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的学科特征和生物教学改革_第1页
生命科学的学科特征和生物教学改革_第2页
生命科学的学科特征和生物教学改革_第3页
生命科学的学科特征和生物教学改革_第4页
生命科学的学科特征和生物教学改革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科学的学科特征和生物教学改革朱正威由于面向21世纪提高全体国民素养的需要,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学生物课程,不管是分科设置依旧综合(理科)设置,都需要结合生命科学的现代进展来摸索它的学科特点问题。即使是还使用着原课程、原教材,也应该尽可能地注入新的明白得、新的精神。还因为以下的缘故,更需要就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多作一些探究和摸索。一是尽管生命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有其共性,遵循差不多的物质运动规律。有相似的科学研究方法、相似的哲学摸索,但生命科学有其因研究的对象不同、进展的历史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等所形成的学科特证,即它的个性。二是关于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目标的研究和确定,课程教材的建设,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判,都不能游离于生命科学的特点以外,而与其他自然科学教育雷同,专门对第一线教师来说,其教学行为是否符合生命科学特点的要求至关重要。在我国某些地区、某些学校,把中学生物课当作人文学科来对待,任何课时不满工作量的教师都可去“填补”生物课确实是一例,实在是太不了解生命科学的特点了。三是生命科学的特点未见有诸多专家们的论述,或许是生命科学进展大快,难以恰当地概括,或无暇顾及。笔者和赵学漱先生合著的《中学生物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曾概括为“生命性”“实验性”“广延性”“现代性”四方面,现在看来也比较肤浅,仍需连续探究。返回页首以下的认识可能对立即推开的中学生物课程和教学改革会有一些启发。生命物质基础的专门性一一生物大分子确实没有什么专门的“生命物质”或“生命元素”。组成生命体的全部元素都来自自然界。是非生命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然而,生物化学的进展,专门是从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觉并建立了脱氧核糖核酸(DNA)模型起,不仅把本世纪初建立的细胞遗传学推向了分子遗传学,而且产生和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及相应的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进展。它的令人目不暇接的成果,不仅使我们认识到遗传信息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之间的转移,而且从DNA到R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淌的“中心法则”,随后的遗传密码和氨基酸分子对应关系的破译,还说明了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直至万物之灵的人类,通用一份密码,所有生物在分子进化上是同源的。进一步,对生物大分子一一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的大量研究,越出了遗传学的范畴,揭示了生物的生长、分化、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免疫等生命现象,无不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是人类对生命本质认识的一次大飞跃。生命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组成生物体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认识差不多越出了科学家的书斋和实验室、科学论文和专著,通过大众传媒进入了千家万户,人人都可接触到,包括青青年。从人类基因组打算到致癌基因;从转基因动植物到克隆基因;从线粒体基因到人类始祖“非洲夏娃”;从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到DNA侦破技术等等,慢慢地成为有文化的公民必备的常识,连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的街心都竖立着DNA分子模型的雕塑。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物科学教育,就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改革我们的课程和教材,查找浅显、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关怀它、了解它。许多国家。即使是小学、初中时期,分子水平的生物科学内容差不多涉及。只是用了故事、图画(包括漫画)、图表及现代媒体技术等生动爽朗的手段和形式。假如我们圃于成见,低估了青青年的同意能力,小学接触17世纪〜18世纪的生物科学,初中接触19世纪的生物科学,高中才有现代的.那太保守和机械了。生命自然界的多层次性生命自然界的复杂性之一是它的多层次性。细胞是一个差不多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下有细胞器、分子和原子;其上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每一层次都能够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这一层次和那一层次之间的关系又不可忽略。从自然演化的角度来看,存在着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中又有菌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等。每一界又有许多层次。它们都可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同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进化到生态都要涉及。而随着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进展,更深入地研究和应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又突显出来。关于中小学生来说,了解生命科学,既不可忽略这种多层次性,又不可能去穷究多个层次一一连生物科学家都不可能。因此基础教育中的生物课程内容的取舍和组合就成了一种艰巨的情况。返回页首应运而生的改革,看起来是从以下几个方一直展开的。一是用综合理科(科学课)的方法,与理、化、地结合起来,重建一个标准框架,多学科相通的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运动以及应用成为新课程的“脊梁”。在这种情形下,各门学科只能“入选”那些差不多的事实和规律。生命科学也一样,高度的精简了。这看来更适合初中和小学时期,就环球教育来看,它风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二是以美国(60年代开始)为代表的高中BSCS(生物科学课程研究,Biologica1SciencesCurriclumStudy)教材。它有三种教科书,分别以蓝色、黄色和绿色为教科书封面的颜色。蓝色以生理和生物化学为中心,黄色以发育和遗传为中心,绿色以生态和进化为中心。如此以各有侧重点来解决多层次性。这套教材对世界高中生物课程阻碍甚大。我国在北京大学吴相钰教授主持下已翻译出版了其绿皮本,1999年9月起,拟在有条件的学校试用。其三是席卷当代的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差不多把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从以知识为主到突出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能有助于生命自然界的多层性在中小学生物课程和教学中的妥善解决。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一样系统论,是一门运用逻辑和数学方法研究一样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它的创立者是一位奥地利生物学家、心理学家贝塔朗菲(LudwigVonBeriatanffy,1901〜1972)。本世纪20年代,他在批判生物学中流行的机械论和活力论中创立了机体论,强调“系统”是中心的概念,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他认为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是在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出现输入和输出,自身物质组分的组建和破坏才能存在和进展的系统。