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学与胚胎学11消化管_第1页
口腔组织学与胚胎学11消化管_第2页
口腔组织学与胚胎学11消化管_第3页
口腔组织学与胚胎学11消化管_第4页
口腔组织学与胚胎学11消化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学与胚胎学

教学课件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李媛洁2消化系统(DigestiveSystem)概述:A.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脏等)B.消化系统的功能:

对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单糖、甘油酯等,吸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并排泄代谢废物。3消化管I.消化管道的一般结构:除口腔与咽外,管壁自内向外分4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图10-1消化管管壁结构示意图4A.黏膜:结构最复杂、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1.上皮:未角化复层扁平(保护)或单层柱状(消化、吸收)。可有微绒毛。2.固有层:CT,富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可有腺体和淋巴组织,并可参与绒毛的形成。3.黏膜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促进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图10-2消化管管壁结构光镜图低倍5B.黏膜下层:LCT;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黏膜下神经丛);可有腺体(食管、十二指肠);可与黏膜共同向管腔内隆起形成皱襞(食管、胃和小肠等)。图10-3消化管管壁结构示意图6图10-4小肠肌间神经丛(箭头示神经元胞体)C.肌层:骨骼肌或平滑肌;内环外纵两层(胃为三层);

肌间神经丛。D.外膜:

纤维膜: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7II.食管:A.黏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固有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黏膜肌层由纵行平滑肌束组成。B.黏膜下层:含有黏液性食管腺,其导管穿过黏膜开口于食管腔,其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含有丰富的静脉丛。

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隆起形成7~10条纵行皱襞,在食物通过时消失。图10-5食管光镜图低倍8图10-6食管光镜图示黏液性腺泡(左:低倍;右:高倍)C.肌层:骨骼肌→平滑肌,上、下两端形成括约肌。D.外膜:纤维膜。9图10-7胃壁结构立体模式图III.胃:储存、消化、吸收器官。A.黏膜:表面有纵行皱襞、胃小区和胃小凹。每个胃小凹底部有3~5条腺体开口。含少量淋巴组织。10图10-8胃黏膜光镜图高倍上:纵断面;下:横断面1.上皮:单层柱状,无杯状细胞表面黏液细胞,核椭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PAS(+),HE染色着色浅淡或透明;分泌物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碱性黏液;保护作用。干细胞,增殖,补充表面黏液细胞。内分泌细胞112.固有层:含少量平滑肌的CT中紧密排列大量管状腺(单管或有分支),根据胃腺所在部位和结构的不同,分为: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图10-9胃壁结构模式图12图10-10胃黏膜光镜图示胃底腺(左)及胃底腺模式图(右)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呈分支管状,分颈、体和底部,开口于胃小凹。含5种细胞:(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NeckBody13a.主细胞(胃酶细胞):主要位于腺体底部。LM: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细胞质基底部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嗜酸性或染色浅淡;图10-11胃黏膜光镜图示主细胞(左:低倍;右:高倍)14图10-12胃主细胞电镜图EM:基底部含大量RER和RS,顶部含发达的GA和大量分泌颗粒。功能:合成、分泌胃蛋白酶原。15图10-13胃黏膜光镜图高倍(1:主细胞;2:壁细胞;3:颈黏液细胞)b.壁细胞(泌酸细胞):主要位于腺体的体部和颈部。LM:细胞大,呈圆锥形,核圆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细胞质强嗜酸性。

16图10-14胃壁细胞电镜图(L.胃底腺腔;M.线粒体;MV.微绒毛;C.细胞内分泌小管)EM:丰富的线粒体,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管泡系统。分泌小管由细胞膜凹陷形成,管腔和腺腔相通,腔面富有微绒毛。微管泡位于分泌小管周围,与其结构相同。17图10-15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在静止期,分泌小管多不与腺腔相通,微绒毛短而稀疏,微管泡极发达;在分泌期,分泌小管开放,微绒毛增多增长,而微管泡数量锐减。这表明微管泡系统为分泌小管膜的储备形式。

