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问题兼谈学位制度的改革模板_第1页
谈谈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问题兼谈学位制度的改革模板_第2页
谈谈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问题兼谈学位制度的改革模板_第3页
谈谈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问题兼谈学位制度的改革模板_第4页
谈谈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问题兼谈学位制度的改革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问题兼谈学位制度的改革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谈谈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问题兼谈学位制度的改革提要:学位制度需要改革,要加强博士生的培养。社会科学有自己的特点,培养方式要根据学科不同有所不同。要抓住招生、课程、学术活动、选题、开题、研究论文几个环节,立足于培养该学科的某一领域的带头人。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位制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顾明远近些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很快,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是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为了保证质量,就需要有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关键的当然是导师队伍的建设。除此以外,我觉得,研究生制度和学位制度也有改革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于1980年,至今已二十多年,研究生教育的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条例》中有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势。例如,研究生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是三年,现在看来,硕士研究生阶段嫌长,博士研究生阶段嫌短。当初,因为中国学位制度刚建立,依靠国内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我们把培养力量主要放在硕士研究生上,而且把硕士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位来对待,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时间比较长。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但能够独立地培养博士研究生,而且规模已很大,有没有必要再把硕士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位?对于硕士阶段,我认为应该作两种考虑:把硕士学位分成职业性和学术性两类,前者作为独立的学位存在,后者作为向博士研究生的过渡学位。修年限都能够缩短为二年。攻读学术性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如果达不到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则及时让她转为职业性学位。这样,既能保障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又能保证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应该宽限到三至五年,以便让博士研究生做完她的研究。现在的情况是,研究刚刚要深入,但时间已到,匆匆忙忙地结题,写完论文答辩。问题没有研究透彻,需要做实地调查或实验的来不及做。论文的质量难以保证。研究生培养很复杂。研究生学科门类很多,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因此培养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我对自然科学是外行,在社会科学中也只知道教育这一门学科。对于教育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质量问题,这几年来,从总体上来讲应该说还是有进步的。表现在大多数论文选题能够结合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有些基础研究也有一定深度。可是也不能否认还存在许多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普遍反映教育学科的博士论文思辩性的较多,实证性的较少;能够结合教育实际,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或经过实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并能被实际所应用的研究成果太少。这种批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实际上,这种情况不限于研究生,整个教育科学的研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还要从导师做起。同时要给予学生充裕的研究时间。如果博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不是限制得那样死,研究的选题就能考虑到教育实践的需要,研究过程就能更充分。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生的培养,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有几个环节需要抓住:首先是招生。现在的招生办法也需要改革。光凭书面考试是测试不出研究生的水平的。虽然有面试一说。可是十几分钟的面试,只能见见面,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并不能从中了解到考生的水平。近些年来考生越来越多,面试也变成走过场,凭印象打个分,在录取时不起什么作用。录取博士研究生应该给导师较大的自主权。导师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学生。考生应该把她(她)的硕士论文,或硕士研究生阶段写的论文、作业寄给导师,让导师在考试之前就了解考生的水平。今年我们研究所就遇到这样一位考生,平时曾写过多篇文章在我们办的核心刊物上发表,有一定水平,看来是有培养前途的,但有一门课考砸了,未能录取。虽然我们打算破格录取她,但作为计划外要缴费上学,她觉得难以承担,结果未能入学。在评判考生的试卷时,对社会科学研究生的考卷要求也应与理科不一样。不但要看她(她)对问题答得准确与否,更要看她(她)的思维逻辑。有些考生虽然对问题答得很全面,似乎要点都答到了。但逻辑很混乱,思维不清晰,这样的学生将来写论文会有困难。还有的考生卷面很潦草,字迹不清,我一看这种卷子就不想录取她。思维清晰、逻辑性强的卷子,即使问题答得不全面,我总是给她加分,能从卷面上看出她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前途。有几年,研究生院要求导师命题后还要附标准答案。这简直是笑话,把小学生考试的要求搬到博士生考试中来了。博士生考试就是要看她(她)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入学以后的第一个环节是课程。