他说:“生命的形式不是存在着,而是发生着,它是通过有机体同时又是组成有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永恒流淌的表现形式。”同时那个开放系统的重要特点是稳态(流淌的平稳,不是封闭系统中的真平稳)、自主和自组织性,处处表现出有肌体的自我调整。生物大分子不管多么重要,但本身不具备生命属生,只有形成细胞如此的复杂系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靠活细胞而生存),才表现出生命现象。没有活的分子,只有活的系统。生命是系统活动的整体表现,整体不是部分的线性叠加,是非线性的动力系统。如此的现代明白得,应该更好地反映在基础教育的生物课程和教学之中,不管在生理、发育、遗传、进化、生态、行为等方面,用系统的观念(包括开放、稳态、自主)来排除那些机械论、外因论、活力论的阻碍,关于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是十分重要的。生命活动和信息变换人类差不多步人信息时代。在生命科学进展的历程中,自从有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的发觉,使得我们豁然爽朗,原先生物世代连续中复杂的遗传、变异规律,竞是简单之极的三联体(碱基)遗传密码在操作;使我们领会到生命活动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运动和变化;使我们对生命活动的本质的认识,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信息本质上不是物质和能量,但需要物质作为载体,需要能量供应。因此,在研究生命活动时,在进行有关教学活动时,不仅揭示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要同时揭示信息的发送、接收、储存、加工、复制、传递等规律。放眼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除遗传信息的传递外,还可看到许多的信息变换、加工和表达,激素调控,神经调控和整合,细胞识别和免疫,发育中的核质关系,胚层组织者、诱导者,动物行为中的信息传递,基因调控中的操纵者、顺反子等等,乃至1998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项目也是一种用于调剂心血管的化学分子氧化氮。在我们的基础教育的生物科学教育中,其滞后于生命科学的进展方面之一,就在于此。我们如何来改进呢?值得摸索。返回页首生命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地球上有如此众多的生物种类,它们塞满了几乎一切能够生存的空间,而且每一种生物的生存进展,都以其他种类生物的生存进展为前提,一种或几种生物的消亡,可能对其他生物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非生命自然界中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我们可称之为生命的网络,生命之网。而人类也是那个网络的一部分,而且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由于人口的剧增,把握着庞大的生产力和不断进展的科学技术,我们对生物界的正、负两方面阻碍力与日惧增。假如人类的行为破坏了那个生命之网(这种行为差不多产生了严峻后果),最终将殃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进展。因此,从教育的角度说,给于学生多一点依旧少一点的生物学知识,尽管也须细细斟酌,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得尊重自然,爱护生物,并躯体力行,这是现代人应有的道德素养。人一一自然一一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文明的追求,是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特点。在生命科学中人是研究的主体又是客体在自然科学的众多门类中,自然界是被人所研究的客体,只有在生命科学中,人既是研究者一一主体,又和其他生物一样是被研究者一一客体。因为人的自然属性是生物,属于哺乳纲灵长目的人科。因此,生物学要研究的形状、结构、代谢、生长、发育、繁育、遗传、变异等的规律性也适用于人类。因此,人类的心理行为、社会行为也无不具有生物性的烙印。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在生物圈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制约,又极广、极深刻地阻碍整个生物圈。在如此的背景下,来凝视我们传统的生物科学教育,就有明显的不足:一是重生物轻人类,一个草履虫可描述得不厌其烦,人体的重要结构和生理则可粗而又粗;一个蜂群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可描述得栩栩如生,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的生物学关系则避而讳之者甚多;青蛙如何生殖发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层层深入,而青青年对人类自身的生殖发育却知之甚少。凡此种种,习以为常,看起来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要紧是了解人类以外的生物界。作为现代人,对自身的了解、调控和开发潜力,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都应该具有坚实的生命科学素养。二是对生物一一社会问题缺乏重视,当代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既是广义的STS(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也是不同程度的生物一一社会问题。正是在那个地点,基础教育中的生物科学教育,能够也应该发挥它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假如我们的生物科学教育,真是实实在在地进行素养教育的话,理应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即对生物一一社会问题有敏捷的观看力,善于发觉和捕捉,并把它纳入到相关的课程教材之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调查和探究,使生物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生动爽朗起来,既使差不多的生物学知识把握得好,又在联系和参与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返回页首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专门性我们都说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专门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进展中,实验愈益重要,愈益精确,在基础教育的生物学学习中增加实验,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益,自然十分重要。然而同样无疑的是其他自然科学也是实验科学,那么其专门性在哪里?回答那个问题专门困难,仅提出两点供参考:一是两位闻名的物理学家,说过相似的话。一位是玻尔,丹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领头人,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他1932年在“光与生命”的演说中曾说:“生命现象具有区别于物理、化学现象的专门性,它不能用完全正规的物理概念为依据来说明。但物理学家参与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物理学和化学新规律的阐明。”另一位是薛定锷,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动理论力学的创始人。他于1944年在《生命是什么》中指出:“用经典物理学和化学去描述生命现象是不可能的,但物理学、化学渗透到生命科学中,介入,有助于解开生命之谜,开创生命科学研究的崭新领域。”他的话启发我们: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可兼容物理学、化学的方法,但仍有它的专门性。因此,把生命现象的研究最终还原为简单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原理,是不妥的,也背离了贝塔朗菲的机体论。二是1952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希(A.Hershy)和学生蔡斯(M.Chase)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闻名实•验,确证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噬菌体外壳),因此而说了一段话:“要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必须研究具有活力的有机体,那种脱离生命有机体,孤立地、单纯地去研究化学反应,试图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