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晁错》学案王桂红.12.2一、晁错生平
晁错(约公元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文景时期著名政治家。汉文帝时,曾任太子家令,汉景帝即位后,更受信任,历任内史、御史大夫等职。因为他极力主张加强中央政权,推行“削藩”政策,遭到了诸侯王和朝廷亲贵反对,因而在景帝三年,吴王刘濞等举兵发动叛乱,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时,景帝畏于七国连兵,遂错将他处死。
大约在任博士期间,他写了《言太子宜知术数疏》,指出:一个君主之所以能够建立留传后世功业,关键就在于通晓“术数”,即治国方法和策略。他认为,君主必须知道怎样统驭臣下,使得群臣“畏服”,知道怎样听取下面奏报,而不受坑骗和蒙蔽;知道怎样使万民生活得安定而且得利,那么海内就一定服从;知道怎样使臣、子以忠孝事上,那么臣下和儿女品行就完美了。
晁错在太子家令任内,数次上书给汉文帝,提出抗御匈奴策略,汉文帝很赏识他才学,采纳了其中很多提议。
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文帝命令朝廷各部门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也应一些大臣推荐应策。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致”等主要问题,提出咨询,这叫“策问”。参加对策一百多人中,以晁错对策为第一。晁错《举贤良对策》成了西汉一篇著名政论文。
晁错对策,深得文帝嘉许,所以,文帝就把他由太子家令提升为掌管议论政事中大夫。
西汉诸侯王问题由来已久,汉高祖刘邦称帝时,子侄幼弱,便大封同姓王以镇抚天下,齐国有七十余城,吴国有五十余城,楚国有四十余城,几乎占了天下二分之一。而且这些诸侯王能够自己设置官署,自己建立军队,国内租税也都归自己,如同周朝天子下面诸侯国一样。当初构想是假如碰到外敌或是朝中有奸臣作乱,这些诸侯王便能够率领自己部队入京勤王。可是日后这些祸患消失了,诸侯王势力反倒对汉朝中央政权组成了最大威胁。汉文帝时,已经有诸侯王反叛,即使马上就平息了,但先兆已见。所以贾谊当初在一篇奏疏中就痛陈利弊,要求汉文帝及早处理,方法是“众建诸侯而减弱之”,也就是把大诸侯国分成若干小诸侯国,分给诸侯王嫡子嫡孙以外子孙,假如子孙没有这些,就先把未封国土空着,这么中央不侵夺各诸侯王一寸土地,而诸侯王势力却无形中被减弱了。
应该说贾谊现有先见之明,方法也很正确,可惜汉文帝认为自己政权还不够稳固,所以厚施仁惠结天下人心,不愿因削藩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一直搁置未办。日后武帝时,主父偃把贾谊这套方法加以完善,就成了“推恩令”。而武帝终于借此处理了诸侯问题。晁错在诸侯王问题上看法是和贾谊不谋而合,他继贾谊之后,再次提出削藩,太子刘启很赞成晁错提议,而爰盎和不少大臣、功臣则持反对态度。汉文帝见反正确大臣太多,且大多是掌握实权人物,便没有采纳。
汉文帝死,太子刘启继位,称汉景帝。晁错因受景帝宠信,先是被任命为内史,主管首都长安行政管理工作。晁错数次请求景帝单独召见自己,和景帝商议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幸超出九卿。晁错仰仗景帝宠幸把法令制度该改都改了一遍。这自然引发许多人不满,可是这些人看晁错正独邀主宠,无人勇于发难。
很快晁错升为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他便在此时向景帝上《削藩策》,提议凡诸侯有罪过削其支郡。凡是犯罪有过失诸侯王,削去他们支郡,只保留一个郡封地,其余郡县都收归朝廷直辖。
这个《削藩策》一提出来,立刻在朝廷内外引发极大震动。景帝下令,让公卿、列侯和宗室共同议论,大多数人知道景帝是完全支持晁错,所以没有些人敢公开表示反对,最终,景帝决定:削夺赵王常山郡;胶西王六个县、楚王东海郡和薛郡、吴王豫章郡和会稽部。随即晁错又修改了关于诸侯王法令三十条。诸侯王都喧哗起来,联合在一起准备武力抗拒削藩,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使晁错被处死。
晁错针对当初匈奴不停侵扰西汉边境情况,在人口问题上最主要主张是移民戍边。他认为把内地居民迁往边地,既能够对他们进行训练,“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有利于抗击匈奴,巩固边防,又能够“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节约朝廷开支,改变“中国贫苦而民不安”情况。
为了使内地居民愿意到边地去,去后又能“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他制订了多条有利于移民政策。
移民戍边,在晁错以前即使早已实施,但大多采取强迫命令方法,而他不但第一次提出要用经济方法来激励移民,同时对移民物质生活条件和生命安全又考虑得这么周到、详细,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是绝无仅有。其次,他主张把人口迁往边地,当然主要从军事目标出发。而不是从人口合理分布出发,但因他第一个从理论上对移民戍边进行了阐述,这对后代一些封建思想家主张把人口从稠密地域移往宽旷地域,是有很大影响。二、重点透视
1.
