虑;以新压旧等措施。主要方法有认知调整、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等措施。五、问答题1、试述青少年情绪发展特点及表现形式。情绪具有半外露性、半隐蔽性;情绪表现比较强烈,有明显的两极性;情绪的稳定性提高;情感体验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达形式有生气;恐惧;烦劳;嫉妒;羡慕;情爱;愉快;好奇等。2、根据自身体验谈谈怎样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提高学生情绪智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教会学生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六、案例分析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左右为难: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不好;阴天,担心开洗衣店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劝导,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该高兴;天气好,你女儿的衣服干得快,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心情顿觉好多了。请根据这则案例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老太太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地认识事情,保持健康情绪的措施有正确的认识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地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欢乐。第六章行为动力一.填空题1.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和趋避式冲突三种形式。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3.需要和诱因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4.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5.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可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关心,可将动机分为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6.需要可根据起源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形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7.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并且高级需要是在低层次需要产生的。8.动机的作用体现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和调整功能三方面。9.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10.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二.名词解释题。1.需要: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2.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3.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4.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三.选择题1、(B)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A、需要B、动机C、内驱力D、兴趣2、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D)A、马斯洛B、海德C、韦纳D、班杜拉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D)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4、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5、马斯洛认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A)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6、同一个目标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满足某种需要,但同时也可能构成威胁。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C)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7、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称作(B)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诱因8、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呈现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威胁力的目标,迫于形势,逃脱一个威胁就必须接受另一个威胁,此时个体引起的紧张和随之产生的动机上的冲突就是(B)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9、“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10、一个人想获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称(C)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诱因四.简答题。1.简述需要的特征和分类。需要的特征:需要具有客观现实性、主观差异性、动力发展性、整体关联性需要的分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可以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简述动机的功能和分类。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的分类: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3.简要叙述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①行为结果的成败对动机有重要影响。成功的结果会增强自己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加强已有的动机;相反,失败的结果则会削弱已有的动机。②行为结果的及时反馈对动机有重要影响。及时知晓行为的结果既能使个体发现的自己的成功和进步,增强活动的热情,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调整自己的行为。则行为结果的反馈作用就会减弱或消失。③他人对行为结果的评价对动机有重要影响。表扬和奖励等正面评价对已有动机有强化作用,批评与惩罚则对已有动机有削弱作用。4.简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5)适当开展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五.论述题。1.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内容以及各层次关系。内容: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评价:①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家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制订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②不足: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2.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的正确归因?成败归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来改变其今后的行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归因时要注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要从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以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六.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有些学生进入初二年级后,会出现轻微的新环境、新课程的不适应感,上课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容易走神,学习成绩逐渐甚至明显下降,并出现与上学有关的躯体症状,有的甚至被迫停课或休学。这种现象有人称为“初二综合症”,年龄集中在13岁,女生所占比例较高。