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诗小学夏昼偶作_第1页
描写夏天的诗小学夏昼偶作_第2页
描写夏天的诗小学夏昼偶作_第3页
描写夏天的诗小学夏昼偶作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描写夏天的诗:夏昼偶作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解释

①南州:指永州。溽(rù入)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隐几,亦作“隐机”。《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③北牖:北窗。

④日午:中午。

⑤敲茶臼(jiù):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译文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

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

推开北窗,

凭案酣睡长精神。

中午醒来,

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安静,

隔着竹林,

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七年,写得舒适淡雅,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用笔含蓄,意蕴丰富。

地处南国的永州,盛夏的确炎热,白天尤甚。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乏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其次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翻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呈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格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地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予。怀才遭谤,境况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闲适拘束的生活非常憧憬。诗人的这一苦衷却经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反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写诗人夏日闲逸中的谐趣,若作深一层透视,我们就不难发觉:官与黎民,仅咫尺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盛夏的中午,烈焰腾空,山童不避溽暑正在忙着制作新茶,而他们的父母又在哪里呢?不妨听听与柳宗元同一时代的两位诗人的陈诉:

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无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李绅《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一幅闲适图,融合着多少平民的辛酸泪!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己夏日的舒适安逸作为切入点,用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委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