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安妮 弗兰克著个人日记)_第1页
安妮日记(安妮 弗兰克著个人日记)_第2页
安妮日记(安妮 弗兰克著个人日记)_第3页
安妮日记(安妮 弗兰克著个人日记)_第4页
安妮日记(安妮 弗兰克著个人日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妮·弗兰克著个人日记安妮日记(安妮弗兰克著个人日记)01内容简介人物介绍创作背景作品鉴赏目录03020405作品影响作品争议作品评价作者简介目录070608基本信息《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图书封面(17张)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赛尔也先后搬进了秘密小屋。在秘密小屋里,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能随意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的人发现,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在这时安妮才能隔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将他们赶往集中营,妇女、小孩、老人、病人无一能幸免,在集中营里强奸、毒杀时有发生,那里的犹太人的最终命运便是死亡。喜的是盟军一步步登陆的消息,这给了秘密小屋里的人无限的希望,他们渴望着自由,希望能再次拥有自由。然而由于他人告密,秘密小屋中的所有人均被关入集中营,日记被迫中断。

另一方面,在阁楼中度过的25个月也是安妮开始进入青春期的时期,她的生理上、心理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了,因此《安妮日记》也是一位少女成长过程的真实记载。在开始记日记时,安妮称自己为“安妮”,逐渐地,她改称自己为“安妮·弗兰克”,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安妮日记本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便开始写日记。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收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安妮在1945年3月9日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斑疹伤寒。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人物介绍人物介绍安妮·弗兰克安妮是日记的作者,是一个开朗乐观、活泼可爱、善于思考的女孩。即使是在最恐惧、痛苦的黑暗时刻,安妮也仍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她在日记中写到“我相信今天失去的幸福一定能从大自然里再找回来。有信心和勇气的人也决不会困死在不幸的遭遇里”,就是这种乐观的心态支撑着安妮面对一切困难,让她从孤独、寂寞、大人的不解与可能被捕的恐惧中慢慢地走出,她热情开朗、活泼可爱,有着很多的朋友也深受同学的欢迎,虽然被困在秘密小屋,但安妮却热爱写作,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她总是审慎地检讨每件事情,找出事情的症结,善于思考。安妮还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对于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行为,她深恶痛绝,而对于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她心存感激,在日记中写到“这些人的行为就像我们的救命恩人,我觉得他们这种博爱的行为,绝不输给任何一位前线战士”。当她听到被送去集中营的犹太人被集体毒死时,她心生怜悯,觉得“心里好难过,忍不住热泪盈眶”。安妮也是一个懂得忍让的女孩,面对温达安太太无理地嘲讽与数落时,安妮虽然很生气,但她没有顶撞温达安太太,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温达安太太的性格,面对迪塞儿的小气与自私时,安妮没有与他计较,她希望大家能和平共处。安妮还是一个渴望爱的女孩,来到秘密小屋后,安妮感到孤独、寂寞,他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爱,但姐姐玛格却更得父母的疼爱,安妮并没有嫉妒,而是努力的反思自我,使自己的思想更成熟。作品鉴赏艺术特色作品主题作品鉴赏作品主题《安妮日记》之所以成为传世之作,是因为安妮在战争中,人性经历最严峻考验的时刻仍能坚守信仰,她以14岁少女初长成的智慧,向世人证明:“工作,爱,勇气和希望”能够救助困境中的心灵,人们可以不用选择颓废、堕落来应对逆境。

《安妮的日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安妮等8人在秘密小屋2年多的生活。安妮的日记不仅真实再现了秘密小屋里的人的日常生活,也揭露了德国纳粹党的罪恶,是指控他们残害犹太人罪行的见证。

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安妮表达了自己对战争、对种族灭绝政策的怀疑与愤怒。开始时安妮只把避难看做一种冒险,但是,逐渐地她发现自己必须思考这场战争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安妮的日记证明了战争展示出人性最好和最坏的两种特点。特别是慷慨和贪婪,这两种性格成为密室中人们的典型性格。这些人们的生活来源依赖于那些对食物、金钱和任何其他资源都很慷慨的荷兰人不断冒险供给。