请你对“初二综合症”的成因进行分析。[案例二]大学三年级学生李××,在中学时是班上的“尖子”,进了大学后,他总认为自己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便沉浸在自怨自艾之中,加上中学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差,以致进大学后生活难以自理,身体状况下降,患上了肝炎病而不得不住院治疗。这期间他的情绪极度低落、抑郁,甚至拒绝接受治疗。他曾对护士和前来探望的同学谈论过自杀的一些问题,并说过诸如“我没什么希望了”、“真想死了算了”之类的话。医生、老师和同学并未对此加以足够重视,只是安慰了他一番。后来一段时间,该生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了,甚至还和前来探望的同学开玩笑。大家都以为他的心情真的好起来了。然而一天他趁周围无人,悄悄溜出病房,在医院后山的一棵树上用一根粗麻绳结束了自己19岁的年轻生命。面对年轻的生命,请试用你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案例三]某校有一位教师每次考试后,都喜欢把成绩在班上读一次,然后把成绩由高到低排列好张贴在公众的地方。对他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第七章人格一、填空1、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性和社会性。2、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结构。4、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他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而个人特质又可以区分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5、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体液将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6、通常认为性格的结构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7、荣格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8、在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性格。二、选择C1.从《红楼梦》中看,尤三姐吻剑,林黛玉葬花,史湘云醉眠分别是何种气质类型的表现?A、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B、抑郁质、多血质、胆汁质C、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D、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2.“稳重踏实,沉着冷静”是(C)气质的典型特点。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3.勇敢、坦率、有进取心是(A)气质的典型特点。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4.认为人格特质可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并找出16种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艾森克D、弗洛伊德5.T.帕金斯把(A)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A.家庭B.学校C.特定时代D.社会6、卡特尔编制的人格问卷被称为(C)A.EPQB.MMPIC.16PFD.EPT三.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2、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人格特质:即人格结构,也就是说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分析人格,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4、自陈式测验:是运用自陈量表来进行人格测验的一种方法,量表中包含一些陈述性的条目,受测者根据陈述内容与自己实际的适合情况选择答案。四、简答题1.列举几种主要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并进一步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并进一步找出16中根源特质。艾森克的特质论:在卡特尔研究的基础上对人格特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找出了更稳定的特质,即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2.人格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在这一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人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认知以及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才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人格的认知理论认为人格的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当代心理学研究趋势是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察。3.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人格具有哪些特性?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人格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性和社会性。4.如何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气质与性格是人格结构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既有联系又互相区别。区别:从起源看:气质是先天的,具有生物性;性格是后天的,具有社会性。从可塑性看:气质变化慢,稳定性强,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从心理活动的反映内容看:气质是典型行为的动力特征;性格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机与内容。二者非一一对应联系: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具体表现。首先,一定的气质对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与难易有重要影响。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可以掩盖甚至改变气质的某些特性。5.举出几个常用的自陈式人格测验和投射测验。自陈式测验有:卡特尔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五、论述题1、如何依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粘液质的学生比较固执,如果他表现出拒绝接受某个观点,教师不必强制他接受,可以采取启发或事实感化等迂回的方式去说服他;抑郁质的学生比较敏感,不宜在公开场合点句指责;对胆汁质学生不宜针锋相对去激怒他们。当多血质的学生犯错误后,当众予以批评可以收到积极效果;但抑郁质的学生难以忍受强烈刺激,当众指出他的缺点,很容易使他们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对自己丧失信心。2.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的养成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我等几个途径培养健全人格。学校培养健全人格的方法有:榜样示范法、行为塑造法、环境熏陶法、说理教育法、心理训练法、自我修养法。六、案例分析1.某初中生,男,对学习有时非常热情,他感兴趣的书,总是一口气读完。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理解较快,但有不求甚解的倾向。老师提问时,不等听清,就抢先回答。不轻信别人的意见。工作有干劲、热情,但性急,不合意就火冒三丈,如给他讲道理,说服了他,情绪就会很快平息。根据以上描述,请判断该学生是何种气质类型?在教育策略上应注意哪些问题?该生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对胆汁质的学生,要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不轻易激怒他们。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其思维敏捷、学习热情高和刚强等特点,克服其粗枝大叶和急躁的缺点。2.2004年云南大学“2·23凶杀案”震惊全国,马家爵,一个人们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儿子”会一夜之间变成A级通缉犯,流浪了20多天后落网,杀人后的第四个月,被指控蓄意杀人,判刑伏法,这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现实中面目狰狞的“屠夫”终于罪有应得,被执行了死刑。分析马家爵的人格异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警机制。