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保护VitB12)。18图10-16胃黏膜光镜图c.颈黏液细胞:位于腺体颈部。细胞呈楔形,核扁平,居基底部,核上方胞质内有很多黏原颗粒,故HE染色浅淡。PAS(+)。可分泌可溶性酸性黏液,保护上皮。19d.内分泌细胞:种类多,分泌肽类激素,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EC细胞:分泌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直接或间接抑制壁细胞。e.干细胞:位于腺体颈部至胃小凹深部。可分裂增殖并分化为腺细胞和表面黏液细胞。贲门腺:分支管状的黏液腺,分泌黏液和溶菌酶。幽门腺:胃小凹较深;分支较多的管状黏液腺,含较多G细胞(分泌胃泌素,促进壁细胞泌酸和胃肠黏膜增殖)。20图10-17胃黏膜光镜图3.黏膜肌:内环、外纵平滑肌。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上皮表面富含HCO3-的不溶性黏液凝胶,可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离,高浓度的HCO3-可中和渗入的H+,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分解为H2O和CO2,使酸度降低,并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表面黏液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可防止胃内化学物质进入胃壁;上皮的快速更新也可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21B.黏膜下层:含有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的CT。C.肌层:肌层较厚,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构成。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部增厚,分别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在各层平滑肌间有肌间神经丛分布。D.外膜:浆膜。图10-18胃壁光镜图22

图10-19小肠壁光镜图(1:皱襞;2:绒毛;3:黏膜下层;4.肌层)图10-20十二指肠绒毛扫描电镜图23

图10-21空肠绒毛光镜图24图10-23微绒毛透射电镜图图10-22回肠绒毛光镜图25

图10-24小肠绒毛光镜图(*示中央乳糜管)1.上皮:单层柱状;5种细胞。a.吸收细胞:数量最多。

LM:细胞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部;细胞质嗜酸性;细胞界限不清,游离面可见纹状缘。EM:游离面发达的微绒毛表面覆盖细胞衣,吸附有多种酶类,受体(回肠内因子受体)。细胞含有发达的SER,Mit和细胞连接(紧密连接)。26图10-25小肠绒毛光镜图功能:1.消化、吸收;2.分泌(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上皮分泌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3.参与分泌型IgA的释放。27图10-26小肠绒毛光镜图(PAS染色)b.杯状细胞: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泌黏液,有润滑和保护作用。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逐渐增多。c.帕内特细胞:小肠腺特有,位于腺底部;细胞锥形,胞质顶部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分泌防御素、溶菌酶,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28图10-27小肠绒毛示小肠腺(左:低倍;右:高倍;箭头示帕内特细胞)29图10-28小肠绒毛光镜图箭头示中央乳糜管d.内分泌细胞:种类很多,在HE染色切片上难以辨认,其分泌物有多种调节功能。e.干细胞:位于小肠腺下半部,胞体较小,柱状;可增殖分化,更新上皮细胞。2.固有层:LCT。a.小肠腺;b.中央乳糜管:腔大,内皮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运输乳糜微粒;

30图10-29回肠黏膜光镜图示小肠腺和淋巴小结c.有孔毛细血管:水溶性物质(氨基酸、单糖等)经此入血;d.少量平滑肌纤维:收缩可缩短绒毛,利于淋巴和血液运行;e.淋巴小结:十二指肠、空肠为孤立淋巴小结;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3.黏膜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31图10-30十二指肠光镜图示十二指肠腺B.黏膜下层:含较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的LCT。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内有大量十二指肠腺,为黏液腺,其导管开口于小肠腺底部,分泌碱性黏液,产生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小肠黏膜损伤修复。C.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D.外膜:浆膜。32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环行皱襞较高、多高、多矮、少小肠绒毛较高、多叶状高、多长指状短、少短锥形杯状细胞较少较多多十二指肠腺有无无淋巴小结孤立孤立集合33V.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34图10-31结肠壁光镜图A.黏膜:有皱襞,无绒毛;上皮的杯状细胞非常丰富;固有层大肠腺发达,含大量杯状细胞,无帕内特细胞。B.黏膜下层:可见脂肪细胞。C.肌层:内环行肌增厚形成结肠袋;外纵行肌增厚形成结肠带。D.外膜:浆膜和纤维膜;肠脂垂。35图10-32阑尾光镜图(左:箭头示大肠腺;右:1黏膜;2黏膜下层;3肌层;4淋巴小结;箭头示黏膜肌层)E.阑尾:腔小、壁薄,不规则;大肠腺短而少,杯状细胞少;淋巴组织丰富;粘膜肌层不完整。36VI.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又称肠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包括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内淋巴细胞和淋巴小结、肠系膜淋巴结、浆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VII.消化管黏膜的内分泌细胞:散在分布于胃肠道上皮和肠腺内,分泌肽类激素,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37图10-35胃肠内分泌调节示意图主要的胃肠内分泌细胞:肠嗜铬细胞(EC细胞)----5-HT胃泌素细胞(G细胞)----胃泌素(gastrin)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生长抑素(SOM)胆囊收缩素细胞(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cholecystokinin-pancreozymin,CCK-PZ)促胰液素细胞(S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