我认为博士研究生学习课程是次要的,主要在研究,课程也是靠她们自己钻研,而不是老师的讲课。我要求研究生选择两类课程:一类是哲学和哲学史,这是培养社会科学研究生的思维方法所必须的。一名社会科学的研究生,如果没有哲学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做不好研究的。另一类课程是根据研究生的学术背景选择不同的课程。现在研究生的来源是很杂的。特别是我们这门教育学科,生源有来自其它社会学科的,也有来自自然科学,甚至于工程科学的。我们欢迎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需要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她们的视野宽阔,不同的知识能够互相补充,不同的研究方法也能够互相借鉴,有利于教育研究。但因为她们的学术背景不同,课程也不能千遍一律。除了本学科的基本课程以外,有的研究生需要补习缺门,有的研究生需要在某门专业课进行深入钻研。我要求她们作读书笔记,我要定期检查她们的读书笔记。研究生培养的第二个环节是学术活动。研究生要在学术活动中吸取知识和方法。大学原来就是学术殿堂,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各种讲座。要鼓励研究生有选择地参加或旁听各种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在会上能够见到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要在研究生之间开展学术活动。我们常见的方式是组织研究生学术沙龙,研究生轮流作庄,选择一个主题作主题发言,大家发表意见。沙龙举办之前贴出海报或在网上发布消息,吸引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来参加。老师也能够参加,也能够由她们自己组织。这种学术沙龙如果组织得好,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会有很大帮助。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研究课题。自然科学的研究生研究的课题往往跟着导师做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生当然也能够跟着导师做研究,可是,社会科学的科研课题往往具有整体性,很难把课题分解,导师研究的课题有时候不适宜学生来做。另外研究生的学术背景不同,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因此要帮助她们选好、选准课题。要根据研究生的不同背景,不同特点,帮助她选择合适的题目。我们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知道选择什么题目。看了许多书,觉得问题一大堆,理不出头绪,不知道选哪个好。这就需要导师耐心地和她(她)讨论,了解她(她)对各种问题了解的程度、收集资料的情况,向她们介绍本学科当前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前沿理论问题,经过讨论帮助研究生理清思路,集中到一个她(她)能够完成的课题上。另一种情况是,一般研究生对课题的选择总是贪大求全。题目选得很大,面铺得很宽,动不动想建构一个什么理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往往劝她们选择一个小题目来研究,才能研究得深入,出水平,有价值。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大题目是很难研究的。因为,社会问题很复杂,很难由一个人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结果。教育领域里有许多宏观的大问题,很难由一篇博士论文来完成。但教育领域中也有许多具体问题,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理论来回答。我认为教育科学研究中更需要的是这类研究。在选题上,既要引导研究生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又要指导她们关注当前教育实际问题,而且实事求是地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宜于她(她)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完成的课题。对于博士研究生,我们应该有更高的、更远的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科带头人。可是,要成为学科带头人,就要在学科的某一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任何一个学科带头人都不可能占领整个学科,只能在某个领域成为真正的专家。博士研究生如果选题合适,就能使她在某个领域中钻研下去,成为专家,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指导研究生选题,就要为她(她)的长远发展考虑。我的一位研究生,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她做的题目就是《国际科学教育理论研究》,这个课题既是教育科学研究领域里的前沿课题,又是当前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论文做完以后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她本人也就认准了这个方向继续做下去,将来就有希望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我的其它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也依然坚持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研究。我很鼓励她们这样做,有些确已成为某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研究题目选好以后,开题也很重要。我们很重视开题报告的讨论,题开得好,做题的思路、方法很清楚,等于论文做了一半。因此,不要求研究生过早的开题,要在收集到充分的资料,对课题有较深的理解,研究设计比较具体的情况下再开题。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会实际上是一次小型的学术讨论会。这里导师集体要发挥重要作用,有时还要邀请校外的专家来参加,帮助研究生来理解课题,理清研究思路。对社会科学的研究生来讲,开题时很重要的是要求她(她)对课题作文献分析。因为,文献分析的程度,说明研究生对该课题掌握资料的程度,对问题了解的深度,同时也能够避免做别人已经做过的重复劳动。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写成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如果不做实验研究(教育实验往往难于在一年半载中完成),则主要由研究生自己收集资料,研究论证。遇到问题再与导师讨论。如果做的是导师的课题的子课题,则需要和导师共同讨论,使研究生的最后论文既有独立性,又能融入整体课题中。社会科学的论文要重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路线要正确。至于学术观点,我们主张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提倡学术创新,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与导师的观点相同,只要言之成理,就会受到鼓励。我在九十年代初的一位研究生,她在论文中专门有一段对我的学术观点的评论,我觉得很中肯,很赞同。她的那篇论文得到同行的很高评价。我的经验告诉我,论文没有经过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