此题可从健康人格的培养角度来回答。第八章个体心理发展和青春期心理一、填空1、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表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发展的关键期。2、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有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观、精神分析论、相互作用论。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是成熟势力说的代表人物。4、精神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5、华生、斯金纳等是行为主义观的代表人物。6、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明确了主客体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为我们了解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7、青春期的标志是性发育。8、个体的生长发育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高峰期就是青春期。9、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主要有形态剧变、机能骤增、性的成熟。10、青春期是性意识发展最快、最显著的时期,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对异性的暂时疏远、对异性的好感、对异性的倾慕。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2、青春期:指随着个体生理功能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3、关键期: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者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机,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生。三、选择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A、华生B、弗洛伊德C、冯特D、马斯洛2、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观代表人物的是D。A、华生B、斯金纳C、班杜拉D、皮亚杰3、下列不属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是D。A、不平衡性B、顺序性C、差异性D、跳跃性4、C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A、环境B、遗传C、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D、生理成熟5、下列属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的是D。A、身高体重的变化B、内脏机能的变化C、性的成熟D、以上都是6、青春期的标志是A。A、性发育B、身高体重的变化C、内脏机能的变化D、年龄的变化7、一般青春期是指B这一时期。A、8、9-16、17岁B、11、12-17、18岁C、7、8-15、16岁D、10、11-15、16岁8、下列不属于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点的是:DA、认知水平迅速提高B、情感意志相对脆弱C、自我意识与成人感增强D、个别差异性9、A是人生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从儿童转变为成年的过渡时期。A、青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儿童期10、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往往不再对成人言听计从,反感成人过多的要求,这反映了他们B。A、情感丰富但不稳定B、自我意识与成人感增强C、认识水平提高D、青春期萌动四、简答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有;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不平衡性、关键期、个别差异性.2、简述青春期的主要生理特征。青春期的主要生理特征有形态剧变、机能骤增、性的成熟。3、简述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征。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认知水平迅速提高、情感意志相对脆弱、自我意识与成人感增强、青春期萌动。4、简述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矛盾。青少年主要心理矛盾有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和识别力的矛盾、自觉性和受暗示性的矛盾、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五、问答1、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矛盾有哪些?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主要心理矛盾有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和识别力的矛盾、自觉性和受暗示性的矛盾、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教育:正确认识,改变态度;尊重平等的交流;正确引导。2、青春期性心理发展有何特点?如何进行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性意识发展最快、最显著的时期,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异性的暂时疏远、对异性的好感、对异性的倾慕。青春期教育:进行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尊重少年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教给青春期少年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尊重学生情感,改善师生关系。六、案例分析1、王老师是一名高一年级的班主任,近来有些同学向他反映,这学期好几次看到班上两名男女学生在公共场合单独在一起,相互有说有笑;有的班干部也曾看到两人在教室内互递纸条,神情很神秘。你认为王老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解决。从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特点的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2、初中生王某,13岁,一次他想把刚脱下的T恤衫叠好,他拿起T恤衫的肩部,翻过来,再把袖子卷上来。这是,她的母亲过来说:“你这样叠不对!应该从下摆叠,这样褶皱也会少一些。”王某却固执己见,说:“为什么一定要从下摆叠起?穿有褶皱的衣服又怎么了?”不一会,两人便大吵了起来,王某把T恤衫揉得皱巴巴的,一把扔在地上,气冲冲的跑了。试结合有关心理学原理分析,为什么王某会为这一点小事和母亲争吵?如何更好的教育和引导青春期的孩子?从青春期心理特点的角度分析,自我意识与成人感的增强,情绪丰富但不稳定;从主要心理矛盾角度分析,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教育:父母转变教育观念(理解与正确对待)、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正视亲子关系变化、引导子女正确接纳自己的变化。3、A,是位勤奋好学的女孩。她对班上一位男生好感,希望和他在一起,但不敢与他接触,即使有“名正言顺”的机会,也故意躲得远远的。在回家的路上,有意留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是她认为不会被他人发现有问题的安全距离,可是内心紧张,日日如此,最后,不敢和同学老师目光直接接触,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请分析A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如果你是他的老师应如何引导?从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角度分析,理解尊重引导,言之成理即可。第九章学习心理一、填空题1、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桑代克认为错误减少的三个条件是、、、3、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4、操作性行为形成过程的关键是强化的作用。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学习。6、布鲁纳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7、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8、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组成。9、建构主义学习观是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最新发展。10、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制策略、组织策略。