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模板_第1页
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模板_第2页
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模板_第3页
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模板_第4页
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作业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作业专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注:1、作业可在网站:”资料下载”栏目自行下载并打印。2、作业完成后请于面授结束前上交科任教师。3、科任教师联系方式:科任:黄勃生电话: 电子邮箱:一、填空题1.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示式中,S是指荷载效应,R是指材料抗力。2.独立承重砖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X370mm,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20mm。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可经过合理配置_钢筋予以避免,而斜截面破坏则可经过合理配置予以避免。4.剪跨比是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形式的主原因之一,当λ<1时,易出现斜压破坏;当λ>3时,易出现斜拉破坏。5.受压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且受压柱中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6.柱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当采用热轧钢筋时,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的0.25倍,且不应小于6mm。7.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合砂浆砌筑的砌体强度比水泥砂浆砌筑的砌体强度高。其原因是混合砂浆的可塑性和保水性比水泥砂浆好。8.当450mm时,应设置梁侧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9.在整体式肋性楼盖中,设计时梁跨中截面应按T形进行,而支座截面按_钜形设计。10.砌体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的判别依据是横墙间距和屋盖类型。其中弹性方案的侧移可认为是零。11.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其所有中间支座可视为固定支座,而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其所有中间支座可视为铰支支座。12.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二类,第一类主要是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功能,第二类主要考虑结构的实用性和_耐久性_功能。13.根据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方法的不同,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14.纯扭构件的抗扭钢筋由纵筋和箍筋组成。15.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的结构布置方案可划分为:纵墙承重,恒强承重及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16.截面受压区的外边缘至受拉钢筋表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c表示。17.适筋梁的第 一阶段末应力状态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承载力验算的依据;第二阶段末应力状态可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18.使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原因称为”作用”,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属于间接作用,而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基础沉降、地震等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称为作用。19.板顶面的分布筋应位于受力筋之上,且应与受力筋垂直。20.某雨篷出现倾覆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上部钢筋不足,此时构件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1.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梁,称为适筋

梁,这种破坏称为延性破坏。22.混凝土施加预压完成之前出现的预应力损失称为第一批损失,混凝土施加预压完成后的损失,称为第二批损失。29.当450mm时,应设置梁侧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30.在整体式肋形楼盖中,设计时梁跨中截面应按T形进行,而支座截面按钜形设计。31.影响有腹筋的斜截面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和配箍率。32.根据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方法的不同,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33.纯扭构件的抗扭钢筋由纵筋和箍筋组成。34.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的结构布置方案可划分为: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及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35.单层厂房的支撑包括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两部分。单项选择题1.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的大小关系为(A)。(A)立方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B)轴心抗压强度>立方抗压强度>抗拉强度;(C)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立方抗压强度;(D)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立方抗压强度。2.下列关于影响混凝土徐变大小的因素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A)持续作用的应力越大,徐变越大;(B)骨料的弹性模量越小,徐变越大;(C)水灰比越小,徐变越大;(D)初始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越短,徐变越大。3.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热轧钢筋的强度取值依据是钢筋的(B)。(A)弹性极限应力值;(B)屈服强度;(C)极限强度;(D)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值。4.热扎钢筋经过冷拉后,其强度和塑性的变化规律是(B)。(A)抗拉、抗压强度提高,塑性降低;(B)抗拉强度提高,抗压强度和塑性降低;(C)抗拉、抗压强度和塑性均提高;(D)抗拉、抗压强度和塑性均降低。5.中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是(B)。(A)允许应力安全系数法;(B)破损阶段设计法;(C)以近似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D)以完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6.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A)总称。(A)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B)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C)安全性,经济性和抗震性;(D)抗裂性,经济性和适用性。7.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取(D)。(A)强度平均值减去两倍均方差;(B)强度平均值;(C)强度平均值减去一倍均方差;(D)强度标准值除以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8.结构材料强度的平均值、标准值和设计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为(A)。(A)平均值>标准值>设计值;(B)设计值>标准值>平均值;(C)标准值>平均值>设计值;(D)平均值>设计值>标准值。9.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B)。(A)箍筋外表面至构件表面的距离;(B)主筋(纵筋)外表面至构件表面的距离;(C)箍筋形心处至构件表面的距离;(D)主筋(纵筋)形心处至构件表面的距离。10.梁截面下部纵向钢筋的间距应满足(B)。(A)S≥25mm,S≥1.5d;(B)S≥25mm,S≥d;(C)S≥30mm,S≥1.5d;(D)S≥30mm,S≥d。11.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验算ξ≤ξb的目的是(B)。(A)防止发生斜压破坏;(B)防止发生超筋破坏;(C)防止截面尺寸过大;(D)防止发生少筋破坏。12.影响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因素中,提高承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C)。(A)增加钢筋面积;(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C)增大截面尺寸;(D)减少保护层厚度。13.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B)。A.120mmB.180mm C.240mm D.370mm14.限制梁箍筋最大间距的目的主要是(C)。A.控制箍筋的配筋率B.保证箍筋屈服C.保证箍筋与斜裂缝相交D.便于施工——容易浇筑混凝土15.砼偏心受压构件,其大小偏心受压的根本区别是(B)A.偏心距的大小B.砼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C.砼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D.受压一侧的砼是否达到砼是否达到极限压应变。16.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D)。A.最大应变对于的应力B.极限抗拉强度C.0.9倍极限抗拉强度D.条件屈服强度17.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应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称为结构的(B)。A.安全性B.适用性C.耐久性 D.可靠性18.条件相同的无腹筋梁,发生斜压、剪压、斜拉破坏形态时,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大致关系是(A)。A.斜压破坏的承载力>剪压破坏的承载力>斜拉破坏的承载力B.剪压破坏的承载力>斜压破坏的承载力>斜拉破坏的承载力C.斜拉破坏的承载力>斜压破坏的承载力>剪压破坏的承载力D.剪压破坏的承载力>斜拉破坏的承载力>斜压破坏的承载力19.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实际悬臂长度为1800,则该梁梁端允许挠度值为(C)。A.15mmB.12mmC.9mmD.5mm20.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时,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到(C)。A.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支座的弹性约束D.板上可变荷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21.板内受力钢筋的间距,下面哪条是错误的(D)。A.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200mmB.间距S≥70mm;C.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250mm;D.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300mm。22.轴心受压柱中箍筋间距要求(D)。A.不应大于400mm