古今异义词
诏认为太子舍人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因上廉价事
3.
常见实词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天下无治《尚书》者
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公言善,吾亦恨之
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力未有以伤
欲所以过为奏请诛错
欲所以过为奏请诛错
丞相谢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诸侯皆諠哗,疾晁错
吾去公归矣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内杜忠臣之口
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5.
词类活用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太子善错计策
别疏人骨肉
吾当先斩以闻
6.
特殊句式
指出并翻译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7.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当代汉语
①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所以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諠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8.
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驳
B.
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越过
C.
吾去公归矣
去:离开
D.
诸侯皆諠哗,疾晁错
疾:痛恨
9.
以下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组是
A.
欲所以过为奏请诛错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具为上言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错以此愈贵
申之以孝悌之义
10.
以下对文意叙述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太史,他经常请皇上单独听取他意见,法令因之多所改定,丞相申屠嘉心中不满,却无力对晁错加以伤害。
B.
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墙外空隙地上,为出入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外墙上开了两个门。丞相申屠嘉想借此事加害晁错,但没得逞。
C.
晁错因要削减诸侯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反对,他父亲为保全家族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根本不为所动。
D.
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成了减弱诸侯目标,不料却造成了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11.
用当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相关链接:易中天品晁错晁错是一个有学问人、有才华人、有思想人,但不等于他就是一个适合搞政治人。为何呢?他性格有问题。晁错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恃宠骄人,气死了丞相申屠嘉,得罪了一大批正人君子。
他为人“峭直刻深”,咄咄逼人,逮住了理就不依不饶。他头脑中只有“该不该做”,不考虑“能不能做”,以及是“现在就做”,还是“未来再做”。这些性格特征就注定其很难完成特殊历史使命。
首先说,晁错是一个有学问人。晁错最早是学“刑名之学”。什么叫“刑名之学”呢?用现在话说,就是学政治法律,也就是说晁错是政法学院或者政法系毕业。因为他学习成绩还不错,而且主要是文字功夫好,日后就当上了太常掌故。我们要知道,古人判案子很考究判决书起草,要求判决书写得很有文采。晁错很有文采,所以选他做太常掌故。
太常掌故是个什么官呢?太常掌故是太常寺里面一个官。太常寺又是一个什么机构呢?太常寺就是我前面说过汉代中央政府九个部当中一个部,而且是第一部,主管祭奠、礼仪和教育。太常寺有一个活动叫做博士考试。这个汉代博士不是现在博士,它不是学位。汉代博士是官,它工作是掌握历史知识,以备皇帝咨询。因为那个时候治国靠经验,而历史上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怎么处理,要知道这些典故、这些故事,才好来处理当前事务,所以需要有一批专门人才掌握这个,这个官就叫做博士。
晁错时来运转是什么时候呢?是被太常寺选拔去读《尚书》。我们知道,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古代典籍失传,很多典籍流散在民间,传人一代一代地没有了。到了汉文帝时候,知道《尚书》只剩下一个人,叫做济南伏生。等汉文帝找到这个人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不可能把他请到朝廷里来了。怎么办呢?汉文帝只好下命令说,太常寺不是教育部吗?选拔一个可造之才,到济南伏生家里去学。苍天有眼,太常寺选中就是晁错。晁错在济南伏生家,跟着济南伏生学了《尚书》——这是儒家学说。他原来学是法家东西,现在又学了儒家东西,这叫做学贯儒法。学问大长,名声也大长。晁错回到朝廷以后,说起话来是头头是道。汉文帝说,这是个人才啊,这个人才不能浪费了啊,那就去辅佐太子吧。太子就是日后汉景帝。于是汉文帝就任命晁错做了太子舍人,日后又做了太子门大夫,再日后做到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个什么级别呢?算是一个中层干部。
晁错也是一个有智慧人,口才尤其好,能言善辩。他进了太子府以后——太子嘛,他是储君,就是他等着做皇帝,他平时不论事儿,没什么事儿做,晁错又一肚子学问——就天天跟太子谈学问,谈得太子对他有点崇敬,经常和他坐而论道。太子家人也对他有点崇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智囊”。
晁错还是一个有思想人,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即使在太子府里面做一个家令,或者还只是做一个门大夫,官职不大,不过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时地向汉文帝提出各种各样提议。他给汉文帝上了好几道疏文,其中最有名是谈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守边,一件事情是劝农。这篇疏文日后被收入《汉书》时候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收入晁错本传,一部分收入《食货志》——收入《食货志》日后被命名为《论贵粟疏》,这是一篇很有名文章。晁错能够说是西汉初年和贾谊齐名思想家——贾谊,我们知道,他《治安策》和《过秦论》都是非常有名——晁错这两篇疏文也被认为是能够和贾谊那两篇疏文齐名“西汉鸿文”。从这个角度讲,晁错他又是一个有思想人、有方法人,还是一个不甘寂寞人。正因为他是一个有学问、有思想、有能力、还不甘寂寞人,就命中注定了他会来趟朝政这汪“浑水”——他一定会来管这个国家事情,他不会袖手旁观。
但问题是,晁错这个人即使有学问、有才华、有思想、有能力,不过他只适合做一个政论家,不适合做一个政治家。就是说,他发议论是能够,出主意是能够,真正做事、搞政治是不能够。为何呢?