二、名词解释题1、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学习迁移: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是学习策略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迁移。3、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的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4、元认知:是以认知过程本身活动为对象,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和控制。5、元认知控制:主体在进行元认知过程中,将自己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的监视,调节和控制。三、选择题1、下列心理学家中A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A、斯金纳和班杜拉B、斯金纳和布鲁纳C、布鲁纳和奥苏伯尔D、班杜拉和加涅2、下列心理学家中C是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A、斯金纳和班杜拉B、斯金纳和布鲁纳C、布鲁纳和奥苏伯尔D、班杜拉和加涅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属于A学习理论。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建构主义D、以上都不是4、信息加工论是由D提出的。A、布鲁纳B、布卢姆C、斯金纳D、加涅5、A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论。A、布鲁纳B、布卢姆C、班杜拉D、加涅6、下列现象不是迁移现象的有D。A、闻一知十B、举一反三C、触类旁通D、一目十行7、对迁移现象的解释,桑代克提出了B。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概括说D、关系说8、对迁移现象的解释,贾德提出了C。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概括说D、关系说9、对迁移现象的解释,苛勒提出了D。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概括说D、关系说10、在教“休”字时,老师告诉学生“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这是运用了B策略。A、复述B、精制C、组织D、元认知四、简答题1、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学习有何特点?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特点: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2、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性;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其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信任学习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根据上述基本原则,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让学生觉得他是一个真诚的、可信赖的、有感情的指导者。3、影响知识迁移产生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的个人因素(如智力,年龄,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和一些客观的因素(如学习材料的特性,教师的指导,学习情景的相似性,迁移的媒体)。4、学习策略训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1、知识观,构建主义认为个体的知识是由人构建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的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构建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原来知识的经验背景。2学习观,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来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主动的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的人代替。学习者的这种知识构建过程具有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情景性的特点。3、教学观,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五、论述题1、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策略?1、划线,2、做笔记,3、写提要、4、PQ4R方法(预习,访问,阅读,反思)5、提问(事先计划好问题;提问的风格应该简洁,明确,主题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让学生保持悬念;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及时的反馈)2、试述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理论的主要策略有哪些?1、整合学科内容,教师注意注意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注意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师鼓励学生把某一门的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的学科上去;2、加强知识的联系,教师重视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促使学生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去,即所谓的纵向迁移。3、强调概括总结,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4、重视学习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助她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5、培养迁移的意识。六、案例分析林丽是一个八年级学生,上课铃响的时候,她已经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她早在前天晚上就预习过所有内容,还温习了昨天的笔记,知道今天要做一个关于电流的实验。她在日记上标明了日期,并写上“电流/电”,然后翻到有关这些内容的那一章。这样老师开始讲课的时候,林丽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当教师开始讲课时,林丽马上就开始记笔记了,但是她发现自己根本就跟不上。她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记下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所以她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老师的讲课内容简化一下,然后记下来,这样就好多了。但是她很快又发现自己的笔记越记越乱,因为老师开始做实验了,操作越来越多,而说的则越来越少,而且也没有什么结构。她知道,老师是想让大家画一个完整的线路来,这样林丽就不再记老师说的话了,而是开始按照老师所说的进行制图。效果确实不错,林丽已经能看到自己的笔记做出一个完整的线路图来了。下课的时候,林丽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收获颇丰。下课之后,她又和她的朋友刘小乐一起进行了反思,并检查、对照了她们各自的笔记,发现两个人的笔记都有一部分没有做完整。两个人的笔记结合起来就可以查漏补缺,改正错误。当天晚上,林丽又将自己的笔记和课本做了对照,她很高兴地发现自己画的图和课本上的图几乎一样,只有一个地方不太一样:在她的笔记里面一个连接器标着“正极”,而课本上则标着“负极”。此前她和刘小乐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她就用一个大大的问号做了标志,以提醒自己第二天问老师。第二天上课前,老师对这个问题给她做了明确的解释。她又问老师她能否用实验仪器再做一次实验,老师答应了。林丽按照自己的笔记做了实验,发现灯泡亮了。实验使林丽确信自己已经出色地解决了这类实际问题。试分析林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使用了哪些学习策略?第十章学校群体心理一、名词解释:群体: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和人员编制,成员间以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班集体:班级群体进一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在一般班级群体的基础上经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建设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社会群体。