B.不应大于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C.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D.三者均应满足要求23.以下变形中(A)是与荷载有关的变形。A.徐变B.收缩C.温度变形D.凝缩变形24.钢材的伸长率δ用来反映材料的(C)。A.承载能力

B.弹性变形能力C.塑性变形能力

D.抗冲击荷载能力25.梁中不起抗剪作用的是(D)。A.箍筋

B.弯起钢筋

C.吊筋

D.以上都不是26.在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若,则应采取的措施是(A)。A.加大截面尺寸 B.增加箍筋用量 C.配置弯起钢筋 D.增大纵筋配筋率27.在截面设计时,满足下列条件(D)则为第二类T形截面。A.B.)C.D.28.轴心受压构件,配置纵筋的作用是(D)。A.发挥套箍的作用,防止纵筋压屈B.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C.防止发生失稳破坏D.帮助混凝土承受压力,减少构件截面尺寸29.对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果采用相同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则(C)。A.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比先张法小B.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与先张法相同C.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比先张法大D.没有任何关系30.条件相同的钢筋混凝土轴拉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相比较(B)。A.前者的承载力高于后者B.前者的抗裂度比后者差C.前者与后者的承载力和抗裂度相同D.没有任何关系三、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6道小题)1.对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进行质量检验时的性能指标要求是(ABCD)。[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屈服强度;(B)伸长率;(C)冷弯性能;(D)极限抗拉强度;(E)条件屈服强度。2.钢筋混凝土超筋梁的破坏特点是(CDE)。[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延性破坏;(B)受拉钢筋屈服;(C)受拉钢筋未屈服;(D)受压区高度较大;(E)脆性破坏。3.下列钢筋混凝土构件中,(BCE)构件的箍筋必须做成封闭状的。[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单筋受弯;(B)双筋受弯;(C)偏心受压;(D)偏心受拉;(E)受扭。4.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ABCDE)。[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剪跨比;(B)混凝土等级;(C)截面尺寸;(D)腹筋率和强度;(E)纵筋配筋率。5.钢筋砼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计算截面应考虑下列截面(ABCE)。[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支座边缘截面;(B)弯起钢筋弯起点截面;(C)箍筋改变截面;(D)跨中截面;(E)尺寸改变截面。6.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中箍筋的主要作用是(ADE)。[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A)构成钢筋骨架;(B)承受剪力;(C)承受弯矩;(D)防止受压钢筋压屈;(E)提高构件延性。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有哪些特点?答:配置钢筋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梁大大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得到充分利用,且破坏过程有明显预兆。但从开裂荷载到屈服荷载,在很长的过程带裂缝工作。一般裂缝宽度很小,不致影响正常使用。但裂缝导致梁的刚度显著降低,使得钢筋混凝土梁不利于大跨度结构。2.保证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钢筋与混凝土之因此能很好的协同工作,主要是由于:①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粘结力,在荷载作用下,能够保证两种材料协调变形,共同受力;②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基本相同,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差而导致两者间的粘结力破坏;③混凝土包裹钢筋使其免受大气侵蚀,保证了构件的耐久性。21.什么叫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其破坏有何不同?答:适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已屈服-纵筋率适中,纵筋的屈服先于受压区砼被压碎,梁因钢筋受拉屈服而逐渐破坏,破坏过程较长,有一定的延性。超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未屈服-纵筋率高,纵筋还未屈服,受压区砼就被压碎,延性差,破坏带有明显的脆性。少筋梁:破坏时构件刚出现裂缝-纵筋率低,梁一旦开裂,纵向钢筋即屈服,甚至进入强化阶段,破坏过程短,延性差。22.在实际工程中为什么应避免采用少筋梁和超筋梁?答:超筋梁配置了过多的受拉钢筋,造成钢材的浪费,且破坏前没有预兆;少筋梁的截面尺寸过大,故不经济,且是属于脆性破坏;故在实际工程中应避免采用少筋梁和超筋梁。23.设计中如何保证受弯构件不发生超筋梁破坏和少筋梁破坏。答:使受拉配筋率符合最大配筋率以避免超筋破坏;使受拉配筋率符合最小配筋率以避免少筋破坏。五.计算题1.已知矩形截面简支梁,b=200mm,h=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c=11.9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筋(fy=300N/mm2),弯矩设计值M=120KN.m,求梁的受拉钢截面筋面积AS。(提示:;;)解:取根据公式,可求得,根据公式,可求得取4根直径为18mm的二级钢,则,则,满足要求2.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b×h=200mm×500mm,a=35mm,净跨l=5.3m,承受均布荷载q,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14.3.N/mmft=1.43N/mm),箍筋采用HPB235级,沿梁全长配置双肢箍Φ8@120(f=210N/mm)。试求:(1)计算该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2)计算该梁可承受的均布荷载设计值q。解:由于,因此因此因此该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为195.4,因此3.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b=400mm,h=500mm,a=a’=40mm,砼强度等级C30(f=14.3.N/mm),纵筋采用HRB400级(f=f,=360N/mm,ξ=0.518),柱控制截面承受的轴压力设计值为N=1200KN,弯矩设计值为M=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