晁错首先暴露出来问题,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他还在太子府时候,和朝中大臣关系就不好。我们看《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说袁盎及诸大功臣都不喜欢晁错,很不喜欢他。你想想,他在太子府里面不过做个舍人、门大夫、家令,并不是什么职权很大、很主要官员,只不过喜欢发发议论而已,大家就已经不喜欢他了;一旦他进入中枢,担任主要职务,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果然,汉文帝驾崩,汉景帝继位以后就重用晁错——因为汉景帝以为晁错是一个智囊,所以他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任命晁错为内史。内史是个什么官呢?内史负责是京城地域全部行政工作,相当于现在一个首都市长——所以晁错是越过了副部级,直升正部级。这么一来,晁错恐怕是有点得意忘形,最少是有点趾高气扬了。仗着汉景帝信任他,不停地提意见,不停地提提议,今天要改这个,明天要改那个……汉景帝是言听计从,一一采纳他意见,这一下子弄得朝中其余大臣就不太高兴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政治,在官场上都有一整套成文或者不成文规矩,通常情况下都得因循守常。汉代政治在武帝以前是以道家治国理念为国家意识形态,主张清静无为,主张一动不如一静,主张以柔克刚。总而言之是不喜欢折腾。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呢,汉初那些高级官员基本上都是贵族或者功臣,有是当年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即使能力不一定很强,不过熬熬年头也就慢慢地熬上来了,所以大家对于像晁错这么一个靠着能言善辩、夸夸其谈就青云直上家伙很是看不上眼。那么,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他呀,应该夹起尾巴做人。可他不,今天出个主意明天出个主意,像根“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不得安宁,大家对他也就忍无可忍了。
晁错不得人心,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政见不和。他主张削藩,其余人主张不动——“道不一样,不相与谋”。第二个原因是性格不好。《史记》和《汉书》讲到晁错时候都用了四个字:“峭”、“直”、“刻”、“深”。峭,什么意思呢?严厉;直,什么意思呢?刚直;刻,什么意思呢?苛刻;深,什么意思呢?心狠。一个人又严厉,又刚直,又苛刻,又心狠,能讨人喜欢吗?不讨人喜欢。谁会喜欢这么人呢?谁会跟这么人成为好朋友呢?这么人怎么会有一个好人缘呢?而没有一个好人缘,你怎么能在政府里面混呢?这就是晁错性格上原因。
晁错这个性格,我们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也看到有所表现。晁错推出削藩政策以后,朝野哗然。晁错父亲就千里迢迢从颍川赶到长安来找晁错,他是这么说:外间全部些人都说,你为政滥用权力,只管向皇上出坏主意,专以侵削刘氏诸王封地为务。俗话说,疏不间亲,天下刘姓都是一家,刘姓都是天子亲戚啊!为父就想问你,你能不能闭口不言?你一心为了巩固他刘家天下,莫非你就不怕咱晁家有一天被满门抄斩、灭门九族吗?
听父亲这么说,晁错是这么表明:父亲,儿子是从政之身,当仁不让!削藩是利社稷安国家,关系到大汉朝千秋万代、长治久安大事。儿子义不容辞!父亲,儿子忠孝难以两全!
这个情节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晁错忠心耿耿。晁错是一个既忠心耿耿又深谋远虑人,按说他实在是一个国家栋梁,不过晁错忠心耿耿和他深谋远虑都有一点问题。什么问题呢?晁错他是为国深谋远虑,不过为自己一点儿都不深谋远虑,所以《汉书》对他评价是:“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就是说自己要倒霉了,他都不知道。这么人,按照我们通常来说道德标准来看,是一个大好人啊:大公无私、一心为公、一往无前、奋不顾身,这不是很好吗?怎么会不好呢?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为自己考虑人,他往往也不能为他人考虑;不知道民情人,不知道那些人之常情人,也往往不懂国情。国家是什么?国家是由详细人民组成,人民是一个个活生生人。你不了解人,你就不能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了解人性、人情,包含人之常情,你不能够没有些人之常情。一个不把自己生命放在眼里人,往往也不把他人生命放在眼里;一个不把自己生命当回事儿人,也不会把他人生命当回事儿。你既然不能把他人生命当回事儿,又怎么为民众谋福利呢?一个连自己都保卫不了人,你能够保卫国家吗?所以对于这么一个奋不顾身,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认可他道德上高尚一面,也看到他缺点一面。
忠心耿耿又有什么问题呢?忠心耿耿人往往会有这么一个问题:我既然是一心为公,谁反对我,就是一心为私;我既然是忠臣,谁反对我,那就必定是奸臣。这么他就会以自己来画线了,他就听不进去他人意见了。而一个人不能够听取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