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ppt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4理解B)5、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命题方向1、选材:历史人物传记为主2、内容:弘扬正义、美德3、篇幅:500字左右4、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断句题、翻译题,计5道小题,共21分,其中翻译题约占6分。第一节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文言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命题方向

1、内容:120个常见文言实词2、考查面: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3、题型及分值:选择题、翻译题、断句3分以上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如:江

古专指长江;

今泛指一切大的河流。2、词义缩小如:让古指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使者大喜,如惠(常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今指辞让、谦让之意。加:虚报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信,实情古今异义3、词义转移如: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古指作祭祀用的牲畜;

今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获利益。4、词义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古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中性词)

今指品质恶劣(贬义词)5、名称说法改变如:“目”进改称“眼睛”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一词多义1、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2、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3、比喻义: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4、假借义: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如:畔本义—田界;引申义—旁边;假借义—背叛。通假字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完全同音——“惠”通“慧”;声母相同——“亡”通“无”;韵母相同——“信”通“伸”)1、通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如“反”通“返”,“知”通“智”2、假借: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如“女”通“汝”,“惠”通“慧”3、古今字如“莫”通“暮”4、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如“桮”同“杯”

文言实词的特殊表达方式(一)数字

1、零数表示法

整数与零数之间加上“有”(读yòu,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字)字,连接整数与零数。如: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2、分数表示法

文言文中有用“几分之几”表示分数的,也有省去“分”与“之”的。如: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3、虚数表示法

1)用数词“一”表示“少”如: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少卿书》)“一”,极言其少。2)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其倍数作虚数,一般表示“多”。

如: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③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4、概数表示法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

1)用“十”“百”“千”“万”等整数表示约数。

如:①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石钟山记》)

②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2)用两个邻近的数字表示。

如: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3)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等表示。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4)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

如:①一车炭,千余斤。(《卖炭翁》)

5、序数表示法1)在基数前加“第”。

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

2)直接用数字表示。这种情况较常见。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二)古人的习惯用语凡属专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书名等可不译。一系列习惯用语,务必按现代的说法去翻译。“致仕”“下车”“视事”“乞骸骨”“更衣”“黔首”“耄耋”“烈士”“闾左”“豪右”舅姑秩满服阕按部(交还官职,即退休)(新官到任)(治理)(请求告老还乡)(上厕所)(百姓)(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平民)(权贵)(公公与婆婆)(官员任期期满)(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三)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同义复词:词的重复使用如:仿佛若有光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四)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如:1、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2、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3、称人的字。谦称表示谦逊的自称。如:1、君主自称“寡人”、“孤”;2、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3、女子自称4、自称其名。注意:敬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因此它们虽非代词,代在意思上相当于代词“您”或“我”。“妾”敬词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尊敬的修饰语。“奉”:修饰自己的动作(与对方有关)。如“奉送”表示在赠送对方时十分恭敬;“辱”、“枉”:修饰对方的动作。如“辱示”、“枉驾”,表示对方这样做是降低了身份,受了屈辱;“惠”:如“惠赐”,表示对方这样做表示了一片好意。谦词在动词之前所用的表示谦下的修饰语。“窃”、“伏”:修饰自己的动作。如“窃闻”、“伏惟”,表示是自己私下听说,私下认为。(五)表示时间的词一、表示过去时间的

“昔、向、曩”意思是“过去”、“从前”,都是副词。如:“昔作女儿时”(《孔雀东南飞》。

“初、始”意思是“当初”,都是副词。如:“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燕赵之君,始有远虑”(《六国论》)。

“已、既”意思是“已经”,“既”也可以翻译成“……之后”,都是副词。如:“舟已行矣”(《刻舟求剑》);“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曾、尝”意思是“曾经”,都是副词。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适、向”意思是“刚才”,都是副词。如:“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五)表示时间的词一、表示过去时间的

“昔、向、曩”意思是“过去”、“从前”,都是副词。如:“昔作女儿时”(《孔雀东南飞》。

“初、始”意思是“当初”,都是副词。如:“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燕赵之君,始有远虑”(《六国论》)。

“已、既”意思是“已经”,“既”也可以翻译成“……之后”,都是副词。如:“舟已行矣”(《刻舟求剑》);“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五)表示时间的词一、表示过去时间的

“曾、尝”意思是“曾经”,都是副词。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适、向”意思是“刚才”,都是副词。如:“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二、表示现在时间的

“今”意思是“现在”,名词。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方”意思是“正”、“正在”,副词。如:“方欲行”(《狼》)。“会”意思是“恰巧”、“正好”,副词。如:“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三、表示将来时间的

“将、行将、欲”意思是“将要”,“且”意思是“将要”、“将近”,都是副词。如:“公将战”(《曹刿论战》);“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四、表示较长时间的

“长、久”意思是“长久”,形容词。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

“常、每、辄”意思是“经常”,副词。如:“千里马常有”(《马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当世,指权臣大官。)“素”意思是“一向”,副词。如:“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五、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

“立、即”意思是“立即”,副词。如:“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遽jù、亟”意思是“急忙”、“赶快”,副词。如:“遽扑之”(《促织》);“趣越兵亟入关”(《陈涉世家》)。

·

“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副词。如:“俄见小虫跃起”(《促织》);“俄而千百人大呼”(《口技》);“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少时,一狼径去”(《狼》);“少间,帘内掷出一纸片”(《促织》);“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斯须就毙”(《促织》)。“食顷”意思是“一顿饭工夫”。如:“食顷,帘动”(《促织》)。“暂”意思是“暂时”,副词。如:“卿但暂还家”(《孔雀东南飞》)。

“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不久”,副词。如:“旋见鸡伸颈摆扑”(《促织》);“寻病终”(桃花源记》);“未几,夫购声起”(《口技》);“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既而敌行益迩”(《冯婉贞》);“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六、表示时间终止的

“终、竟、迄、卒”意思是“终于”,副词。如:“赵亦终不予秦壁”(《廉颇蔺相如列传》);“迄无济”(《促织》);“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七、表示特定时间的

“曙、质明(质,正)”意思是“天刚亮时”、“黎明”,名词。如:“自昏达曙”(《促织》);“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朝、旦、晓、夙”意思是早晨,名词。如:“朝晖夕阳”(《岳阳楼记》);“旦辞爷娘去”(《木兰诗》);“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夙夜忧叹”(《出师表》)。“亭午”意思是“正午”,“夜分”意思是“半夜”,都是名词。如:“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旦日、翌日”意思是“明天”、“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