从众: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去个性化: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二、填空:⒈群体的特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规范和一定的组织机构。⒉班集体的特征有定向统一的目标特征、集体主义倾向的价值特征、令行禁止的行动特征和彼此相悦相容的情感特征。⒊产生去个性化的因素有匿名性、责任分散和自觉性减少。⒋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是教育性、纯洁性和丰富性。⒌师生关系形成的阶段是接触阶段、接近阶段和亲密阶段。三、论述⒈结合班集体建设实际,分析说明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①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教育者;②教师是班集体管理和建设的组织者;③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④教师是班集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创造者。⒉联系实际,分析说明研究和改善学校人际关系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①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②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③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④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组织的巩固和发展。⒊论述社会助长产生的心理机制。①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的意识增强个体内驱力;②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四、案例分析⒈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许多老师为提高教学成绩,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数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期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试分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采用什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①竞争积极作用:激发动机,发挥潜力;增强自我意识;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②竞争的消极影响: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发展,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③开展竞争注意事项:明确目标;多维度竞争;事后进行教育引导。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性职工大会,三位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体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怎样对待这三个人?①第二种观点正确;②案例中三位青年教师基于共同爱好形成一个非正式群体;③对于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一要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出现和存在的必然性,认识到非正式群体作用的两种可能性;二要针对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用的处理方法;三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群体首领人物的作用;四要从改变非正式群体规范入手,改变其成员的不良行为。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填空题1、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生物、心理和社会。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全面渗透、开设课程、个别咨询、小组辅导和建立网络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人心理因素、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等。二、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3、心理健康测评:学生心理测评就是运用适当的测验、仪器和技术搜集信息,并据此描述和分析学生心理和行为状况,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作出测量与评价,包括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价两个紧密联系的环节。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三、是非判断: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无需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只要有热情就行。×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相应的课程。×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老师的责任。×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四、简答1、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心理因素、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保密性原则3、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全面渗透。开设课程、个别咨询、小组辅导、建立网络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五、论述1、试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论点: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阐述:(略)2、如何有效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论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专业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现代化3、怎么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的进行?论点: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六、案例分析案例一。又是一堂语文课,宁宁依旧玩着卷笔机,当其他学生自由朗读时,老师走过去,示意他停下手中的摆弄,拿起书本,宁抬起头看了老师一眼,动作依旧。老师趁其不备,收了他的卷笔机,当老师转身离开时,他又拿起了文具盒上下摇晃,老师再次走到他身边,指指文具盒,又指了指语文书,宁宁将文具盒甩得更响了,老师无奈,拿起了语文书,轻轻地对他说:“不喜欢语文书,就扔了吧。”宁宁连忙扔下文具盒,抢走了语文书,接下来,班中传来了宁宁刺耳地朗读声,这声音可以让其他小朋友停止朗读,忍不住回头看他。于是老师忍无可忍将他拉出了位置。这样的事情一段时间以来曾今在我的课堂上反复出现。肇事者宁宁就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但却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的孩子。课堂上,他我行我素,一旦被老师批评,他便破罐子破摔,和你对着干。他的出现就如一颗定时炸弹,可以搅乱你所有的教学秩序。请你分析宁宁的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案例二“六一儿童节”全校联欢会上,“下一个节目由一年级三班小同学为大家表演的课本剧《老鼠嫁女》……”眼看就要上台表演了,后台却出了乱子“老鼠公主”王季舒嫌舞台的地太脏,硬是不肯表演。这可急坏了班主任老师。无论大家怎么劝,“小公主”只是摇头,憋红的小脸一句话也不说。她呀“罢演了”。老师的心里最清楚,这孩子的脾气一上来,几头黄牛都拉不回来。结果呢,辛辛苦苦排练了几个星期的节目,临上场因为“女主角”出了问题,被迫换掉…这个故事是我在初接这个班时,和前任班主任冯老师交接工作时她讲给我听的。听说王季舒二、三年纪的表现一直不佳。“唉,这孩子,好象还没长大,自己心里主意可正了,她不想好好学,谁都拿她没办法……”冯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看看她的表情,我的心里有些许沉重。开学的头两个月,我可是充分地领教了这位“小公主”的脾气。不谈学习还好些,一上课她就象变了一个人一样,手里的小动作从来没停过;叫她发言,她的回答就是沉默,写作业的事好象与她无关。第二天检查时她面无表情地站着……显然,她已经习惯了不写作业,不发言,习惯了被老师批评,她在用她的习惯来对付我这个新老师。请你分析该同学的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案例三黄同学,男生,12岁,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成绩中下,是独生子。