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校 (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1.gif)
![2018-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校 (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2.gif)
![2018-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校 (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3.gif)
![2018-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校 (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4.gif)
![2018-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校 (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2a1b509304f9b5b93925dd16eca5017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校(高中部)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邑万
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
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
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
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
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
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勿L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B.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喜欢,高兴
C.今行而无信信:信用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秦将王翦破赵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D.进兵北略地
6.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秦王购之金千斤
第2题:课外知识考查(20分)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
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
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
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
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为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
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日:“谁能学此,取
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一百人往新蔡
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中战
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
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馈遗而遣之。葬讫,会
卢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獴,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
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励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励被代,文育欲与励俱下。至大庾岭,诣
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
公侯。“卜人又目:“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
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辞励,励问其故,文育以告,
励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分麾下配焉。
(选自《陈书》,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哀:同情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善:赞许
C.及夕,各引去引:退却
D.励问其故,文育以告故:缘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舍因为立名文育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文育以告,励乃遣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②与嬴而不助一国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周文育的
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
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
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周荟死后,周文育被庐安兴起用,后来和他一起攻打广州,被高祖打败,但是高祖
释放了他们。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
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
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
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
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
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
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游览。
B.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进献。
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既:既然。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没有才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①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D.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之贤的一组是()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
也⑤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
下也
A.①@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④⑤⑥
1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潮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携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荆轲刺秦王》节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愿举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捱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踮以骂曰
A.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第5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
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
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
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
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日
“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
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
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
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日:“文孝是司马道子
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
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
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谄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
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
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骡骑浴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
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
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
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
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①染衣:指僧徒穿的缁衣。缁衣由黑色染成,故称染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服阙忧:担心
B、与季直素善善:友好
C、领左卫司马领:兼任
D、政尚清静向:宗向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
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
对祖父摆出的四匣子银子竟能首先考虑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
“品”。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
“清静”,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静和
平。
C.等到陶季直去世的时候,家徒四壁,子孙没有钱财给他入殓与停柩,听到此事的人
没有人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闻他事迹
的人无人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天下,竟见不到这个
人。”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题:阅读《阿房宫赋》选段,完成15〜19题。
妃嫔媵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
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
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缪立远视,而望
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
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遮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5.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3
分)
A.齐、楚之精英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之也
1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六王毕,四海一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⑥日削月割⑦族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D.①③⑥/②④⑦/⑤
17.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戍卒叫,函谷举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
18.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统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
B.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多宫人的来源一一从六国掠来。其中“王
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
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王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
D.写宫中珍宝之多,一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
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
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7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嵋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金且穆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
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
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黎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
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
庙隰,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非钻于钩戟长钱也()(2)非抗于九国之师
()
(3)序八州而朝同列()(4)一夫作难而七庙堞
()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B.以为桂林.象郡
C.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絮大
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
形势的变化。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
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
以安民。
4.翻译下列语句。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崂函之固,自若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9分,共21
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
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
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
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
D.至于幽喑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II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记
A.
B.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广广
<I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然力足
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C.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况修短随化,终期
于尽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3分)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
②③⑥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
“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
么可后悔的。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
的学风。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
学的道理。
14.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梁冀字伯卓。为人莺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
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
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
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
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
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
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
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
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
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
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
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
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
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
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
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
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
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
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裁能书计通“才”B.商以让冀退让
C.融自刺不殊死D.讽洛阳令收考授暗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3分)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
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翼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
姓一半的租税。
7.把课内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5分)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
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
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
S:“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
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
先生。"田光日:“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
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
里。至其衰也,驾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
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日:
“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
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
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日:“光闻长者之行,不使
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
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②道:通“导”,
引导。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造焉造:到……去
B.却行为道却:退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逮:达到,及
D.愿足下急过太子过:超过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燕太子丹质于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见秦且灭六国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D.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组是
()(3分)
A.①太子丹患之②欲自杀以激荆轲
B.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遂自到而死
C.①太子避席而请日②偻行见荆轲
D.①太子送之至门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
谋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
意也。”(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
泄也。”(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5分)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
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蓑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
(韩愈《师说》)
乙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②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
善在身,笛®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
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
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
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净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
哉?
(《荀子•修身》)
【注】①修然:整饬的样子。②存:省视。③介然:坚定不移的样子。④蓄:通
“灾”。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学而大遗遗:丢弃
B.圣人无常师常:普通的,凡庸的
C.吾师道也师:学习
D.愀然必以自省也愀:容色变得严肃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惑而不从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16.请用“/”为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
无
进得乎哉?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第12题:
第13题: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
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丽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
“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
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
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
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
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
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
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究帖
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
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
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
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
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
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
给舟归其丧。(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孤,随母适胡氏适:嫁给
B.寇至无捍
御捍御:抵御
C.岁以丰稔
闻丰稔:丰收
D.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署:衙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恫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
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
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
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
洪水积涝,百姓饥馈,请求停止行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5分)
译
文: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题:
第15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完成4—6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骂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螭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生:通
“性”,资质、禀赋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
C.锲而舍
之锲:雕刻
D.圣心备
焉备:完
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快,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译: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鲜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
存,这是因为心思不专一的缘故。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
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
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
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
幸从;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
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
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
道,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
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
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橇“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
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
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
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
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横(yi):通“般”,使船靠岸。②指王翳:(把项羽)指(给)王翳(看)。
王翳,汉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所当者破,所击者服④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⑤左右皆泣,莫能仰视⑥不忍杀之,以赐公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过对
比的手法塑造项羽刚愎自用和多情善感的形象。而本文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
过几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优柔寡断、勇猛刚强和知耻重义的形象。
B.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
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C.项羽面临败亡时,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
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说明了他自
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D.虞姬悲歌,乌江拒渡,赠马赐头,一波三折,作者凭借生动传神的细节描
写,使全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1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健康医疗服务居间合同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国际物流服务合同风险评估及防范
- 2025年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垃圾焚烧发电厂余热利用项目合同
- 2025年度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租赁合同范本(含停车管理)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结算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安防股份购买意向合同范本
- 人教版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 Healthy food Part A课件
- 2024年陕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A卷)(原卷版)
- (2024)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金融警示教育案例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3)-江西省(解析版)
- 反恐防暴器械与战术应用讲解
- 电商平台客服人员绩效考核手册
- 【课件】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新版教材单元分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3.5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