艺术特色该日记写作形式独特,全篇都是以日记方式来叙述,安妮把她的日记取名为绮蒂,并把它当做是自己的朋友,以书信的方式给绮蒂写信来记述日记。语言亲切易懂,朴实无华,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里感受。安妮躲藏的时间和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的态度也表现在日记的语言使用中。从一开始对新生活充满憧憬的态度转向对纳粹党的行为的愤怒之情,表现为否定的评价;继而使用大量的否定词汇来表达她对犹太人的未来充满绝望;到后期,由于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独立思考的作用,安妮选择对未来表示肯定的评价。与此同时,从投射句式和表达“话语行为”的名词方面分析,安妮从介入极少声音到介入大量外部声音,最后又恢复为介入少量的声音,可以看出安妮在介入的外部声音方面表现出波动的状况。态度和介入声音大小的改变反映了安妮在密室生活中不仅身体日趋成熟,心理方面也在渐渐成熟。两年的密室小屋躲藏生活逐渐塑造了她成熟的性格和不同的人生观,她开始拥有了一段独立和自我的人生路途,最终成为一个心智比较成熟的年轻女性。

作品影响作品影响经由其父亲编辑,日记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日记》为名出版(1947年)并成为国际畅销书,被翻译成英语(1952年)和其它66种语言。日记也曾被改编成戏剧(1955年)和电影(1959年)。日记的一个重要的版本出版于1986年。1995年,在安妮去世五十周年时,出版了一个完整的版本,包含近三分之一更多的内容。她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安妮日记》(TheDiaryofAnneFrank)。《安妮日记》成为流传最广的有关犹太大屠杀的文字之一,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安妮日记》充分显示出了作者的写作才华,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当代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它对纳粹党罪恶的揭露,对二战时期历史的描写,使它独具历史价值。

《安妮日记》发行量超过三千万册,此书仅在中国就有多个译本。此外荷兰成立了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把那间密室改造成“安妮弗兰克之家博物馆”,此地遂成为一重要旅游景点。

作品评价作品评价正面评价美国剧作家梅耶·莱文(MeyerLevin)曾以“有着媲美长篇小说的张力”来形容安妮的写作风格,并受到日记的启发和感动,在日记出版后不久便与奥托·弗兰克合作把日记内容改编为舞台剧。美国诗人约翰·贝里曼(JohnBerryman):日记内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描述了青春期的心态,而且“细致而充满自信,简约而不失真实地描述了一个孩子转变为成人的心态。”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历史上众多在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Ofallthemultitudeswhothroughouthistoryhavespokenforhumandignityintimesofgreatsufferingandloss,novoiceismorecompellingthanthatofAnneFrank)

苏联作家伊利亚·爱伦堡(IlyaEhrenburg):“这是一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纳尔逊·曼德拉:“从中获得许多鼓励”。他把自己对种族隔离的反抗和安妮对纳粹的反抗相提并论,并以“因为这些信条都是完全错误的,也因为古往今来,它们不断被和安妮·弗兰克相似的人挑战,所以它们必定会失败。作品争议作品争议自1950年代起受到公众**后,批评与质疑也开始不断出现。有著作申述了这些批评,最早的著作来自瑞典及挪威。在这些负面评价中,有人质疑日记的作者不是安妮·弗兰克,而是剧作家梅耶·莱文。1958年,当安妮日记改编的舞台剧在维也纳上演时,出席的西蒙·维森塔尔受到一群抗议者的滋扰。那些抗议者认为安妮·弗兰克这个人实际上不存在,并向维森塔尔挑衅,要求他找出当年逮捕安妮的军官以资证明。后来维森塔尔于1963年找到了当时的警察卡尔·西尔贝鲍尔,在会谈中,西尔贝鲍尔对当时的罪行直言不讳,并在一张被他逮捕的人的相片中认出了安妮·弗兰克。他还供认了整个逮捕过程,也记得在过程中曾翻倒了一个装满纸张的公文包。这些证词后来全被其他目击证人,包括奥托·弗兰克予以证实。这次事件也平息了对安妮·弗兰克存在与否的质疑。除此以外,有批评者提出了对作者的新质疑。这些批评者认为,安妮的日记实际上是亲犹太组织的宣传品,而奥托·弗兰克亦被指为骗子。1959年,奥托·弗兰克于德国吕贝克对一名曾为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的教师洛塔·斯蒂劳(LotharStielau)提起诉讼,控告该名教师在校报上诋毁日记为赝品。后来奥托又同时控告了在吕贝克一份报纸上刊登来信支持斯蒂劳的海因里希·布德贝格(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