黄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受到母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黄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黄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黄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黄同学不想让妈妈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黄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换了环境,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请你分析该同学的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第十二章教师心理一、填空1、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2、教师在学校主要应当充当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教育科研人员。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一条是无声的身传。4、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5、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6、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7、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到自觉、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8、教学反思包括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三种重要成分。9、教师心理问题及异常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人格异常、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职业心理枯竭和问题等。10、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有社会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学生的认识和教师本身的条件,其中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威信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二、名词解释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教师如果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2、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3、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他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士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4、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5、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这,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三、选择1、教师的高尚品德、丰富学识和优秀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的综合心理效应,我们把它称之为教师的A。A、威信B、权威C、信赖D、移情2、以“权威信谎言”唤起师爱,师生情感互相反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是C。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刻板印象3、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有很多,D对教师威信形成起决定性作用。A、社会的态度B、家长的态度C、学生的认识D、教师本身的条件4、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过程,教师能迅速、正确作出判断,并能圆满的解决问题,这是教师A的表现。A、教育机智B、组织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师威信5、D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A、教师的心理品质B、教师的思想品质C、教师的专业技能D、以上都是6、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通过影响A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起作用。A、教师行为B、环境因素C、同伴交往D、人际关系7、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随着教龄的增加有B的趋势;个人教学效能感随教龄的增加有的趋势。A、上升、下降B、下降、上升C、上升、上升D、下降、下降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就不会消失。B、教师的威信与教育教学的效果成正比。C、教师的威信就是严格要求学生。D、教师本身的条件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唯一因素。9、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A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A、教学监控能力B、组织能力C、言语表达能力D、教学反思能力1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的是D。A、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B、教师的自制C、教师的知识和经验D、以上都是四、简答1、教师在学校应扮演那些角色?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教育科研人员。2、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条件。教师的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社会对教师的态度,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教师本身的条件等。其中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的威信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各种心理品质和教师崇高的思想品质以及高度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外表、生活作风和习惯等对教师获得威信也有一定的作用。3、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4、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途径。形成良好的威信的途径: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五、论述1.什么是教师角色?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要点: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教育科研人员。分别结合实际分析各种角色所发挥的作用。2、试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要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人格异常问题、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职业心理枯竭问题、身心健康问题;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优化社会环境、完善学校管理、注重自我维护。(需作具体分析)六、案例分析1、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结果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案例中所反映的心理效应是什么?请分析它的形成过程及其教育启示。要点:案例反映的是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的概念;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及其影响实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期待并在教师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所暗含的期待并根据期待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坚持按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